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07期2003年4月)
信仰社會:教會事工,捨我其誰?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陳祥

首先,讓我來說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開始於20年前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等我說完這個故事時,你多半會瞭解為什麼在這件事上,我的感觸會這麼深。

   **   **

大約是20年前,記得學校的應用數學系曾在校園中辦理一場「電腦擇友」活動。20年前,個人電腦還停留在APPLE II的時代,學校用的是大型電腦主機,學生選修計算機課程還得到學校的書局買電腦紙卡,利用2B鉛筆在卡片上塗黑好讓電腦判讀。因此當大家對所謂的「電腦」神奇的魔力還感到好奇時,辦起電腦擇友的確能在校園中興起一陣熱潮。

當時對教會事工參與不多的我,就曾經覺得,如果教會能夠利用電腦為教會適婚青年尋找適當的對象,豈不迅速、有效得多?至少在資料的整理與搜尋上能夠提供不少幫助。這樣的念頭只是一閃而過,並沒有真正放在心上。畢竟當時才20出頭的我,對於教會內的婚姻觀、婚介制度瞭解不是很多。

退伍後,常常在教會內遇到原先在大學時代團契的成員,聊起天時,總是對於教會的某些制度或作為有些意見,老是覺得教會有些思維過於老舊,或是在某些做法上跟不上時代潮流。其中有一個話題就是有關於婚介制度的改進,那時我就想到,如果能夠利用電腦作為婚姻介紹制度的輔助,說不定會使主內聯婚的推動更加順利。

這種與同靈私下進行的討論,大約發生在十多年前,不曉得當時教會內是否有人跟我有著相同的想法,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當時並沒有人實際去推動這樣的構想,因為如果有的話,類似的資訊系統早已被建置出來。

當時有位同靈告訴我:「有一天,你可以自己來做這件事。」當時我不以為意,心中不禁想,教會內人才濟濟,那輪得到我來做這件事,何況我對教會的接觸不深,說起教會服事的事工,我可是從來都不參與。當然還有另一個理由沒讓我去推動利用電腦輔助婚姻介紹這件事就是,我根本不會。

往後有很長的一段日子,我都在國外讀書,原來大學主修語文的我,後來竟然對於電腦資訊科技感到興趣,除了自學摸索外,也在碩士階段修了幾門課,頗有心得,不僅對於電腦程式寫作、電腦資料庫有相當程度的投入,後來也在美國大學裏教授JAVA的程式語言課程,平日還寫些簡單的軟體自娛。在國外時,偶而還會想起十多年前的構想,不過總是認為,這件事輪不到我來做,更何況,「說不定早有人把這件事做好了。」

大約在一年多前,有一次在為總會文宣處進行書籍人物訪談的空檔,曾與教牧處的科負責喝茶聊天,無意中談起十多年前的構想,詢問之下,台灣總會每三年還是繼續編印台灣地區適婚青年的名冊,不僅適婚青年的資料未能載入資料庫,更談不上利用網際網路跨地域的便利性,將適婚青年的資料上網,讓各地婚姻介紹人共同更新與維護適婚青年資料。

當時我頗感驚訝之餘,也自告奮勇,希望能為此事盡一份心力;總會的科負責於是欣然接受我的毛遂自薦,在教牧處的配合下,這分架構在網際網路上的青年名冊資料庫很快就誕生了。

目前總會的這份資料庫,能夠讓各教會的婚姻介紹人憑著教牧處核發的使用者名稱與密碼,利用網際網路連結與瀏覽器,進入青年名冊資料庫中來閱覽各地教會適婚青年的基本資料,並可依照權限修改、更新該婚姻介紹人所屬教會的青年資料。

更重要的是,婚姻介紹人還可以依照所指定的條件,如年齡、區域、身高、學歷等項目進行資料搜尋,來尋找符合條件的適婚青年。

或許這項資料庫還不夠完美,但是很重要的是,這個建置在網際網路上的資料庫,允許各地婚姻介紹人共同透過網際網路來維護一份不會過時的青年名冊資料,不像以前紙本印刷的青年名冊,才剛剛印出來就已經過時了,因為在編印的過程中,就有許多位適婚青年結婚,再加上台灣總會不可能年年印青年名冊,更使得每三年一印的青年名冊,過了一段時間就讓各地教會婚姻介紹人頻頻錯亂。

   **   **

故事說完了。我的感觸是:
「如果你認為教會在某些事工上有不足或欠缺的地方,通常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後,你暮然回首,景色依舊。你會發現欠缺的地方還是很欠缺。」

「如果你發現教會中有一些需要改進或努力的地方,你可以常常地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批評,很可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後,該努力的地方還是需要努力,而且你也還是在持續地提出相同的批評,唯一改變的大概是歲月在你身上帶來的痕跡。」

如果不是我自告奮勇,毛遂自薦,說不定目前還不會有所謂的適婚青年網路資料庫可以使用。事情不會自己發生,教會中的事工也不會自動完成,一定要有人去做,如果你跟我當初的想法一樣的話:「教會中人才濟濟,有能力可以做這件事的人很多,那輪得到我做呢?」久而久之,你會發現,跟你抱存這種想法的人很多,許多教會中的事工就持續在哪裏等著。

如果你對教會有許多具有前瞻性的建議,或是對於教會中有些事工需要改進,或是認為教會內的做法有所不足;其實,你可以抱著「捨我其誰」的態度,藉由自己親身的參與,讓神的教會更美好。

   **   **

去年六月出任地方教會的負責人後,讓我有更多與更直接的機會能夠比較就近觀察教會運作的流程,雖然僅僅是一個地方教會,但是整體的運作速度與進行模式都能代表教會的整體文化的一部分。

根據我個人的觀察,教會是一個相當特殊的團體,其組織運作方式與外界的公司行號差異甚大,儘管成員間有共同的信仰,但有時卻又形同散沙;平日大部分的信徒各忙各的,多半僅有安息日齊聚會堂才能見面,平時信徒間的接觸相當有限,導致教會事工的推動速度緩慢。

在一般公司行號中,通常業務的推動是以「日」為循環週期,亦即主管能夠將今天想出來的構想,在隔天向部屬公佈,或於隔天要求部屬執行。然而在教會中推動事工,往往是以「週」為循環單位,也就是
負責人的構想,往往必須透過安息日的聚會來宣布或執行。

以「週」為循環,意謂著在教會中推動事工的速度較為緩慢,再加上在地方教會推動事工的工作人員都是無給職的信徒與負責人,在教會中每多花費一分鐘就代表他們能夠花在教會以外(如家庭、事業)的時間少了一分鐘,因此不可能要求這些推動事工的人完全放下外在的需求,完全將時間投入教會的事工上,這樣完全以義工為推動教會事務的情況,也使得事工的推動速度變得更慢了。

教會整體的大文化如此,因此身為信徒的我們難免有時會發現,「怎麼這麼慢?」「怎麼這些事拖了這麼久都沒人去做?」就好像在很多年前,教會內就有人提起要建立適婚青年的資料庫一樣,十多年後,一切依舊。其實,教會內推動事工的速度本來就慢,但為甚麼這麼慢,慢到這種程度都沒人去做的原因,很可能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你沒有自己去做!」

最近也聽到一些對於教會興衰的批評,例如,近十多年教會成長有限,福音的開拓速度趨緩,教會的信徒流失,奉獻的金額減少等等。福音開拓的速度不夠快,是不是因為你常常忙著你俗世的工作而忽略帶領人來信主?教會的信徒流失,是不是因為你對同靈的關懷不夠多?教會奉獻的金額減少,是不是因為你吝於捐獻?如果你有著「捨我其誰」的態度,積極的投入,可能很多事情最後的發展就會不同,許多你原先的批評因而會轉為正面的動力。

不如想一想,你曾對教會事工的推動有過任何不滿或建議嗎?如果有的話,該是你說捨我其誰的時候了。





作者: 陳祥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2003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