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27期2004年12月)
主題特寫:火燒荊棘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陳素娟

在航空公司櫃台劃了座位,拖運了行李,兒子說:「爸,再見。」他看看時間,還早,想問兒子要不要喝一杯咖啡,可是話到舌邊又吞了回去。美筠在的時候,兒子什麼話都會和媽媽說。她走了以後,他頓然發現與兒子獨處時,常有無言的尷尬。

默默地循著電扶梯到二樓,看著兒子入關大步向前,又回頭揮揮手。「兒子大了,就變成了客人」,忘了是誰說的。等兒子高大的身影消失在眼角,他走回停車場,發動車子,衝上往南的高速公路。

快到新竹時,想到去看老莫。他們是大學時莫逆之交,形同兄弟。這幾年偶而還有聯絡。老莫和他都是所謂的「電子新貴」,他們都幸運地趕上台灣的經濟起飛,工廠由台灣到美國而歐洲及現在的中國大陸。上次老莫說他想退休了,又嘆了一口氣,「這幾千員工,我要負責哪!」,那是第一次他頓悟到財富可以變成負擔,如同繩索綁住一個人。

下了新竹交流道,卻又重回高速公路,他想到他沒有事先約好,不一定可以找到老莫。隨興是年輕時做的事。

秋天的暖陽照著公路旁的油桐,半世紀前日本人引進的油桐雖沒有得到預期的經濟價值,卻留給台灣的秋天一片美麗。美筠喜愛各式樹木,她喜愛油桐的白花,有次還開玩笑說以後她要樹葬,就在油桐樹下,歸回塵土。事情發生得太突然,從發現癌症到為她辦完喪禮,總共不到三個月,他體會到真正的悲哀是流不出眼淚的。

公路旁巨大的看板在陽光下發光,斗大的字寫著:

「陽光生前契約」

他的腦中浮出王維的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抵台中時還早,下交流道,下意識往工業區方向開,這幾年才種下的台灣櫟樹,整齊排在馬路兩旁,黃花紅果互相輝映。雖然昨天就交待祕書他今天不去,但還是去了。事實是也沒有其他地方可去。這麼多年來,他的生活重心就是工作,其他都是工作的點綴而已。家庭、孩子、興趣都不是最重要的事,他全心投入他的事業。

他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尤其是當他獲頒十大傑出企業家時,更堅信只要努力必有收穫。只是美筠愛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他知道妻子喜愛引用聖經上的言語。但他常私下想:那是他的努力使妻小豐衣足食,不愁生活,美筠才可以說出那樣不在乎食物的話,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是定律。

祕書見他進來,有些錯愕,立即將正在聽的搖滾樂關小,他揮揮手笑一下,向她示意沒關係。在工作場所,他本是一絲不苟的上司。

桌上的季報表整齊地放著,在這不景氣的時機,多少人羨慕他的公司持續穩定地成長,他自認在商場上膽大心細,所以能抓得住每次的商機。

全家福放在電話旁邊,三個人都笑得燦爛,那張照片是三年前兒子赴美前照的。兒子是他理所當然的接班人,他一心一意要將事業傳給他,所以當長大的兒子明白地表示另有自己的生涯規劃時,他如同被重重地敲了一記悶棍,並有些怨美筠鼓勵兒子隨興趣發展,她說:「人心籌謀打算,耶和華定腳步」,他們共同生活了數十年,仍是不同的人。他堅信成功只有一種方式,就是不斷努力。他相信努力的結果是送給兒子成功的機會。

被兒子拒絕,使他難堪;妻子突然過世,使他更不知所措。幸而他還有公司。

公司上上下下都對他很客氣,他不是不講理的人。他注重授權與分工。他也注重研發,知識是重要的,知識帶領人類進步。他走過研發部時,一群正在談笑的員工立即止住笑聲,恭恭敬敬對他點了頭,安靜地低頭工作。一陣強烈的孤單襲上心頭。他多願能分享他們的笑聲。

美筠總愛笑,她是個開朗的人。有她在的地方都充滿笑聲。美筠是個傳道的女兒,他開始對她有印象,是參加第一次大專神訓班。她不像其他女孩穿得五顏六色,她常是白上衣和黑色窄裙,乾淨的臉總是盈著笑意。

那時在教會地下室的大通舖房間裡,住一位警察的妻子,聽說是被鬼附的,所以教會讓她住進來,好幫助她。當時參加神訓班的學生都好奇地去看她,她發作的時候會歇斯底里,口裡說一些別人聽不太懂的話,傳道會為她按手禱告。學生們也被教導要為警察的太太禱告,但似乎好奇心勝過代禱的熱誠,他在代禱時偶而會睜開眼偷看一下,卻都看到美筠情詞迫切的禱告著。

那個警察大概精疲力竭了,也無暇管他們那兩個爭吵不休的小孩,他注意到美筠在沒課的時候都帶著那兩個小孩,替他們擦鼻涕或說故事。他只覺得這個傳道的女兒簡直像天使。

幾年後,當有人要介紹美筠給他時,他想到那為髒小孩擦鼻涕的天使,一口就答應了。他們沒有談戀愛就結婚了。

他的婚姻,是神賜給他的恩典,二十五年來,他不斷累積財富,他的房子愈住愈大,他的時間愈來愈珍貴。他不知道多久沒去教會了,他實在身不由己,這是個競爭的世界,每天就如同在叢林中與人爭戰的猛獸。家是猛獸安歇之處,美筠給他一個安適的家,她將孩子教得很好,他心裡也倚靠她。

在喪禮上,許多人過來和他握手,他從來不知美筠有這麼多朋友。幾個詩班自動來獻詩,其中有一詩班唱了一首「點燈在燈台上」,旋律和字句都如兩刃劍一刀一刀割他的心。

「人點燈是放在燈台上,照亮一家的人」

美筠是燈台上的燈。

夕陽西斜,他決定回家。

李太太將屋子整理得一塵不染,就像主人隨時會回來一樣。她甚至將鋼琴的琴蓋開著,就像美筠剛彈過琴。琴架上是一本打開的讚美詩。

他們聚少離多,他奔波建立事業時,他知道家裡總有人在等他。他是在美筠走後,才知道她的價值遠勝過他的事業。

她似乎不受他的財富影響。她一直喜歡簡單的生活,她不愛珠寶,也不穿戴名牌,教會是她生活的重心,最初她常邀他一起讀經禱告,後來就不說了。只是他知道妻子的禱告內容一定有他與兒子。

美筠的紅木書桌是她自己選購的,她愛說:「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

她是個傳道的女兒,現在回想起來她活得不長的一生就像是一個傳道。書桌的抽屜裡有一張教會事工安排表,她是接待,也是司琴。另一個抽屜裡整齊放著一疊信,他好奇地拿起來看,那是美筠認養的育幼院小孩寫來的信,歪歪斜斜的字透露著孩子對她的愛。

書桌上擺著的聖經,是他們婚禮上互換的信物,美筠一直珍惜著。

他打開,隨手一翻,眼前是出埃及記第三章,摩西一日在野外牧羊,遇見火燒荊棘,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燬。他讀著讀著,心裡有陣暖暖的感覺,好像回到妻子在家的時候,窗外月明星稀。他感覺自己如同吃奶的小孩,等待長大。

每日讀聖經就是從那天開始的,他立志要讀完一遍。他也開始禱告,一天一天。

冬天還未過去,距離讀完一遍,還有快一半的距離。他讀到傳道書第九章時:

「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貲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

「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

為什麼他竟都以為事業上的順利是自己的快跑力戰、智慧、明哲及靈巧?憑什麼他盡得機會?莫非是妻子一生付出做工的工價?他想到火燒荊棘的恩典。

眼睛漸模糊,淚沿頰而下,美筠走後,這是他第一次流淚。

今天,他要去教會。


作者: 陳素娟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2004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