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69期2000年2月)
自由來稿:[宗教教育]也談別讓青少年的品格教育亮紅燈──「真心關懷與耐心傾聽」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傾聽


接連驚聞兩個小孩的同班同學有偷嚐禁果消息,以及小孩的弟弟因偷看第四台鎖碼台,導致興奮過度,必需找上國三姊姊強暴發洩的亂倫事件,在在令人錯愕與震驚。

青少年的感情由於敏感易激動,真摯又多疑,往往容易被傷害。但話說回來,受傷害也正是他生命成長的一個契機;而其轉機就在於這三岔路口,有沒有人適時給予他們一些指引或支持。每個人的際遇、領悟力、先天氣質和理解智慧能力均有差異,若要好好體會他們內心深處真正需求,端賴父母能「真正關懷與耐心傾聽」。

首先我們要了解他們的感情為何這麼矛盾,而又容易受傷害?且關鍵在於他們才剛發現生命中感情世界的甜蜜,但還不了解其中還摻了一些複雜與詭譎。直接就用理想中的標準──完美、純潔、真摯,來看待這世界;而等到發現現實世界並非如此完美無瑕時,不免失望而受傷,特別是感情的事上,他們曾是如此毫無保留地肯定、歌頌、真摯地愛著他所喜歡的人,但卻遭受父母、媒體大眾無情回報,這叫他們如何愛人?

偷看鎖碼台的嚴重性也不得不令主內父母擔心。之前一位執事就提到,真教會初期禁止信徒到舞廳、歌廳、電影院,原因是不合聖徒體統,而今家庭中只要有電視、卡拉OK、電腦,家裏就是歌廳、舞廳、電影院了。一位傳道就曾經看到某位陷入痛苦掙扎而又無法自拔的弟兄,每次到教會就到台前痛哭、懺悔,但老是無法根除他的軟弱,因為只要一回去,就和哥哥一齊又迷失在成人電影的囚禁之中。後來透過和傳道的溝通與禁食禱告,才徹底戰勝肉體與眼目情慾。

最近發現教會中有些小姊妹竟然在聚會中也偷偷閱讀加了「色素」的羅曼史,有的還廢寢忘食,無知的父母不知其所以然,還認為:不錯哦!最近開始愛看書了。殊不知,沉迷的結果,她自己活在「虛擬幻境」中,遇到心儀對象,只要一有時間就打電話或寫信給對方,造成對方家變的困擾。

在需要協助的個案中,常遇到的情況是「能言善道的父母,面對低頭不語的孩子」;「孩子冷漠不屑的表情,回應父母一廂情願的噓寒問暖」;要不就是「理論一籮筐的老師面前,站著桀驁不馴,耳朵已經休息的學生」。因此知己知彼,識時務、識大體的父母、老師必需加強溝通技巧與能力。

其實,孩子受傷害的本質就是他的「理想性被否定」,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人的理想性若一再被否定、打擊或摧毀,那麼這個人便失去生存的動力與嚮往。所以父母絕對不可譏笑孩子的浪漫與幼稚,應該藉此機會幫助了解現實和理想的不同,而且幫助之道無他,就是由衷同意他所持的理想觀念,同情他受的傷害,分擔他的憂苦,對人生產生信心,讓孩子在脆弱的感情中知道人活著的希望──更信靠神。

很少人肯靜下心來想想:那樣的孩子,那樣的行為,到底在表達什麼?是「討愛」?還是「討教」?「討愛」是欠缺的愛要適度的施、有技巧的給;「討教」則是不明的事理,要在適當的時機,用有效、合理的方法教。一般而言,會陷入情緒觸礁,往往是自己覺得「不再有人愛」,此時若親子間或師生間有「體己話的分享與分擔」的疏通管道,大人並時時示範對事物的親切感受,加上讓他知道「有人在為他禱告」的深刻感受,這種感情教育是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隨機教育,只要施受合宜,青少年問題必定會減少。

總之,孩子情緒的挫折──尤其在感情的生活上雖然孩子並沒有大人理解真理的能力,如果父母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融入神的愛,就算跟他說了一千次、一萬次的「耶穌愛你」,沒有他自己對信仰的體認與了解,他仍然不能感受到信仰的喜樂。因此,何不反求諸己,真心關懷與耐心傾聽孩子需求,再適當帶入教會宗教活動──如詩班。否則一味在宗教教育課裏打瞌睡,或看不當書刊,怎能向主學習「愛的真諦」呢?

(原[宗教教育]168期,2000年2月號)


作者: 傾聽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2/01/200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