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04期2003年1月)
信仰社會:被擄的恩典

蔡恆忠

Levy是一位可愛的猶太人,在加拿大的蒙特婁市經營他父親創業交下來的餐具批發生意。滿口髒話,每每在商品展覽結束、出售樣品時,會暗抬售價,欺騙顧客。但他滿腔熱忱,極願幫助朋友,而且最重要的,每安息日上猶太人會堂,相信自己是神的選民──就算是吊車尾。

「還有什麼要問我的?」在回答我一些有關猶太人會堂生活的問題以後,他意猶未盡地問我。

跟一般猶太人一樣,戴一頂小圓帽;在安息日不准帶錢?好罷!禱告時必須面向耶路撒冷?跟著做吧!雖然心知轉個背,從加拿大指向另一邊的地球,還是指到聖城。

望著兩種生活一臉天真的Levy,我忍不住想著神對他們信仰的失望:這百姓親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敬畏我,不過是領受人的吩咐。(賽二十九13)

會堂生活,是選民被擄流亡時期在異地發展出來的。被擄的生活中,耶路撒冷遙不可及,每年必須去聖城崇拜的基本信仰要求,對居住異鄉的百姓成為不可能實現的夢,所以,他們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一追想錫安就哭了(詩一三七1)。極願回去,但,回去的路在哪?

會堂聚集,成為他們聆聽摩西五經和先知教訓的不得已安排,各地的會堂也吸引了非猶太人的參與,從而認識猶太人的獨一神,且敬畏祂(徒十三16、26)。

當保羅和巴拿巴奉聖靈差遣出去傳道時,他們就出去了。但是,去哪裏傳?有誰預備了經書的基本認識,讓他們來介紹先知書預言中的基督?於是每到一處,他們只好進入猶太人會堂,讀經,見證主。當猶太人棄絕這道時,會堂中進猶太教的外邦人卻欣喜接受,而將福音拓展到異鄉各地(徒十三43、48、49)。

被擄的兩百多年,似是猶太人的受罰,卻是神更寬廣的恩典。若沒有被擄,沒有散佈各地會堂的生活,猶太人在耶路撒冷的集中崇拜如何達於各地?外邦人如何得窺那有關基督預言的堂奧,進而接受福音的信息?神竟以猶太人的被擄,來預備祂早已安排好的萬民之恩。

「還有什麼要問我的?」還是那張好奇的臉。

我只想問,你什麼時候才要進來?


作者: 蔡恆忠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2003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