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衿
記得國中來教會慕道時,就被教會中每年二次靈恩佈道會前的清掃工作吸引。也許是自己爸媽家裡每年除夕前,總會全家動員,卸窗、洗地、打臘、曬棉被,乾乾淨淨、清清爽爽的迎接新的一年。
每到入秋,爸爸也總會親自擦拭家中每一台電風扇,套上袋子收藏,家的味道,在這樣窗明几淨的環境裡瀰漫著,所以當我還是個國中生,雖正在慕道階段,便喜歡上教會總動員的打掃,原來在弟兄姐妹、老老少少的參與中,那景象給了我「教會也是一個家」的感覺。
慢慢地,「是家中的一份子」的想法,讓我由慕道者時的感覺,轉變成我日後成為一個信徒,面對承擔教會事工時的想法及態度。因為是家中的一份子,那麼「家事」哪有分內與外,如何歸類尊與卑?
年少時來到教會後,才有機會接觸音樂與詩歌。那時在南台灣學音樂的人畢竟稀少,向人討教簡易的簡譜配樂後,自己常在放學後,到教會禱告完便在地下室的教室,彈練一首首的讚美詩。
因為自己原就沒甚麼素養,也談不上甚麼樂音的欣賞,對於當時的伴奏,是很能自得其樂的,也正是這樣的陶醉,反倒熟練了不同調時音符的升降,讓我後來到北部唸大學,在一間人數較少的教會聚會,每次遇到無人司琴,我便「自覺使命」的上台,與一群心胸寬大的弟兄姐妹聚會,他們包容了我,也無形中培養了我的勇氣。
或許是因為「愛裡沒有恐懼」吧!我一直認定自己是與一群良善的人相處,加上大家總不以我的嚐試為忤,所以我對很多不同的事工,便愈發樂於參與!神深知祂所造的我,所以給了我許多機會去嚐試,這幾十年走來,如果沒信主,我想自己是絕無機會過如此豐富的生活!
從青年時的腳踏車管理、領詩,到大學時擔任教員、接待、詩班,乃至後來因為到了大教會必須分擔的固定的炊事、接待與家庭聚會的領會,甚至是教會在特殊時候才需擔任的事工,這些都讓定規的生活中,加入些因為接觸他人而有的刺激,也在單調的生活中,添加活潑的元素,甚至是讓我原本侷促的閱讀方向,因而有了許多面向的討論與衝擊,這些都是因為信仰的生活而帶來的灌溉。
身為女性,我如大多數的姐妹,從單身變已婚,經歷為人妻、為人母的角色變換,只是同時,我的教會生活也從小量簡單例行性的事工,進入大量複雜的服事。
因為身為教會家中的一份子,我不知道我有向能力所及的事工說不的權利;因為身為一個職業婦女,我希望自己能既優雅又有效率處理公事、家事與聖工。
因為做為一個母親,我覺得有責任建立孩子信仰的穩定基礎與以身教引導孩子對教會事工正確的態度,為了不想讓自己在神面前是個「懶惰人」、也不願意因為疏忽,而讓天真無邪的二個女兒,到了青春期成了讓人頭痛的孩子,我是很想自己在每個階段都過「好日子」的女人,基於「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古訓,我很有意識的在經營我的家!
我感謝神這許多年來支持我的想法,幫助我!所以當我經歷過孩子的襁褓期、幼兒期,如今來到了她們的青少年期,我們一家人對於在教會的服事,都有著彼此尊重的態度,這種尊重,表現於各人對自己份內事務的負責及家事的分擔,所以我們全家人是互相幫助與彼此成全的,希望彼此在教會服事的經驗是滿足的、是喜悅的、是積極的、甚至是享受的!
生活上,家人各方面的穩定,當然是很重要的。這個穩定,來自於家人的健康與孩子對課業的學習能自我負責及駕輕就熟!因此,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除了鼓勵孩子多多培養對運動的喜好,藉以強健體魄,增強抵抗力外,孩子也藉由每天早上學校田徑的運動,增強了對困難挫折的容忍力;學業上,我們也是從小就讓她們養成對時間的自主安排及學會自己溫習與複習功課。
所以對我這個職業婦女來說,我的家庭工作其實是很簡單的,對孩子而言,因為學會了時間的安排與對困難克服的容忍力,除了學業總能維持在一個水準外,孩子們也都能另外擔任一些需要額外投入時間練習與準備的教會事工。孩子在課業上不感挫折,又能在教會服事,無形中培養了她們的自信與成就感,做為父母的我們,便少了些後顧之憂,全家人的信仰生活,自然是比較容易正面思考與積極參與的。
教會是一個家,但畢竟也是「一樣米養百樣人」所聚攏的集合體,在其中參與和服事,自然不會總都感覺「通體舒暢」。我會折服於「能說又能做」的人,也會對「只唱高調」的人「義憤填膺」;我會被「默默無聲卻踏踏實實做事」的人銘感五內,也會從心底對「專挑有看頭的事」做的人「嗤之以鼻」,所以我是在服事中磨練性情,在其中經練人情事故。
只是看人能如何?基督早就一語道破我們信仰的態度在於──「用心靈與誠實敬拜祂」。任何的表面工夫與虛浮在神都是看不上的,既是神看不上的,那豈不就白費生命、浪費氣力?既然如此,我又何苦花心神去「關照」那些表面的高調與虛浮的作為?讓那種負面的情緒,糢糊了我仰望神的視野?現在的我,更樂於常常留心那「言行一致」的教導和定睛於那些能激勵我快樂行事的「真實服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