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ephaniah
當但以理正在禱告的時候,神垂聽他的禱告,便差遣天使長加百列,來為但以理解答他為聖城與選民祈求之事,「為你本國之民和你聖城,已經定了七十個七。」(24)。這個答案並沒有談到七十年被擄歸回工程之細節,例如此時的但以理該如何配合執行;卻談及七十個七的信息,乍看之下似乎將但以理所關心的七十年又延續了七倍之久。
七十與七十個七
耶利米曾預言:「耶和華如此說:為巴比倫所定的七十年滿了以後,我要眷顧你們,向你們成就我的恩言,使你們仍回此地。」(耶二十九10)。但以理相信了這些話,他用禱告調整他的觀念與步伐,尤其在改朝換代的時刻,使先知耶利米所說的有了端倪。沒想到突然冒出加百列所說的「七十個七」的訊息,到底是耶利米說錯了?還是神反悔了呢?
事實證明在古列的舅父暨岳父大人──大利烏(九1)擔任先遣部隊來穩定巴比倫局勢後沒多久,古列成為中東新一代的霸業。他隨即下詔允許讓被流放到外邦的猶大人,能夠歸回到他們從前的領土重建聖殿,這些歷史在在都證明耶利米所言。
沒有錯!七十年是事實,但加百列轉達神七十個七的旨意也是事實,這之間的差異,就是神要但以理調整的地方。神要但以理所看的不再只是眾人所知的「可眼見的聖城與聖殿」,而是站在更遠的地方看到之前所沒有看到的部分。選民的回歸與聖殿的重建,這只是神即將展開另一波救贖計畫的熱身而已,就好像一座高樓一般,先前但以理站在大樓前的門口往上一瞧,只望見七層樓;稍後神派加百列將他拉到遠方看這座樓,雖然細部情形不太清楚,但卻看見另外六個七層樓的輪廓。神要他眼光放的更遠,不是被擄之後七十年聖殿重建後就告一個段落,而是以此為基礎,開始展開另一救贖計畫的延續;因為神所想的事,遠比選民千里迢迢從外邦到故鄉重建家園、重建物質的殿更為遠大。
七十個七的三個階段
根據經文來看,天使加百列告訴但以理將來聖城與聖民所遭遇的事分成三個階段:
(一)七個七的預備期 從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
(二)六十二個七的醞釀期 從耶路撒冷城重新建造到直到有受膏君的時候。
(三)最後一個七的關鍵期 1.聖城和聖所必被滅沒與荒涼的事、會有爭戰的事發生。 2.一七之內:他必與許多人堅定盟約。 3.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與供獻止息。 4.那行毀壞可憎的如飛而來,並且有忿怒傾在那行毀壞的身上,直到所定的結局。
關於這個預言是屬於聖經最難解的問題之一,因為在這有限的線索中,都有顧此失彼的遺憾。舉例來說,這個「受膏者」(26節)是誰呢?有一派拘泥於七十個七之字面意義的學者(見圖一),以猶大歷史的角度來看上列現象,他們會很自然聯想到安提阿哥四世──伊法比尼逼迫時期,當時的大祭司Onias被殺。而猶太人靠著神的恩典得著勝利,聖殿也被潔淨而恢復其機制,將褻瀆聖殿聖地之罪惡除盡的馬克比王朝,而時間的推算似乎也蠻合理。然而當時聖殿表面上是獲得潔淨,事實上更令人失望的罪惡悄悄地在哈斯摩尼王朝中一幕幕上演,這樣的潔淨與預言有滿大的出入。
難題當然不只這些,甚至連七十個七的起點「出令……」(九25)的說法就眾說紛紜,每一種解釋都有它的根據與合理之處,但卻也有它不能與經文完全吻合之處的遺憾。因此筆者不願甚至也無法來解決這千古以來的難題,但把這個問題擱置似乎又是不負責任的態度,所以以下的說詞僅是各人的讀經心得,它不能也無權代表本會的立場。
幾個不可忽略的原則
當我們試圖去了解七十個七的預言時,有幾個重要的原則我們絕對不能忽略:
第一、 主讀者群是誰?
站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我們很容易站在真教會的立場來看聖經一切的事,理論上當然是站得住腳的。因為聖經不是死書,它之所以能夠千古不朽,就是它的生命力一直持續直到末了。
不過,我們必須學習先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聖經,也就是說這事雖然與我們有密切關係,但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是配角,直接讀者群才是真正的主角。例如當我們讀到保羅書信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哥林多書》的信徒是主角、是主讀者群,必須尊重保羅與他們之間的默契。既然是配角,就不能喧賓奪主地只站在我們的立場來看經文。
相同地,這個預言的主讀者群一定是當代的猶太人,甚至說是那些正準備要歸國從事重建聖殿的選民;若範圍再擴大,也不能直接跳到新約之後甚至現代的讀者,而是那些在兩約之間一心嚮往復國的猶太人。我們要學習用他們的思維與環境來揣摩經文,才不致脫離經文的原貌。
因此有一派的學者(見圖二),他們雖然釐清了三個階段的差異,他們也掌握了這預言的精髓,將其著眼點在於一開始天使對聖城與聖民的遠景,那就是「止住罪過……等」屬靈層面更新的實現,所以他們把整個重心都放在新約之後的教會上。不過嚴格說來,這對主讀者群是沒有意義的,換句話說,這只是滿足次讀者群的認知,因為在當時彌賽亞的預言尚未實現,就把整個七十個七的重點放在耶穌基督救恩完成的屬靈國度,這是經文應用的範圍,對還經文的原貌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助益。
第二、 七十個七的數字迷思
七十個七指出一段神對聖城與聖民的成就過程,這真是490年的發展史嗎?當我們汲汲於數字猜謎時,恰巧耶穌也曾回答彼得對饒恕人七次的看法時,耶穌卻認為饒恕人要「七十個七次」(太十八22)。你我都能同意耶穌強調的是完全的饒恕,而不是真的要彼得去一一數算饒恕的次數,就算真的饒恕490次,我相信他的度量已經大到可以繼續饒恕下去。因此在經文解釋上,當情境吻合與數字吻合發生衝突時,應從情境吻合為出發點,來儘量朝數字吻合的方向去取得平衡;而不是以數字吻合為出發點,這很容易陷入一死胡同中。
第三、預言的真正核心
在這個異象中,天使加百列提到在七十個七之中,有幾件事將會成就在但以理所關心的選民與聖城復興的事上:
A. 使人在本質上的更新
人要處理生命問題,必須從根本來解決,也就是罪的問題。過去的帳幕與聖殿的機制,充其量只能幫助人認知自我的虧欠,協助人「想起罪來」,而阻止生命被罪性不斷牽引到無可挽回的地步。然而《希伯來書》的作者道出這當中的瓶頸「但這些祭物是叫人每年想起罪來;因為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來十3)。因此只是重建舊有根基的信仰機制,不能徹底尋求根本解決,那BC586的歷史遲早又會上演,只是演員換了一批人而已。所以神一定要在未來的聖所與聖城中,徹底使罪能得到真正的處理,不再只是看到罪的事實,而是解決罪的問題。
天使加百列提到如何解決罪的問題,包括「止住罪過、除淨罪惡、贖盡罪孽」。「止住」原文可做囚禁、拘留;而「罪過」原意是背叛、悖逆,換句話說就是這新的信仰機制能夠約束人對神的背叛,回復到亞當犯罪前的場景,使神與人有再度契合的空間。「除淨罪惡」的「除淨」有封住、封鍼之意,猶如將罪惡丟入箱子中再加上封條,使罪惡之事徹底解決而不再猖獗,而新的信仰機制能封住罪惡的蔓延。「贖盡罪孽」就是赦免、潔淨其以扭曲的惡行,「贖」是要付出代價,這個新的信仰機制不再用宰牛宰羊等象徵的方式來尋求良心的安慰;而是用更大的代價來贖去人的罪惡。
除了在消極層面上解決罪的問題外,神也告訴但以理這個聖城與聖所也有積極面的事,那就是「引進永義」──將選民帶到永遠的義路上,使選民生命中掌握住正確的生命原則,能與公義的神建立暢通無阻的關係。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為過去摩西所頒佈的律法曾嘗試扮演這樣的角色,卻因為過於繁瑣以及外在惡劣環境的誘惑,他們常常刻意忽略,甚至放棄走在這條路上。如今新的機制又要被賦予引導人走在這生命原則的任務,沒有嶄新的作法或絕對的把握,很容易又落入另一死胡同中。
B.使神的奧秘綻現
之前聖所中林林種種的重要任務,必須要有人或某機制來執行這些工作,因此加百列繼續補充一點「並膏至聖者(或至聖所)」,此句直譯為「膏至聖的」。所謂「至聖的」在舊約出現過三十九次,都是指聖殿的至聖所,也就是內殿與聖壇,換句話說,就是使聖殿再次成為聖潔。不過這也是雙關的意思,大祭司本身若不潔淨,如何在贖罪日到至聖所行贖罪之禮。
接下來加百列又提到有「封住異象和預言」的事情。「封住」是用印蓋章之意,這有兩層意義,第一:把異象與預言封住是因為不再需要它們;第二:將異象與預言蓋印代表證明它們有權柄。然而綜合以上兩種解釋,因為異象與預言帶有權柄,必會應驗實現出來,一旦應驗就不再需要它們,便以印封住存查。舊約聖經中有太多的異象與預言,會在未來神所重建的聖所──揭櫫開來。
根據以上的線索,可以看出未來聖城與選民的榮景是因為滿有聖潔與神的本質,並且罪惡之事不再在選民與聖所中猖獗,能夠符合以上線索的只有耶穌基督而已。因著祂道成肉身,為我們打開一條又新又活的生命之道,才使以上所陳述的得到解答──罪得赦了、真理清晰了、影子後的實體綻現了……,然而這段過程必有七十個七年逐漸完成。並且彌賽亞的到來也不只是《但以理書》的專利,大衛、以賽亞、彌迦、撒迦利亞……等先知,都先後按照聖靈對他們的感動,把類似的情境描繪出來,為最大彌賽亞的出現作最佳的導讀或引言。(下期待續)
註:本文係研究性質類,文責自負。
|
|
|
|
作者: Zephaniah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2002
| |
列印本頁 |
|
分享好友 |
|
意見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