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19期2004年4月)
自由來稿:坐在門口的人

璞琢

婚後,偕同夫婿返回台灣拜訪親友。印象最深刻的一景是我們趕路到高雄的那天夜晚,大堂哥開車到市區接我們。快抵達三伯父家時,遠遠望見二姑、三伯父和三伯母一同坐在一樓客廳的門口,大門敞開,不時將頭探出,想知道我們到了沒有。當我們抵達時,他們三人馬上起來與我們寒喧問暖,熱誠地招呼我們。這份主動關懷的接待,讓我有種回家的親切感。

我想起舊約聖經創世紀中,也有兩位坐在門口的人:亞伯拉罕和羅得。

《創世紀》十八章記載:一熱天,亞伯拉罕坐在帳棚門口,舉目觀看,見有三個人在對面站著。他一見,就從帳棚門口去迎接他們,請求讓他拿點水來給他們洗腳,在樹下歇息;並拿點餅來,加添他們的心力,再起程。

原來這三位旅人中一位是神,另兩位是神的使者。接待中,神祝福並應許年近百歲的亞伯拉罕和撒拉夫婦將喜獲麟兒。在亞伯拉罕送行三位訪客的途中,神告知亞伯拉罕將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城的計畫。亞伯拉罕顧念居住在所多瑪城的姪子羅得,便接連六次向神為所多瑪祈求。

後來,神的兩位使者在晚上到了所多瑪城,羅得正坐在所多瑪城門口,看見他們,便起來迎接,邀請他們到他家休息一夜,清早起來再走。當天夜裡,所多瑪城的人想加害這兩位客旅,卻因羅得執意保護他們轉而迫害羅得。

一髮千鈞之際,兩位使者搭救羅得,並告知神將於隔日清晨毀滅所多瑪城的計畫,囑咐羅得一家趕緊離開所多瑪城,以免與所多瑪城的罪惡一同被剿滅。但羅得遲延不走,因神紀念亞伯拉罕並憐憫羅得,兩位使者便拉著羅得一家離開所多瑪城。

這對叔姪雖在生涯發展的道路上各自東西,但無論身在何方,兩人在接待的精神方面都秉持主動關懷的愛心。雖然他們二人在人生的信仰路上走上不同的結局,但他們同樣因為主動關懷而無意間接待了天使,同得神的恩眷,或蒙祝福應許,或遠離災禍。接待本身便是一種福氣。

在今日的教會,接待工作的品質已漸成為信徒或慕道朋友對教會的「愛心溫度計」。「主動關懷」的程度是關鍵性的指標。如果一間教會內,有許多信徒會跟訪客或慕道朋友打招呼或噓寒問暖,我們會覺得這是間溫暖的教會。

倘若一位訪客或慕道朋友來參加聚會,卻只有少數一兩個人跟他們說話,我們會覺得這是間冷漠的教會。因此,「接待」並非少數人或被安排接待工作的弟兄姊妹負責的事,而是教會中每一個人都應關心投入的聖工。

接待工作雖有許多不同的層面,卻無年齡的限制,不分男女老少皆可關心投入。記得小時候,每當家裡有客人要來的時候,奶奶會下令將家裏收拾乾淨;當客人快到時,便派我們這些孫子坐在門口當「哨兵」,若是看見客人出現在門口,我們這群哨兵一方面向客廳裏的爸爸或爺爺報告,同時也要向在廚房裏忙得團團轉的媽媽和奶奶通報,另方面也出門迎接客人。見到客人時,我們都要跟客人打招呼、問安,並邀請他們有空再來。這是份不分老少的接待。

主動關懷的接待並不止於口語方面的自我介紹與問候,更是主動關心他人的需要。當他們口渴的時候,倒一杯涼水;或是準備一個簡單的教會參觀,帶朋友或訪客到餐廳用餐或洗手間如廁;或是邀請客旅到家中用餐、過夜;或是聚會時,幫忙慕道朋友翻聖經,解說禱告方式;或是像百基拉和亞居拉式的「全人接待」。

《使徒行傳》十八章記載:當百基拉和亞居拉住在以弗所的時候,遇到一個猶太人名叫亞波羅,他不僅有學問和口才能講解聖經,更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訓,心裏火熱,將耶穌的事詳細地教訓人;只是他單曉得約翰的洗禮。

亞波羅在會堂裏放膽講道時,百基拉和亞居拉聽出他在信仰上缺少全備的福音,就接亞波羅到自己家中,將神的道講解更加詳細。亞波羅也因此更加明白得救的真理,之後成為神重要的福音工人。

百基拉和亞居拉的「全人接待」不僅包括讓人在身心上有賓至如歸的誠摯款待,更進一步包括信仰上屬靈生命的關懷和造就。這是份同時兼具身、心、靈的全人關懷。

回想這次的返鄉之旅,拜望多位初次謀面或是許久不見的親友後,內心有種深刻的感觸:山珍海味雖可口,熱誠招呼雖感人,血雖濃於水,卻是主內的信仰生活分享讓人覺得更加親近。這份對屬靈生命的關懷使人感到嚮往和滿足。

接待工作的品質是今日教會福音事工發展重要的基石。願我們能效法坐在門口的人以「主動關懷」出發,並以百基拉和亞居拉的「全人接待」為目標,分享神的恩典並見證我們所信的耶穌基督。誠如《希伯來書》十三章2節所記: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願神祝福大家!




作者: 璞琢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2004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