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21期2004年6月)
真理論壇:追求長進的馬可

昶月

新約聖經的著作,有幾卷不是主耶穌的十二門徒所寫。但是這幾位作者中,不管是直接或間接,都從耶穌基督那裡得到屬靈的感動,因此才能記錄許多造就世人的書信,其中有大家熟識的保羅(從《羅馬書》到《腓利門書》)、路加(《路加福音》與《使徒行傳》),在此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馬可1。

馬可本身雖然沒有跟隨過主,但是從主耶穌最親近的門徒之一──彼得身上所得到的第一手資料,相信比任何人都有更切身的體認──認識耶穌基督在世的工作精神及對世人的救贖。

聖經中對於馬可的記載,比較清楚的地方大約有10處。根據《彼得前書》五章13節記載,馬可是彼得帶來信主的,因此彼得稱他為屬靈所生的兒子,連在工作中的經驗及各種屬靈的知識,都有不少是彼得傳授的2。所以在研讀《馬可福音》的同時,便可以看到許多彼得的影子,尤其是十四章描寫彼得三次不認主的情形更是令人動容。

在當時的社會中,家裡能夠騰出來當聚會場所(徒十二12),是極為不易的事,可見馬可的家很寬敞,也可能很富有,但最難能可貴的是,全家大小都滿有愛人、愛主的心,才能有此奉獻的行動。甚至雙親還答應讓他與保羅、巴拿巴出外一起工作傳福音(徒十二25,十三5),足見他的家人信主之後,對教會事工充滿了一股熱忱。

也許是經驗不足,或是沒有吃過苦,當他在工作上遇到阻擋的時候,卻灰心地離開了自己的崗位(徒十三13);沒想到才雄心萬丈的要為主工作,在遇到挫折時,竟怯步退縮了。保羅、巴拿巴也曾因他的緣故而分開(徒十五36-41),造成兩位前輩工人的爭執,我想在馬可的心中,大概留下些許遺憾吧!因此,馬可自我要求的決志,讓他在往後的日子裡,不斷地追求長進,也因他的表哥巴拿巴不放棄給他更多學習的機會來蛻變成功,這也是值得我們借鏡的地方。

曾經有一次,彼得與一些外邦人一同用餐,發現保羅他們出現,隨即假裝不認識這些人,好像用餐時有與外邦人分別為聖的模樣。保羅一見彼得這種行「表面功夫」的舉動,與福音的真理不合,遂當面責備彼得(加二11-14)。當時馬可已跟隨巴拿巴一起工作,可能看到這個情形,況且他常與彼得在一起,更能體會到彼得認錯悔改的心情,這對馬可來說,也是一種學習成長的機會。

當保羅再次提到馬可的時候,他已經學會熱心事奉,為神國的福音努力工作,並且與保羅同工了(西四10、11)。可見他自從跌倒之後,認真反省、面對問題,尤其是對事工的投入及從失敗中站起來的勇氣,更是今日的基督徒所要用心學習的功課。

另一方面,保羅說馬可對他的的傳道事工有益(提後四11)。對於保羅一再肯定馬可的工作果效,由此可見他們兩人的同工關係已和好如初了。直到主後60年左右,馬可仍然與保羅同工(門22-24),而《馬可福音》大約也是在此時完成。未曾親身跟隨過主耶穌的馬可,反而是四卷福音書當中最早完成著作的,這也是一個很奇妙的地方。

如果我們再仔細研讀《馬可福音》,還可以發現,馬可對耶穌基督的認識,已經超越當時的其他使徒(這可能是從工作中體認耶穌基督的關係),例如:耶穌是神的兒子(可一1),表示古往今來,沒有人像耶穌一樣;另外記錄了聖靈在約但河邊印證了主耶穌的神性(可一9-11);還有就是仔細描寫主耶穌的工作精神(態度)是敏捷而謙卑,其中「立刻」、「馬上」、「就」等字眼在書中用了43次之多,這是強調主耶穌在工作的行動是迅速、確實,而且是連續在進行著。

從馬可的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幾點:

1.失敗的過去,我們要用現在的成功來彌補。
2.只要真心的悔改,忠心的歸向主,主必接納憂傷痛悔的心靈。
3.從軟弱中站起來為主工作,雖然遭受迫害,但是能為主捨命的人是配得榮耀的。
4.到主面前領受獎賞的,往往是過去常常失敗、軟弱、跌倒後再爬起來,而且成功走完全程的人。

因此,曾經軟弱的,不要再軟弱;曾經跌倒的,只要再爬起來;曾經失敗的,更要重新振作;因為將來,我們必能得享天國永遠的榮耀。

附註:
註一:至於《希伯來書》的作者,至今仍有兩派學者堅持己見,在此不便討論。
註二:有關彼得提供資料的明證,有變貌山描寫彼得的言行及內心話──不知道說什麼才好(可九2-13)。以及彼得三次不認主的內心感受--思想起來就哭了(可十四66-72)。


作者: 昶月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2004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