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94期2002年3月)
主題特寫:當所愛的病了

徜雄

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紐倫堡(Nuremberg)一座教堂遭到轟炸,幾乎全毀,唯有一座基督雕像仍然完好,只是基督的手不見了。戰後教堂重建,一位藝術家受邀為基督重建雙手。雕塑家試了又試,卻總是無法塑回基督的手,最後他放棄了,在雕像的底座,雕塑家寫下一行字:「祂沒有雙手,但你們有(He has no hands but yours)。」

我曾使用我的雙手,試著在愛中治癒別人,不論是他們殘破的心、靈,或是身體。
──羅慧夫


我的母親


在妹妹出國唸書兩個月後,母親的身體開始感到不適,常常感覺到胸口悶悶的、頭會暈眩、腸胃極不舒服、全身無力且容易疲憊,醫生檢視之後都說沒有問題,但每當報紙醫療版介紹某種疾病時,母親就開始懷疑自己也得了相同的疾病,於是到醫院報到幾乎佔掉了母親多半的時間,我感覺到母親似乎只有在醫生宣佈「沒事」時,才能夠得到片刻的放鬆。但隔沒多久,她又會陷入焦慮另一個疾病之中。因為無法忍受等待的痛苦,母親掛了好幾次的急診,看到母親的倉惶失措,讓我心疼不已,父親在友人的建議之下,安排母親進行三天的全身健康檢查。所有器官的報告結果是正常的,醫生告訴我們這或許是更年期賀爾蒙失調所引起的憂鬱症,他建議母親應該轉診到精神科進行治療,雖然終於找到母親真正所罹患的疾病,但,離痊癒卻很遙遠,因為母親不相信她得了憂鬱症。

因為不願意接受治療,母親的身體也愈來愈孱弱,沒有力氣踏出家門,也無法煮飯,父親因工作無法在家照顧母親,所以請教會的媽媽來家中幫忙料理家務,以及照顧母親的飲食。剛開始教會同靈多認為母親是身體上的疾病,但漸漸地也就知道她所罹患的是憂鬱症,同靈的反應很兩極化,有些同靈會到家中照顧母親、陪伴母親禱告,而以異樣眼光看待母親的也不少,這讓母親對去教會聚會更加卻步,她說:「身為基督徒,我卻仍受到心靈綑綁的苦,看到自己如此的軟弱,這比憂鬱症讓我更加痛苦,我深深體會到彼得在第三次否認耶穌,而聽到雞鳴時痛哭的心情,那是一種不可與他人言的苦。」

母親的體重在短短三個月裏下降了10公斤,我們雖然都知道多吃一點、多出去走走,對母親是有益的,但她就是辦不到,看著她的無能為力,我們也無可奈何,只有不斷地為她代禱。有一天傳道鼓勵母親說:「當我們生病時固然要禱告依靠神,但是不論是身體的病,或是心理的病,也需要找專業醫生來治療,我們可以禱告神,讓我們可以找到適合的醫生來幫助我們。」母親這才接受自己罹患了心理上的疾病,願意接受心理醫生的治療。原本身體的苦楚讓母親以為自己將要離世,但在服藥之後,失眠情形開始改善,生理機能漸漸回復,情緒也逐漸好轉,活下來是母親唯一想要做的事。從懷疑是生理出狀況而頻頻跑醫院,到接受治療而痊癒,期間歷時一年。我回想起來導致母親生病的原因其實很多元:在妹妹出國後,家中只剩下雙親,孩子都離家所帶來的失落感;更年期賀爾蒙的失調;外婆的過世等等,有些問題是我們沒有辦法替母親解決的,但母親在經歷這次生病之後,原來所苦惱的已經不再困擾著她,生命的缺憾似乎一點一滴地修補完整。感謝神讓母親生了這場病,讓她能夠體諒同樣為此病所苦的人,幫助他們。相信神讓我們所經歷的是與我們有益,讓我們更為完全。

我已經出嫁為人妻、為人母,但長久以來,母親一直是我的天空、我的肩膀,她為我承擔起一切,我從沒有想過她也會有生病的一天,然而,在她最需要陪伴時,我卻不能為她做些什麼,因為分隔南北兩地,加上孩子尚年幼使我分不開身照顧她,我非常感謝一直陪伴在母親身邊的阿姨們,如果沒有她們的包容與接納、真誠地傾聽母親所說的話語、以及耐心的陪伴與代禱,母親是不可能痊癒的,我由衷地想對她們說:「謝謝妳們,因為在妳們的身上我看見耶穌,神國離我們其實不遠,它就在我們的中間。」

需要在哪裏,愛就從哪裏開始


聖經中記載了一幅美麗的畫面:四個朋友合力抬起癱瘓的朋友來找耶穌,但想聽耶穌講道的人很多,把屋子擠得水洩不通,連門口都站滿了人,但想讓癱瘓朋友見到耶穌的心是如此殷切,於是朋友們將阻隔的屋頂拆開了,將癱瘓朋友連同其所躺臥的褥子縋落在耶穌面前……。

心靈受困的人常常連踏出門口的一步都是艱難,心雖是愁苦萬千想親近主,但卻是舉步維艱,身心就好像陷入漩渦當中,失足無法站立一般。我們是否有著像那四個朋友的愛──癱瘓朋友不能走,那我們去抬他;心靈憂傷的人走不出來,那我們去找他!神必定有著醫治人的能力,但阻隔其中的障礙如何打破呢?憂鬱症的患者幾乎都覺得自己是孤獨的,也因此讓他們更難走出去,當憂鬱症患者無力走到耶穌面前時,讓我們試著伸出攙扶的雙手,陪他們走過這一段生命的死蔭幽谷。

畫面裏是四個朋友合力抬著癱子,而不是一個人獨自揹著癱子,想想若是獨自一人,相信那段背負的路程必定更為艱辛,而或許真的到達耶穌所在的屋子,但看見阻隔在前的人海,也只能望「屋」興嘆了。但四個人就不同了,四個人可以一起討論如何解決困境、四個人可以合力將屋頂拆了、四個人可以彼此鼓勵不放棄……,讓耶穌看見那四位朋友的信心就對癱子說:「拿起你的褥子回家吧!」。當我們試著感同身受憂鬱症患者的痛苦時,會感受到他心裏的愁苦和難以承受的壓力,有時自己的心情也因此籠罩在憂悶的陰影中,若沒有適當排解的管道,想關心他人卻成為自己的負擔。但若是大家都認為這是我們共同的事,不是獨自一人擔負的,是彼此幫補的,如此憂鬱症患者身上的重擔才比較有可能卸下,如同四位朋友齊心將橫在癱子面前的阻礙移走般。

把愛傳下去


憂鬱症患者並不只是生活過得不快樂而已,生命的沉重與孤獨形成無所不在的傷害力,被囚禁的心靈無法期待自己還有剩餘的力量。但周圍的人在試著感受之餘常存著困惑:「為什麼如此輕看耶穌重價買來的生命,而選擇結束呢?」、「何苦自困在桎梏當中?」、「需要如此怨恨這個世界嗎?」這些不解的話語拉大了和憂鬱症患者的距離,變化多端的憂鬱症,在不了解它的情況下,逃開它或許是最容易的做法,另一種的做法是自行想像、拼湊出自以為是的憂鬱症面貌,這兩種做法只會造成更多的誤解、孤立、無助和莫名的恐懼。最好的態度是去了解它、面對它。

我們常說「高度不一樣,看到的世界也就不同」,用來形容心靈受困的憂鬱症患者更貼切的是──看到的天空不一樣,心靈被囿於高塔中,世界只有高高的塔端望出去的那一方,憂鬱幾乎將他們吞沒,似乎掉入無底的深淵,根本找不到著力點。幫助一個心靈受創的人,修補的不只是當下所承受的苦難,還有他們整個生命內涵,讓他們生命更加美麗、更為深刻,當他們重獲生機時,會是個更懂得愛的人,把愛傳給更多需要的人。

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作者: 徜雄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200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