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恩得
主耶穌的感嘆 「人才」是組織發展過程中最珍貴的資源,組織若擁有所需要的人才,就能獲得所需要的資源,並運用所獲得的資源去達成目標;反之,組織若喪失所需的人才,則縱使擁有再多的資源,最後仍然會被浪費或閒置。所以IBM公司的創辦人Thomas J. Watson, Sr.說:「就算你沒收我的工廠,燒毀我的建築物,但留給我員工,我將重建我的的王國。」
雖然眾人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但是缺少「人才」卻是每個時代的組織所面對的共同問題。主耶穌曾在自己設立並差派的七十個人面前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路加福音十1)。可見連主耶穌自己都有缺乏工人的感嘆!
主耶穌雖然曾經和我們一樣遭遇缺乏工人的問題,但是我們發現祂所揀選的十二位使徒,都是平民,缺乏學問、錢財、與權勢,而且每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然而跟隨耶穌三年之後,除了猶大之外,個個都能為神作美好的見證,為未來的教會奠定發展的基礎;甚至在主耶穌升天之後,願意終身服事神的信徒更是不計其數。可見祂後來克服了缺乏工人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進一步探討並學習,主耶穌克服缺乏工人的方法。
思想決定態度,態度決定成果。想瞭解主耶穌獲得人才的原因,可以先從耶穌的言行,分析其用人的思想與態度開始。從聖經的記載,我們發現主耶穌有兩個用人的觀念,值得教會作為牧養人才的指導原則:
一、激發重視「生命」的使命感
耶穌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馬太福音十六26)。可見耶穌的價值觀是:「人」的生命超過一切。重視生命的人,對自己而言,不但會重視自己永生的盼望,更會全力發揮自己的時間與能力,活出神所賦予生命的獨特意義,進而使生命產生力量;對別人而言,不但會協助其他人養成尊重生命的態度,更會激發其他人設立人生的願景,活出人生的使命感,進而對社會做出貢獻;對組織而言,不但會設計吸引、發展,並維護高素質人才的用人制度,更會尊重組織成員的個性、興趣、目標與能力差異,規劃其前程的發展,進而發揮人力資源的功能與效率。
從實務的觀察可以發現,不論是教會或其他組織團體,缺乏人才的關鍵原因,往往是缺乏尊重「人」的態度。缺乏尊重「人」尊重的組織團體,往往不願也不能設計與實施符合人性的用人制度,自然無法得到真正有用的人才。
二、設立牧養可用工人的制度
當主耶穌發現「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的問題之後,馬上進一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路加福音十2)。莊稼的主要打發工人出去收莊稼之前,必須先擁有可差派的工人。而莊稼的主想擁有可差派的工人,必須設立有系統的儲備、培訓、甄選、任用與發展人力資源之制度。
本文即以此兩大觀念──激發重視「生命」的使命感與設立牧養可用工人的制度為主軸,從聖經中歸納出教會規劃、儲備、培訓、甄選、任用與發展人力資源的重要牧養觀念,作為教會解決目前「缺乏人才」問題之參考。
聖經中的《提摩太前書》、《提摩太後書》及《提多書》,是保羅分別寫給提摩太與提多等年輕傳道者的書信。主題都是經營教會所需的基本知識,所以被稱為「教牧書信」。筆者仔細比較「教牧書信」與「人力資源管理學」的內容後,發現聖經中「教牧書信」的內容,就是保羅對牧養教會「人力資源」的主張。保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探討,教會發展人力資源的基本原則。《提摩太前書》以「教會整體」出發,探討人才對教會發展的重要性,及甄選工人之過程與原則;《提摩太後書》以「工人(幹部)」為重點,探討信徒要成為教會接棒人所需要經歷的考驗與訓練;《提多書》則以「信徒」為範圍,探討教會牧養信徒成為工人的原則與方法。
本文將結合聖經中「教牧書信」的內容,及其他經卷有代表性的用人案例,說明教會人力資源之規劃、儲備、培訓、甄選、任用與發展功能。本文稱之為談教會人力資源之牧養原則。在此需要強調的是:牧養教會人力資源之過程,與一般管理學教科書的用人(Staffing)過程與內容(人才規劃、招募、儲備、甄選、培訓、任用與發展、考核、酬勞、獎懲)有差異,正可說明經營教會的方法與其他團體不同。讀者透過比較本文與人力資源管理學的內容,可以體會其中的異同。
從「教牧書信」可以歸納出下列教會人力資源的牧養原則:
一、就牧養的目標而言,牧養要生命化;二、就牧養的對象而言,牧養要全體化;三、就牧養的方法而言,牧養要啟發化;四、就人才的甄選而言,標準要制度化;五、就人才的任用而言,授權要忠心化;六、就人才的發展而言,貢獻要終身化。
牧養信徒之目標──牧養生命化 教會的領導者在建立人力資源制度之前,必須先確定牧養信徒之目標。牧養信徒之目標確定後,才能建立符合教會需要之人力資源制度。
一、由觀念的教導到生命的更新
塑造具有基督的愛之信徒,是教會牧養信徒的基本目標,所以牧養信徒之過程,是使信徒生命改變之過程。為達到此目標,必須經過觀念教導、行為改變到生命更新三個階段。在觀念教導階段,是使信徒的愛心在知識與各樣見識上增長,所以保羅說:「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與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腓立比書一9)
在行為改變階段,是使信徒的愛心能實踐在生活中,所以保羅說:「我所禱告的,就是……,使你們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腓立比書一9-10)
在生命更新階段,是使信徒的愛心不只一時增長知識與各樣見識,或偶而一次實踐在生活中,而是強調知識與各樣見識的持續增長,生命的持續更新,所以保羅說:「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與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腓立比書一9-10)
二、牧養生命化的理由
教會牧養信徒所設定的目標,如果只是「觀念的教導」,而不追求行為的改變與生命的更新,最後一定走向缺乏可用人力資源的窘境;因為耶穌認為,單有信仰知識卻沒有經驗根基的人,無法面對外在環境的衝擊(馬太福音七25-29)。
教會牧養信徒所設定的目標,如果缺乏「觀念的教導」,最後可能走向人力資源不合用的窘境,因為當一個人觀念改變以後,決策就會改變;當一個人決策改變以後,行為就會改變。可見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要從改變其思想開始。一個人必須改變人生的思想方向,行為才有可能發生改變,所以保羅說:「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歌羅西書三2)
要改變一個人思想人生的方向,必須先讓其知道須改變方向的原因,所以保羅進一步解釋「要思念上面的事」之原因:「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裏面。」(歌羅西書三3)。既然基督徒對世界而言,基督徒已經死了,對世界死了的人,當然就不會再思想世界的事了;另一方面,既然基督徒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裏面,當然就應該思想神的事。
三、牧養生命化的力量
教會靠甚麼力量使信徒的生命發生改變呢?保羅說:「基督是我們的生命,祂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祂一同顯現在榮耀裏。」(歌羅西書三4)。當我們願意以「基督是我們的生命」,效法基督的生活方式,生命就會發生變化。如何使「基督是我們的生命」?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約翰福音十五5)。當信徒的生命與基督的生命連接,信徒就會有基督的新生命。
四、牧養生命化的目標
如何達到使信徒的生命改變,將信徒的生命與基督的生命連接,使信徒有基督的新生命?從保羅寫給提多的書信中,可以看出使信徒生命更新之牧養目標:「神的僕人,耶穌基督的使徒保羅,憑著神選民的信心與敬虔真理的知識,盼望那無謊言的神在萬古之先所應許的永生,到了日期,藉著傳揚的工夫把祂的道顯明了;這傳揚的責任是按著神我們救主的命令交託了我。現在寫信給提多,就是照著我們共信之道作我真兒子的。願恩惠、平安從父神和我們的救主基督耶穌歸與你!我從前留你在革哩底,是要你將那沒有辦完的事都辦整齊了,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設立長老。」(提多書一1-5)
保羅自稱是「神的僕人」與「耶穌基督的使徒」,表明其工作態度與心志。保羅牧養信徒之目標與方法,正可作為那些願意以「神的僕人」為工作態度,並以「耶穌基督的使徒」為工作心志的教會領導者為學習的榜樣。首先,保羅認為教會牧養信徒的第一個目標是堅定信徒的信仰,使信徒對神的信心、真理與盼望有根基,所以說:「憑著神選民的信心與敬虔真理的知識,盼望那無謊言的神在萬古之先所應許的永生。」
其次,保羅認為教會牧養信徒的第二個目標是培養信徒成為教會的工人,使信徒可以承擔傳揚福音的責任,並完成教會所交辦的任務,所以說:「到了日期,藉著傳揚的工夫把祂的道顯明了;這傳揚的責任是按著神我們救主的命令交託了我。現在寫信給提多,就是照著我們共信之道作我真兒子的。願恩惠、平安從父神和我們的救主基督耶穌歸與你!我從前留你在革哩底,是要你將那沒有辦完的事都辦整齊了。」
最後,保羅認為教會牧養信徒的第三個目標是訓練信徒具備為教會設立新牧人的能力,所以說:「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設立長老。」
五、牧養生命化的表現
當信徒與耶穌基督的生命連結在一起之後,信徒的行為會有下列表現:首先,不只自己行為改變,也會幫助其他信徒行為改變。就如保羅說:「因為神救眾人的恩典已經顯明出來,教訓我們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慾,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等候所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神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祂為我們捨了自己,要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又潔淨我們,特作自己的子民,熱心為善。這些事你要講明,勸戒人,用各等權柄責備人;不可叫人輕看你。」(提多書二11-15)
其次,不但自己避免無益的教導,也要棄絕他人阻礙教導的行為。就如保羅說:教會領導者「要遠避無知的辯論和家譜的空談,以及分爭,並因律法而起的爭競,因為這都是虛妄無益的。」(提多書三9);並且對「分門結黨的人,警戒過一兩次,就要棄絕他。因為知道這等人已經背道,犯了罪,自己明知不是,還是去做。」(提多書三10-11)(待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