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94期2002年3月)
真理論壇:談接待的重要性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林春銘

重生


一、穿針引線

本會信徒成長率之遲滯不前,已有很長時間,普遍認為係1970年代起,台灣社會由農業型態蛻變成工商業掛帥型後,人心思變,重物質而輕心靈,一切以功利為導向,外加人本主義抬頭,倡導人定勝天,個人就是自身命運的主宰等似是而非的學說,這種論調恰與佛、道兩家的修持觀不謀而合。

在外教的推波助瀾下,一股思想的逆流霎時吞沒了基督福音的涓涓細流,因為上述不利因素的牽連,導致基督教發展受挫。再從教會自省的角度剖析教勢不振的原因,可以發現:工人之多寡、宣道計畫之可行性、組織的健全度,以及聖工參與者的使命感、責任心等因素,都足以影響開拓事工的運作成效。而該成效又與教勢的發展互為因果關係,撇開聖靈的同工不談,理論上,運作成效好的教會,其教勢的增長應該比較顯著。

其實,影響教勢增長的因素錯綜複雜,非三言兩語可以盡道,本文所欲探討的範疇,僅屬其中的一小部分,本文之發表,意在喚起大家注意某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這些細節之於整體雖不致有決定性的影響,卻對事工的推展有拋磚引玉的功效,不容忽視!

三、像耶穌一樣

個人從其他教派歸入本會已逾14年,為了尋找真神曾浪跡外宗教及其他教派約有兩年的時間,後期在其他教派時發現不少年輕人進出其中,雖然他們在道理上得不著造就,仍然有許多人趨之若鶩,原因出在他們的聚會及接待方式較活潑、親切,能吸引人;而本會一般信徒的表現較木訥、嚴肅,不擅招呼陌生人,較注重人與神間直向的關係,無形中忽略人與人間橫向的溝通、交流。這樣的風氣,信徒可以相沿成習,不以為意;問題是今天我們要開疆拓土,擴張教勢,希望在福音市場上有所斬獲,宜先學習主耶穌謙卑取了奴僕的樣式,虛心服事(接待)來人,(可十36、51),目的無非要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


合宜的接待,有如為進入神家的人預備一個有光、有熱、有愛的溫床,假如求道者心地柔善,肯虛心學習(是好土),耕耘者撒下的種子,自會萌芽、開花並結實30倍、60倍、100倍的(太十三8)。假如找尋神的人一踏入神家的門檻,舉目所見,盡是一張張冷漠的臉孔,那無疑是在彼此之間築一道高牆,遮蔽了神家的光,感受不到神家的愛,卻先看到了他們極熟稔的、世俗的冷酷的嘴臉,跟外頭沒有兩樣,此情此景,誰能相信教會是永生神的家?基督徒是真神的兒女?

不可諱言,本會在接待方面有待加強。個人茲舉三個實例說明:第一個例子發生在一位弟兄身上,這位弟兄為了方便聚會,特選擇到工作場所附近的教會守安息日,有一次一位擔任接待的執事見到這位陌生來客時,直瞪著他,令這位弟兄相當難堪,他自忖言行舉止一切正常,沒有理由被歧視,但為化解沉悶的局面,這位弟兄先道了一聲「哈利路亞!」執事這才勉強地「嗯」了一聲,算是回應,唯仍板著臉孔,繼續執行他的接待任務……。

之後幾個月的時間,弟兄都在那裏守安息日,出入期間,很少人注意到他,願意跟他聊上幾句的不出幾個人,教會規模不小,感覺卻很冷漠,坐同張板凳地彷如陌生人,若非貪圖聚會方便,他還真不想留在那裏。

這件事一直放在弟兄的心上有十來年,無獨有偶的,當他搬遷過半個地球,結識僑居於大洋洲的本會甲弟兄時,聽到他也有類似的經歷:從1998年初起,因工作需要,甲弟兄成了台灣、僑居地兩頭跑的空中飛人。由於留台時間較長,常獨自一人參加晚間聚會,聚會地點離家不遠,信徒數雖很多,也許是工商社會忙碌的緣故,晚間聚會通常僅有數十人出席,在進出會堂一段期間後,未見有人招呼過他,甲弟兄納悶之餘,決心冷眼旁觀事態的發展。

後來總算有位領會的執事「發現」了他,這才問起他的來歷,甲弟兄劈頭一句「哈利路亞,xx執事您好!」的問候,反倒令先問候者大吃一驚,原來執事以為甲弟兄是首度蒞臨的慕道朋友,經過解釋後,執事才知道是自己人,教會失禮了!

另外南區某教會的乙弟兄最近北上辦事,順道參加聚會時,在某教會同樣受到最高品質「靜悄悄」的禮遇,令乙弟兄耿耿於懷。設若甲乙兩弟兄是聽到福音廣播或看到第四台的佈道節目慕名而來的人士,於被冷落之餘,很有可能不再來慕道,失去了親近神的機會,那無疑是教會及其個人的損失,令人扼腕!

以下是另位丙姊妹在接待工作上的感慨:這位丙姊妹平日熱心於個人佈道工作,有一回費了幾番功夫,才說動屬其他教派的表姊來查考真理,聚會結束後,依例由領會者介紹她跟大家認識,丙姊妹心想:「該有同靈來問候她吧?」誰知竟沒人聞問,令帶領者很尷尬,心想自己竟然如此不得人緣?以致同行的親戚(慕道者)沒人理睬。表姊方面對教會的觀感無從得知,僅知道她不願意再踏入教會一步,引領她歸真的行動就此打住。上述發生於不同時空的事件,應該不能再被界定為偶發事件吧?因為個人手邊還有類似的案例,這其中所要傳達的信息,啟人深思,值得警惕!

五、把脈

末肢觀察教會接待陌生來客的措施已歷數十年,歸納出信徒何以不重視接待的各項原因如下:

1.因為不認識慕道人士(陌生人),雙方互不了解,無話可說,因此不用刻意接近他們,反正有帶領的人跟長執、負責人等教會代表出面就可以了。

2.不懂得接待技巧,雖有心接近他們,總是鼓不起勇氣,只好「愛你在心口難開」,「默默祝福你」囉!

3.既然大家不太願意接近慕道朋友,我最好也從善如流,以免出差錯。

4.主動跟陌生人接觸,有損我的身分及觀瞻,接待的事,自有旁人出面處理。

5.沒有跟陌生人交談、寒暄的習慣。

6.生性內向,不擅招呼,沒有言辭,不是接待的料。

7.主的羊聽主的聲音,不必刻意去招呼親近他(她)們,是神的人自然會留下來。

觀察中也發現,初代信仰的人,因親嚐過主恩的滋味,也經歷過入門的爭戰,有刻骨銘心的感受,大多願意將本身的體驗分享給慕道人士,職是之故,自然樂於親近、接待他們。而第二代以後信仰的人,從未經歷被揀選的爭戰,不全然明瞭慕道人士的心境及感受,在這種前提下,接待上的疏失在所難免,不過也有許多從小就在主裏的,有感於他們成長在單純的教會環境,不期而臨的慕道人士,常令他們不知如何應對。其實這些來賓雖被冠上慕道者之名,但估計約有七成左右的人是因好奇或禁不起同靈的邀約、請求而到教會一探究竟的,見面時以活潑、親切的禮節接待他們即可。

有些同靈誤以為接待工作就是談道,於是拚命見證,對方毫無心理準備,以為進了會堂非得受洗不可,嚇得從此不敢再踏入教會。個人在國外就曾見過這類案例:有位退休的醫生,應朋友之邀到某華人教會聚會,聚會結束後的接待中,教會人員跟他談起道來,由於他不否認一些看法,導致對方認為「口裏相信,心裏承認」者應該可以受浸,於是再要求他決志入信,搞到最後,不讓他離開會堂,經過醫生一番掙扎,最後才脫離困境。回家後將上情告知太太,從此基督教被列入拒絕往來戶,當末肢跟他傳福音時,始透露這段不愉快的經歷。

六、最佳武器──愛

由此可以得知:本會抱持上述各項心態的同靈還真不在少數,那意味著光臨本會的慕道人士要有相當的勇氣跟耐性才能融入這個屬靈團體中。偏偏有勇氣與耐心的人不多,除非他們已走到人的盡頭,非靠神不能得釋放,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當然不會計較教會接待的好與不好等問題。本會台灣傳教七十餘年來,入信者以該類型者居多。而今,時移勢轉,科學昌明,大部分的疾病已可治癒或被控制,在其他教派或宗教中,更充斥著治病的奇事,以及似是而非不純全的異端假道,確實迷惑著多數尋找真神的人。

處在這種不利開拓的大環境裏,我們憑什麼來取勝?別忘了我們擁有屬靈的最佳武器,那就是愛。愛是神性的精華,是神的本體,《約翰壹書》四章16節說:「……神就是愛,住在愛裏面的,就是住在神裏面,神也住在他裏面。」而愛心的表現是顯而易見的,和真理及聖靈一樣造就人(林前八1),《約翰壹書》三章1節指明人得稱為神的兒女是因為神賜給人的慈愛,換句話說是神用祂的大愛感召人,而接待工作本身,正是神彰顯其大愛的最佳途徑!個人客居異國五年,期間曾留心觀察各教派及本會之接待工作,得知凡是看重接待工作的,不拘是本會或他會,其信徒數均有明顯的增長,慕道人士總是絡繹不絕,反之則不然,原因何在?

以下是用以說明的比喻:假設真道是一顆質樸的珍珠,而接待事工是個藏寶盒,有人將這顆珠寶放置在粗製濫造,與珍珠本身不搭調的藏寶盒內(拙劣的接待),另將一顆人工合成的珠子(假道),放置於極其精美且能烘托出珠寶風華的珠盒內(妥適的接待),而後兩者同樣陳列在展示櫃內,要外行的(不認識神的)觀賞者選擇他們喜愛的,相信大部分人會選擇有精美包裝(好的接待)的那顆,為什麼呢?因為沒有華麗裝飾盒者,觀賞者以為裏邊的珠子極可能是贗品,果真如此,豈不是全沒價值了嗎!而包裝精美者,當然也有拿到贗品的風險,但至少還能保有一分精緻的藏寶盒作珍藏,兩相權衡之下,大部分人當然要選擇好包裝(妥適的接待)的那一分了!

本會位於大洋洲的A教會,之所以成長迅速,正是掌握了上述的竅門。重視接待工作的該教會從1995-1998年期間信徒數共增加了43%,成長近一倍,簡陋的會堂擋不住眾多慕道人士親近神的熱忱,凡慕道人士除非真排斥靈言禱告,否則總要留住他們,從前在台灣教會中常看到的被冷落的慕道者,在這裏絕對看不到,自長執到平信徒,很多人以做好接待工作為己任,不論是言語上的招呼、問候,或是安息日愛餐及逢年過節教會各項活動裏的餐敘活動,總有慕道者的蹤影,該會第一位中國籍信徒正是被同靈的愛心接待所感動而留下來的,她先前在他會被冷落,來到本會後始體會到基督大家庭的溫暖。除開物質上的接待之外,眾多同靈給予慕道人士心靈上、精神上及生活上的鼓勵及幫助也持續進行著,搭配上屬靈的饗宴如:靈修會、聖經營等各項活動,更豐富了慕道朋友的靈命,除了得眾人的喜愛外,更得神的喜悅,將神蹟奇事顯明給慕道人士及同靈,慕道人士更奔相走告,帶領更多人來認識神,開拓聖工至此已是水到渠成,教會不增長也難矣!

本會的近鄰其他教派C會的接待工作進行得更為多姿多采,洋人教會中的少數幾位華人信徒竟能引領數十位同族的慕道朋友信主,成為在亞洲人社區中頗具影響力的團體,他們的成功應該要歸功於妥善的接待工作。其信徒一舉手、一投足都讓人覺得清新正派,且進退有據,應對得體,難怪會得人的喜愛,加上他們教會裏也有過一些神蹟奇事,兩者相輔相成,當然會吸引很多人入信。

反觀同一區域的B教會,雖有富麗的硬體設備,但其中一些工人對接待之事有所保留,因為他們懷疑特定地方來的人士親近教會的動機,而且有些信徒接待時只問候自己熟識的人,絕少招呼生臉孔,多數教會同靈見怪不怪,雖也有部分的同靈努力從事接待工作,卻因形單勢孤,難成氣候,慕名而來的慕道人士稀少,當然不意外。少數在教會出入的慕道人士都是外地的會友移交過來的。

所以該會慕道者的流失率大於留存率,且教會地處偏僻,慕道人士不容易找著,信徒年成長率不到5%,聖工多靠留學生來推展,教會本身因無新血輪的挹注,而致暮氣沉沉,行道乏力,能維持運作已屬難能可貴,還敢奢言信徒成長?

七、主的託付

開拓工作是聖工中的第一要務,是主耶穌臨昇天前的交辦事項(可十六15),使徒保羅感於責任重大,特呼籲眾人無論得時不得時務要傳福音(提後四2),信徒數的增長是開拓工作成功的明證,叫它成長的乃是主,但身為信徒的我們平常務必多費點心力在撒種(開拓)及澆灌(牧養)上面,一如本文開頭所言,接待正是唯一橫跨這兩類聖工且能將其連成一氣者,可以說:接待是開拓及牧養工作的基礎,沒有妥善的接待表現,開拓及牧養工作的果效勢必要打折扣,而接待聖工的特色,正是神的誡命的反映。說:「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誡命不是難行的,也不是離你遠的;不在天上,也不是在海外,這話(誡命)離你甚近,就在你口中,在你心裏,使你可以遵行。」(申三十11-14)。

接待正是其中的典型──用口招呼關懷來賓;用誠心實意招待來人,神對遵行祂典章誡命的人之賞賜是:人數(神家的人數)增多(申三十16)。極盼我同靈掌握此一法則,以接待、服事人為職志,相信必蒙神悅納、祝福(太十42),使屬靈亞伯拉罕的子孫多如天上繁星,到處發光,榮神益人。


作者: 林春銘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200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