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純慧
Wesley進一步去參觀兄弟會的組織,學習他們的讚美詩,與他們一起敬拜讚美,從中得到很大的幫助。同時著手翻譯摩拉維亞詩歌集,於1737年出版《詩篇與聖詩集》(“Collection of Psalms & Hymns”)。這是北美出版的第一本詩歌集,成功地介紹聖詩給美國當地教會,播下美國聖詩萌芽的種子。返回英國後,Wesley兄弟確知聖詩對信仰復興運動的重要性,聖詩能感動無數人的心,實在是宣揚福音的最佳工具;因此兩兄弟積極寫作,特別是查理衛斯里,隨時隨地靈感一來就一氣呵成,一生寫有6500首讚美詩。
路德領導的德國聖詠內容以神學教義為主,Watts則著重詩篇,而Wesley注重內在的生命經驗與基督徒個人的靈修精神,以具有福音信息的詩歌來傳達他個人的佈道熱誠。這股介於路德與Watts之間的中庸之道,成為往後聖詩學者創作的新方向;福音的聖詩(Evangelistic hymns)從此也在聖詩歷史上佔著重要的地位。本會Wesley的讚美詩有15、56、74、79、132、218、227、262、267等九首。
Wesley之後的福音聖詩代表性作家 1、Willian Williams(1717-1791)
是59首〈求主引導〉與81首(原文歌名為〈觀看羔羊站在錫安山上〉)的作者。威廉士先生追隨Wesley各處旅行佈道五十年如一日,作有900首以上聖詩,被尊稱為「威爾斯甜蜜的歌唱者」與「威爾斯的Watts」。百年來他的聖詩一直是英國與威爾斯人民的最愛。
2、Edwawd Perronet(1726-1792)
16首與20首的作者培羅尼特牧師,一生熱心佈道,出版三本聖詩集。他認為唱詩是地上教會不可少的活動,將來在天上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唱詩必定成為基督徒一項永恆的事奉。16與20首讚美詩就是用《啟示錄》十九章12-16節所描述信徒都要在神寶座前唱新歌的情景,來表達這份永恆事奉的理念。
3、A.M.Toplady(1740-1778)
51首〈萬古靈磐〉作者。這是英國人民最引以為傲的讚美詩,更是一位熟讀聖經的托雷狄牧師呈現給世人的偉大詩歌。這首詩歌的每一句話,都有其聖經根據,是其它詩歌所無法比擬的。
萬古靈磐為我開(賽十七10;詩三十一3,七十八15), 容我藏於主心懷(出三十三22); 主受槍刺肋下傷(約十九34), 水血和流恩綿長(詩一一四8;約壹五6)。 如此受苦救我靈(賽二10), 洗我罪污免我刑(林前十4)。
4、John Newton(1725-1907)
96首與205首作者約翰牛頓牧師,在英國聖詩界享有崇高的地位。他在神學院就讀時的「神學思想」課程老師即約翰衛斯理,也承襲了Wesley喜愛創作聖詩的熱忱。他的出名聖詩96首〈奇異恩典〉是他個人的重生經驗,他的悔改信主過程被後人比喻為「使徒保羅」;其聖詩內容常常表現神的愛與救恩。
5、William Cowper(1731-1800)
庫爾柏是英國傑出的詩人與聖詩作家。127首原文應為〈願更與主親密同行〉是他的聖詩名作,旨在引申《創世記》五章24節「以諾與神同行」的心得,在當時是最受歡迎的一首聖詩。292首〈贖罪妙恩〉被譽為Cowper作品中,最優美的一首。
6、Reginald Heber(1783-1826)
希伯牧師是位很有恩賜的詩人,他牧會時最重要的目標與方針乃是提昇教會的詩頌,因此常常自創聖詩供會友頌唱。本會收錄有第1首、105首與274首。其中第1首〈頌讚獨一真神〉是他最著名的一首,很少有其它的聖詩比這首更神聖、有力,被稱為「聖詩中的聖詩」。
7、Cnornas Kelly(1769-1855)
凱里牧師是216首的作者,一生創作765首聖詩。216首原文應為〈萬千聲音皆揚起〉。
8、Charlotte Elliott(1789-1871)
厄略特女士自幼身體衰弱常處於病痛中,卻仍能在痛苦中寫出優美的詩歌表現其信仰。57首、226首、238首為其作品,〈我罪極重〉與〈願成主旨〉都是她出名的聖詩。她出版了一本《癱瘓者的聖詩集》,讓一位終年臥床不起的病人得以因此和全世界的基督徒交流。
9、Thomao Moore(1779-1852)
摩爾先生是位才華洋溢的愛爾蘭詩人,有副好嗓子,除了寫詩外,也喜歡譜曲。142首〈靠主消除憂傷〉,強調神的安慰與力量,是首在基督教具有永不磨滅地位的聖詩,因此它有專屬的曲調名「Consolation」(安慰)。
10、Henry Francis Lyte(1793-1847)
110首與239首作者萊特牧師原本習醫,「撇物從主」加入基督精兵行列,110首即是他自己的見證與牧會的工作經驗。239首〈求主同住〉是他病重時的禱告,以喜樂的態度走向人生最後旅程,為萊特牧師的最後一首讚美詩,更是聖詩歷史上的不朽之作。
11、James Montgomery(1771-1854)
蒙雅各先生一生寫有四百餘首聖詩,並編輯三本詩集,是英國重要作家之一,也是首位編輯聖詩而加上有系統之分析與評論的人,讓人更了解詩歌之真正意義與其應有的樣式,296首與302首為其作品。
12、Robert Robinson(1735-1790)
羅賓遜是英國劍橋大學校牧,被稱為「當代的約拿」,在劍橋大學內如同在當年的尼尼微城,宣佈神愛,呼召悔改。217首與266首為他的作品,217首原文歌詞應為「救主耶穌,萬福源頭」,是作者屬靈經驗的自述。
13、Joseph Swain(1761-1796)
241首作者,從小就是孤兒,當一名木匠學徒,買本聖經認真閱讀後受洗,並進入神學院就讀後封牧。本詩是《雅歌》的意譯。
14、Hugh Stowell(1799-1865)
143首、148首與161首的作者史托爾牧師,極有禱告的恩賜,161首原文為〈施恩座前的平安〉以表達作者的信心和在禱告中所得的安慰。
15、Frances Risley Havergal(1836-1879)
哈威迦女士自7歲開始寫詩,寫了三十五年,她天生有美妙的歌喉,決志除聖樂外不唱別的歌,因她是為耶穌唱歌。其代表作為118首〈奉獻全生〉與100首〈捨己為主〉,其它為280首、297首、與309首。
16、Elizabeth Clephane(1830-1869)
克里芬女士性情溫柔,經常探訪監獄,賙濟窮人;特別喜歡寫作兒童詩歌,並投稿於兒童雜誌中,最著名的是29首〈主尋亡羊〉。
17、Koratius Bonar(1808-1889)
波納牧師是蘇格蘭最傑出的詩人,被稱為「蘇格蘭的聖詩王子」。38首〈我聞耶穌呼聲〉是特別為兒童所作的;235首原文為〈為的是紀念我〉,是波納牧師配合聖餐禮講章所作的聖詩。
18、Samuel John Stone(1839-1900)
史東牧師為牛津運動的參與者,以保持傳統信仰為己任,經常為教會立場辯護。他曾說過「在這講道必短的時代,一般信徒對神學很難有較全面的認識,所以必須將基督教教義的精華,濃縮在聖詩中。」171首原文為〈教會根基〉就是他為維護教會的權威性所作的。
19、John Hemy Newman(1801-1890)
紐曼主教是聖詩史上著名的牛津運動發起者。牛津運動(Oxford movement 1833年)是天主教的尋根運動,再度挖掘希臘與拉丁聖詩的寶藏,主張音樂禮儀都返回中世紀以前的教會。牛津運動的領導人物都是第一流的聖詩作家,藉由這個天主教復興運動,許多一千五百年前的古詩才得以被翻成英文或德文介紹給世人。
“Hymns Ancient & Modern”(《古今詩集》,1861)是牛津運動對聖詩學最大的貢獻,集合一切所有新、舊、古、今、高、低、主觀、客觀、雅俗共賞的聖詩共273首,為適用於所有不同教會的讚美詩集範本,成為推動聖詩的最有力工具。
紐曼主教寫了一首名詩〈求主引路〉(61首),歷史學家稱讚此詩為「十九世紀英文文學中最優美的抒情詩」,是他推展牛津運動毀譽參半的心路歷程。
本會讚美詩中的英國聖詩 75首(1669-1707) 80首(1832-1909) 82首(1837-1910) 86首(1750-1822) 93首(威爾斯民謠) 99首(1818-1878) 108首(1850-1917) 114首(蘇格蘭民謠) 137首(1837-1882) 155首(1828-1887) 156首(1823-1910) 157與208首(1856-1938) 168首(1834-1924) 188首(1838-1896) 191首(1807-1835) 204首(1820-1892) 214首(1850-1929) 229首(1807-1889) 248首(1839-1885) 251首(1823-1910) 258首(1752-1825) 263首(1819-1886) 277首(1834-1911) 288首(1836-1907) 289首(1813-1856) 290首(1807-1885) 295首(1764-1824) 301首(1839-1885) 302(1793-1870) 305首(1857) 306首(1879) 310首(1871)
美國聖詩歷史 一、清教徒時期(1620-1820)
美國清教徒主義源於十六世紀的英國,宗教改革在歐洲展開後,英國某些改革派人士熱切尋求促使新教成為英國的生活和文化實質,因此要求淨化教會,這些人就被稱為清教徒。英王詹姆士一世繼伊莉沙白女王之後接任王位,宣告所有人民需服從英國國教,否則處死。英國的清教徒聽見了來自新大陸的召喚,懷著夢想,於1620年9月6日,大約400人從普里茅斯航向美國,開始清教徒的海外移民之旅。兩個月後,「五月花號」在麻州的Cap Cod登陸,在那裏很快建立了他們自己的自治團體。1630年,英王查理一世對待新教徒的嚴酷更甚先王,以致在英國本土的清教徒幾乎全部選擇移民新大陸,有約一千人跟進。使麻州海灣區的人口增加到九千人。早期移民到麻州的移民當中,有超過一百個牛津、劍橋的畢業生,一位歷史學者稱那時的麻州為「世界上教育程度最高的社區」。
他們抵達新大陸後,雖然還在為基本的生存條件披荊斬棘,卻建立了哈佛神學院,繼續認真追求與神之間活潑的生命關係,不斷操練屬靈的生命。希望能在新大陸成功的建立回歸聖經、誠心敬拜神的聖潔團體。當年他們帶著《加爾文日內瓦韻文詩篇》、《英文日內瓦詩篇》、《路德聖詠》等一起遠渡重洋;這幾本詩歌集內就包括了捷克文、英文、德文、法文、荷蘭語等多種文字,造成公眾聚會時的不便(一般婦女有閱讀上的困難),遂決定重新翻譯、編訂。在Richard Mather與John Eliot合作下,1640年新移民在如此歷史背景下出版了第一本聖詩集“Bay Psalm Book”(《海灣詩篇》)。這部詩篇沿用了近二百年,這期間美國本土聖詩的創作微乎其微。
二、自獨立戰爭至信仰復興準備期(1780-1860)
這段時期的所有聖詩創作都受英國聖詩的影響。在與英國教會復興運動呼應之下,美國亦發起復興主義運動。打破英國繁複的崇拜禮儀,拒用英國詩篇,開始自己創作新聖詩。此時自創聖詩的特色是加一段副歌(Refrain)或合唱(Chorus),由獨唱者唱一段,然後由會眾合唱或唱副歌,這些均源自退修會或靈修會等活動。這時期的代表作家有:
1、Timothy Dwight(1752-1817)
第4首(原文為〈我愛教會歌〉)作者特威德牧師,是美國聖詩歷史初期的重要作家。1739年英國衛理公會創始者Whitefield(威腓德)牧師到美洲傳教,同時搭配Watts的詩歌各處佈道。他特別喜愛第98首〈當我思量十架〉中的信息,在每次的佈道會中都廣傳這首聖詩,因而引起美國教會人士對Watts詩集的注意。Dwight是當時美國著名學者,美國長老會請他以美國適用的語法來修改Watts的《詩篇新譯》(“Psalms of David”),費時三年完工,對美國聖詩歷史的發展貢獻很大。本詩即他模倣Watts的寫作技巧對《詩篇》第137篇的意譯。
2、Thomas Hastings(1784-1872)
美國著名的聖詩作家與譜曲者。一生作1600首以上聖詩,其創作目的 是「藉著更好的音樂崇拜來帶給神更大的榮耀」。因此他自己作詞、編曲、著書,不斷鼓吹改進教會音樂的觀念。他是51首〈萬古靈磐〉乙調的譜曲者,第257首的詞曲作者,兩首都是享富盛名的詩歌。
3、George Duffied(1818-1888)
170首〈為主勇往〉作者杜斐德牧師,致力於聖詩寫作,身體力行努力推動美國的信仰復興運動。
4、Georg Washington Doane(1799-1859)
245首〈求主密相契〉,作者杜安尼牧師,其聖詩創作恩賜和查理衛斯理相似,不論與人談話或講道,隨時出口成章,就能作出一首詩歌來。他對美國聖詩歷史最大的貢獻是,將鼓吹英國牛津運動的John Keble(1792-1866)教授所編的聖詩集“The Christian Year”(《教會年曆》),重新根據美國國情編註出版。(註:“The Christian Year”在英國再版96次之多,其地位與聖公會的《公禱書》同等重要。)
5、Richmond Palmer(1834-1907)
是近代美國最有名的作家,音樂編輯,所著音樂書籍有50種以上,在教會也擔任詩班指揮與司琴的事工。177首〈切莫順從誘惑〉作者。
6、Ray Palmer(1808-1887)
帕摩牧師云:「神賜給地上少數兒女最大的恩賜,莫如作首神聖的基督教聖詩,被各教會普遍採用。」「寫作聖詩不只是文藝工作,更是『神』事務的一部分。」211首〈天父監察〉,是他21歲時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首也是最好的一首聖詩,被譯成多國語言在各教會頌唱。
7、Edmund Hamilton Sears(1821-1876)
席爾斯牧師對聖詩的見解:「教會的信息在聖詩裏達到最高峰,信息所闡述的真理,藉著詩歌的情感發揮,在人的心中奔流。詩歌也是信息的總結,幫助我們把所聽的真理領回家,隨時帶在身邊,用它悅耳的音調充滿我們日常的生活。」175首是他的作品,原文應為「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愛的人」,是首慶祝基督降生的詩歌。
8、Joseph H. Gilmore(1834-1918)
58首〈耶穌領我〉為吉爾摩牧師25歲時所作聖詩,是他宣講《詩篇》23篇的寓意與教訓的證道辭。被視為是聖詩史上從《詩篇》23篇所出最流行的一首聖詩。
9、Malelne D. Babcock(1859-1901)
第5首〈萬有讚美天父〉是巴卡克牧師最出名的一首聖詩。他深愛自然,常於清晨爬山、散步,從大自然變化多端的情景中,體會到神的臨在與位格。他是位全才音樂家,管風琴、鋼琴、小提琴都是一流造詣;外加學者、詩人、運動員三種身份,被稱為是「有特別恩賜和能力的牧師」。
本會收錄的屬於這時期的美國聖詩
52首(1865) 69首(1816-1888) 72首(1811-1877) 73首(1816-1868) 147首(1822-1888) 152首(1834-1895) 163首(1828-1888) 187首(1867) 200首(1824-1871) 202首(1821-1886) 212首(1819-1885) 222首(1817-1867) 234首(1805-1848) 246首(1764-1828) 269首(1816-1909) 275首(1834-1878) 293首(1828-1876) 294首(1828-1872)
第二期:從信仰復興運動(1850-1900年)
這時期以福音詩歌(Gospel Song)為其特色。福音詩歌是帳幕佈道會運動的產物,更是美國對基督教詩歌最典型的貢獻。
福音詩歌大都是簡單的短詩,內容注重個人與耶穌之關係,文詞簡明,一目瞭然,尤其對未受高等教育者更有效。詩中常有副歌,常複頌某些特別的字句,以激動聽眾的心情。雖然在崇拜中似不能增加聚會的莊嚴氣氛,但在佈道會中對於引起人們的興趣或感動卻屢獲奇效。這些易學易背的詩歌,凝聚了眾人的向心力,讓原本聚集數千、數萬人吵雜不安的佈道會到後來卻都能安靜聽道理,就有人覺得奮興佈道會真正的吸引力是福音詩歌而不是證道。有關美國福音詩歌異軍突起的緣由,在總會發行的《聖樂選輯》中〈如何做好領詩工作?〉一文,亦有所詳述,不再重覆。茲摘錄林列者《聖詩合參》中對於福音詩歌與傳統聖詩間的比較供大家參考。
傳統聖詩與福音詩歌的比較──想在二者之間劃定明確的界線是件不必要的事,下列二表只供參考,盼有助於了解美國聖詩發展:
艾狄阿(Pau Dear)曾就十九、二十世記聖詩與福音詩歌題材作下列比較:
奠定美國福音詩歌基礎的重要詩人
1、Lowell Mason(1792-1872)
讚美詩第23首、86首、98首、122首、191首、211首、216首、221首、234首、274首、288首與292首的譜曲者,梅遜先生,是美國近代最重要的聖詩作曲家、音樂編輯,詩班指揮與司琴。他與他的助手 George F.Root(1820-1895)是102首、225首與255首的作者,哈斯汀(Thomas Hastings,1784-1872)是257首的作者,與白百里(William B. Bradbury,1816-1868):57首、58首、73首、250首259首與271首的譜曲者。他們四人一起改進教會音樂,替許多不受注意的詩歌配新譜及和聲,並且合編80種以上的詩歌集。
1832年為普及音樂教育,一起創辦波士頓音樂學院,將音樂列入波士頓各公立學校的課程中,為美國的音樂知識建立了基本原則。1834年起舉開音樂講習會培養師資,使音樂文化藉著教學更進一步發展。梅遜先生領導他的音樂同工對美國教會音樂的貢獻,以及為約1600首詩歌譜曲的精神,讓他贏得「美國聖詩之父」的榮譽。
2、Ira David Sankey(1840-1908)
第29首、82首、83首、84首、145首、153首、184首、238首、280首的譜曲者散基先生,一直在佈道會中擔任領詩角色,先自己獨唱,再教眾人同唱。所到之處萬人空巷,對於福音佈道有相當的影響力。他所編的《聖歌與獨唱》(“Sacred Song and Solos”)集福音詩歌之大成,流行之廣僅次於英國聖公會的《古今詩集》(“Hymn Ancient and Modern”)。
3、Philip Bliss(1838-1876)
布立思先生作有169首、180首、207首、24首、27首、118首、163首、297首、299首譜曲。他一生所著詩歌甚多,成為威提爾(D.W.Whittle)佈道團的主要領唱者,由於他詩歌中活躍的歌詞與洪亮的歌聲激動人心,提昇了音樂在佈道工作上的地位。
4、Fany Crosby(1823-1915)
48首,65首,95首,123首,165首,178首,206首,290首,236首,243首,264首,271首,與282首的作者格洛絲比女士,一生寫詩共九千多首,被譽為「聖詩皇后」。她自幼雙眼失明,儘管如此,她心中的美麗與光明卻是永恆長存。此外,她信仰的真誠、順服與堅忍卓絕的精神,更為她詩歌中的信息生色不少。
本會讚美詩中的美國福音詩歌
James McGranahan(1840-1907):70首、166首、182首 W.J.Krikpatrick(1838-1921):89首、272首、307首 Robert Lowry(1826-1899):39首、44首、78首、107首、112首、146首 George Stebbins(1846-1945):119首 J.R.Sweney(1837-1899):62首 W.H.Excell(1851-1921):242首 Charles H.Gabriel(1856-1932):201首、219首、284首 Charles Converse(1832-1918):263首
以上均是重要作家,另外還包括:
第7首(1852-1933) 13首(1856-1922) 18首、160首、162首與221首(1851-1920) 30首(1836-1895) 35首(1881-1915) 41首(1865-1936) 14首、43首與291首(1839-1929) 47首(1819-1904) 63首(1827-1887) 68首(1839-1925) 77首(1873-1958) 83首、303首(1876) 87首(1849-1909) 88首(1859-1918) 92首(1826-1901) 97首(1891-?) 103首(1840-1908) 109首(1844-1907) 120首(1847-1908) 123首與265首(1828-1904) 124首(1850-1919) 134首(年代不詳) 136首、173首與256首(1840-1901) 138首與139首(1881) 145首與189首(1836-1921) 151首(1862-1935) 179首與279首(1809-1874) 192首(1861-1921) 194首、196首(1868-1955) 188首(1839-1877) 203首(1866-1930) 209首(1855-1934) 228首(1846-1945) 237首(1850-1940) 244首(1866-1960) 209首(1910) 278首(1829-1907) 281首(1847-1924) 第5首、133首與270首(1849-1926) 285首(1849-1926) 300首(1829-1901)
其他 加拿大聖詩
104首William R.Featherstme(1842-1878)、140首Oswald J.Smith(1890-?)
法國聖詩
101首 Theodore Monod(1836-1921)、129首《美總讚美詩集》上所列歌詞作者William Hammond似乎是錯誤的,從曲調名查考正確作詞者應為K.M.Talmage。
124 首、144首,與298首譜曲者Caesar Malan(1787-1864)馬蘭牧師是法國首屈一指的聖詩學者。共作有一千首以上聖詩,並且都自行配曲,聖詩學上稱他為「法國聖詩史上的偉大名人,其地位、精神與衛斯理兄弟相似」。他也喜好旅行佈道,不論在船上、在馬車上、山中散步或在旅館裏,從不錯過宣揚福音的機會。
此外215首作詞者不詳,譜曲者Felice de Giardini(1716-1796)為義大利人。這首詩歌的曲調「Moscow」非常出名,是所有英語系國家每逢聚會必唱的聖詩。Giardini因替此詩譜曲,而永遠被人記念。
日本
53首 Tanekichi Mitani ,這是三谷先生於1903年所作的〈神的愛〉。
台灣
25首、66首與230首,這三首寶貴的聖詩,均為郭子民長老與其兄長郭長松老師,在總會舉開第一期神學訓練營時合作完成的。
中國
賈玉銘牧師:126首歌詞是中國基督徒學生團契請賈牧師作的,後來為許多教會採用。252首作於1927年,是賈牧師的處女作。
雖然還有52首詩歌全無資料可查,所幸現今網路搜尋系統便捷,我會盡可能將它們逐一建檔。
末語 這篇簡短的描述,讓大家有機會對聖詩歷史作一趟走馬看花的了解。學者公認世界上有七千種以上的語言,每種語言都會產生不同的文化與詩歌,聖詩歷史涵蓋的範圍著實太大、太廣、太複雜,不是筆墨所能完全形容。但我們相信這七千種不同文化所產生的聖詩,都是為了頌讚神創造的偉大與全世界基督徒的信仰見證。從早期基督徒被迫害到如今世界各國聖詩創作大爆炸,我們所知多少?在一片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中,若捨棄任何一時期的任何作家的作品,對我們的心靈均是莫大的損失。撫今追昔,每一首聖詩都是耶穌基督的應許與救恩的紀錄;都在提醒信徒《詩篇》的教導:「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這是神所造的百姓應做的工作(duty),就是在生活中紀念神的大能與作為、讚美祂、感謝祂,因而進入喜樂之門(deligh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