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19期2004年4月)
主題特寫:在苦難中怎樣活得更有意義

永駒

晚年成名的藝術家受病魔的折磨,活得真不甘心,也真無奈,他心中一連串的疑惑「為什麼苦難會找上我?」誰人能給他圓滿的解答。你是否可以提出最好的答案?事實上聖經早已給我們很好的答案。

一、人為什麼要受苦?

1.罪的審判

關於受苦,有一個最古老、最普遍的解釋,就是神對罪的審判。而這個因罪受苦的觀念已深植在人的心中。

因為起初人受造的時候,在伊甸園中過著是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亞當不聽神的話而犯了罪之後,罪就從亞當一人入了世界,因此眾人虧缺了神的榮耀,活在罪中(羅五12);因著罪,人就受了咒詛,地就因人的緣故受咒詛;人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裏得吃的。地必給人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人也要吃田間的菜蔬。人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直到歸了土,因為人是從土而出的。人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三17-19)。

所以每當人遭遇極大的災難時,常會這樣想:「我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事,才遭遇這樣的病,我從未想到自己的情況會那麼壞。」他無意中表達了因罪受苦的觀念。

在舊約時代,這種信念是一般人對苦難的普遍解釋。約伯記可說是聖經中最古老的記載。

義人約伯受了極大的苦難,在短短的時間裡,就失去了家人、財富與健康,他的三位朋友在他苦難中跑來安慰他,由於他們都認為約伯所遭遇的苦難完全是因為他過去曾犯了罪,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無助於苦難中的約伯,反而加深了他的痛苦,三位朋友成了無用的醫生。

這種因罪受苦的觀念也流行於耶穌的世代中。有一次門徒看見一個人生來是瞎眼的。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

耶穌明確地否認門徒對苦難的詮釋;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約九1-3)耶穌很清楚地指出有一些苦難完全與罪無關。

有一些苦難的發生,的確是由於神對罪的審判,譬如挪亞時代的洪水滅了當代的罪人;所以保羅也說:「種什麼就收什麼」(加六7),但是因罪而受審判,不是受苦的唯一原因。

2.神的管教

人會受苦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出於神的管教,這個理由似乎與神的審判有相似之處,但是其目的,不是為懲罰,而是要使人更親近神。

苦難如同是神的使者,用來管教神所愛的人,叫人遠離無知;如同浪子任意放蕩,浪費資財。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裏去放豬。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

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裏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裏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裏去(路十五13-20)。

在信仰上,許多人如同浪子經過天父的管教之後,才感受到管教的可貴,所以如此說:「我未受苦以先走迷了路,現在卻遵守祢的話。」(詩一一九67)。

經上也說:「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說: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你們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來十二5-7)可見管教是出於主的愛。

3.撒但的攻擊

神向人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人們末後有指望(耶二十九11),所以人遭遇苦難與疾病原不是神的本意。從起初神所造的世界無疾病、災難、死亡的存在;直到亞當受撒但的試探而犯罪,苦難與疾病才開始出現;所以我們不要忽略了「苦難」是來自於撒但的攻擊,牠的目的是要敗壞人的靈命,讓人遠離神而受苦。

許多人因苦難而責怪神,通常對撒但的存在及其工作一無所知。約伯曾經歷到從撒但而來的攻擊。撒但在神的面前挑撥,說約伯敬畏神是因他獲益於神,神為證明約伯的純正,允許撒但試探約伯的信心。結果撒但殺死了約伯所有的兒女,也奪了他的財產,最後以毒瘡攻擊約伯的身體。

這一場的爭戰證明了約伯與神的關係,不是建立在利益的交換上,約伯在遭受患難時表明了他純正的信仰,他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犯罪,也不以神為愚妄〔或譯:也不妄評神〕(伯一21、22)。

當他面對死亡的威脅時,他屬靈的眼光已看到天上的主,他說:「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這皮肉滅絕之後,我必在肉體之外得見神。」(伯十九25、26)約伯的信心勝過了撒但的攻擊,最後得神更大的賞賜。

主耶穌視疾病與死亡是神國度的破壞者所帶來的,所以祂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路四18、19)祂又說:「我若靠神的靈趕鬼,這就是神的國臨到你們了。」(太十二28)

保羅親身經歷身上的一根刺是來自於撒但差役的攻擊(林後十二7-10),但是他靠著主的恩典就得勝有餘了。

二、人在苦難中如何明白神的旨意?

當信徒意外車禍而身亡,我們心中常會問:「神為何坐視不顧?」

有些孩子生來就智能不足或畸形;有些孩子餓死,有些孩子卻食物過剩而肥胖,為何會這樣呢?

誰使地震、洪水、戰爭發生?是出於神的旨意嗎?

1.神為何容許這些不幸的事發生?

人不可單憑經驗來思考這些問題,因為人的成見與偏見易造成判斷的錯誤(提前五21)。唯有以謙卑的心來察驗神的旨意(弗五8-14),因為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賽五五8、9);神曾親自以道成肉身的方式顯出祂的本性來(約一1、14;來一1,二9)。我們就可以明白神為何容許這些不幸的事發生。

神是真實,主耶穌曾強調:天地會廢棄,祂的話一點一畫都不會廢棄,所以祂會賜應許之福給配得的人;人若是無知的話,患難就會驅使我們回到神的面前。家父曾經得神的祝福,信主之後事業順利,後來忙於世務,而離神越來越遠,結果事業失敗了,那時才徹底反省並回到神的身邊,立志守安息日、奉獻什一、勤於禱告、為主見證,重新蒙主賜福;印證聖經上的話:「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的律例。」(詩一一九71)

神是良善正直的,所以他必指示罪人走正路(詩二十五8)。患難是一種極佳的態度調整劑,它的確能改變我們對人生的看法。曾經得癌症的年老執事,他清楚知道在患難中,物質上的幫助並沒多大用處。唯有抓住得救的應許,才能讓人以喜樂戰勝患難,他的堅強表現感動了鄰床的年輕癌症病患,使他在生命結束之前,得到了寶貴信仰,表現得非常堅強,與昔日絕望的表情完全不同,令父母轉悲為喜,大得安慰,並且與他一同信主。

神是全能的,在祂沒有難成的事。在羅馬教會當中,由於迫害,許多基督徒已失去愛主的熱誠,不敢為主見證,但是保羅在遭監禁時,他沒有因此絕望,他因信心生出盼望,他把監獄變成了有力的宣道地點,結果激發了許多人再度為主作見證(腓一13-18)。

神是安慰人的;保羅見證說:「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林後一4)基督的信仰並非使我們免於困難,而是使我們的內在品格能夠剛強,足以面對外在的各種壓力。

所以經歷患難帶來的好處,就是讓我們可以除去信心上的渣滓,例如不信、不滿、疑惑等,使我們的信心如煉過的精金一般(彼前一6、7)。在航海界有一句古老的諺語:「風平浪靜造就不出著名的水手。」也就是說,在安逸中一個人內在的潛力無法發揮出來,唯有歷經狂風巨浪,才能被鍛練出好的水手。

神是愛我們的神(羅八38、39)。當苦難及試煉重重的壓著我們,使我們不勝負荷時,我們往往會渴望天國的解脫與釋放。尤其是所愛的人死亡如同先在天國購置了產業,在那兒等待我們,從此我們對神國與永恒的事物更加關心。有些人似乎一定要到了躺著時,他們才會向上看,所以透過患難與憂傷才對神產生信心的人不計其數。

2.神為何容許魔鬼的存在?

魔鬼早在人類之先就已存在,魔鬼從起初就犯罪(約壹三8)。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啟十二9)。牠是罪惡的根源,從起初就以謊言引誘始祖反叛神(創三1-7)。牠也曾試探主耶穌(太四1),主以神的話勝過牠的試探。

牠曾想與神同等(賽十四12-14),所以常與神為敵,主耶穌曾說:「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種就是天國之子;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撒稗子的仇敵就是魔鬼;收割的時候就是世界的末了,收割的人就是天使。

將稗子薅出來用火焚燒,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惡的,從他國裡挑出來,丟在火爐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太十三37-42)這裡已提示,魔鬼在世界的末了將要受應得的報應。

「耶和華所造的,各適其用,就是惡人,也為禍患的日子所造。」(箴十六4)魔鬼只不過是在禍患的日子成為神手中的工具;凡是信靠神的人必可得勝魔鬼的作為,因為我們知道凡從神生的,必不犯罪,從神生的,必保守自己(註:有古卷作「那從神生的必保護他」),那惡者也就無法害他(約壹五18)。

3.我們受苦是因為自己的罪?還是因為別人的罪?

有時苦難與罪沒有直接的關係。保羅被一條毒蛇咬住他的手。土人看見就彼此說:「這人必是個兇手,雖然從海裡救上來,天理還不容他活著。」保羅竟把那毒蛇甩在火裡,並沒有受傷。土人看了多時,見他無害,就轉念說:「他是個神!」部百流的父親患熱病和痢疾躺著,保羅進去為他禱告,按手在他身上,治好了他。從此,島上其餘的病人也來得了醫治(徒二十八1-9)。從保羅所遭遇的苦難,讓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八28)。

有人以為主所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就以為信了主,即使有了病,就可不藥而治;但是我們要瞭解,基督的死固然代人贖罪,但並沒有除去疾病和痛苦,唯有全人類順服神,病始能除去。因此只要罪存在世上的一天,大自然就受到破壞,疾病就會落在惡人與義人的身上(約十六33)。

有些苦難的確與個人的罪有關;例如消極、易怒的情緒影響人的健康甚大,經上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十七22)又說:「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箴十八14)所以人要靠主追求不犯罪的生活,可以減少苦難的折磨。

有些苦難與他人的罪有關。由於他人的自私所致(雅四1-3),例如人為縱火、醉漢開車傷人、離婚事件影響兒女對家庭的不良適應,造成社會問題;原子彈導致畸形兒的產生,增加社會成本的付出。因此面對他人的罪惡,與其譴責他們的惡行,不如引導他們靠主棄惡從善。

三、人如何得勝苦難?

1.患難時當反省

由以上所述,讓我們明白面對苦難時,要十分謹慎應對,不要把責任推諉給神,因為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一20)。也不要隨便定人的罪,因人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神看是可喜愛的(彼前二20)。

當我們遭患難的日子,固然要思想,但千萬不要以消極的態度哀告說:「主啊!為什麼是我?」因為別人也曾遭遇過難處,但是他們以積極果敢的態度克服一切,並成就了許多美好的見證。有一個癌症病患,醫生告訴他尚有三年的活命機會。當別人向他表示同情時,他回答說:「我的朋友啊!從你身上奪去的那不算數,是你怎樣使用那留給你的才算數。」

逆境只是一個經歷,並不是最後一幕。千萬不要迷失了人生的最終目標,就是活像基督,學習基督靠神的話,必可勝過種種苦難。

2.以禱告面對困惑

當我們不明白苦難的原因時,我們可以求問神,好讓我們可以在苦難中學到應學的功課。例如哈巴谷也曾詢問神:「為何惡人猖狂時,義人反被踐踏。」(哈一3)神給他清楚的回答:義人因信得生;但是惡人必遭滅亡(哈二4)。主耶穌也在十字架上痛呼:「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太二十七46)聖經教導我們,神要我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我相信神也為祂自己的作為負責。

有些事情的真相,神可以讓我們容易得知,但是有些答案也許不是立即來到,然而向神提出疑問並非錯誤,因神給我們心思來思考,了解人生及受苦的真義。

3.以信心勝過困惑

有時候苦難的緣由不是我們一時可以瞭解的,因為主智無窮,主道難尋(羅十一33),人的智慧畢竟有限,直到有一天與主面對面才能知道一切事情的真相。這時候我們要以信心來接受主的安排。

信心是我們相信人的一生在神的手中,信靠祂的人就知道主為他所安排的一切都是最美好的,保羅說:「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腓一20)

所以我們相信神的愛與能力足夠幫助我們,即或我們不明白為何遭遇這一切,我們仍信靠祂。一旦我們遭遇苦難時,我們明白自己的確是照神的旨意而行,就以信心接納所遭遇的苦難,心中就會充滿平安;保羅曾在腓立比為福音被捕入獄,但是他很清楚知道來腓立比是因馬其頓異象的引導,所以他深信主的引導不會錯誤,所以不但毫無懼怕,反而禱告唱詩讚美神,結果得到出人意外的平安,並且引導禁卒一家人信主(徒十六25-34)。

當我們面對困難時,當抓住神的應許,求神給我們信心、勇氣與平安,就可以得勝苦難。

4.發揮肢體之愛

我們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它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林前十二22-27)。

保羅為了同胞的得救,充分表現了肢體之愛,他說:「我在基督裡說真話,並不謊言,有我良心被聖靈感動,給我作見證。我是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九1-3)若有人落在患難中,理當告訴教會,請求代禱,以免被苦難所擊敗。

雅各也說:「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五16)這說明了他人的軟弱就是我的責任,所以在代禱時,要彼此認罪,那麼禱告就可以發生極大的功效,神蹟常因著我們的信心而發生,如同以利亞求雨的神蹟。

結語

我們深信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太十29;羅八26)。

保羅經歷憂患時的見證:「我靠主大大地喜樂,因為你們思念我的心如今又發生;你們向來就思念我,只是沒得機會。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然而你們和我同受患難,原是美事。」(腓四10-14)

人唯有多以信心親近主,才能在世事多變又多患難的世界中站立得穩。


作者: 永駒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2004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