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11期2003年8月)
主題特寫:認真思考簡單生活

子衿

台灣在歷經經濟起飛、「臺灣錢、淹腳目」 的豐裕年代,賣場林立,物品大量製造、新產品嚐鮮期縮短的刺激下;「用過即丟」、「大批採購」的生活型態,使我們失去了對大自然提供給我們資源的敬意及對生活內容基本元素的思考。

近一、二年,社會經濟進入通貨緊縮的狀態,不僅企業,就是個人也都進入微利時代,雖然讓人感覺有些壓迫,但正是提供我們回歸認真思考、簡單生活的機會。對基督徒而言,實在是神向我們再次揭示簡樸生活的意義。

對於每日如一的生活中,面對各種形式的生活內容,如果我們能稍稍認真思考,我們會發現,道理其實很容易理解,若能去實踐,生活將變得很簡單,生命的擔子也十分輕省。

以下是個人在生活上的一些想法,與你分享。

簡單地吃──吃乾淨的食物、吃新鮮的食物、吃原味的食物

若較之以色列百姓出埃及行曠野時的單調飲食,我們現在的食物內容,實在是豐富得不勝枚舉!食物,豐富了生活的內容;我們長久對飲食的態度,也引導一個人走向是否健康有勁或累積弊病的未來。

對於飲食,我常會想怎樣的飲食習慣,是善待自己的方式?

* 當你照顧到舌頭味蕾的滿足時,你可曾顧慮到你的胃、你的腸要如何應付你吃進去的食物?它們會不會疲於應付你的暴飲暴食及不休息的飲食?會不會因為沒有足夠輔助消化的纖維而「超量」工作;當然身體也可能因為你刻意的節食而失去該有的脂肪保護?

對於設計用來保持食物新鮮的冰箱,我們又是怎樣使用的呢?

*你的冰箱是保鮮櫃?還是儲物櫃?

*你的冰箱內容豐富,但是新鮮嗎?冰箱內有足夠的空隙,讓冷氣「散步」照顧存放的食物嗎?

請教一位在東元電機工作的同靈,有關冰箱的設計,他提供了很好的說明如下:

冷凍室(-15℃20℃):
1.一般可存放3個月。存放期愈短愈好(愈新鮮),最好勿超過一個月。每月應清理一次。
2.放在冷凍室的食物,其組織易遭破壞、營養流失及乾掉或黑掉。
3.若因吃不完或要久放,最好少放,且密封好在放入。
4.超市買回之冷凍包裝食品應依其標示期限日期內食用。

冷藏室(3℃0℃):
1.一般可存放一天。存放期愈短愈好(愈新鮮),最好勿超過3天,每週應清理一次。
2.放在冷藏室的食物,容易乾掉及混入其他食品味道;若因吃不完最好密封或蓋好在放入,記得儘快吃完。
3.新鮮魚肉類勿超出1天,若超出應放入冷凍室。
4.超市買回之冷藏包裝食品應依其標示期限日期內食用。

採買食品的原則:新鮮買、新鮮吃,吃多少、買多少。一但放入冰箱就要好好管理,避免放入忘掉,吃到過期或壞掉之食品,反而有礙健康。

簡單地穿──建立自己的品味及風格,別一股腦地把自己當作流行的掛衣架。

我個人以為,一個人顯於外的衣著,讓人從心底欣賞的永遠是那合於身分、合於場合的穿著,而不在於你是否穿出了流行?或是衣飾的價值。

因為大量生產,也因為俗賣,流行的更換愈來愈短,我們很容易追著流行跑,而忘了衣服的用途、忘了惜物愛物的真諦──珍惜一樣物品被製造出的用途及重覆使用的重要,它並不應受「倉促擁有與長久擱置」的對待。

想想──
*怎樣的場合,穿怎樣的衣服?流行,該在哪種場合流行?

*多學習美學與色彩的運用。

*衣櫃小一些。讓自己有機會在整理換季的衣物時,思索自己真正需要的衣服,精於收納,樂於捨得,將使我們被衣物綁架的時間減少。

*超過需要的「量」就是「多」,不適當的「多」就是「濫」。

簡單的住──身心安頓之所在

*「家」不是展示場(賣場)或貨品堆積處,是要能讓新鮮空氣、音樂與歡笑能「流動」的空間。

* 必要的整潔,使人可以在乾淨中舒適自在(減少塵埃積蓄與霉菌滋生,也減少引發生病及降低過敏的可能)。

* 窗明几淨是給自己、也給別人好心情的一種表現。一扇窗,一個風景。這不正是我們旅遊中,經過歐美家庭時,讓人身心愉快的原因嗎?一個花木扶疏的陽台,一定比裝上鐵窗、玻璃的單調,更讓人心曠神怡。

* 家,要能依照家人的成長而變化,所以一個家庭成員正在成長的家庭,是不需要一下子就「萬物俱備」?

簡單地行──日常生活,讓自己動,減少代步的工具的使用。

* 養生之道在於「心要靜、身要動」。中醫主張的養生之道也是持續性的適當運動。多活動你的四肢,你會發現生活充滿著「氧氣」,心境也輕易地能常保樂觀及活力。

* 對現代人而言,「坐不住」才能杜絕痠痛。

* 你現在沒時間動,將來會很有時間躺著。

抓住大原則的教育──專注能力與好習慣的培養。

曾在鄭石岩教授的一篇文章中,閱讀到一段很受用的教導:「父母對自己的言行謹慎、對孩子的教育與引導用心,掌握住大原則時,其實彼此都是十分輕鬆好帶的!」孩子生下來,除了自身獨特的性情是天生外,言行、習慣的養成,其實都是在映照身旁接觸的人的表現。

父母的言行就是小孩的鏡子,所以我常覺得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前行者,過多言語的指導都比不上你的身教。父母是一台戲,演在孩子面前,口是心非,會推翻所有你曾說過的教育名言;但實際的身教,卻是擲地有聲的生活見證。

*除此之外,在孩子幼年時期,培養孩子專注及沉浸創造與思考的能力,也有助於孩子日後的學習及克服困難和忍受挫折的能力。

*讓學齡的孩子儘早學會自己準備自己的課業及考試,建立他對自己生活中,事情輕重緩急的安排,父母過多的「代勞」或交由安親班、補習班的教育,圖一時的好成績,卻剝奪孩子自我成長發展與責任承擔的學習良機。

享受原味的樂──簡單的娛樂,引出豐富的想像力。

多與自然/書籍 相處,少與機械(電視/遊樂場/網咖/電腦)為伍。你會發現,生活處處充滿餘裕的時間與空間;不再被色情、暴力、八卦、謾罵充塞,引發莫名焦慮及不安,反能欣賞神創造的世界,能與智慧、知識對話,在真實中保有生命的活力與積極!

簡單的人際關係──尊重別人處理情緒及面對事情需要的時間及空間

*人情練達是學問。

*多關心而不擔心──對每個人,我們要相信造他的主的權能,神對每個人的成長都有等待,每個人也都有他成長需要的時間與空間,我們要尊重,而不要讓自己取代了神。

*多聆聽而少轉述──建立別人對你的安全感。如果他人的隱私與心語,在我們這裡受到VIP的招呼,那我們就等於給人生命一個可以喘息的窗口;如果任何不讓人得造就的話語,在我們這兒就銷聲匿跡,那人際的關係就無庸浪費於解釋與猜疑之間。

最後,以摘自《生活簡單就是享受》一書中的一段話,與各位再次思索簡單生活的意義:「複雜」,是一切煩惱與慌亂的根源。對個人而言,生活複雜是一種生命的浪費,因為你要花時間去選擇、花時間去整理;關係複雜是一種自我的摧殘,因為你要費精力去應對,費心力去憂掛。




作者: 子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8/01/2003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