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22期2004年7月)
見證見證:愛的堅持──女兒眼中的許奇英傳道娘

墨笛整理

眾多學校師生屏氣凝神的目光,投注在台上。今晚,寶真懷抱著感恩站在舞台上,即將為畢業演奏會展現成果。指尖滑落的音符不僅躍動旋律,更躍動二十年來無數歲月的奇蹟。此刻,聚光燈下的主角,因母親愛的堅持,為她開啟這道音樂之門,為她鋪陳音樂遠景,為她堆砌豐富的人生閱歷。

節目單的真情告白


「我最大的挑戰就是上台獨奏的恐懼,今晚,是我對於自己的一個大挑戰,也是我將這四年來從神領受的恩典,化成音符,傳遞感恩的心,謝謝你們不遠千里而來。……最感謝的是爸媽,當他們的兒女實在很幸福!想起小時候媽媽每天陪我練琴,帶我去上課的情景,若非她的堅持,我早就放棄學鋼琴了。我的爸爸雖然很忙,但總是無條件地支持我,給我很大的助益。還有我可愛的三個妹妹,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她們總讓我破涕為笑。」

五專畢業前,她決定給自己一項挑戰,奇蹟般地考上音樂系,思前望今,站在鎂光燈下的她,知道這是全家支持凝聚的力量,更是神賜與的禮物。

學琴,來自母親的期待,期勉日後加入教會司琴行列。傳道家庭收入微薄,母親省吃儉用,每週一次陪著上音樂班,日後的鋼琴老師得知出自傳道家庭,不僅主動給予優惠,且持續幾年未曾調漲。因願作的心,裝備過程亦蒙神安排帶領,出乎料想。狹窄的生活空間,四姊妹們共處一室,練琴,干擾就像四姊妹輪流穿著的舊衣,習慣性地化為生活的格局,日益伴隨。沒有斗室中的體諒與愛心,無法造就台上的她。

經云:「因為人若有願作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林後八12)事奉種子因愛主而生根,源於單純心志,事奉的能力成就「恩賜」,具屬靈生命力;而非令人誇耀的「才華」,作為個人成就的裝飾品。

休息站的肉包子


大多數傳道家庭的共同寫照,是父親不在家,未及參與兒女成長。父親駐牧教會的信徒兒女,甚至比她享有父親更多的關愛。當父親駐牧雙連教會期間,開車五分鐘過橋隨即可回三重,但熱心愛神的爺爺許懷恩執事堅持「獻身給神的祭物」當專心事奉,故父親以教會、父事為念,仍然等到休假方才返家。早期生疏的親情,因母親居中得著舒緩。

母親身為傳道娘,女兒們的失落、迷思、困惑自是看在眼裡。總是提醒她們:「父親很愛妳們!放假的時候,父親經過書攤,常常替妳們買書……」;母親提及:父親擔任埔里安老院院長時,有次搭車返三重,休息站停留之際,飢腸轆轆的他從餐飲部環繞一週,最後除了一個包子外,連飲料也省了,並非不餓,乃是「太貴」。節儉的父親,捨不得享用豐富的餐點,卻寧願花費二、三仟元的鐘點費,供給女兒學鋼琴。

「肉包」、「書」……並不稀奇,但加上母親描述的情境,卻因此落在子女心湖,勾勒出父親愛的符號。沉默的父親一向不善表達,母親的穿針引線,解讀了含蓄的父愛。

就讀音樂系的學習路程,投入的費用更加龐大,父母親無怨無悔,未曾讓自己有任何經濟煩憂,投入教會事奉,當是父母心願!

燒燙的禱告夜


四個女兒成長過程,多次經歷意外事故,父親雖無法隨時照顧,叔叔卻總在驚險時刻,代為送醫診治。曾經,雅真小指受保險櫃壓傷,血肉糢糊;曾經,惠真眼睛受創,幸好未傷及眼球,一次次有驚無險,神安排爺爺奶奶、叔叔嬸嬸如守護的天使,一次次幫補照顧,在禱告與醫藥中痊癒。

有次夜半三個妹妹發燒,母親喚醒我起身為妹妹們禱告,迫切祈求神施恩,蒙主憐憫,隔日早晨隨即退燒,「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四十六1)故父親不在家,神成為家人的精神支柱,經歷生活各種磨練,常體會神慈繩愛索眷顧扶持。

母親禱告的手也是作聖工的手,三重教會婦女團契成立二十多年來,母親參與團契事奉,雖無學識,但常向父親諮商,邀請學有專精的同靈來上課;雖無口才,但以同理心主動關懷外地同靈與慕道友;雖無能力,但積極協助福音組、宗教教育教員、炊事、財務負責等聖工,母親認為:「只要兢兢業業地禱告、用心學習,不足處,神必加添。如同神允賜摩西力量,拿著神杖出征,又如神給所羅巴伯的應許:『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四6)」

守護嬰兒車的溫柔


協助公婆經營小生意,母親無論多麼疲憊、忙碌,必定遵守安息聖日,無論颳風下雨,酷暑陰晴,始終如一。曾經,懵懵懂懂的四歲小娃,母親為她穿上雨衣雨鞋,囑咐小娃牽著嬰兒車前行,雨衣遮蓋的嬰兒車內尚有襁褓中二歲、一歲的女娃,四人漫步雨中,隅隅獨行。接著,小妹瑩真出生加入女生宿舍,前往教會一途所需的瓶瓶罐罐、奶粉尿布更是大費周章。所幸,家離教會不遠,轉眼四個小娃漸漸成長,守護嬰兒的母親從小心翼翼,轉換另一種形式的叮嚀。

母親的「溫柔」轉換為「嚴格」的要求──接受宗教教育培育與訓練,堅持奠定信仰根基。母兼父職的她不容許孩子編織理由作為缺席的藉口。百般勉勵:「當克服困難,神必幫助!」小學時,帶領女兒們家庭讀經,大家輪流主領、司琴、領詩、紀錄,僅半小時的時光,家庭聚會洋溢著溫馨氣氛。母親付出極多辛勞與代禱,四女因此得以在課業與教會事奉上蒙受神的祝福。

母親多次領受神的恩典,使我們深切承襲來自神的信心:母親婚後二年多尚未懷孕,醫生診斷為「子宮後曲」難以受孕。積累的壓力只能向神傾訴,懇求應允垂聽,及至第三年受孕,八年內接連蒙神祝福得四千金。

「我們的兒子從幼年好像樹栽子長大;我們的女兒如同殿角石,是按建宮的樣式鑿成的。」(詩一四四12)母親按照神旨看管產業,受教於真理下,不因傳統社會框架而有性別歧視。為事奉後繼有人而積極栽培四個女兒,故有司琴、美工、教員、詩班等訓練,將恩賜獻為主用。

合作社的衣食父母


母親原本與小叔經營小本生意,卻因故暫歇,禱告中神為她開啟另一扇門。當時忠孝國中選召國小前十名畢業生,蒙神安排得以順利就讀,之後學校因缺乏經辦合作社人員,母親藉由服務該校的王姊妹熱心推薦入取。

漫長十四年間,每年寒暑假期與適當的下班時間,母親得以兼顧教會事奉、教養子女與料理家務;蒙受該校師長照顧,與學生們亦相處融洽,常喚母親為「合作社的衣食父母」,受體罰或管教,總向合作社阿姨訴苦一番。母親自知學歷不足,工作乃神所賜,因「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十六9)

麻油雞香的小攤販


母親艱辛的成長過程培育出堅忍不拔的性情,因家境清苦,自十三歲起即擔負家計,同年蒙神賞賜聖靈,格外感恩,切慕真理,晚間聚會未曾間斷。與父親同為三重教會教員,共同關心學員,多年同工培養高度默契,得知父親未來將獻身,仍以交託的心順服。

初嫁許家旋即升格為六位兄弟姊妹的「大嫂」,許家經營肉粽與麻油雞多年,每天清晨5、6點起床,協助包肉粽、洗衣、煮飯、料理家務……大家庭的瑣碎事務落在大媳婦身上,母親不以為苦,與公婆、小叔小姑相處融洽。「少年負軛原是好的」,自小艱辛處境的操練,原來是服事的預備:刻苦,磨練性情使之忍耐;孤單,得以承擔丈夫經常不在家、擔任傳道娘的處境。

每當爺爺奶奶生日或過年,爺爺指導廚藝,全家出動準備愛餐,飯後又以聖經勉勵家人,全家唱詩敬拜神。麻油雞香撲鼻,許家更因高舉神為大,而有家庭和樂的馨香。

耶和華建造與看守


回顧經歷的足跡,母親自覺已擁有人生最大的幸福,「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詩一二七1)幸福水泉湧自耶和華天上真神!

聚光燈下的主角,若無神一路看守;生病遭難的孩子,若無神的看顧;失業的婦人,若無神的安排;等待的時刻,若無神的目光。傳道的家,似乎貧窮,卻是樣樣不缺;似乎軟弱,卻因此得剛強;似乎孤單,卻有守護天使照拂。

母親說:「度過25年的傳道娘歲月,傳道的家,有神的建造與看守,更當事奉神家回報主恩。主若願意,未來仍願為神器皿,甘心樂意獻上所有!」




作者: 墨笛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7/01/2004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