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26期2004年11月)
藝文特區:走過之後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有那整整的一年多,如在泥沼中,漸漸被淹沒了,我陷在寒冷的沼氣中,動彈不得,像極了又濕又臭的孤兒,看著萬家燈火閃爍,我的靈魂卻游移在黑暗的邊緣,企圖尋求一份光與熱。迫切的心未曾停下那份渴望,偶來一陣電話鈴響,都會馬上挑起那種極欲訴求的情緒,窗外透進的陽光竟也比平時倍加溫馨,自感絕望中,軟弱如深淵越陷越深。
人生可以活的是一口井,也可以是一片天,我要在空中翱翔,豈願坐井觀天?而當時,我是確確實實地在井底朝天,突破不了眼前的障礙,只有任那些不著邊際的思緒在腦海中繼續衝擊,像蛀蟲一般啃食。

環境是人類的轉化劑,有人在掙扎中咬緊牙根學習著,有人在慾望得逞中墮落了;人有許多類型,有人堅定信實,有人卻很抽象,有人行善,卻有人作惡。世界本就是一個大染缸,將人的七情六慾挑染、變化,讓人的心態與生態漸離漸遠,和平共存的平衡點消失了,人越來越像撲克牌,能在不同的場合、境遇中,隨時有牌可出,豐豐富富的,或按或不按牌理出牌,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也令人無所適從,反正,天下是欲蓋彌彰。

人際關係是由許多微妙因素組成的,在這些微妙因素轉界中,個人釋放的能量與對方相同的,便能一拍即合,否則便須壓抑某些酵素,掩飾某些特質。人一旦踏入社會,就會屈服於社會的形勢,社會的型態會讓個人生命的脈動發展出不同的人性,而人性的基本配套──善與惡,在環境使然催化下,有人不會思考自己在社會中的行為是否正確;有人是不想改變自己,只想改變別人來迎合自己;有人更認為自己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自己的標準就是定點、權威,除我無他。在人類的歷史上,如嫉妒、自私、貪權、掠奪,似乎永無停止過,在不同的朝代,這些因素總是獨占鰲頭。
英國有句語錄:「兩個人不見得就是一對,當然,也不是每塊烏雲都會下雨,人生沒有絕對理所當然的事,但有時上帝和魔鬼可能穿同樣的衣服。」(歐洲諺語)

人生就是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中,不斷重複著歷史或改寫歷史。歷史是一面凹凸鏡,社會的進化與退化,人性情節的轉化,如何定向光明或黑暗,如何尋找生命的定義,歷史有答案;但基督徒的答案藉著聖經的引導更是真實。

社會既是一個染缸,生命就是一塊白布,在調入各種色料後,生命即多彩繽紛,有人亮麗,有人黯淡,有人明朗,有人平庸,各式各樣不同的色塊在調色盤上組合蛻變,於是有人順其道而生,有人逆其道而慘不忍睹,沒有人能在一生中是毫無缺失的,因為人生是一個不完全的體系,沒有道的彌補,人生便毫無意義。道就是神(約一1),萬物由無至有,皆由神口中形成,神創造掌管宇宙萬物,人類只是代代川流不息中的一個微生物。

起初,地是一無所有,淵面黑暗的,神在創造的第一天便把光與暗分開了,可見這是首要,人類生存的第一要件,人必須生活在光明中。在新生嬰兒裡即有很明顯的反應,三個月內的嬰兒無法辨識形狀、顏色,在他們眼裡每個影像都是黑黑與白白,然而亮光卻能很明顯的吸引他們的視線,對光的反射動作極其敏感。看來,人之初即在尋求光的源頭,這乃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與植物的向光性同然。

人的本能既是追求光的源頭,那人的本分便該儲存光的能量,善用光的能源。主是世界的光(約八12),生活在地面上的人若不藉著這光,而周旋在黑暗之中,將與新生兒一樣,淵面黑暗。

人生充滿了許多變數,生活則是一條水平線,但任誰也無法預設生活水平。義人約伯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伯一1),只是,忽然接二連三禍事連連,他也無法在自己所能預定的立場,作自認為有意義的事,飛來的橫禍,對他作了人格信仰的重大考驗,考驗他正直敬畏神的完全度,而約伯在受難的過程中,終究秉其對神的中心思想,最後看見了神,徹底了解神的旨意。

一個信仰基督的人,在面臨人生嚴重的酷刑時,能否媲美約伯對神的信心不動搖?每個人在所處的環境中都有不同的功課角度,面對壓力所帶來的折衝,如何用各人的意志力去平衡?個人的力量極有限,意志力、體力、智力都在相當的範圍內,而苦難是很容易打倒人類的,各種災禍病痛也可以左右人的基本思想,因為人其實是很脆弱的動物,在弱肉強食的生態下,產生了越來越多的腐食性動物,饑不擇食時可以不擇手段為所欲為,導致社會演變本末倒置,亂象叢生,在居安思危時,更令人捏把冷汗,該如何適應、生存?

走路,是天生自然的事,而且條條道路通羅馬,但是靈魂的道路,通往永生天國、絕無僅有的信仰之路,必要有真理與生命(約十四6)。走對了路,便能見著天父,否則就淪為孤兒,舉目無親,處處流浪,彷如過街老鼠,躲躲藏藏,在這險象環生的動盪社局中,人人自保,誰還有餘力管他人瓦上霜?不良的循環只會加速惡化環境。

然而有一股無限的力量來自於慈愛的天父,祂親臨人間,造就、安撫脆弱的人心,用深深的愛紮入世人的心,用愛滋養人類族群,用愛讓世人走永生的路,用愛涵蓋整個大宇宙,只有祂的愛才是避風港(詩四六1)。

為什麼人要遭受患難?因為神要煉盡人的渣滓成精金。人多是被動的,並且很容易適應舒適的環境,在悠閒中會慢慢降低危機意識,而在精神低空時更是觸目皆障礙。人是製造各種垃圾的族類,且常常將造物主當成垃圾桶般,傾倒所有的心中垃圾給祂。

在自己經歷那一段靈傷的日子,心懷不平,就如洪水猛獸般狂襲而來,所有的憂傷也像灰塵附身一般,每天洗滌仍是污穢,心中有如壓了一個秤砣,幾乎天天都在萎縮,在一年多的時光中總是眉心深鎖,為什麼要隨時承接令人無法招架的垃圾言語?為什麼要看到不該看的垃圾行為?氣得有時也說了不該說的垃圾氣話?以致一年多來都在過著垃圾般的日子。自己真的像一團垃圾,毫無回收的用處,只知道哀傷、流淚、嘔心、泣血,散佈了滿室與屬靈不協調的氣氛。

神是公義的,祂在暗中鑒察,壓傷的蘆葦,祂必不輕看,祂在人的內心深處用祂的話洗滌憂傷的靈,祂的話充滿智慧,巧妙地告訴人要如何經歷生涯,如同祂讓保羅體會到萬事如糞土?既然世上囤積那麼多垃圾,那麼人生該要在意與重要的是什麼?或許我們要能調整心態如環保人員,保護環境、消除垃圾,因為有人也許會隨時丟垃圾給我們,所以要有環保經營理念,且作好分類工作,才能讓心靈平安喜樂;而環保的良方即在多結聖靈的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五22-23),只有聖靈果子才能使人心永續營造環保概念。

神的言語因為帶有權柄及力量,能令人安靜,但人的言語有時只增困擾。人在苦難中才更會咀嚼深思主的話,如河蚌一般將一粒沙子長久熬磨成珍珠,主的話確實如珍珠般珍貴,只是我們該如河蚌一樣才能從中得到永恆的價值,世人有句罵人的話──豬狗不如;《馬太福音》七章6節記載:「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祂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基督徒要能領悟明白、遵行神的話,才能顯出珍珠的圓潤、光亮、珍貴,否則在基督面前,可能是豬狗不如了。

約伯為友人祈禱,耶和華就使約伯從苦難中轉回,並大大賜福比先前更多,可見
饒恕人與順服主,並過謙卑的生活,都是主所喜悅的。

受苦,常常是接受賜福的前提,但是必要經得起,在世間我們要面對的不是人、不是垃圾,在任何環境中,我們面對的永遠是神,是天國的寶座。

「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人遇見了就把他藏起來,歡歡喜喜的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太十三44-46)

天國是無價之寶,但需要經過各種的努力方能進去。


作者: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2004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