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順道
發問人:劉姊妹
尊敬的謝前輩收信平安!
我曾經向您提出過問題。今年(2003年)4月份在開元教會舉開聖經講習會時,最後一天的下午,我也向您提出問題。感謝主,您都一一作了回答,使我感到欣慰,同時也感到心滿意足。去年回鄉時,家鄉教會的傳道要我見到您,一定要代他向您問好。
我這裏還有一個問題要問您。以色列人當年的「約櫃」,裏面有兩塊約版、盛嗎哪的金罐和亞倫發過芽的杖。請問:現在約櫃在哪裏?是不是還在以色列國?我在家鄉聽道時,曾聽傳道說過:「波斯灣戰爭也有神的旨意,因為當時炸彈炸出了神用指頭寫的兩塊法版,只是不知道約櫃還有其餘的放在哪裏了。」為了追尋約櫃的下落,我在聖經中找答案,諸如《出埃及記》和《民數記》,還有「來九14;啟十一19,十五5」等,凡提到約櫃的經文,我幾乎查都查遍了,還是查不出「神的約櫃」如今究竟存放在哪裏?就這個問題,請前輩作個明確的答覆,好嗎?
末肢劉姊妹 上
謝長老答覆>
哈利路亞,主內劉姊妹收信平安!
在上一期的《聖靈月刊》上,我談到「約櫃只是神與以色列人同在之標記而已,並不是神的化身。」因此,約櫃究竟失落於何處,我們就無須刻意去追尋了。最重要的是,盡人所當盡的本分,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傳十二13),藉以與神保持正常的關係。
這一期所要敘述的是,「新約聖經的作者如何看約櫃」這個問題。如下:
三、從新約聖經看約櫃
依據舊約聖經之記載,惟因約櫃是神與以色列人同在的標記,只要約櫃在前頭引導,則無往不利,所以舊約選民都將約櫃視同國寶。然而,在新約聖經幾位作者的心目中,約櫃卻有不同的地位。因為他們所強調的是約櫃的屬靈意義和教訓,而不在乎約櫃的下落究竟如何。
被舊約選民視同國寶的約櫃,或叫「法櫃」(出二十五22),或叫「耶和華的約櫃」(申十8)。之所以稱為法櫃,乃因櫃裏有兩塊石版,就是法版(王上八9;出二十五16、21,三十一18);而所以稱為耶和華的約櫃,則因寫在石版上的十誡是神與以色列人立約的基礎(王上八9)。因此,櫃裏若沒有神用指頭寫的兩塊法版,它便不是法櫃,也不是約櫃,而不過是一個包金的櫃子罷了。據此可以了解,約櫃之所以顯得格外寶貴,只因櫃裏有法版,並不是櫃子本身有甚麼特別價值。
關於約櫃的存在價值,神曾藉著耶利米預言,將來以色列國復興之後,他們便不再需要它了。祂說:「你們在這塊土地上重新繁盛增多的時候,人民不再提起我的約櫃,不再想起,也不再記念。他們不再需要約櫃,也不另造一個。到那時候,他們要稱耶路撒冷為『上主的寶座』;萬國萬民都要聚集在那裏敬拜我……。」(現代中文譯本:耶三16-17)。
上列的經文說得很清楚,以色列國復興之後,「他們不再需要約櫃,也不另造一個」。為甚麼?下文接著說,「到那時候,他們要稱耶路撒冷為『上主的寶座』」。所謂「那時候」,就是以色列國復興的時候,這是一般以色列人向來所關心的共同問題。主耶穌即將升天的時候,門徒與祂所談論的就是這個熱門話題。然而,門徒所關心的是屬世的以色列國之復興,主耶穌所回答的卻是屬靈的以色列國之復興──福音要傳遍天下(徒一6-8;太二十四14)。因為在主看來,前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後者。
他處經文說,神坐在二基路伯上(詩九十九1;撒上四4),即約櫃上邊的施恩座上(出二十五21-22),那是神的寶座。但這段經文卻說,他們要稱耶路撒冷為「上主的寶座」(現代中文譯本:耶三16-17)。為甚麼?因為屬靈的以色列國復興之後,被稱為「上主的寶座」之耶路撒冷,乃是約翰在異象中所看見,由神那裏從天而降的聖城新耶路撒冷(啟二十一2)。
天使對約翰說,那從天而降的聖城耶路撒冷,就是羔羊的妻(啟二十一9-10)。到那時候,她已經預備好,如新婦妝飾整齊(完成靈修工夫),可以等候丈夫來迎娶了(啟二十一2)。正因如此,所以耶路撒冷要被稱為「上主的寶座」,神要永遠與她同在;也因為這緣故,神當然就不再以約櫃上邊的施恩座為寶座了。而那從天而降的聖城新耶路撒冷,即是晚雨聖靈降臨所建立的末世真教會,基督的妻子(參考:弗五31-32);當基督再臨的時候,我們必被提,與主永遠同在(林前十五24;帖前四16-17)。這是我們向來所堅持,由我們的老前輩傳給我們的傳統信仰。
「萬國萬民都要聚集在那裏(耶路撒冷)敬拜我……。」(現代中文譯本:耶三17)。這是這項預言被成就的巔峰,震撼我們的心靈到達高潮的時刻!因為到那時候(屬靈的以色列國復興的時候),天國的福音已經傳遍天下,應驗了主耶穌的預言(太二十四14);保羅所領受的啟示,即外邦人的數目要添滿,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羅十一25-26),也都呈現在我們眼前了。到那時候,惟因能叫神大得尊榮的啟示已經變成事實,所以神才可以如此斷言:「萬國萬民都要聚集在那裏(耶路撒冷──末世真教會)敬拜我。」在全能的神看來,這是輕而易舉的事(創十七1;賽四十六10),我們當深信不疑。
茲將與《耶利米書》這項預言相關的幾處經文列出,並作簡要的解釋如下:
依據保羅的自述,他蒙主耶穌選召作使徒之後(羅一1),曾從主那裏領受了許多啟示(加一11-16;弗三3-6)。其中一項是:「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羅十一25-26)。所謂「外邦人的數目添滿」,就是福音傳遍天下,神從創立世界以前,預定在基督裏所要揀選(弗一4-5),以色列人以外世界各國的人,全數要歸入真教會的意思。
主耶穌曾說:「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凡神預定要揀選的人),必到我這裏來(必定來信主);到我這裏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神所揀選的人,主總不會拒絕他)。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若不是神所要揀選的人),就沒有人能到我這裏來(就沒有人會來信主)。」(約六37、44)。
《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也描述:「因為主曾這樣吩咐我們說:『我已經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極。』外邦人聽見這話,就歡喜了,讚美神的道;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凡神預定要揀選的人都信了,連一個都沒有漏掉)。」(徒十三47-48)。因此,我們深信福音必傳遍天下,凡神預定要揀選的外邦人之數目必定要添滿,一個也不會漏掉。
或許有人認為現在世界各國都有基督教,所以福音早就傳遍天下了。其實一般教會所傳的都是被更改過的福音(加一6-9),並不是主耶穌所說的「天國的福音」(太二十四14),也不是使徒時代所傳的「得救的福音」(弗一13),所以主耶穌還不能滿意。惟有本會歷來受啟示所傳的,才是使徒們從主耶穌所領受,純正的原始福音(太二十八20;提後一13)。
本會自從1917年建立於北京以來,之所以不斷地,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的爭辯」(猶3),「把神的道理傳得全備」,就是「要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的引到神的面前」(西一25、28)。我們深信,我們所堅持的「真理的道」、「全備的福音」(弗一13;西一25),必傳遍天下;我們更深信,那「使神的榮耀得著稱讚」的日子(弗一14),即將來臨!
「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緊接著,就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羅十一25-26)。所謂「以色列全家」,既不是歷代以來的以色列全家,也不是使徒時代的以色列全家,而是世界末日前發生空前絕後的戰爭,大多數的以色列人被殺之後,所「剩下的餘數」,也就是蒙神憐憫,被「存留的餘種」(羅九27-29;賽十22-23,一9)。
請看下列先知的預言,再對照保羅所領受的這項啟示,如何前後呼應:
「萬軍之耶和華說:『刀劍哪,應當興起……。』耶和華說:『這全地的人,三分之二必剪除而死,三分之一仍必存留。我要使這三分之一經火,熬煉他們,如熬煉銀子;試煉他們,如試煉金子。他們必求告我的名,我必應允他們。我要說:這是我的子民。他們也要說:耶和華是我們的神。』」(亞十三7-9)。
上列的預言讓我們看見,在末後的日子,神如何救贖以色列全家:
第一、
刀劍應當興起(7節):刀劍象徵戰爭,不是真的用刀劍相殺。這場戰爭是出於神的旨意,無法避免。
第二、
以色列全國的人,三分之二必死於戰禍,存活的只有三分之一(8節):這種屍骨遍野,慘絕人寰的戰爭,以色列國從來未曾發生過,以後也不會。
第三、
這存留的三分之一(8節下句),就是保羅受啟示所說,「剩下的餘數」或被「存留的餘種」(羅九27-29)。
第四、
這倖存的三分之一,必活得極其痛苦(9節上句)。原因是,死人多於活人,屍首一時無法處理,於是瘟疫急速蔓延。如果發生核子戰爭或生化戰爭,飲水和食物都受污染,則飢渴難熬的日子便來臨。到了這個地步,這些倖存者所感受的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第五、
正當這倖存的三分之一忍受了痛苦的極限,被逼到走投無路的時候,真教會便及時傳入以色列國;神蹟奇事大顯,聖靈大降,第一世紀初葉的五旬節重演(徒一4-5、14-15,二1-12、41-47)。於是,他們必求告神的名,神必應允他們,並說:「這是我的子民。」(9節下句)。
到那時候,「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的預言,就完全應驗了(羅十一26)。神說:「我除去他們(以色列家)罪的時候,這就是我與他們所立的約。」(羅十一27)。神的信實永遠不會改變(提後二13),祂果然履行了祂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
請再看另一處經文,藉以了解在末後的日子,神為了將聖靈澆灌以色列家,如何帶領他們的腳步:
「主耶和華如此說:『我要使雅各被擄的人歸回,要憐憫以色列全家,又為我的聖名發熱心。……我必不再留他們一人在外邦。我也不再掩面不顧他們,因我已將我的靈澆灌以色列家。』這是主耶和華說的。」(結三十九25、28-29)。
神藉著以西結先知所傳這項信息,與上述撒迦利亞先知的預言互相印證(亞十三7-9),第一世紀初葉的五旬節必重演於以色列國。簡要說明如下:
第一、
以色列全家都要歸回故國,是出於神的憐憫;神必為祂的聖名大發熱心,完成祂的願望(結三十九25節)。
第二、
我必不再留他們一人在外邦(結三十九28節):自從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復國以來,分布於世界各國的以色列人雖然陸續歸回,但至今仍然留在僑居地的也不少。然而,在末後的日子,以色列暴發空前絕後的戰爭之時(亞十三7-9),以色列家的存亡在此一戰;於是,為了保衛祖國,他們便全數歸回,而一人也不再留在外邦了。
第三、
我已將我的靈澆灌以色列家(結三十九29節):「我已……澆灌」,《達祕譯本》(J.N.Darby)譯為"I shall have poured",是未來完成式。《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我要……澆灌」,也表示聖靈要澆灌以色列家是未來所要發生的事。
至此已經非常清楚,神之所以讓以色列國遭遇空前絕後的戰禍,藉以迫令分布在世界各國的以色列人全數歸回,就是為要將祂的靈澆灌以色列家(結三十九29節)。到那時候,我們便可以親眼看見:令我們的心靈震撼,原始教會的五旬節之翻版,以色列全家得救的實況了。
再看一處經文,是我們的老前輩樂於引證,藉以激勵我們的士氣之預言;被刻在台灣總會一樓會堂側門的碑文,則是其中第二節。如下:
「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祂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祂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賽二2-3)。
以賽亞先知這項預言,大意是說:在末後的日子,真教會必大大地興旺,超乎眾教派之上(2節上句)。到那時候,屬靈的以色列國已經復興,世界萬民都要爭先恐後地歸入真教會(2節下句)。因為惟有真教會才有真理的道,叫人得救的福音(3節;弗一13-14);也惟有真教會才能藉著聖靈的更新,使他們切實遵行神的道(3節;結三十六26-27;多三5)。
「你們在這塊土地上重新繁盛增多的時候,人民不再提起我的約櫃,不再想起,也不再記念。他們不再需要約櫃,也不另造一個。到那時候,他們要稱耶路撒冷為『上主的寶座』;萬國萬民都要聚集在那裏敬拜我……。」(現代中文譯本:耶三16-17)。到那時候──天國的福音傳遍天下,以色列全家都得救,屬靈的以色列國復興的時候,耶利米先知這項預言就完全應驗了。
關於「從新約聖經看約櫃」這個問題,我再依據幾處經文,作進一步的說明於下:
第一、
在舊約時代,「約櫃是神與以色列人同在的標記」。但在新約時代,主耶穌的名要被稱為「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是以賽亞先知的預言之成就(太一20-23)。因為主耶穌降生為人,乃是神在肉身顯現(提前三16);或說「道成肉身」,而道就是神(約一14、1)。
以賽亞先知說:「有一嬰孩(耶穌)為我們而生,他名稱為全能的神、永生的父。」(賽九6)。今日主耶穌與我們同在,便是神與我們同在,祂必不撇下我們為孤兒(約十四18)。如此有「神與我們同在之實質」,豈不是比擁有「神與以色列人同在之標記的約櫃」更寶貴嗎?
第二、
在舊約時代,聖殿是約櫃的「安息之所」(詩一三二5-8)。大衛之所以為了建造神的殿而盡心盡力,除了預備各種材料之外,又將他自己積蓄的金銀獻上,就是要安放「神的約櫃」(代上二十九1-5;撒下七2-3;代上二十二18,二十八2)。
但在新約時代,主耶穌的身體就是聖殿(約二19-22),無形的約櫃存放在祂裏頭。不但如此,連教會也是神的殿,有神的靈住在裏頭(林前三16-17);因為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祂的靈所充滿的(弗一23)。職是之故,無形的約櫃既然存放在主耶穌裏頭,也必存放在教會裏頭──聖靈降臨所建立的真教會裏頭。而這無形的約櫃之價值,當然超乎有形的約櫃之上。
第三、
約翰說,他在異象中所看見的聖城,並沒有聖殿。為甚麼?他說:「因主神全能者和羔羊,為城的殿。」(啟二十一22)。那在天上的聖城既然沒有聖殿,當然也就沒有被以色列人視同國寶的約櫃了。至於在另一個異象中,約翰之所以看見「殿中出現神的約櫃」,乃表示神要施行審判的時候到了(啟十一18-19),並不是說天上真的有聖殿和約櫃。
第四、
「原來前約有禮拜的條例和屬世界的聖幕。有金香爐,有包金的約櫃,櫃裏有……。這些事連那飲食和諸般洗濯的規矩,都不過是屬肉體的條例,命定到振興的時候為止。」(來九1-10)。「振興」(diorthOsis)一詞,原文的意思是振興、改革,許多譯本都譯為「改革」;這就是說,舊約有瑕疵,新約將取代舊約(來八7、13)。
依據《希伯來書》的作者所說,神藉著摩西所頒布禮拜的條例,以及神吩咐摩西所造的帳幕,包括約櫃……等,都不過是屬肉體的條例。等到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成全律法,實現神救贖人類的計畫之後(約十九30),便畫下句點了。因為基督是律法的終結者,使凡信祂的都得著義(羅十4),而不在乎遵行律法(羅三28)。總而言之,律法上的一切條例,都是有「時限」的(羅七1-6;西二14-17)。與此同理,約櫃的存在價值也不是永恆的。
綜括上列幾處經文可知,在新約聖經幾位作者的心目中,約櫃的下落究竟如何,他們確實不在乎。不但如此,他們對於約櫃所持有的價值觀,竟然與耶利米先知的預言不謀而合──「你們在這塊土地上重新繁盛增多的時候,人民不再提起我的約櫃,不再想起,也不再記念。他們不再需要約櫃,也不另造一個。到那時候,他們要稱耶路撒冷為『上主的寶座』;萬國萬民都要聚集在那裏敬拜我……。」(現代中文譯本:耶三16-17)。若不是由於聖靈的啟示和感動,新舊約不同時代的聖經作者,怎能有這種一致性呢?這是神奇妙的作為,值得我們再三思考。
關於新約聖經的作者如何看約櫃這個問題,就敘述到這裏為止。而最後一個相關問題──「從新約聖經看約櫃內外的東西」,則留待下期才說明吧。
下期待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