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繟然
電視轉播的足球賽中,突見球員被惡意跘倒,二人登時扭打成一團,雙方球員立刻圍成一圈相互叫囂,裁判趕忙吹哨開出黃牌警告,雙方觀眾也彼此叫陣,整個球場登時亂哄哄地。記者事後訪問教練有何感想,他聳肩表示:「如果球員受到挑釁,他當然會生氣。」
憤怒的情緒在今日這個高度競爭的時代中隨處可見。在議事堂上,政府官員、立法委員或縣市議會議員們,常常因為言語爭辯,立場互異,大動肝火,聲嘶力竭,臉色鐵青,丟書蹬腳、拍桌怒吼,甚至動手動腳,拉扯互推,好不熱鬧。這種緊張的鏡頭似乎都由憤怒之氣推動拍攝出來。然而,為了供觀眾看熱鬧,提高收視率的作法,近來也失去作用了;只換來民眾「教壞囝仔大小」的評語。
人類情緒的變化猶如天氣一般,有時陰有時雨,有時風和日麗,有時雷電交加,有時狂風大作,飛砂走石。我們能預測天氣的變化,但並不很準確,更難說要去控制它。人的七情六慾也很類似,其中尤以憤怒的情緒最難被人們所馴服,而且它所帶來破壞的力量也最大,它顯示了當事人的愚妄,挑起了更多的爭端,顯露了人性殘忍的一面,甚至因生氣而導致犯罪,如經上所言:「愚妄人怒氣全發」,「暴怒的人多多犯罪」(箴二十九11、22)。
人類第一位由女子所生的男子該隱就得了生氣病,很容易發怒。創世記第四章記載著:「亞伯是牧羊的,該隱是種地的,有一日,該隱拿地裡的出產為供物獻給耶和華;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該隱就大大地發怒,變了臉色,耶和華對該隱說:『你為什麼發怒呢?你為什麼變了臉色呢?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他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他。』」(創四2-7)
該隱因為嫉妒他的兄弟亞伯,只為了神看中亞伯的祭物,不看中他的祭物,就變了臉色,怒氣沖沖。神提醒他要注意自己所行所為,而非在祭物被神所喜悅的比較上。然而該隱不知自省,卻發怒殺了他的兄弟,犯下了大罪,被神趕逐驅離,流浪在地面上。箴言所說的:「忿怒為殘忍,怒氣為狂瀾。」「石頭重,沙土沈,愚妄人的惱怒比這兩樣更重。」(箴二十七4、3)的確如是。
中國古人有言:「人心有所憤者,必有所爭;有所爭者,必有所損。憤而爭鬥損其身,憤而爭訟損其財。此君子所以鑑『易』之『損』而懲憤也。」1事實上,人生的實況所顯露的莫大之禍,皆出於須臾之不忍。因怒而傷和氣,生出怨氣。上位者因怒而殘忍待下,在下位者因怒而犯上,干戈相加,倫常道喪,大則喪邦,小則害人害己,史上屢見不鮮。因此之故,懲忿窒欲之功夫在格物致知,修身齊家的傳統教導,是中國讀書人不可或缺的修養。
箴言也告訴我們:「不輕易發怒的,有大聰明;性情暴躁的,大顯愚妄。」(箴十四29)「愚妄人的惱怒立時顯露;通達人能忍氣藏羞。」(箴十二16)生氣對人們而言,害處實在太多了,有的人甚至一怒之下,血壓升高,導致心肌梗塞,腦中風,一命嗚呼哀哉!台諺有云:「氣死,驗無傷。」「忍氣生財,激氣相ㄊㄞˊ。」無論氣死,爭鬥損傷,爭訟破財,總是害處多多,遠離怒氣方為良策。
一個人若為嫉妒而發怒,他可是處在危險時刻,下一步可能就會去犯罪;一個人若只因小事而輕易發怒,他可稱之為愚妄。他必定像個刺蝟,到處傷人,誰靠近,誰就倒霉。家人討厭、朋友遠離、且到處惹事生非,這種可憐的心奴(怒之者心奴也),好像他心中有個暴君在肆虐掌控著,非常不自由,他道道地地成了自己壞脾氣的奴隸,實是生不如死。然而生氣未嘗沒有它正面的價值和好處的,假如我們能用屬靈的悟性去剖析它的內涵,憤怒的情緒至少能帶給我們幾樣的警示,使我們可以從憤怒的情緒起伏中悟出一些好處:
一、它顯示了我們內在的心理狀態,人格的成熟度如何
一個內心充滿愛,努力學習真理,時常親近主,遵行神的誡命律例的人,必定心境平和,待人有禮,處事公正,行事光明,和氣致祥,人際關係良好。他是知足喜樂,不常生氣,不在卑下,在原始的情緒掌控下過日子。假若不幸遇見不如意之事,被人誤解、陷害、或被冤枉受辱,他皆能忍一時之氣,顧全大局,戒慎言行。如中庸所言:「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反之,設若我們常常生氣,時時覺得別人欺侮我們,虧待我們,氣血不順,心煩氣躁,偶一言語,爭吵立起,不思自反,隨時像一顆炸彈,處於引爆階段。那麼這種負面的情緒正在告訴我們,我們的內心狀況有問題了,我們的屬靈狀況亮起了紅燈,我們的處世原則、觀念須加調整了;我們人格的成熟度不足,須要多加查考真理,努力禱告靈修,克服本身的缺點,憤怒情慾的肆虐。常常檢討反省,多下懲忿窒欲的功夫,以達完全的地步。
二、它讓我們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態、生理機能、生活步調
一個人生氣的原因可能非常複雜,而且隨人而異。各人的憤怒忍受度也不一樣。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或一件小事都可能引起勃然大怒,要仔細加以分析,並不簡單。然而人們對「憤怒忍受度」的強弱,跟他的健康狀況的好壞,有絕對的關係。容易生氣的人,生理機能上必定有什麼不對勁。牙痛、胃痛、偏頭痛、痛風,也許他睡眠不足,得了痔瘡、感冒、血壓太高、慢性鼻炎;只要身體某個部位跟他鬧蹩扭,他生氣憤怒的傾向,必然比一般人高。
相對而言,一個性情溫和,不太與生氣為伍的人,他的健康狀態相對較佳,沒什麼毛病,就像新買的新車一樣,運轉順暢,疾行如風,沒有雜音。事實上,身心狀況,是健全而不可分的,其交互影響的事實誰也無法否認。如果我們是生氣族的一員,建議你該去作個全身健檢,看看是那個地方出毛病了,及早治療以保百年身;或是生活步調太過緊張,壓力太大,有以致之,要適度加以調整。否則一味發怒,脾氣爆躁,難料何時血壓上升到身體難以忍受的程度,可就不妙。經上告訴我們:「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這便醫治你的肚臍,滋潤你的百骨。」(箴三7、8)
三、憤怒可以顯示我們對於真理的敏感性,以及是否堅持屬靈原則的運用
一個愛主愛人的基督徒可以忍受疾言厲色,無端毀譽,他可以屈己處眾,不計人惡,也不因自己身心疲累病痛而遷怒他人,找人出氣。反倒謙卑待人,常思己過,靠聖靈治死忿怒的情慾。然而對於真理的辯正,對於真道的維護卻不容其因人情的緣故而混亂。尤其在公共領域的是非對錯、倫理公義的事務上絕無妥協之地步。春秋時代,魯國大夫季平子曾把魯昭公逐出國境,另立昭公之弟定公為王,他權傾朝野,自視為天子,曾在季氏家廟庭前,舉行天子所專享的八佾之舞。孔子就此事件感到非常生氣,史載: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他說的意思是:「這種自顯為大,超乎君臣禮儀的亂倫違綱可以容忍的話,那有什麼不可以容忍的啊!」狠狠地批判了當朝權貴。
聖經記著主耶穌進了神的殿,看到那些做買賣的的人,就把他們趕出去,又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對他們說:「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太二十一12、13)主耶穌懷有憐憫慈愛的心腸,常為人醫病趕鬼,傳天國的福音;他溫柔謙卑怎會發怒呢?但是他卻對那些以敬虔為得利的假信仰之輩發出怒吼!趕出那些將聖殿當作市場,使敬拜神變質的人。
中國人情味濃,以和為貴的處世哲學往往造就了許多的鄉愿,是非不分,朋比為奸,信仰上的真理在生活上只成了參考,利益才是重點。人人成為雅各,精通抓住之道,抓錢、抓名、抓利、抓權,和氣不得罪人、不生氣,才能有一切,這可是聰明、智慧的表現啊?
在真實生活的領域,許多人際關係的高手,喜怒絕對不露絲毫形色,只維持那事關己則關切,不關己之事則採門羅主義,冷漠以對,這種人對不公不義之事絕不會感到生氣。可以活下去才是最大的原則。「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多可悲!西諺有云:「憤怒不僅無可避免,且有必要。沒有憤怒表示你漠不關心,那才是人類最大的遺憾。」(Anger is not in evitable, it is neccssary. It is absence means indifference, the most disastrous of all human failing.)
四、憤怒是延續生命維繫倫常,使人類社群進步的動力之一
當水牛群遭受獅群攻擊時,公牛母牛們會憤怒地反擊,以角觸獅,獅子也未必得勝,有時也會落得肚破腸流,倒斃原野。公牛的奮力抵抗起於因受攻擊而起的憤怒,保護了牛群的繁盛。士師時代基比亞的匪類,輪姦並殺害了一個利未人的妾,那人將妾身切成十二塊傳送到以色列的四境,激起了全地人的憤恨,看見的人都說:「從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直到今日,這樣的事沒有行過,也沒有見過。」(士十九30)此事激起了其他支派同仇敵愾,出來如同一人攻擊便雅憫支派,但是護短的便雅憫人卻不遵照摩西的律法除掉惡人,導致十一支派幾乎滅盡了便雅憫人(士師記十九、二十章)。
士師時代雖有這種慘絕事件,因人的罪惡而導致的天怒人憤;但這種因維繫真理而起的憤恨卻可清除罪惡的蔓延,以保存人類社群的延續,使以色列人信仰的本質不致丕變而消失。歷史證明純潔的信仰,基本的倫理道德,真神的十誡才是維繫人類生存的命脈,因著真理而起的憤恨更是人類生存原動力。否則保羅何需為真道起了憤恨,極力爭辯呢?他說:「我為你們起的憤恨,原是神那樣的憤恨。因為我曾把你們許配一個丈夫,要把你們如同貞潔的童女,獻給基督。我只怕你們的心或偏於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就像蛇用詭計誘惑了夏娃一樣。」(林後十一2、3)
今日時代思潮漫汗顛倒,暗潮亂流誘人陷人。真理詮釋有以學術專業代替者,有以自由心證解讀之,有以體驗感覺移植代入聖言者,尤以講台證道之內容有以個人觀感、社會要聞、時事評析提辯滲雜真理之論述,等等皆令有心有識者不得不擔憂憤恨不已,質變現象是否已產生了呢?
古代聖徒奧古斯丁曾對「希望」如此詮釋:「希望有兩個可愛的兒女,『生氣』和『勇氣』;對事情所呈現的樣子感到生氣,以及將他們改造成正確樣式的勇氣。」問題是我們是否有那點氣?不管是生氣或勇氣?
註一(元)吳亮、許名奎,《勸忍百箴》,書海出版社,2001.9月,53-54頁,應令君語。 註二傅佩榮解讀,《論語》,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中華民國88年2月出版,43頁。語出論語,八佾篇第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