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iona
不要問我從那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
飄洋過海流浪去
這是民國六、七十年代,盛極一時的民歌之一──橄欖樹,在那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青春年華,彷彿人人都可哼唱一兩句,而「流浪」對於我這個好幻夢的少女而言,無異是「浪漫」的代名詞。
沒想到年近不惑之年才一圓年少時的夢想,從台灣遠渡重洋「流浪」到加拿大去。我的同學、同事們無不羨慕我得以卸下俗務,在環境優美的溫哥華享受閒雲野鶴的生活,何等悠哉,而我亦感恩不盡,畢竟不是人人都得以心想事成的啊!
識盡流浪愁滋味
然誰知初到異地,就忙著與海關官員交涉,因為貨櫃行李被海關扣留住,搬家公司似乎無力為我解決問題,在完全不熟稔當地的法令下,仍不得不硬著頭皮面對;因新手駕車又不熟悉路況,也有幾次迷路的經驗,還好都不太驚險,只一次在溫哥華市區迷了路,警察騎著腳踏車前來敲我車窗,始知自己誤闖入公車專用道路,還好他大人大量,諒我初犯無心之過,沒開罰單就放行,然我已嚇得驚慌失措;也遇過在漆黑的秋夜裏找不到愛車的緊張場面,正當慌亂之際,還好有人協助我領回被拖吊的愛車;還發生過小車禍,所幸只是保險桿被撞,略受驚嚇,並無大礙。
生病時獨自一人躺在床上哼唉,這兒的家庭醫生不興給藥,感謝主,終究能靠自身免疫力抵抗頑強的病菌。記憶中,最慘烈的一次是,晚上回家時驚覺宵小闖空門,蒙面小偷與我面面相覷後逃逸無蹤,雖然居室簡陋、簞瓢屢空,但也像被抄了家似的,所受到的驚嚇非比尋常,一顆心如被肆虐過後的家園般亂紛紛地,這時更能體會平安的可貴,若非主同在眷顧,生命安全實堪虞。識盡了愁滋味,始知流浪可一點兒都不浪漫啊。
叫苦連天走曠野
當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神不領百姓走近路,卻繞道而行,走紅海曠野的路(出十三17、18)。然而那大而可怕的曠野,卻是有火蛇、蠍子、乾旱無水之地(申八15),找不到水喝(出十五22,十七1)、不得飽食(出十六3)、與亞瑪力人交戰(出十七8-15),甚至連下一站要往那兒安營都不得而知,端賴雲柱和火柱指引(出十三21),難怪百姓老是發怨言。而今我在溫哥華的日子,也像走難行的曠野路,苦不堪言。
即使離開了為奴痛苦的埃及地,過了紅海,卻發覺日曬雨淋、露宿曠野的生活也是困難重重,似乎不比埃及好到那兒去?(出十六3)原來,要進入應許的迦南地,也必須先歷盡艱辛(徒十四22)。
這三年來,我雖然沒有餐風露宿,但房東老嚷著要賣房子,頗讓我有居無定所之感;原以為上完了課就可以找到工作,那知本地的經濟活動低迷,想打入主流市場好比登天之難,我自嘲如撒勒法的寡婦,仗著罈內一把麵粉和瓶裏的一點油過日子(王上十七12),又如那天上也不種也不收的飛鳥,端賴天父養活(太六26),當然那也是一種幸福。還有獨自面對新環境、新文化等等的挑戰,均無不考驗著自己的信心與毅力。
敬虔度日吃嗎哪
記得陳恆道長老來溫哥華教會講授《出埃及記》時,我問他:「選民在曠野四十年到底在做什麼?」他回答:「沒幹什麼,就是研讀神所頒布的典章、律例、條例與誡命,並且吃嗎哪度日。」
多麼單調乏味的生活啊!然而反觀自己,不也是在溫哥華過著枯燥無聊的曠野生活嗎?少了浮華世界的誘惑,浮躁的心如潮退般歸於平靜,始能心無旁鶩地讀聖經、禱告及聚會敬拜神,並且有較多安靜的時間寫作、服事。在曠野地,選民相依為命、互相扶持;在溫哥華,我多半與同靈交往,得到愛心關懷,也因地域之故,得以認識更多來自各地的弟兄姊妹,向他們學習,造就良多。
根據聖經記載,嗎哪由天而降(出十六4;民十一9),其狀彷彿芫荽子,又好像珍珠(出十六31;民十一7),滋味如同攙蜜的薄餅(出十六31),又好像新油(民十一8),所以是芬香、甜蜜可口的。
嗎哪預表生命的糧食──主耶穌,可滋養靈性,愈咀嚼愈覺甘甜,「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詩十九10)。來到溫哥華後,無所事事,所以常常揀屬靈的嗎哪,吃下口中果然甜如蜜,吃了以後,肚子覺得發苦(啟十10),大哉神國的奧祕,卻也苦於行道力量薄弱。神的話味美滋補,教人飽足,讓人百吃不厭,為什麼以前食不知味?
有主帶路不孤單
雖然曠野的路上險象環生,乍看毫無生機,但神養育祂的選民,使他們一無所缺,竟然衣服沒有穿破,腳也沒有腫(申八4,二十九5;尼九21),真是奇蹟!「白晝,雲柱不離開他們,仍引導他們行路;黑夜,火柱也不離開他們,仍照亮他們當行的路。也賜下良善的靈教訓他們;未嘗不賜嗎哪使他們餬口,並賜水解他們的渴。」(尼九19、20),神的慈愛與憐憫由此可見。
而我在溫哥華的日子,也是過著由神親自撫育、帶領的日子──「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六10)。
遭遇苦難、心情低落時,跪下呼求神(出十五25),祂便用聖靈親自安慰、用異夢啟示我;學習凡事交託、凡事感恩;獨處卻不孤單,反而常在心裏與神對話,默想祂的訓詞,無時不感到祂的同在;祂亦父亦友,不但無話不談、又可全然託付,如果沒有走曠野路,或許很難享受這種親密關係呢!?因為祂很慈愛又很厲害(偉大),所以我知道跟著祂走準沒錯。
得福祕訣初領悟
「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六33、34),生活在寂寞的異鄉裏,這句經節成為我的座右銘,體會也最深刻。
如今在曠野的生活,不比從前經濟穩定的日子,提及明天,可真一點把握都沒有,因此欲追求神的國和神的義之前,就先考驗著自己那連一粒芥菜種都不如的信心,然而事情總是這樣發生:當將「神國和神義」擺在第一優先考慮時,所有的難題就都迎刃而解了,或者得到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腓四7),如此,平靜安穩之心油然而生,信心也因生活體驗而漸有增長。
「以色列阿,現在耶和華──你神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敬畏耶和華──你的神,遵行祂的道,愛祂,盡心盡性事奉祂,遵守祂的誡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為要叫你得福。」(申十12、13),摩西不也是對以色列百姓三令五申,要先求「神國與神義」嗎?「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九10),這道理是相通的,得福的祕訣再簡單不過,而我似乎來到曠野地以後才開了竅。
洗淨衣服迎見神
曾經做過一個夢:我化身為一個12歲的小女孩,穿著一件裙上有漂亮的小珠飾、帶有光澤且質料甚佳的白色洋裝,溫哥華教會傳來詩頌的歌聲,我神情愉悅地準備參加安息日聚會,然正當要踏入會堂時,竟發現洋裝上有一小小的污漬,心裏懊惱極了,連忙到洗手間將之洗淨,不僅如此,還拿起熨斗將洗皺的部分燙平。
當以色列人來到西乃山下時,耶和華曉諭他們要自潔、又要洗衣服(出十九10),預備自己好迎見神,可見敬拜神必須身心清潔,「你們要將心裏的污穢除掉。」(申十16)、「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利十九2;彼前一16),夢醒時分我不禁反省是否完全洗淨了自己的心思意念,使裏面重新有正直的靈(詩五一10),如燙平了的白色洋裝,毫無皺折、全然如新?「那些洗淨自己衣服的有福了!可得權柄能到生命樹那裏,也能從門進城。」(啟二十二14),那麼我在溫哥華走曠野路的日子不就是讓自己洗衣服、得福氣的最佳時機嗎?
滿心感恩神美意
實則「不經一事,不長一志」,「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羅五3-5)。環境往往是人生最好的試金石,難怪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現在自己再回顧過去的信仰基礎,實是爛泥巴上舖著磁磚的馬路,表面上好看,但一踩下去卻滿腳是泥;如今神要我審察自己的行為後,上山取木料,重建心靈的聖殿(該一7、8),重新打造信仰的根基,正如神引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又叫他們在曠野飄流四十年,原是有祂的美意。
「也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在曠野引導你這四十年,是要苦煉你,試驗你,要知道你心內如何,肯守祂的誡命不肯。祂苦煉你,任你飢餓,將你和你列祖所不認識的嗎哪賜給你吃,使你知道,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裏所出的一切話。」(申八2、3)。而今我滿心感謝神給我這段全新找尋自我、檢視自我及改造自我的機會,如果沒有飄流的日子,或許我不會緊緊抓住神也嚼不出神話語的美味,依舊自己欺哄自己、聽道而不行道(雅一22)渾噩度日。
「走過深谷、高山,但我並不孤單;倚靠天父同在、眷顧,我心滿有平安」(讚美詩第184首),這正是我走在曠野路上的心情寫照。雖然我並不明白自己的路(箴二十24),但相信有雲柱火柱的真理與聖靈引領,前路便如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箴四18)。誠願主領我到可安歇的水邊、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使我一生一世都有恩惠慈愛伴隨著(詩二三2、6)。
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我想,無非欲除我渣滓,而熬煉成精金吧?!
後記:「我在溫哥華的日子」已刊載三年,撰寫此專欄之初,原意僅欲記錄移民的信仰生活及見聞,並報導國外教會及同靈的狀況和見證,爾後逐漸感覺其實這是我個人屬靈功課的作業,好比學生課後的報告。
感謝主,藉著寫作,自己得以多方省思並研讀聖經,自我勉勵也與他人分享,一舉數得,實是始料未及的收穫。今在告別專欄之前,特感謝聖靈月刊不嫌,給我一角落叨叨絮絮,亦感謝讀者們不勝其煩地聽我喃喃自語,更感謝主賜予文宣事奉的機會。最後,願一切的榮耀頌讚都歸於天上的父神,阿們。
|
|
|
|
作者: Phiona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2004
| |
列印本頁 |
|
分享好友 |
|
意見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