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12期2003年9月)
宗教教育:真理不容的愛──性‧不性‧同性戀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王雪芬

同性戀之都


遠古遠古,某個午後,熱浪襲捲著位於高地的幔利橡樹,耶和華造訪99歲的老友──亞伯拉罕的帳棚。

耶和華以超凡入聖的聲調,向亞伯拉罕說:「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我。我現在要下去,察看他們所行的,果然……。」

暮色沉沉,送行本是待客之道。但,亞伯拉罕仍站在耶和華面前,仁至義盡地為所多碼,一再代求。因為,姪子羅得住在那裡。

當天晚上,兩位天使來到了所多瑪。和伯父一樣好客的羅得切切邀請他們進屋款待,清潔一路的僕僕風塵,並預備筵席、烤無酵餅給他們吃,還鋪了羊皮讓他們歇息。

客人尚未躺下,城裡連老帶少都來包圍羅得的房子,喊著:「今天晚上到你家的人呢?把他們帶出來,任我們所為。」

羅得慌忙走出去,反手將門關上。

大地一片黑暗,屋前,卻有一盞盞難以算計的小火,閃爍魘魅,羅得被眼前的景象嚇得滿頭大汗,幾乎透不過氣來,強自鎮定,仍微微顫抖著,說道:「各位鄉親,他們是我的客人,拜託你們不要做這惡事。我有兩個女兒還是處女身,容我領出來任憑你們的心願而行。」

所多瑪城的人變本加厲,吼得更大聲:「你來這城寄居,還妄想當權哪!」

「連你,我們也要定了!」眾人一擁而上,想要攻破房門。

喬裝客旅的使者,一把將羅得拉進屋裡,緊閉上門,並使門外的人,無論老少眼皆昏迷,竟夜摸來摸去,總尋不著門。

使者說:「這城罪孽深重,神差我們來毀滅這地方。……」

羅得陷入茫然的悲哀,不知何去何從?

這個城邑是他一再選擇的居住處,滋潤、肥沃,綠油油的草原,雖然當地居民以狎邪著稱。

夜色蹣跚走過,亞伯拉罕跪坐草墊上,兀自瞪著微細的燈火,一動也不動,連眼睛都不眨一下。

萬籟俱寂,營地沉睡,老人非常疲憊,無關乎年紀,這種深沉的疲累來自於非爭戰、耐性所能抵擋的無力感。

天亮了,真神的使者,硬拉著羅得和他的妻女出來,安置城外,說:「逃命吧,不可回頭看,……免得你被剿滅。」

在幔利橡樹,臉龐滿佈風霜的亞伯拉罕,一夜未曾闔眼。清早即走出帳篷,來到先前與耶和華面對面的地方。

舉目觀看所多瑪、蛾摩拉與平原全地。火球、硫磺從天上不斷落下,一切盡被吞噬,城邑煙氣上騰,如同燒窯一般。

亞伯拉罕不由得老淚縱橫、掩面哭泣:「唉!如此偌大繁華的城市,連十個好人都找不到!」

感慨萬千,哽咽著:「灰塵如我,哪敢對主說話,求主不要動怒,毀滅罪惡之城。」

-考自(創十八20-十九28)-

故事後記: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三23)。

真神心中憂傷,首度用大火除滅地上凡有血氣敗壞的生物。繼大水之後,再度深惡痛絕,用大火摧毀人慾橫流的同性戀之都──所多瑪與蛾摩拉。

* * *


同性戀的話題,因媒體推波助瀾,在現今社會中,引發強烈的情緒反應及矛盾衝突。在道德上,更點燃了熱烈的辯論。在此謹將聖經的觀點,以務實的提醒,代替指責的立場,來關切討論,並提供專家歸納的意見,希望能幫助正掙扎於其中的青少年。

聖經中的性論點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賜福他們生養眾多,遍滿地面。」(創一27-28)。故人類是以男女、夫妻為根源,是人倫的原型、典範,是人倫之始。

「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二24)。這是神建立異性愛的婚姻制度,明確地指示。

神造女人時,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可見男人、女人各有立場、本分、特質,不能互相取代;所以共存共榮才是神當初造男造女的完美組合,吻同「各為肢體,互相效力」的經訓。

新約中,夫妻之關係被比喻為基督與教會間的關係(弗五32)。《雅歌》裡更將之描繪成神與信徒間奧秘的愛。

相對地,摩西律法中,規定用死刑懲治男同性性行為(利十八22,二十13)。聖經中,並一再形容它為「玷污自己」、「污穢不潔」、「可憎惡的事」。

「羅一24-27;林前六9-10;提前一10」也明白地教導我們:同性戀是罪,基督徒當與罪隔絕。

一般所講的同性戀,往往認為是:兩個具有相同性生理結構的人之間,各種形式的性行為。甚至誤解同性戀即摩西律法明文要治死的,男人與男人苟合而已。有些制度是因為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而訂立。

基本上,聖經所要求的道德觀是超越的,是以「動機」來論罪。

「恨人即殺人。」(約壹三15)
「動淫念即已犯姦淫。」(太五28)

所以,性不性的同性戀都是神所厭惡的。

心靈的純潔


性行為與否?關乎肉體的純潔,而心靈的純潔與肉體的純潔,又有著極密切的關係。心中不純的念頭,在逐漸擴大後,首先啃食你的心,再嚼碎你的肉體,將你毀滅。

心靈的純潔,並非附屬於肉體的純潔,兩者應當是並存的。萬一,不幸因犯錯而喪失肉體的純潔時,更加不能就此放棄心靈的純潔。

以補償和屬靈的意義上來說:徹底維護心靈的純潔是十分重要的,因神是看人的內心。

父母適時的介入


此外,切勿過多的混淆,以為同性戀是心神上的失序,或無可救藥,已被神永遠唾棄。

指責並定罪,只會把樁子釘得更深。同性戀孩子的需求,需有人傾聽,他們的傷痛要有人安撫,他們的哭泣要有人擦拭,他們的人格需要人來肯定。

有一句話,可以描繪出標準父母的輪廓,就是:滿有僕人的心志──懷著謙卑的服事,觀察入微的態度,教養敬虔的後代。也是主給父母的信息(瑪二15)。

體察正值青少年的孩子和同性朋友的舉止是否:

a.超乎尋常地身體接觸。
b.眉目傳情,或在桌子底下拉手。
c.都沒有異性朋友。
d.總是需要黏在一起。
e.杜撰各種理由,一起出遊。

如果有同性戀舉止傾向孩子的父母,首先冷靜反應合宜,再設法瞭解下列的問題:

a.孩子的生活動向?
b.如此決定的原因?
c.何事或誰人的影響?
d.曾被誰傷害過?
e.想要卻又得不到的是什麼?
f.採取同性戀的姿態,要表達的又是什麼?

父母應先釐清自己的感受與想法,以啟發性的態度幫助孩子勝過掙扎。糾正錯誤的結論,導回正確的行為原點。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如何修正關於同性戀似是而非的資訊?必須全面性了解,才能免於它的枷鎖,才能飛越它的範疇。

有許多青少年懷疑自己有同性戀的傾向。派蒂生(Mansell Pattison)概述同性戀傾向有幾種類型之覺醒。

1.實驗式:是在青春期時,參與所謂的性活動,無休止的進行社交實驗,這樣通常會導致獨佔性的同性戀行為。

2.驚慌式:無意間看到同性的裸體,突然間喚起性別意識,只是一般的性別刺激罷了。

3.移情式:同性關係的解放激勵,彌補了愛慕異性或親密關係的欠缺。

4.反轉式:害怕異性相吸可能發生的傷害,認為同性戀比較簡單容易。

5.社會式:依循被社會認同的角色變性,並成功地扮演著,游走於同性戀與異性戀之間。

6.受惠式:經歷與異性戀人感情衝擊後,決定選擇同性戀,屬於雙性戀者。

7.進化式:每一個人的同性戀潛能都有程度上的差異;弱的只會發展到同性社交與友情,強的便容易發展成同性愛情和性事了。

8.自動式:同性戀情結糾纏著,作的綺夢和性幻想,與同性間的回應,內心產生無法抗拒的驚喜,不由自主的感到滿足幸福,且長久持續著。是典型的同性戀代表。

其中實驗式和驚慌式的同性戀者,是較普遍發生的型態。

然而,以上各種類型的同性戀者,皆能透過專業人士的輔導及基督教的神學,找到方向,贖回自己。

同性戀掙扎的原因


至於人為何會有同性戀傾向,是先天的因素所致,還是後天環境的影響呢?在科學、生理學、生物學,和道德判斷上,沒有人能夠精確地證明,以下是大部分人士較為採納的因素。

後天的探討

1.心理上的影響:乃源於親子關係的破壞,父母親的形象扭曲變形,故會在心理上表現出拒絕接納,更阻礙了孩子成為一個健全男人或女人的可能性。

2.社會的影響:社會互動關係提供了一些資訊,和學習規則。通常認為大多數的異性戀和同性戀是經學習及偏好而有的,所以說青少年學習性別的行為是來自社會的影響。

3.青春期前的誘惑:鑽研於同性戀的專家,提出「誘惑」在同性戀的形成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青春期前。當性別開放的情況下,不了解事情嚴重性的孩子,容易陷入同性戀的經驗中。

先天的因素

有個學術研究在多年前提出:真正的同性戀,在於遺傳因子異常或性別賀爾蒙分泌不協調,造成生理影響心理。必須尋求醫生給予正確生理、心理上的指導與協助。

特別要澄清一點觀念:尋求外界的幫忙,並不代表自己的失敗,只是看清楚自己需要幫助而已,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坦然面對自己的勇氣。雖然痛苦,卻是踏向痊癒,朝向救贖邁步。

因此,社會學習或特殊環境的影響,所產生的同性戀感覺,無異「假同性戀」。伊爾‧威爾遜(Earl. Wilson)在其所著《同性戀協談》一書中,提到有為數寬廣的策略供其應用,只要輔導員按其規範協談,懷疑自己有同性戀傾向的青少年,就可避免突如其來的同性戀恐慌。

尋求屬靈的解放


我們仍然相信同性戀的情緒應透過屬靈肢體的關懷、專家的協助,和神的力量來根除,從而過一個得勝有意義的生活。記住!盼望明天比今日更好,莫忘堅強多擔當軟弱。

1.屬靈的關懷

a.避免驚嚇,並以同理心表達接納。
b.了解原因,傾聽其發洩內在壓抑的情緒。
c.尋求同靈支持,口頭不斷鼓勵,偕之陪伴走過。

2.專家的協助

a.針對焦點,否定其擔憂。
b.目標明確,一次強調一個重點。
c.教導社交技巧:男子氣概,或女性溫柔的學習;擴大交友範圍。
d.安排兩性協調小組運作,使其有互動模式,學習兩性間互動的關係。

3.神的力量

a.闡述聖經神的旨意,道德倫理的遵循。
b.轉換意識,專注思考經文,或吟唱激勵人心的詩歌。
c.教導其禱告、交託,取代原先著魔的思想。

勵志詩歌及經文

「主啊!我向你舉手禱告,求你賜清晨亮光,求你寶血潔淨我的罪,在你愛中享恩典……求你消除我心的黑暗……在你的信望愛中……主啊!在你愛的鐘聲裡,求你施恩惠包容我。」
-愛的鐘聲-


※神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遠避淫行;要你們各人曉得怎樣用聖潔、尊貴守著自己的身體,不放縱私慾的邪情,像那不認識神的外邦人。(帖前四3-5)

「是否我能夠,堅定不移我腳步,這世界是非不分,黑暗危險繞著我……求牽我手,帶領我道路……再一次……擁抱我在你懷裡,用愛指引我人生路途,我緊跟隨你不離。」
-牽我手伴我走-


※你們要逃避淫行。人所犯的,無論什麼罪,都在身子以外,唯有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林前六18-19)

「如果我能完整唱一首歌,那將是對你的感恩和讚美,苦難中你給我安慰,徬徨時你給我智慧,雖然我不能開口唱一首歌,……,天上的雲雀啊!會唱的人們哪!你們可願代我歌頌……我願用耳傾聽,我願用心共鳴,這發自內心深處最美的聲音,哈利路亞!哈利路亞!我真愛你、愛你。」
-如果我能唱-


※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羅八6)

從新得力脫胎換骨


神按照自己的形像造人,所以人有豐富的心靈和想像力;但光靠理智無法抗衡那無比複雜的矛盾心態,只能憑藉神的話語慢慢學習,改善情緒、直覺、想法,讓它們呈現出完整的人格、健康體魄的全新風貌。

只要你相信神,認識神。在聖靈之火中,徹底將邪情惡慾焚燒殆盡,撢掉過往的灰塵、內心日新又新,你會驚訝,在痛苦之後的浴火重生,像一種美妙和諧的樂音,讓受傷的心靈,重新燃起希望。


作者: 王雪芬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9/01/2003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