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22期2004年7月)
靈修小品:行在水面上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璞琢

南加州的海岸,一年四季,總少不了業餘衝浪者的蹤影。少了夏威夷群島海域雄偉壯闊的巨浪,加州海邊的衝浪愛好者常得趴在衝浪板上,努力地用雙手划向外海,游向大浪,趁著風勢,捕捉乘上浪頭的時機,以享受片刻衝浪的樂趣。看著衝浪者樂在其中地往返於海岸與波濤間,不禁心中好奇滑行在水面上的滋味如何。內心的疑問讓我聯想到聖經中曾與耶穌一同行走水面的彼得。

《馬太福音》十四章記載,耶穌以五個餅和兩條魚讓五千人吃飽後,催門徒上船啟程前往革尼撒勒,自己卻獨自到山上禱告。到了深夜,門徒所乘坐的船隻在海上遭遇大風浪,正當船身被浪濤搖撼之際,門徒望見波濤洶湧的海面上有不明物體走向他們,內心害怕似乎是鬼怪才有如此能耐。眾人驚慌之時,一個熟悉的聲音──主耶穌的聲音,告訴他們:「你們放心,是我,不要害怕。」

膽大的彼得對著遠方模糊的身影說:「主,如果是,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那裡去。」彼得聽見耶穌說:「你來吧!」便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裡去。途中,彼得因看見風勢甚大,就害怕,頓時陷入波濤之中,將要沉下時,大聲喊叫:「主阿!救我!」耶穌便趕緊伸手拉住他,並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疑惑呢?」

小時候,聽老師說這段彼得行走海面的故事時,總忍不住暗暗地嘲笑彼得的小信和膽小。但看見海面上衝浪的遊客一時不慎,跌落海中載浮載沉、隨波逐流的樣子,即便是在海邊觀看的路人都忍不住為落水者捏一把冷汗。才明白跌入波濤洶湧的海洋中是極其驚恐而危險的經歷,隨時可能會失喪生命。

想到衝浪者落水的這一幕,即便是在平靜無浪的海面上,我恐怕連學習站在衝浪板上的勇氣都沒有。故此,不得不佩服彼得當時在大風浪中跨出船身的勇氣,並相信能與耶穌一同走在海面上的信心。仔細思量,其實彼得和耶穌走海面的故事亦點出基督徒的信仰之路。

殘而不廢的鄭豐喜先生,曾以《汪洋中的一條船》描述他罹患小兒麻痺症後的人生奮鬥經歷。隨著年歲的增長,漸能感受體會鄭先生所指宛如在海洋航行般的人生際遇。生活似乎時常被外界的人事或局勢牽動,而心情高低起伏,有時亦隨外在世界的波浪而陷入混亂。就好像彼得與其他的門徒坐在船上被無情的風浪搖撼,內心常因生活的勞苦愁煩而激盪翻騰。

但同樣置身於洶湧波濤間的主耶穌卻能平靜安穩地行走其間。是什麼力量使祂能超脫翻騰的海浪?是什麼信念使祂能徜徉波濤之間?回顧耶穌行走海面前,祂曾行了一個撼動人心的大神蹟,以五個餅和兩條魚讓五千人吃飽,並剩下十二個籃子的餅屑,但耶穌並未因此而驕傲歡喜或內心澎湃,反倒一人靜靜地到山上禱告,將榮耀歸給神,並在禱告中從神得著充滿的能力。因祂曾說:「我不屬於這個世界。」(約十八36)並「以父事為念」(路二49),祂的目光不在乎人世間的成敗榮辱,而是能否成全神的旨意,榮耀天父。

彼得目光的變化成了他行走海面時是浮或沉的關鍵。當彼得定睛在耶穌並在海面上專心朝著耶穌前進的時候,他的步伐是穩妥的。因他仰望主的信心使他得著從耶穌而來的能力,不斷地扶持他,助他不受風浪的阻隔,並在最艱困且不可能的情境中(波濤洶湧的海面上)親近耶穌。但當他轉眼觀看風浪,頓時模糊目標焦點時,他便陷入海浪中無法自拔,惟獨再次轉眼觀看耶穌、呼求耶穌的救助,才得以脫離苦海。

治療口吃患者的過程中,我曾幫助一位成人口吃者,改變他過去長久以來因口吃而造成對自己與生活的負面思維模式。我希望他能以另一個角度看待並分析他所經歷的困境,並思索因應對策。剛開始的時候,病患相當配合,接受我的建議與課程,治療也頗有成效。但有段時間,他陷入生活困境的泥淖中無法自拔,無論我如何試著要點醒他,卻宛如對牛彈琴;我雖有滿腹的方法可幫助他解決困難,卻無計可施,因為他的心思意念全都鎖定在他的生活困境中。

當時雖對這位病患感到無奈,但在沮喪中,我卻領悟到一則禱告的教訓。如果我們禱告時只一昧地專注反覆個人生活中的勞苦愁煩,而未想到我們生命的救主、全能的真神,我們很難從禱告中得著力量來面對困難與挑戰,因為我們的焦點一直停留在自己的問題當中,好比陷入無境無涯的大海深淵中,為滔滔的大浪所吞噬。

即便神想幫助我們也無著力點,因為我們的內心未能騰出空間給神,也未能真正地呼求祂的幫助,陷溺在自己對痛苦的思維網羅中。如果我們能學習彼得在失落海中時,馬上呼求耶穌,主必定馬上伸出祂的手來搭救我們,像祂當時拉住彼得救他脫離海難一般。

八年前,耶穌也曾與我一同走過信仰的滔濤大浪。當時家母因急病進入加護病房,在她住院的四十六日中,院方曾數次發出病危通知,交代家屬準備後事,主治醫生亦數次向我們表達對病情束手無策的歉意。記得剛開始收到病危通知的時候,內心充滿憂傷、對母親的不捨與對神的不解,無法接受眼前白紙黑字的事實。

在人的絕境中卻看見了神對家母的施恩憐憫,家母雖是氣若游絲,主卻未曾吹熄她那宛如殘燈的性命。主愛的安慰一點一滴地加給我們信心與力量,仰望主恩給予我們平安喜樂來面對疾病的考驗。

有時醫護人員甚至覺得我們像是少根筋或神經粗大的恐龍,反應特別遲鈍,所以才能在多數家屬瀕臨精神崩潰的時刻,依舊維持平靜安穩的心。但我內心相當清楚,若非仰望主恩主愛的扶持,早已無法承受任何的壞消息,是主耶穌加給我信心和力量面對每天病情變化的未知數。故此,我能凌駕於眼前醫學困境之上,而徜徉於信心的無憂之中。

但面對一而再,再而三的病危通知、醫師警訊與醫學檢驗數據,終究搖撼了我的信心。我捫心自問,究竟是自己不了解現代醫學對家母病情的解釋,還是自己對神有堅固的信心。當心思意念從仰望神的恩典,轉移到探究家母的病情與存活機會時,竟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有,我失落信心,情緒崩潰,無法接受即將失去母親的事實。

就在陷入無盡的痛苦深淵、為心中憂愁膽怯的暗潮牽引時,我突然想到彼得陷入波濤之際曾大聲喊叫:「主啊!救我!」我的內心馬上對主吶喊:「主啊!救我!」頓時間,我覺得主耶穌好像對我說:「傻孩子,我就在你的身旁!怕什麼!」我明白自己是個信心不足的人,便謙卑地求主加添我的信心。此後,內心再次充滿從神而來的平安,因知道一切都在主的掌控中,慶幸自己能認識這位生命的救主,感恩喜樂的心油然而生。過了不多時日,家母亦平安順利地出院返家休養。

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宛如浩瀚無窮的海洋,時而一帆風順,時而風浪四起。學校與社會教導我們與其被動地受風浪所牽制左右,不如主動地掌握潮流趨勢,創造嶄新局勢;但領受真道歸入耶穌的基督徒,雖活在這個世界卻不再屬於世界。

倘若基督徒只停留在自我的船上,或扮演乘客、水手或掌握方向局勢的船長,雖能乘風破浪,遨遊四海,我們的生活仍在世界的海洋中打轉,我們的心思意念依舊掛慮海流、潮汐或氣候的變化。必須按著世上的潮流與習慣,才能在世俗的海洋中覓得安全之旅。倘若我們的信仰只求一帆風順、魚貨滿艙、無災無憂,在遇到驚滔駭浪的日子中,很難能尋到耶穌為我們開創那又新又活的生命之道。

彼得與耶穌行海面的故事中,主親自示範走出一條超越世界風浪威嚇、不受世俗潮流影響的信仰路,一條在世界中卻不屬乎世界的新道路。耶穌行在海面上的力量來自全然交託、與神交通並願主旨意成全的禱告;彼得行在海面上的力量則來自於相信耶穌權柄,並仰望主而產生的信心與勇氣。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若要突破世俗風浪的威嚇,尋到主所開創的信仰之道,得著行在海面上的力量,我們首先必須學習耶穌在禱告中得著從神而來的能力。即在禱告中將自己一切的榮辱成敗交託給神,與主靈交中尋求神的旨意,並祈求主成全旨意,而非單單要求主成全我們所想的。並要學習彼得那因相信耶穌權柄所發出的勇氣和信心,因深信主的應許而勇敢地跨出船身,因相信神必定幫助扶持的信心而步向水面,仰望耶穌,一步步朝著耶穌前進。

行在水面上,並非個人逞能或孤軍奮戰所能達到的境界。仔細想想,在信仰生活中,我們真能倚靠才智能力的衝浪板,而獨自滑行於世界潮流的水面上?乃是要在生活中時刻仰望耶穌,與我們生命的救主一同跨出信心的步伐;在禱告中超越世俗的煩擾驚恐,專心定睛在耶穌身上,不倚靠外物,徒步走向耶穌。

主必加添我們信心與力量,並陪我們同走這段非人力所及的水上信仰之路,日日與主更親近。即便一時驚慌失措而身陷水流中,只要憑著信心呼求主名,主必定親自救助,更加堅固我們的信心。因耶穌告訴我們:「在這世界有苦難,但在我裡面有平安,因為我已經勝過世界。」(約十六33)

您是否曾為生命的變幻無常而憂慮或生活陷入困頓?在生命的驚滔駭浪中,您是否願意學習彼得,勇敢地邁出信心的步伐,與耶穌同行水面上,體驗在主裏的平靜安穩?是否願意與主同走一段超越塵俗的信心之路,感受仰望神而生的力量與喜樂?

《馬太福音》十九章26節,主耶穌說:「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




作者: 璞琢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7/01/2004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