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98期2002年7月)
信仰社會:天倫樂

涵真

近年來,台灣社會逐漸轉型、邁向高齡化,家庭結構也隨著改變,年長者因為飲食起居及觀念溝通上的差異,逐漸與晚輩產生代溝,許多人因此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年輕人自組小家庭,年長者或與老伴相依為命、獨自生活,或選擇安老院做為晚年的居所。

在安老院裏,雖有同齡老人一起生活,但因缺少年輕人及兒童為伴,缺少親人的關心及噓寒問暖,許多老人仍感到生活寂寞、孤單;尤其是長期臥病、行動不便的老人,每天只等著日出而食,日落而息,如此年復一年,情境堪憐。

台灣多加團契有感本會年老同靈的需求及社會的脈動,盼望藉此發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活動,邀請全體同靈一起來關懷老年人。

目前埔里仁愛之家男女老人總共96人,其中包含主內25人。工作人員含行政人員、護士、護佐、社工及清潔人員等總共36人。96位老人中,有14位能自行處理生活起居的安養老人,其餘82位均屬身心障礙,如失智、中風、車禍、脊椎損傷、身體器官老化萎縮,須插鼻胃管維持生命等。

個案(一):一位40多歲的壯年男士,約20年前在工地發生意外,從高處跌落,脊椎受傷,下半身癱瘓後,太太提出離婚帶走唯一的女兒。從此父女失去聯絡。之後經人帶領進入真教會,現已受洗歸主。

個案(二):一位25歲年輕人,因車禍傷及脊椎,手腳無法活動,有萎縮現象,上下床均需要人幫忙。目前每天做復健已一年多,只能控制病情不再惡化,無法康復。

個案(三):一位失智的「阿媽」肢體退化萎縮,不能走路,無法吞嚥,須由鼻子插入管子通到胃裏餵食,以維持生命。

目前仁愛之家院內有20多位老年人因老、病、退化及意外等因素,需仰賴鼻胃管陪著他們走到生命的終點。他們多數被政府列為低收入戶,每月由南投縣政府補助台幣15,196元支付養護費,不足之醫藥和生活費等,則由仁愛之家吸收,同時有少數善心人士捐助,而台總亦編列相關預算幫補。因此除了服務性質的志工外,院方也很希望同靈在經費上,能夠作固定的支援奉獻。

在日常生活方面,院方每個月會安排一些固定與非固定性的活動,如電影欣賞、卡拉ok、慶生會、購物日等,以調劑老人身心。另有中部教會同靈定期幫老人義剪頭髮,其它亦有社會志工團體,如安息日會的三義神學院學生到院裏為老人舉辦詩歌演唱、慶生會、趣味活動,及幼稚園小朋友表演節目、送卡片等;互動十分良好,逗得老人很開心。多年前筆者亦曾見一老人院樓下附設幼稚園,孩子的歡笑聲與純真,讓老人在孤單、寂寞的生活中,享有含貽弄孫之樂,立意甚佳,值得學習。

訪談結束,心中浮起一股莫名的悵然。本會所創辦的仁愛之家在關懷人力資源方面,多數來自外界,如社區媽媽、教會外的義工團等,卻少有來自真教會同靈定期、有計劃性的關懷行動,不免令人感到些許遺憾。

其實,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經之路,若干年後,現還年輕的我們也終將面臨肉體的衰敗與生命的老化,若今天還算健康的我們懂得年輕時就主動關心年老需要幫助的主內外肢體,相信當我們年老力衰時,也能得到更多後生晚輩的關懷支持。

基督徒相信人的生命與財物都來自神的賞賜,主在十架以愛捨命,救贖了我們,我們自當感念主恩活出主的形象,將祂的愛永續綿延。主曾說過按才幹受責任的教訓(太二十四14-30),筆者覺得主賜我們的才幹,不單限於恩賜和錢財,還要包含一顆善良的愛心,那是一股永不枯竭的泉源。若讓我們心中的聖靈來開發,就如經上所說的泉源,要湧到永生。

祈求聖靈加倍感動我們,多加團契亦在此邀請全省各地同靈加入志工團,匯集大家的力量,將主的愛付諸實際行動,共同關懷主內及外界長居仁愛之家的年長者。再次懇請主內同靈踴躍報名參加,讓我們把喜樂帶至仁愛之家及崙尾安老院,與老年人共享主內大家庭的天倫之樂。願主恩永偕。


■多加團契備註:

本活動的宗旨乃是希望主內同靈能夠以實際行動關懷台灣埔里、崙尾及大林安老院,藉由台灣多加團契及各地教會職務會或各團契的努力,一起來關心本會各安老院的老人們,由多加團契負責安排聯繫及協調,各地教會按照自己教會的人力資源及恩賜,分批輪流探訪安老院,藉由有計劃性地探訪、關懷老人的活動,落實「主內一家、彼此相愛」的門徒精神。報名日期及詳細辦法請參考活動DM。

■若有疑問可詢問活動負責人:

內湖教會胡但以理執事 TEL:(02)2797-4607 FAX:(02)2659-3432
e-mail:airsong@ttn.net
亦可聯絡松山教會 羅淑瑩姊妹 (02)2768-2945


作者: 涵真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7/01/200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