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01期2002年10月)
信仰社會:教室在哪裏?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淑琦

好擠啊!


1997年8月訪問印度教會。看到Pammal教會幼稚班和幼年班的小朋友,通通擠在會堂入口、一個小小的空間聚會。那裏大約只有一坪多、不到兩坪,然而卻擠了2位教員和13個小朋友在裏面上課。

「啊!好擠啊!這麼小的空間,怎麼擠這麼多人!」雖然是禮拜天,當地的成人仍與孩子一樣聚會,教會的場地不夠,只好將就點。

「講故事還可勉強擠一擠,但上唱遊及共習活動時,小朋友連迴轉的空間都沒有了,怎麼上課呀?」心裏很納悶,特別是幼稚班,年紀幼小的他們,課程一向以跳跳唱唱、畫圖及各種需要較大空間的活動為主,這麼擁擠、又這麼窄小的空間,可要怎麼上課好啊?

相對於幼稚、幼年班同時擠在一間不到兩坪大的迷你教室上課,年紀較大的少年班可就沒有那麼幸福了;由於沒有多餘的空間,少年班師生乾脆直接坐在會堂外的樹蔭下聚會。兩張草蓆加上頭頂上的樹葉及腿下的土地,就是他們的宗教教育教室了。

教室在哪裏?


2000年1月,在菲律賓中部Bagolod市,看到全菲律賓最漂亮的ansilingam教會(中譯滿西林干)。雖然會堂很漂亮,然而卻只有一間主堂,沒有任何副堂或教室。禮拜天的兒童聚會,幼稚班和幼年班分別使用會堂的前、後聚會,中間以屏風區隔;雖然明知道兩班同時在一個空間上課會互相干擾,但教會原來的設計只有會堂、沒有教室,一切只好將就、克難些。教員之一,會堂管理員Rodofol的女兒
指著外面說:

「那是我們少年班的教室!」順著她的手望去,不過是圍牆邊的樹蔭罷了,哪來的教室?看到客人疑惑不解,她趕緊補充:

「會堂空間不夠,無法同時容納三班一起聚會,年紀較大的少年班只好在樹下上課!」仔細看,果然地上光禿禿的、沒有草皮,大概是每個禮拜上課的結果吧!環顧「少年班教室」周圍的環境,除了旁邊的雜草跟樹叢外,不遠處還有管理員家的大雞籠,籠裏的雞不停的拍打翅膀、咯咯叫著,不禁叫人懷疑: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上起課來怎能專心?刮風下雨時又怎麼辦?

其實,滿西林干教會的師生已經很幸運了,至少他們還有美麗高大、設備完善的會堂可以聚會,更多菲律賓鄉下教會皆會堂小、設備簡陋,小朋友和青少年又多,只要有分班,少年班一定是在樹蔭下上課的。

克難教室


印度Pammal教會和菲律賓滿西林干的少年班,並非唯一在樹下上課的班級。事實上,大多數菲律賓、印度及非洲等第三世界偏遠地區的情形都差不多。由於國家社會落後、信徒貧困,教會缺乏自立的能力和經費,無力建造會堂,因此小朋友在庭院或樹下露天聚會,是稀鬆平常的事。

印度五月的氣溫高達攝氏四、五十度,從台灣或海外去的長執傳道往往不適應當地的天氣而深以為苦;自從1999年蓋了訓練中心後,課餘在傳道房吹冷氣就成了「有如天堂」般的享受。外來的長執傳道們可以吹冷氣,當地的信徒可在會堂聚會,然而每個禮拜在外面上課、風吹日曬的孩子們又該怎麼辦?

「哎呀!下雨怎麼辦?印度的雨季,每年長達四、五個月呢!」不單印度,非洲也有同樣的問題。

雖然,非洲有許多都市高樓林立,然而貧富差距加上城鄉差異,許多偏遠地區的教會貧困軟弱,要蓋會堂談何容易?因此,除非是重要據點,由聯總幫忙出錢蓋會堂或租場地,否則,一切只好從簡。

目前擔任非洲聖工小組負責的柯恆雄傳道和駐牧在非洲的楊提摩太傳道不約而同地說:「非洲許多地方,目前最急迫、最需要的是幫他們建造或租會堂!大人有固定的地方聚會,小孩子才有機會上宗教教育!」

「非洲有些教會週末時租學校教室或別人的小店面或倉庫充當臨時聚會點;有些為了節省租金,只在安息日租幾個小時,聚完會再還給人家做生意,下個禮拜再租!有些則是在信徒家聚會,然而許多信徒家實在是太小,慕道者和信徒人數又很多、很擁擠,因此,往往天氣好的時候,大家就在門外庭院或樹下露天聚會,天氣不好時就在室內聚會。」傳道說。

「啊!那下雨的時候怎麼辦?」難道非洲都不下雨?不可能吧?

「對啊!我剛到非洲實習時,有一次聚會時剛好下起雨,大家臨時跑去信徒家躲雨,房子太小、人太多,天氣很悶,大家擠成一團!還好不久雨停了,大家趕緊又跑出來繼續聚會。」楊傳道說。

貧富差距


2000年在台灣有機會參觀鄰近教會新裝潢的宗教教育教室。

「這是宗教教育各班的教室,那裏是會議室兼青年班教室,日式通鋪的是幼稚班!」教室的空間很大,小朋友及老師可以靈活運用空間,在那裏上崇拜、唱遊及共習課。

「這裏的小朋友好幸福!」看著新裝潢、貼著美麗貼紙和裝飾整齊清新的各班教室,不禁為當地的小朋友感到十分高興。因為這裏不但每一間教室都有冷氣、電子琴或鋼琴,有按照各班學員身高定做的課桌椅,就連黑板都是大尺寸的「白板」,不是有灰塵的黑板!

然而,這樣的教室和設備並非唯一,這幾乎是世界各地華人真教會的縮影。華人在世界各地勤儉致富、加上重視教育的傳統,美麗的會堂和設備完善的宗教教育教室是大家努力的目標。

在世界各地看到華人教會佈置完善的教室,再想到印度、菲律賓、非洲及沙巴內陸那些貧困、一無所有的教會,不禁心生感慨。在那些國家,大多只有大都市、大教會才有宗教教育,很多鄉下教會或都市的小教會既沒有教室,也沒有宗教教育。富裕國家小朋友所擁有的一切,對他們來說,彷彿天方夜譚般遙不可及!

我們可以做什麼?


同樣是神的兒女,為何差異那麼大?難道富裕國家的同靈不能幫助貧困地區的小朋友?難道我們不能幫他們蓋教室嗎?或許不是能不能,只是知不知道、願不願意罷了!

在印度用「樹葉」蓋一間最簡單、最便宜的教室,不過台幣兩三萬元,土塊泥灰的教室不到十萬元就可以蓋起來;而在沙巴內陸也是台幣幾萬元材料錢,就可蓋個簡單的木造教室兼傳道房;非洲地區也是如此。這些對富裕國家的信徒都非難事,然而對所得低、貧困的他們來說,卻是極為困難的。

「其實我們需要的不多,不過是希望有一個能夠遮風避雨,一個讓小朋友安心聚會、快樂成長的地方。我們不求有鋼筋水泥的教室,但求有一個屬於我們,可以遮風避雨、可將小朋友作品呈現出來的教室!」這是印度及其他落後地區教員共同的心聲。

但願未來大家共同努力:在沒有會堂的地方,蓋個簡單會堂兼兒童教室;在有會堂又需要教室的地方,建立宗教教育專屬的教室,幫助教會培養下一代,讓教會的未來有發展。



作者: 淑琦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200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