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82期2001年3月)
海外來鴻:好撒馬利亞人

在美國加州,有位姊妹就讀一所私立基督教大學。每年的十月份,這所學校的宗教部會進行一項勸募活動,希望該校的學生按自己的能力為生活在非洲第三世界、經濟匱乏的孩子準備年底的耶誕禮物。勸募活動的方式很簡單,由宗教部提供三千個本活動專用的空盒子,並於活動現場展示一些第三世界的生活狀況與孩子們收到禮物時那份驚喜神情的影片。

剛入學的姊妹只見漂亮的空盒子剛好適合放置私人用品,不顧活動義工的提醒,一口氣拿了七個空盒子回家。

剛開始的時候,這位姊妹高興地盤算要如何妥善應用這些空盒子。但她的興奮並未持續太久。漸漸地,她想到一張張收到禮物喜悅的臉孔。她反問自己,若她留下所有的盒子,是否偷竊了這群窮苦孩子可能擁有的歡樂?

她想,不如將一些自己冷落許久的玩具、布偶放入盒中,就可以無愧於良心了。正當她歡天喜地地將「古董」放入盒中時,她發現一張字條。字條上寫著對這盒內禮物的期許:希望能兼顧育教娛樂和生活日用的需求。剎那間,這位姊妹才發現原來這些禮物是需要「精心挑選」而不是隨便放置、交差了事的。

她又想起非洲孩子那純真、期待的眼神,她決定為這群不知名的非洲小朋友進行一項特別的採購:紙、筆將幫助孩子學習;沐浴用品讓他們過個清潔的生活;精巧的飾品使小女孩更可愛、有精神;可保久的小點心滿足孩子們吃甜點的樂趣。她不斷構思著如何使盒子內的禮物能為收到禮物的小孩添加物質層次外的精神意義。

雖然她曾經多次費盡心思為宗教教育系的小朋友買過無數的小禮物,但這是她第一次覺得為陌生人付出,竟有如此的奇妙感受和發自內心的希望祝福。

當她將禮物放置妥當並蓋上盒蓋時,她發現盒蓋上印著「來自好撒馬利亞人的荷包」。在如此時刻,她原本自私、愧疚的心豁然朗了,充滿了喜悅,「原來我也可以當個好撒馬利亞人!」

想想從小在教會長大的我們,似乎常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愛心侷限在教會內的同靈身上。雖然對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耳熟能詳,能否真正能跨越教派、社會階級、或種族的藩籬,將撒馬利亞人的愛心帶給生活週遭困苦、需要協助的陌生人呢?

讓我們再次複習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路加福音十章25-37節:

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說:「夫子!我該什麼做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對他說:「律法上寫的是什麼?你念的是怎樣呢?」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耶穌說:「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那人要顯明自己有理,就對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

耶穌回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唯有一個撒馬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裏,看見他就動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裏去照應他。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人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說:「你照樣去行吧。」

故事背景介紹:猶太人(含故事中被搶劫的苦主、祭司和利未人)與撒馬利亞人有深刻的民族偏見。猶太人自視為純粹亞伯拉罕血統的後裔;撒馬利亞人則是亡國時期,留居北方的以色列國遺民與外族通婚後混血的後裔。在律法師的心中,最不可能正直行事的人,必定是混血的撒馬利亞人。但律法師的態度卻背叛了他自己最熟悉的律法,律法的中心思想:愛。


作者: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2001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