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97期2002年6月)
宗教教育:節制的愛

小豐

父母對子女要付出愛,是很容易的事,因那是天性;但要節制,可就難了,需要很大的智慧。

令我感慨較深的有兩個情況。

一個是父母過度「愛護」犯錯或不受教的孩子:楊媽媽有兩男兩女,老大從小就不受教,因此成長過程中,常出狀況。每次都由楊媽媽幫他解決,且日夜懸念老大,將所有的心思、愛、錢、感情,都放在老大一家,對其他從小聽她教導、順服長大的孩子,則放心到忘了他們也需要母愛。

結果老大年過五十了,仍在「漂泊」中,且對母親充滿怨言;其它看似正常不用操心的孩子,則因長期缺乏母愛,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已有毛病。

楊媽媽犧牲奉獻的母愛,成就了甚麼?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觀之,我未看到任何意義,反倒是楊媽媽永遠悲苦、怨嘆的形象,令我印象深刻。

聖經上提到因溺愛,任由孩子作惡,不管教的有名例子是祭司以利。結果神如何說?「我曾告訴他必永遠降罰與他的家,因他知道兒子作孽,自招咒詛,卻不禁止他們。所以我向以利家起誓說:『以利家的罪孽,雖獻祭奉禮物,永不能得贖去。』」(撒上三13-14)

真的,有時為孩子好,我們要「狠」下心,來讓他們「痛」,讓他們承受「後果」,孩子才能學會承擔和責任。「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遠遠趕除。」(箴二十二15)

另一個是新世紀父母的教養觀,他們深受西方民主教育理論的影響,卻又無法掌握住真正民主教育的精神,以致一些原本憑常識,就可解決的管教(如小孩搶奪別人的東西、玩具,你還在一旁尊重他嗎?),卻因看了太多「教育理論」的書而不敢管教。

因此我們在教會或公共場合,就看到更多的小霸王橫行著(打人、罵人、搶人東西、在會堂到處亂跑……。)

「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箴十三24)。這句我們常在聖經上看到的話,落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作用?

為甚麼管教子女,會成為今日父母最頭痛的事?因為父母讓它成為最頭痛的事!

教育孩子一定要有節制的愛,才能真正幫助孩子。今天你捨不得他吃苦,明日他必定吃苦!


作者: 小豐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200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