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
劉媽媽問:
因平時上班極為忙碌,女兒都是託給公婆帶,每天下班都是匆匆忙忙地整頓家事與催促小孩功課、上床睡覺,所以一直未注意到孩子待人處世上的態度。
直至某日經過樓梯間,忽聞我女兒氣憤指謫她爺爺:「爺爺!你給我過來!!你怎麼可以沒有經過我同意,就亂動我的東西?」心頭一驚,才國小一年級的女兒,怎麼會用如此強烈的字眼?這下才發現事態嚴重,卻又不知如何處理是好。
哈利路亞, 劉媽媽 收信平安:
初閱您的來信,確實為您女兒的強烈措詞深深震懾住!對於一個僅只國小一年級的學童而言,這樣的措詞與態度確實令人感到錯愕與憂心的。
現在的父母每日奔忙於事業、生活瑣事,很容易忽略子女的身心發展與管教問題,但幼時的經驗對於人格的形成極為重要,往往因父母親的疏於管教而導致子女人格的偏差。但欣見您將問題提出,因為顯然您已開始正視子女的生活教育。
家庭是兒童的主要生活場所,對人格發展的影響至深且鉅。最初兒童多以父母親為其學習、模仿的對象,由於還不太會判斷言行的好、壞、正、誤,故父母親的一言一行不論好壞都將成為兒童學習模仿對象,也因此,在孩子身上多少可察覺其父母親的影子。
我房東先生的媳婦,平時即以不太客氣的口吻對公婆說話,我意外發現其孫女對爺爺說話的態度竟像個小大人似地缺少對長輩的尊敬。所以,也許您不妨也回想一下,平時你們親子之間的對話是不是總是不耐煩、否定、不禮貌的語氣多於溫和、肯定、尊重?您與成人間的溝通模式如何,是否不小心做了不好的示範而反被孩童誤認為是正確、理所當然的行為模式?
另一方面,當孩童的錯誤言行未被適時的制止與糾正時,也許將使孩童以為他(她)的行為是被認可的,所以大人對孩童的溺寵,也將對孩童的人格發展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
有一個耳熟能詳的小故事:有一戶人家,三代同堂。每一次用餐時間,只見年輕的父親,以破木碗盛了一碗飯給年邁的爺爺,因為嫌老人家年紀大了,身體狀況不佳,總是不小心就摔破了碗,木碗即使一摔再摔,顯得破舊,仍勉為其用。
有一天,爺爺教導小孫子孝順的道理,爺爺問小孫子:「長大後,要不要和爸爸媽媽同住啊?」小孫子童言童語地回答爺爺說:「要啊!而且我還要拿和爺爺每天吃飯用的木碗一樣地拿給爸爸吃飯飯用ㄛ!」正巧聽見這段對話的年輕父親,心中真是百感交集……
趁還來得及的時候,認真看待管教的責任!
一、找出孩童偏差行為原由
一方面深入觀察孩童日常的言行舉止有哪些逾矩了?同時也對自我做省察的功夫,從改變自己開始來規範孩童,才不致產生說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的矛盾。
並且父母雙方亦當相互配合,管教的步調一致,否則,雙重的要求標準,將導致孩童無所適從,進而對父母親的管教產生質疑。所以,最近當女藝人們一窩蜂趕拍寫真集潮流,藝人伊能靜卻有不同的堅持--她說:「若我曾拍過寫真集,將來當女兒也要求要拍時,我就沒有立場反對她了。」
所以,凡事要反求諸己,父母的身教言教不但深深影響孩童,言行是否一致亦將是對孩童威信建立的關鍵。「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林前十23)
二、適時機會教育
林阿姨雖然守寡,但她的個性開朗、樂觀,是個充滿生活智慧的長者,並且三個兒子皆已成家,個個孝順。為怕母親一人孤單,於是便要林阿姨輪流寄住兒子家。
但其中三媳婦對此卻頗有微詞。有一天,三兒子那才幼稚園大的小孫女對林阿姨說:「阿媽,妳為什麼要住我們家?」林阿姨先是一陣錯愕與傷感,想了一會兒,就問小孫女:「這真的是妳家嗎?妳知道這是誰家嗎?
爸爸生了妳,所以這是妳家也是爸爸家;但是阿媽生了爸爸,所以這更是阿媽的家,對不對?」林阿姨機智地給其小孫女一次機會教育。正所謂「機不可失」,孩童偏差行為的當下,馬上給予正面回應,將使孩童立即知其對錯,並且印象深刻。若等時機過去了,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三、對外尋求協助以及父母親的再教育
管教孩童是需要智慧的,基督徒家庭除了多禱告、讀經,將聖經道理活用在教育兒童以及處理兒教的問題之外,同時亦應多吸取別人的經驗、多參加有關親子教育的課程、講座;多閱讀這方面的書籍、文章。
「知識就是力量」,當您懂得愈多,不但可補經驗之不足,同時在教育孩童上更將得心應手,甚而對自我提昇,亦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加強親子關係
您有多少時間沒有真正與孩子溝通?每次溝通您是以威權者的姿態單向溝通,或是真正傾聽孩子心聲,也讓孩子發表意見?親子關係的和諧、緊密或對立、緊張,都在乎溝通當時孩童是否感受到被重視、被關心、被信任?
是否感受到父母親的責備是出於對他的關愛還是厭惡?孩童的心極其敏感、脆弱,需要父母親明確表示愛意以獲得安全感!所以心中有愛就請表現出來、有感動就分享出來。如此孩童更容易明瞭、體會父母親管教的用意及心情。
好的生活習慣要從小培養起,而好的待人處世態度與價值觀亦然!對兒童的管教是為人父母責無旁貸的責任,同時也考驗著父母親的教育態度與智慧。即使再忙,也要投入時間與精力陪他成長,因為影響是至深且遠的。
願神賜您智慧與愛心
主內關心您的同靈 敬上
|
|
|
|
作者: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1999
| |
列印本頁 |
|
分享好友 |
|
意見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