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80期2001年1月)
信仰社會:貧無隔宿糧

張淑琦

「我們還是進去屋裏去吧!」送走了司機和兩位年輕弟兄,我和Pammal教會的Lalitha老姊妹一家人就低下頭、彎著腰進屋裏交通聯誼去了。

在印度,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家因為貧窮,沒有能力負擔昂貴的瓦片屋、水泥牆,而不得不住在椰葉頂、土牆屋裏。這些由椰子樹的樹葉或是稻草等所覆蓋的屋頂,為了達到遮風避雨的效果,往往把屋頂蓋得很低,就連入口的門也很矮小,要進屋裏必須低下頭、彎腰駝背,有些信徒的家甚至需要半蹲半爬才進得去,叫人覺得十分不可思議!因此,訪問的時候,我們常常彼此開玩笑說:到印度的窮人家去訪問,正是向窮人學習謙卑的好機會呢!

進入他們家的前半部分,一坪多左右的空間,這裏不但是他們的廚房兼餐廳,還是他們的客廳,同時還是家裏男性為了保護女眷、夜裏睡覺的地方呢!對了,上次白天來訪問時沒發現,這次夜裏到訪,竟然發現屋裏還住著兩隻羊,哈!想到晚上還有羊作伴共眠,不禁莞爾。

「您吃過了沒有?」才剛在他們的「客廳」就坐,老祖母立刻好意地問我,大概看我大包小包地提,以為我一定是趕路,還沒有吃飯,而且印度一般人吃晚餐的時間也大多是在晚上9點鐘左右,現在才不過9點半而已,難怪她要問我這個問題。

不提還好,經她一提,我這才發現,自己竟然真的從下午自Ambarttur一路花好多時間等車、轉車、坐車趕過來;為了怕路上危險萬一碰到強盜,又再從亞伯拉罕家匆匆匆忙忙盡快搭車趕著過來,到現在真的是還沒有吃晚餐呢!只記得剛到亞伯拉罕家時,他請我們吃了一根香蕉和一杯奶茶當作點心,其他的就沒有了。

「嘿!讓我看看您們晚上吃了什麼?」心想,待我先看看他們有什麼,若是有多餘的,就吃一點,沒有就算了,不是很餓的。有時候,我們以為是窮人的一餐,可能就是他們全家要當兩、三餐來吃的,我不敢把他們僅有的吃掉。

「啊!裏面是你們的晚餐!」兩年前曾經到過他們家訪問,再加上前兩星期也才剛剛來過,因此,跟這一家人已經算是有點默契了,我知道他們不會在意我自己主動打開鍋蓋瞧一瞧的。

「是!但是真是抱歉,飯都吃完了,已經沒有多餘的米飯可以請妳了!」老祖母一臉的抱歉。我知道,在這裏,真正的窮人,家裏是很少有存糧的,他們大多是當天賺的只夠當天吃,明天若找不到工作,那就只好先向鄰居賒欠或是餓著肚子忍一忍了。

「沒關係!我來看看晚餐裏面有什麼?」說著,他們一家人便很有興趣地看著我打開鍋蓋,撈出黃色湯裏面的蔬菜和配料。

「喔!有幾塊馬鈴薯和一點洋蔥碎片,以及很多的香料和湯。」我一邊用勺子撈著鍋子裏面的湯料,一邊說著。印度食物裏有好多我數不出、也分辨不出來的香料,很香、有點辣,但是很好吃,很合我的胃口。

「是啊,就只吃得剩下這些了。」老祖母也比手畫腳地說著。少了翻譯的人,我跟他們言語其實是不通的,但是,就靠著比手畫腳以及對他們生活的了解,我仍然可以知道她在說些什麼。

不忍心把他們僅有的吃掉,我放下了勺子。其實,跟他們經常要面對的生活現實,以及常常需要靠鄰居的接濟、賒欠或者是每天只能吃一或兩餐的處境比起來,一個晚上沒有吃實在算不了什麼。

轉頭看到他們家徒四壁的窘境,以及一餐當兩餐吃,甚至是家無隔宿糧的缺乏,不禁想起兩年前馮執事曾經說過,這次在訪問時也聽到幾位聖工人員再次提起:由於印度的社會經濟並不活絡,大多數是文盲,並且是屬於下階層的貧窮人只倚靠出賣勞力維生,然而整個社會卻又人口、勞力都過剩,因此,許多人找不到有穩定收入,以及能夠持續、長久性的工作。大多數勞工階級只能每天出去碰碰運氣、做些臨時工勉強維持三餐的溫飽和生活所需。

記得兩年前,當我第一次到印度來訪問時,有一位年輕的弟兄一直跟著我們四處去訪問,幾天下來,我很好奇他難道不用工作或是讀書?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也是一直找不到穩定長久的工作,雖然幸運地擁有高中以上的學歷,然而在印度特殊的社會狀況下,找不到適當穩定的工作,竟然是屬於常態呢!他們說,就連到政府的就業輔導中心去登記安排工作,為了照顧到每一個就業者的需要,政府竟然把一個工作,在一年之內平均分配安排給三、四個人去做。

「這樣每一個人都照顧到了呀!」他們說。

「啊?那其他八、九個月沒有工作、找不到工作又沒有收入的日子怎麼辦?」我想不通,這樣的日子要怎麼過?

「……」只見幾個年輕的弟兄聳聳肩,一副稀鬆平常、見怪不怪的樣子,著實讓我這個外國人驚訝不已!然而,這就是印度!

特別是在鄉下地區,沒有能力擁有任何土地的貧窮人,只能依靠到農田裏幫有錢的地主耕種、打零工維生。工作的地方是種稻時,當天所得的收入就是稻米;打工耕種的地方如果是香蕉園時,在收成的季節,地主給的就是香蕉;除非是在非收成的季節,才有可能有現金的收入。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鄉下教會,像Chengalput教會,信徒在安息日奉獻時是以香蕉或是稻米等實物奉獻的事情發生了,因為他們當時的收入和所得就是稻子或是香蕉,沒有現金可以奉獻啊!

然而,能夠有稻米或是香蕉可以吃,或是還有東西跟別的人家交換其他糧食吃的,還算是幸運的,因為,至少還有些東西可以吃。根據多方聽來的消息,當雨季來臨時,在農村地區有許多人家,甚至因為雨季經常下雨的關係,無法下田工作,有些是三至四個月,有些則甚至是將近半年沒有工作做。在沒有工作、或是「三天曬網、一天捕魚」的情況下,他們只好在旱季或農忙有工作時,儘量存一點餘糧起來,以便雨季時全家食用。

只是,許多窮人連全家平常所需要、最基本的溫飽都不夠了,哪來多餘的食物存起來呢?就像這一家人,兩個老人家都已經是60歲左右的年紀,卻只因為女兒、女婿和孫子三個人相繼死亡;老人家又因為年紀太大,工作不好找,以致全家經濟長期陷入困境、難以為生,時常需要餓肚子,過著有一餐沒一餐、家無隔宿糧的生活。

而這樣的情形對那些孤兒寡婦、身心障礙、老病無依等特別軟弱貧困的家庭來說,無異是雪上加霜啊!為此,有些家庭在逼不得已時,為了有口飯吃,便將自己或自己的孩子以極低的價錢賣到或送到比較有錢的人家去工作,當別人家的童工和奴隸。而這樣的事情竟然也在我們自己的教會發生了,怎不叫人心痛?

就在公元2000年,當我們大家都在自己的國家過著富足安逸的生活時,竟然在21世紀的今天,卻在另一個社會裏,我們教會的同靈卻還是有少數人在貧困卑賤的生活裏掙扎求生;在另一個世界裏,自己教會的弟兄姊妹當中,竟然還有童工和奴隸的存在,怎麼不令人傷心呢?

只因為我們像財主一般,只願單顧自己的享受,卻絲毫不願意對那些生活在落後地區的同靈伸出援手啊!只因為我們說,恐怕他們接受了人的幫助以後,就會忘記依靠神、忘記神的存在;只因為,我們恐怕他們是為了接受幫助而來信主,恐怕他們接受救助以後,就再也不願意辛苦工作、好吃懶做。

因此,我們不敢也不願意給予救助,只因為恐怕我們所做的工、所傳的道落空!啊!只是不知道,主耶穌如果在世,是否接受這樣的理由!

回台灣以後,曾經跟教會的好朋友提起過某些印度信徒的貧困,然而,想不到卻聽到這樣的回答:「我們應該勉勵他們:『要有信心依靠神,不要只想依靠人!聖經上說,當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其他的神自然都會加給他了!』」

只是,這樣的回答卻讓我想起了《雅各書》中的一段話:

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各書二14-17)

啊!雅各所說的,不就正是今天我們一般信徒的想法和做法嗎?

只是,不知道,當這樣悲慘的遭遇如果發生在我們身上時,又有多少人能夠有這樣大的信心,在家徒四壁、沒有隔宿糧、不知道明天的工作和食物在哪裏的情況下,還能信心滿滿地一味依靠神、不有一絲一點的依靠人?不接受來自政府或是同靈的幫助?


作者: 張淑琦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2001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