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25期2004年10月)
主題特寫:祂填滿我心靈的黑洞

夜明

看到這句話,心中便充滿了感動。今已四十多歲了,這一路不知怎麼走過來的,若不是祂填滿我心靈的黑洞,實在沒機會活到現在。回憶過去種種,竟發現過去的軟弱,今日成了恩典的記號,自己深深覺得真的走過來了,耶穌的愛,真的把我隱藏在心中的黑洞填滿了。

一、黑洞

小時候,因朋友的問題,功課荒廢,學了不少壞習慣。因家庭的問題,我心裡充滿怨恨不平,二者加在一起,很多壞行為就產生了。

很多時候,心中充滿不明白,充滿哀傷,於是常躲在棉被裡哭,尤其獨自一人時,哭得更激動,內心那種孤獨無法言喻。為了發洩這情緒,必須終日在外奔跑;但停下來的時候,那矛盾、挫折更重。慢慢的感覺到愈是放肆奔跑,愈像一個陰影追著我不放,無處可躲,好痛苦。

偶然間看到車禍撞死人,那「影像」更嚴重地轄制著心靈,於是夜間常被魔鬼作弄,生活便陷入恐慌中。感謝主憐憫我,藉著傳道人幫助,勝過了魔鬼的工作。有一天,無意中看到一段話:「從我幼年以來,敵人屢次苦害我,卻沒有勝了我。

「如同扶犁的在我背上扶犁而耕,耕的犁溝甚長。耶和華是公義的,祂砍斷了惡人的繩索。」(詩一二九1-4)讀完這段話,熱淚隨即奪眶而出。是啊!童年的陰影,造成我心中的傷害;長大了,工作的現實、艱苦;結婚了,夫妻適應的難處,都如千刀萬剮。從幼年以來,敵人就是屢次苦害我。

二、祂填滿

原來神引導我體會「道洗」,造就我脫離罪權的靈修,使我明白:只要肯誠實悔改,神必引領。一個人認清了罪,似乎更有機會體會救恩,戰勝死權。

這是神的愛。一份無法測度的愛,藉著這種愛,黑洞才得填滿。保羅說,何等的長、闊、高、深,是無限的。又說:「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二9)既然如此,我們當學習愛神,使我們在填滿心靈黑洞上,成為主動的角色,不至於毫無期限的忍耐、等候。

藉著體驗到神的幫補,使我更看明「救恩」的重要,願意真正歸屬於耶穌。「義」會約束我們(羅六19、20),軟弱不會在心裡作主人(羅六14)。坦承「罪」的存在(羅七20),一切的軟弱,都變成體會聖靈工作的機會了(羅八12、13)。如此,我們不必害怕任何軟弱,甚至可盡情的享受,走過軟弱的過程。

心靈的黑洞,是罪權轄制的問題,無法靠金錢、物質、人的能力來解決,看12年血漏的婦人(可五25、26),忍受12年的血漏,其毅力多麼大!能支出12年的醫藥費,她的錢必不少,但她的能力、金錢,卻使她受更多苦,一直到花盡一切養生的,也沒有人能醫好她(絕望),我們不要重蹈覆轍,心靠恩典得堅固,才是好的。

心靈的黑洞,如何被祂填滿?前面該段經文:「耶和華是公義的,祂砍斷惡人的繩索。」(詩一二九4)惡人的繩索砍斷,才能從「黑洞」走出來,我看明了,一切遭遇是出於神的公義。所以「黑洞」中,諸般苦楚的折磨,不再投以悲情,反告訴自己:這是我的罪該受的代價,我只能接受、面對神的公義,也因此比較能謙卑、順服神,慢慢的就走過來了。

三、看

從幾個聖經人物,再思心靈黑洞的填滿。

1.路得

她是摩押人,被咒詛永不得入耶和華的會中(申二十三3)。看來是被神棄絕的人,這等人,充滿了生命的孤獨、黑暗。當她嫁給以利米勒作媳婦後,似乎在心中產生了重回屬神子民的亮光,沒多久丈夫死了,婆婆苦勸他回故鄉改嫁,但她誓死不離開(得一15-18),堅持從一而終,並且表示:「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可見她那不灰心、不放棄,抓住一絲絲機會的心,十分強烈。

跟隨婆婆回到伯利恆後,為了繼續生存,她過著撿麥穗的生活,雖是極卑賤的生活,但因倫理精神的堅固,這卑微的拾穗,為她帶來無窮的恩典,神的愛填滿了她心靈的黑洞。

從這件事中,我們看到路得定意要跟隨婆婆歸回,其倫理立場的堅定,令人動容。

2.約拿

約拿違命,使船上的人因他受到大風浪的威脅,後來被拋入海中,風浪才平靜下來。此時神安排一條大魚吞了約拿,似乎約拿從此在人間完全消失,但他的生命卻反而得到保守,神的作為真是深奧。

在魚腹中的約拿,開始向神禱告、呼求。藉著如臨深淵,如陰間的處境,催逼約拿自省、自責、重新拾回心志,重新肯定神的救恩(拿二1-9)。此際,神吩咐魚將約拿吐出來。

約拿如何離開「黑洞」?被驅逐仍仰望。感受違命的黑暗、悔改;重拾心志,再一次認定神的救恩。這過程深值我們細細體會。

四、省思

經訓:「活人因自己的罪受罰,為何發怨言呢?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再歸向耶和華。我們當誠心向天上的神舉手禱告。」(哀三39-41)

儘管每個人心靈的黑洞各有不同的原因,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罪。我們已歸屬耶穌,有生命、聖靈的律釋放,神要我們在「罪」得釋放上,不是只有知識,不是只有應許,而要有靈修的見證。所以我們要經煉「道洗」,好讓我們真實地充滿生命的歡呼。

彼得勸勉我們將一切憂慮卸(打包丟出去)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前五7)。但願我們同有一顆面對神的心,站在自己心靈的黑洞上。

五、結語

誰沒有過去?但有幾人能確實地抓住「過去」,體會真正走出來的操練?心靈的黑洞不能掩飾,也不必用「條件」交換。單純地面對它,只因我們同在主裡。這「黑洞」將為我們激出生命的亮光,多奇妙!


作者: 夜明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2004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