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67期1999年12月)
你來我往:[宗教教育]打工與信仰(學分以外的學分)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南區專欄小組策劃 王雪芬整理

我是一個17歲的高二生,在我們班上很流行打工,不管是暑前的、或是平常日的,都有同學在打工,我覺得打工可以讓我們青少年提早體驗社會環境,又可賺取零用錢,至少在平日的花用上,可以不需要再仰仗父母,所以我蠻支持打工的。但因著打工,有時就無法參加聚會,所以父母對我打工頗有微詞,這使我覺得很為難。



不錯,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東西,是很重要的。譬如說:教育、健康或賺錢。但,最重要的又是什麼呢?如果以統計數字來說明七十歲的人,一生之中所消磨的時間,必然大為震驚,因為最重要的,竟然是睡眠,睡眠佔用人一生最多的時間。

「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是時下流行的一句話,時下也流行青少年打工,流行的話貼切地套用在流行打工的青少年身上。

青少年想要嘗試打工的心情,猶如「初生之犢,不畏虎」般躍躍欲試。到底打工所帶來的影響,對一個基督徒來說,應該有哪幾方面的衡量與審視?

信仰須知


我們工作,我們奮鬥,無非想賺更多的錢,希望得到更多的幸福。但,耶穌基督給我們的,又是什麼呢?是一般人所謂的「不急之務」嗎?不是,是更高超、更徹底、更永恆的幸福。然而,對青少年而言,「賺錢」卻是更重要的事,也是最普遍的希望了,這希望強烈得過分。

這樣說,並不否定賺錢的必要性,只是想叮嚀:「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其餘神自然會為你預備。」財富、智慧集於一身的所羅門,尚且感嘆:勞碌所成的功,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傳二11)。前人所走的軌跡,後人當引為鑑戒,免得世風日下,徒勞無功。

求職的王牌


兒詩有句歌詞:「多禱告多有力量;少禱告少有力量;不禱告沒有力量。」,主內青少年朋友啊!雖是陳腔濫調,卻能受益無窮呀!進入工作職場,接觸各色各樣的人,你有沒有力量保守自己,在這社會的大染缸中不受引誘、污染。禱告是基督徒唯一的法寶。

尋求耶和華的,甚麼好處都不缺。(詩三十四9)

少年人用甚麼潔淨他的行為,是要遵行祢的話。(詩一一九9)

打工須知


當飽食靈糧,整裝待發,進入詭譎的社會戰場打工時,請注意幾點要項:

※雖是打工,但還是有應享受的權利。勞基法規定,每天工資最少要528元以上,這是最下限的保障。經上亦云:「做工得工價。」

※打工仍屬雇傭關係,如果雇主藉口不核發薪水,或有預扣工資的手段,縣市政府勞工局有申訴管道,解決「工讀不公」的問題。

※不要在「特殊營業時間」打工,太早或太晚,客人少、巡邏警力也少,讓歹徒有機可乘。不要在「特殊營業場所」打工,龍蛇雜處,一失足成千古恨。

※避開聚會時間,尤其要守安息日,當知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徒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詩一二七1)

※白紙黑字,證據確鑿,要簽下名字之前,必先將合約一覽無疑,免得簽下賣身契,領不到薪水,又要付錢贖身(違約罰金)。

※對於所謂「工商服務」、「隨機應變」、「高薪」、「無須經驗」等徵職條件勢必小心。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先打聽打聽,探知虛實,免得誤上賊船,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恕不退件」的徵人廣告啟示,若沒有十足把握,寧可不寄來得好,免得個人資料被有心人取得,徒增困擾。

※報上最常見的,名目多為文書職員或行政職員。共同點是沒有名稱,含糊帶過。此類廣告容易辨認,如果同一地址的公司長期在報上刊登廣告,就有疑問,不要為妙。

※勿慷慨繳付大筆訂金或訓練費,先付錢的工作,大都血本無歸。

※近年來,有些人混水摸魚,巧立名目募捐,如果你受聘從事這類活動,可能會犯法被檢控,受聘前可向社會福利署查詢。

※注意求才公司的信仰和工作性質,就職之前明說,以免得罪神或藉口被掐住薪水,得不償失。

打工的精神


打工原因百百種:消極的打工,只是生活消遣,因為無聊,打發時間換得一些金錢;積極的打工,使你在打工中得到許多正面人生經驗,給生活帶來振作與興奮。

常有老闆說:「現在年輕人,打工的目的大部分是為了賺錢,而非為學習或體驗工作意義,因此無法以一種專業的態度來工作。曾經有個打工人員回答顧客說:『抱歉,這個我不知道,因我只是來打工的。』應該說:『抱歉,我的經驗不夠,讓我請教清楚再幫你服務。』,兩種回答,顯出對工作態度的截然不同。」

我們是神的兒女,有尊貴身分,要發光榮耀神,讓世人從我們身上看到神奇妙作為(林前六20)。既然要打工,就要敬業、負責、努力學習,和態度謙和。以下是綜合打工諮詢站的積極意義,提供您做參考,願神保守,榮神益己。

※增加各方面知識及技能,多學些學校沒有教也不會教的事情。

※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人際關係。

※賺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好好地愛自己一下。

※負擔自己的學費,減輕家中的經濟壓力。

※開拓視野,看看人生百態。

※證明自己獨立的能力,學會如何服務他人。

※增加社會經驗,做為將來進入社會的墊腳石。

※學習有效地分配、應用時間,快樂地讀書與工作。

趁著青春,切切把握


說個成功的企業界老闆打工的故事。永豐餘董事長何壽山先生和台隆工業董事長黃政旺先生的打工經驗,雖苦,然趣味橫生。在他們年輕歲月,身處逆境時,靠「自己」努力過來的日子,就因為曾經「苦」過,進而成為一種「奮發向上」的毅力與鼓勵。由於他們在台灣是世交,在美國讀書時,又是同學,因而有共同打工經驗,且還因為犯了同樣的錯,都被雇主給「Fire」掉。

故事是這樣的,何壽山和黃政旺先生在一次整理花園的打工機會中,非常認真地拔「雜草」,然而正當兩人埋頭努力地拔草時,卻被女主人的驚吼聲嚇倒,緊接著,便被趕出花園,因為他們把女主人精心栽培的香菜,當成雜草,拔得乾乾淨淨。至今,何壽山和黃政旺先生,事業有成,看到香菜,還是覺得長得跟鄉下田邊的雜草,沒啥兩樣。

但,事實上,香菜和雜草是兩樣的,如同金子和砂礫。真理是金子,它不會被砂礫吞噬,雖然有時不免被砂礫包圍,透過信仰與交託,真理不會被吞噬,信仰能在打工中落實。

這是教育部所規定的學分裏,所沒有的學分。        


(原[宗教教育]166期,1999年12月號)


作者: 南區專欄小組策劃 王雪芬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199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