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00期2002年9月)
主題特寫:你真知道禱告嗎?

恩奇

被邀請寫這樣的「尖銳問話」主題稿,心裏十分惶恐,好像別人都不懂禱告,只有自己知道似的。其實每當反省自己禱告的生命、禱告的能力、禱告的時間,總覺得還差得很遠。這樣的困窘,如同一根針刺痛了我的心,不斷反問自己:「我真知道禱告嗎?」感謝主的恩典,能藉此對禱告的真相有再一番的思考,自我勉勵更加追求禱告的質與量、深度與寬度,期能進入禱告生命的堂奧中。同時也以互勉的態度和讀者一起來思想有關「禱告」的一些問題。

一、禱告是什麼

禱告是什麼?它的意義為何?有人說:「是人因著自己的需要,而向神發出來的求告。」所以有人為要得著物質的供應,有人為要疾病得著醫治,或是遇著其它的難處渴望得著解決,因而來到神的面前祈求。人因著瞭解自己的有限,而對全能的真神發出全盤地信靠,禱告自然成為最好的途徑。聖經中也多所應許與勉勵,「奉主的名無論求甚麼,主必成就,叫父因子得榮耀」、「如今你們求,就必得著,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凡你禱告祈求的,無論是甚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約十四13;十六24;可十一24)。然而,聖經對禱告的教導,絕不是用「有求必應」作為以廣招徠的廣告詞,也絕不是企圖用「利益交換」來博取信眾的歡心。而是教導我們,獻上蒙神悅納的禱告,必獲致豐盛的供應。

禱告更貼切的意義,是基督徒靈命的呼吸,是人與神彼此親密的接觸,即所謂的「靈交」。一個基督徒若要得著豐盛的生命,就必須連結在主耶穌身上,如同真葡萄樹的比喻,我們若常在主裏面,主也常在我們裏面,並多結果子(約十五1-6),而禱告是與主連結最重要的通路。在現今靈性枯竭的社會更顯重要,從禱告中,基督徒領受了主的能力、主的旨意、主的性情,從而發生主的生命,主的榮光,照耀黑暗的世代(腓二15-16)。

二、禱告的目的與內容

禱告不應只是「求與應」的關係,而是生命內涵的表達。一般而言,禱告的內容可以涵蓋下列幾個向度,並交織進行,以達成「榮神、利他、益己」禱告的目的與果效。

1.讚美

我們所敬拜的真神本為大、該受大讚美,所受的讚美,正與神的名相稱(詩四十八1、10)。因此,不但要用詩歌讚美祂,也要在禱告中讚美祂的聖名,甚至可將詩歌直接視為是一種悟性禱告的表達方式。不管你當次禱告的目的為何,都應以對神的讚美作開始,如同主禱文的頭幾句,「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的名為聖,願的國降臨?」(太六9-10),就是教導這個原則。讓我們在每次的禱告中,歌頌神名的榮耀,用讚美的言語,將祂的榮耀發明(詩六十六2)。

2.認罪

《詩篇》五十一篇是大衛著名悔罪的禱告詩,至情至性的表達自己對所犯的罪的憂傷痛悔,並懇求神的赦免,為他再造清潔的心,使他重新有正直的靈。雖然因著神的公義,大衛為自己的罪,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但神也垂聽了他認罪的禱告,除掉了他的罪,使他不至於死(撒下十二13)。其實,人的肉體真的很軟弱,正如保羅的無奈(羅七18-19),有時罪是顯而易見的,有時卻是隱而未現的,當不斷藉著禱告在神的面前認罪悔改(詩十九12),神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一9)。

3.祈求

聖經中數不盡禱告祈求的事例,有為遭受仇敵或環境苦難的、有為不生育的、有為得著智慧的等等,凡蒙神悅納的都獲致成全。我們所敬拜的神,是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也是能體恤我們軟弱的神,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寶座前,在祂有豐盛的恩典,必得憐恤,蒙神恩惠作隨時的幫助(提前六17;來四15-16)。

如今面對世界許多危險的環境,更當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造就自己也建立別人,尤其是為著救人靈魂的福音事業(弗六18-19)。求主站在我們身旁,加給我們力量,使福音盡都傳明,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諸般兇惡,並救我們進入祂的國(提後四18;太六13)。

4.代求

代求與祈求,所訴求的對象不同。祈求是以自己或與自己密切相關的人與事為重心;而代求是以他人或與他人密切相關的人與事為重心。但代求與祈求常是分不開的,因為他人或外在環境,也常常關係著我們自己,尤其是在屬靈的教會這大家庭中更有同甘共苦、同辱同榮的肢體關係(林前十二26)。因此,當效法摩西和撒母耳兩位偉大的代禱勇士,不停止為軟弱的百姓禱告,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出三十二30-32;撒上十二23)。

主的兄弟雅各也勉勵我們,看重代禱的工作,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尤其是病中之人,可以因此得醫治,因為義人(出於愛心為人代禱之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五14-16)。除了為身體病痛,心靈軟弱的人禱告外,也要時常為神的工人及福音的廣傳迫切代求(帖後三1;西四3);為萬人代求,神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好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度日(提前二1-3)。

5.感恩

保羅勉勵說:「要恆切禱告,在此儆醒感恩。」(西四2),又說:「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四6)。這都表明向神感恩亦是禱告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不應該只惦念著少數還沒從神得到的祝福,甚至起了埋怨,懷疑神的信實,卻忘記為已經從神領受的許多恩典獻上我們的感謝。若能存著感恩的心祈求,甚至「先感恩後祈求」(參:創三十二9-12雅各的禱告),相信更能討神的歡喜,獲得更大的祝福。讓我們感謝的心,隨著行道的生活與堅固的信心,愈發的增長,並用禱告以感謝為祭獻與神(西二7;詩五十14)。

三、禱告的形式與方法

從聖經我們看到幾種禱告的形式:第一種,是默禱。當尼希米作酒政侍立在波斯王面前,因著惦念耶路撒冷城荒涼,城門被燒,而面帶愁容,在被王的問話中,尼希米默禱天上的神,神就垂聽禱告,使其開口說合宜的話,並感化外邦王的心(尼二1-8;箴十六1)。默禱,是我們隨時隨地、在任何時機都可以採用的方式,舉凡在舟車之間、在工作、在考試、甚至面對上司責難時,只要我們有禱告的意願,隨時都可以不受阻撓的與神親近。所以,用默禱來思念上面的事(西三2),應該成為每天生活中最頻繁的經驗,可以讓我們隨時保持安寧的心境。

第二種,是悟性禱告。正如許多《詩篇》中的禱告,和主的祈禱文屬此,其中除表達本身對神的情感與崇敬外,也帶有教導他人、帶動崇拜氣氛的功用。所以,在一般的對外性質的聯誼聚會、婚喪禮儀式、佈道性聚會或對內聖禮中的祝謝、祝禱等都採用悟性禱告(參:林前十四15);當然,尚未得著聖靈信徒,自然也都使用悟性禱告,不過本會鼓勵信徒不必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無意義)」的話(太六7),而是一心一口不斷高聲榮耀主「哈利路亞,讚美主耶穌」(詩一○四35;啟十九1、3、4、6)。奇妙的是,口唸心和加上對聖靈的渴求,神就賜下聖靈,使人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徒二4,原文作奇異的舌音,即方言或靈言),這樣的體驗成為本會信徒及慕道友得著聖靈共同的經歷。因此,本會也如同使徒時代一樣堅信說方言乃受聖靈的憑證(參:徒十46-47,十九6)。

第三種,是方言(靈言)禱告。正如前述,領受聖靈者,必能用方言禱告,且喜歡用方言禱告。因為說方言不是對人說,乃是對神說,雖然沒有人聽出來,然而他在心靈裏卻是講說各樣的奧秘,並且使自己獲得極大的造就(林前十四2、4)。尤其當我們軟弱,不曉得當怎樣禱告時,藉由方言的禱告,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且是照著神的旨意替聖徒祈求(羅八26-27)。只是當謹遵保羅的提醒:「要用靈禱告,也要用悟性禱告。」(林前十四15)

至於禱告時身體的姿勢,聖經中有各式的記載,或跪下、或俯伏、或站立或坐著,是舉手或是其他動作(聖經未詳記),視當時的情形而定,原則上如為群體的禱告應以相同的姿勢為宜,以表達和諧的秩序(林前十四40)。禱告時間及地點都不設限。時間上,或如但以理一天三次定時禱告,或是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弗六18);地點上,教會是禱告的殿,也可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賽五十六7;提前二8)。最重要的是明白:神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四24)。

四、禱告的攔阻

也許有人費了很多的工夫禱告,但總覺得沒有得著預期的果效,因此,對禱告產生無力感,進而灰心以致喪失禱告的動力,最後則是信心的崩潰。是甚麼原因,攔阻著我們,使禱告的功效不能盡如所願。讓我們根據聖經揪出幕後的黑手。

第一是疑惑的心。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裏得甚麼。唯有憑著信心求,一點也不疑惑,凡禱告祈求的,無論是甚麼,都必得著(雅一6-7;可十一24)。第二是注重罪孽的心。雖曾屢次用口求告,舌頭也稱神為高,但若心裏注重罪孽,主必不聽(詩六十六17-18)。第三是妄求的心。有人得不著,是因為不求,有人求也得不著,是因為妄求,要浪費在宴樂中(雅四2-3)。但若能照神的旨意求,祂就聽我們(約壹五14)。第四是驕傲自義的心。耶穌為那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了一個「法利賽人和稅吏的禱告」的比喻,並描述那驕傲自義的法利賽人,他的禱告不過是在自言自語,不被神所接納(路十八9-14)。唯謙卑人的心願,主早已知道,也必傾耳聽他們所求(詩十17)。第五是不解怨的心。主勉勵說,禱告時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叫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若不饒恕人,天上的父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可十一25-26)。認罪求恕的禱告,要能上達天聽,就必須先心存饒恕,不記恨。

五、信心祈禱的秘訣

主的兄弟雅各語重心長地勉勵人,出於信心的祈禱是大有功效的,能救病人,也能赦罪,並且提出昔日以利亞先知因著信心成就大事,作為我們學習效法的對象(雅五13-18)。而以利亞有何信心禱告的秘訣呢?信心不是可以藉外力勉強而速成,也不是禱告自然就會生出信心,而是在禱告及平時諸多信仰磨難中不斷的操練,以致從神領受的。從《列王紀上》十七章以利亞一出現,就已經是一位偉大的先知,因著既有的信心成就了豐功偉業,但也藉由事奉的歷練更增添了充足的信心。因此,他信心的禱告是信仰生活中與主親密關係自然的體現。

從《列王紀上》十七與十八章的事蹟,對於以利亞信心禱告的秘訣有幾方面是可以確信的。第一,信心的禱告與相信順服神的話有關。每每當神的話臨到以利亞,他都能以順服的態度回應。因此,得以在旱荒中出到基立溪旁、進入寡婦的家裏,並且不畏惡勢力,主動去面對亞哈,宣告他的罪惡。第二,信心的禱告是與對神能力的體驗有關。從烏鴉及寡婦所完成「不可能的任務」,看見了神能,並且在神的栽培、應允下親自行出了神蹟,使寡婦的兒子死裏復活,更感受神與他同在的滿足。

第三,信心的禱告是與屬靈爭戰的操練有關。在迦密山上與假先知的鬥法,重修了已毀壞多時真神的祭壇,獻上燔祭,並且帶領百姓心意回轉,認明真神、順服真神,殺戮了巴力的眾先知。第四,信心的禱告是與超越眼見的環境有關。當以利亞向亞哈宣告大雨將至後上到迦密山祈雨,幾番禱告下來,絲毫未見下雨的跡象,然而,他並不灰心,也未曾懷疑神的話,持續地禱告祈求。第七次,僕人悲觀地回報:「看見一小片雲從海裏上來,不過如人手那樣大。」但是,以利亞因著信卻有不同的認知,深知那是禱告蒙神垂聽的大訊息,果然,大雨傾盆而下。

今天,我們的禱告,必須要發自於信心,才不會成了空砲彈,雖然響聲很大,一時也能嚇唬人,但是卻一點威力也沒有。而信心祈禱的能力是來自平時生活屬靈的修練,這可以從以利亞先知得到效法。首先,以安靜的心領受、順服神的話語,並致力於聖經知識的學習,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神的旨意,以致動靜之間都能知所分寸,榮神益人(西一9-10)。其次,神已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蹟奇事和百般的異能,並聖靈的恩賜同我們作見證(來一4)。體驗神的能力與作為後,應化為行動的力量,願意為神所使用,以致於事奉的生命不斷長進,神的神蹟就在我們的身上彰顯,就在我們的禱告中實現。第三,我們是否做好屬靈的裝備,穿戴上神所賜全副的軍裝?因為我們是與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必須要靠著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才能攻破堅固的營壘,就是那各樣的計謀和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而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人都順服基督(弗六10-12;林後十4-5)。

最後,我們行事為人,都要是憑著信心,不該是憑著眼見(林後五7),若只看環境而不能定睛看見神,僅存的信心也會受到動搖,正如彼得走海面的經歷一般(太十四29-30)。大部分的時候,我們用人的智慧和角度來看,都會發生許多失真的情形。例如,《創世記》十八章記載亞伯拉罕為所多瑪祈求,雖經歷幾番的「殺價」過程,到底神是否垂聽了亞伯拉罕的禱告呢?其實,在第十九章就已有清楚的答案了。亞伯拉罕隔日清早回到禱告的地方,所看到的是大毀滅,心中必以為連羅得也死了。然而,聖經卻強調神記念亞伯拉罕,從傾覆之中救出了羅得(創十九27-29)。所以,或許神對我們祈求的成就是在「以後」,或是神已在「暗中」或在「遠處」為我們成就,只是我們一時尚未察覺罷了。心懷二意的人在他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裏得著甚麼(雅一7-8),總要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裏有分了(來三14)。

信心的禱告是來自順服神旨、體驗神能、勝過操練、信心充足的人。


作者: 恩奇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9/01/200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