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線卿
許媽媽來信問:「我的孩子最近不知怎麼了,變得很愛頂嘴,講話很刺耳,脾氣很暴躁,父母說東,他偏要往西行,穿著打扮很怪異,實在不美觀,說他,他卻說這樣才酷。也不知道從哪學來的一些怪異用詞,聽都聽不懂。我實在很擔心他會不會在外交了壞朋友,做了不該做的事。可是問他,他又說你不懂啦,都不告訴我。我應如何教導他,才不會受誘惑,懂得禱告交託神?」
佳音最近常覺心情煩躁,因為媽媽對她的穿著打扮很不滿意,看到她的指甲塗上黑色、深藍色更不高興,常常訓話,一訓就囉哩叭唆講不完,聽了就煩。忍不住辯解了幾句,媽媽就說她頂嘴、態度惡劣。現在朋友都這麼穿,不這麼穿不是顯得自己太拙了。
何況自己已經很大了,媽媽還像管小孩似地管她。明明是媽媽不上道、落伍了,卻硬說自己叛逆、頂嘴。這也管、那也管;這也不准、那也不准,動不動就說我被朋友帶壞了,想到就心煩,真想找人吵吵架、消消氣。
青春期,是人生變化最大、發展最巨的階段。孩子突然從仰頭看父母、看師長、看世界,變成與長輩平視,甚至低頭看我們。這種突然增加的身高差距,是會讓他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是個大人了,而急於去品嚐「大人」所帶來的美好事物。
在他眼中:「大人」代表可以自由自在,不受管束;「大人」代表有自己的見解,跟別人有所不同,並會得到尊重;「大人」代表自己講話有份量,會得到重視。這時的青少年,由於內分泌的急劇變化,特別煩躁,特別不耐煩。
而為了顯示自己不再是個孩子、自己不是大人的影子、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也特別叛逆,對於教條法規反抗心很重。但是骨子裡,他們還是孩子,需要大人的指導與關愛,如何拿捏,在在考驗父母的智慧;而這也是神要我們心性改變、靈智成長、聖靈充滿的好方式。為了要帶領青春期的兒女,有許多兄弟姊妹因此更貼近神,更能了解神的美意。
一、青春期孩子的特徵
青少年時期,是人類由出生至成熟的生長過度階段,意識人格定型之前的「狂飆時期」或風暴緊張時期。由於生理上的急驟成長,加上人格不穩定,價值觀混淆,產生了分歧的思想與複雜的行為,致使他們對人為的約束與禮教規範,產生不滿與反抗心裡。
為了表示自己已是成人;為了求取獨立的心理滿足;為了讓自己與父母師長有別;為了了解與探索未知世界(尤其是成人世界),對外界事物,又有強烈的好奇心與冒險的舉動。而不滿、反抗、好奇、冒險正是青少年的行為特徵。
二、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
(一)善於等待
《傳道書》第三章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我見神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一切有時,孩子的生長發育也有時。
青春期是孩子由兒童轉為大人的必經歷程,缺少這種歷程,人無法與父母分離,無法承擔為人的責任,更無法成為神的器皿。身為父母的人,當孩子處在這階段,不必急、不必慌;要善於等待──等待跌跌撞撞的孩子學會如何自處、如何負責、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我們可以在孩子受傷時給予醫療;哭泣時給予肩膀;茫然時給予指引;危險時給予警誡。但不能讓孩子免除這個階段,禱告求神讓自己有平和的心,正確的等待,幫助孩子度過這段人生的風暴期。
(二)關懷、了解、接納與包容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容易犯錯的一個時期,他們莽莽撞撞,急欲表現自己,爭取認同;但同時他們不是信心不足就是過度膨脹自己。他們是各種矛盾的綜合體。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當然要表現相當的關心。但只關懷是不夠的,我們要去了解孩子,了解他的想法,了解他的感受,了解他的急切,不帶任何批判的眼光,多傾聽孩子的訴說,瞭解他到底在表達什麼。
(例如:當你批評他的朋友時,孩子與你爭辯,不是他被朋友帶壞了,而是他擔心你認為他所交的朋友都不好,甚至認為他也不好,限制他交友,他要讓你了解他的朋友沒有那麼壞。)不要急著去指正他,接受包容所有孩子不如己意的地方,容許孩子犯錯。
我認為犯錯是孩子天經地義的權利,孩童從錯誤中學習,從錯誤中修正,才能塑造自己的人格,才會對所學得的知識與品格產生認知、了解其對自己人生的意義。
當然,我們不是縱容孩子犯錯,而是以平和的心,與孩子共同面對錯誤,探討如何去修正,教導孩子承擔錯誤所帶來的代價。如果父母關心自己、了解自己、接納自己、也願包容自己的錯誤,外面又有多大的誘惑,會讓孩子不惜讓父母傷心,而投入誘惑的懷抱呢?
唯有父母先敞開胸懷,與孩子站在同等的高度,透過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如此,孩子才會對我們敞開胸懷,願意對我們訴說一切,不會覺得父母不了解他,朋友對他比較重要,這是讓孩子對外來誘惑具有免疫力的第一步。
(三)給予適當的尊重
青春期孩子最需要得到的,是尊重與認同。不管他的想法在大人眼中看來是多麼幼稚、多麼不切實際,不管他的行事多麼讓大人擔憂;我們都必須承認: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我們都應給予適當的尊重(但不是放任不管)。
在未經同意之前,不要擅自為孩子做主,不要監視孩子的舉動,不要批判他的想法,不要批評他的朋友。當然尊重是相互的:父母尊重孩子,也要要求孩子尊重父母。讓孩子在相互尊重中,學會自尊的重要,如此孩子就較能抵抗外來的誘惑。
(四)凡事商量、委婉指導
現代的社會變化太快,不但物質的進步很快,思想觀念也有急劇的變化,再加上各種媒體推波助瀾,小孩子很難不受影響。既然整個社會不可能再回到以前單純樸實的狀態,做父母的人,就有責任與孩子做思想觀念的澄清。
這個守門員的工作,非父母莫屬。而現在的孩子,不喜歡聽人說教,我們要激發孩子擁有自己的思想與判斷力,就必須與孩子平起平坐一起討論,給孩子充分思考與發言的空間,必要時,委婉地做一些指引,幫助孩子更清楚他的想法,引導他做適切的修正,這些對孩子面對誘惑時,都會提供相當的防禦效果。
而家族中做的任何決定,若與孩子有關,應與孩子討論再做決定;若與孩子無關,也應事先知會孩子,讓他體會到自己的重要性,培養孩子對家庭的向心力。
(五)重要規矩,溫暖而堅定的執行
雖然我們承認孩子長大了,但不表示凡事都放任縱容孩子憑己意做事,父母應深切體會自己希望把孩子教導成什麼模樣(應以品德為要),根據它定下重要家規(應考慮孩子與自己的執行力,不可好高騖遠),並向孩子說明,而且要確實遵行。
這些規矩訂定之後,不可讓孩子任意討價還價(若不適宜可修訂)。做父母的,要溫暖而堅定地要求孩子確實遵守規矩,不可今天心情不好就加重處罰;明天心情好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孩子養成堅守原則的習慣,將來面對誘惑,就較有反抗力了。
(六)父母是最佳表率
父母期望孩子變成什麼樣子,自己就要先那麼做。想要孩子懂得禱告,自己就要先禱告;想要孩子到教會聚會,自己就要到教會聚會;想要孩子懂得凡事交託神,自己就要能凡事交託神。父母是子女的模子,子女是父母的縮影。父母要先做,子女才會跟著做。父母做到了,子女縱使不能百分百讓我們滿意,也不會差距太遠;父母都做不到,又要如何去要求子女?
現今的社會,孩子得到資訊的管道太多,師長提出要求,很多小孩都會問你有沒有做到?「以身作則」是從古至今不變的教育法則,唯有自己做到了,孩子才會心悅誠服地跟隨你,才會願意聽從你的教導,才會願意向你敞開心胸,所以我們要做孩子的表率,想要孩子變成什麼樣子,就要先讓自己變成什麼樣子。
三、父母的成長
孩子是神所賞賜最美的產業。藉著孩子,可以學會謙卑;藉著孩子,可以修正脾氣;藉著孩子,可以擴大眼界;藉著孩子,更能學會信靠神。神藉著孩子,給父母考驗、給父母磨練;讓父母看到自己的不足與極限;也讓父母懂得依靠神。而帶領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是其中考驗最大、父母成長也最多的。
「信、望、愛」是帶領孩子的重要方針──相信孩子的能力、對孩子存有盼望、符合神旨意的關愛。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青少年,縱然會犯錯,人生路上難免有曲折,但孩子會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盼望、對世界有關愛,不管走到哪裡,都是神國好子民;作為父母的也不負神所重託,成為盡職負責的引導者;自己也成為神所悅納、謙卑忠良的好僕人。
參考資料: 《青少年輔導叢書──青少年的良師益友》,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印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