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41期2006年2月)
主題特寫:麥子中的稗子──從聖工談起

潘誠人

比喻──讓謙卑的人才能明白領受


主耶穌在世上傳道時,很喜歡用比喻(parable)對眾人講道理。比喻是用大家熟悉的事物來說明真理的一種方法。它不同於預表(type),預表之事物在歷史中,確有其人、其事,它有預指性,藉此宣告神的作為,因其一事一物所代表的都可以作出解釋。而比喻所著重的,只是中心題旨,從表面上看不出什麼意思來,要看這比喻所針對的是什麼,聽到的人才能明白。

主耶穌用比喻來傳講天國的道理時,對於那些心地謙卑、誠實,有尋求真理決心的人,聽到之後就能明白而接受,因為神會開了他的心眼,給他智慧,認識天國的奧祕;但是對於頑梗不化,驕傲彎曲之輩,他們心眼已盲,怎麼聽也不明白,聽來聽去,只當普通故事而已,無法理解。

神國的實現,已在耶穌降生、傳道事工上開始了,然而這奧祕,過去一直隱藏著,於主開始宣講真理時才顯現出來。只有憑著信心、誠實謙卑的人才能真正明白領受,承受神的恩典,因此主耶穌引用以賽亞的預言說:

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太十三14-15)。

以賽亞的預言正應驗在當時大部分的猶太人的身上,因為他們心思閉塞,自以為靠遵守摩西的律法就能得救,雖然他們也研讀《聖經》,知道其中有永生,然而卻不認識耶穌,不憑信心來到主前,囿於傳統,耽於成見之中;眼睛閉著,就像那撒在石頭地上的種子,很快就枯乾,無法明白;必須回轉過來,接受福音,才能承受救恩。

然而對主的門徒,信從跟隨耶穌的人來說,主耶穌卻將天國的奧祕、教會發展的進程,講解明白。

教會──世界善惡混雜的縮影


主耶穌說,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種就是天國之子,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撒稗子的仇敵就是魔鬼,牠氣忿忿地來到這世上,要迷惑那普天下的人。

牠是神的仇敵,把稗子撒在麥子中,混雜在眾麥當中,以假亂真,在教會中從事破壞分裂,製造混亂,來阻擋真道福音的廣傳。

稗子是冒充的天國之子,指那些有名無實,不能結出聖靈佳果的假信徒。事實上,教會中善惡混雜的情形,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一種常態的分配,主耶穌早就指出這一種現象是常存的。

保羅在傳道的時候,警告哥林多教會說:「(有)那(麼一)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詭詐,裝作基督使徒的模樣。這也不足為怪;因為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所以牠的差役,若裝作仁義的差役,也不算為希奇;他們的結局,必然照著他們的行為。」(林後十一13-15)

保羅的擔心並非無的放矢或杞人憂天,他深知神國福音的工作,必然招來魔鬼的攻擊破壞,尤其是變質的福音,以假亂真的道理,使人受迷惑而跟從,這種從內部滲透顛覆的方式,是聖工推展的過程中,所面對最為嚴重而且危險的挑戰。

外面而來的捆鎖患難是可見的,尚可防備抵擋;明槍易檔,暗箭難防,從教會內部的滲透破壞,真是防不勝防,其問題也是萬根糾纏,是非難清,就如稗子植於麥田中一般,不到最後成形吐穗,結果出來,才可知其為真麥或毒稗,也才可以分清善惡;然而到了那時,傷害已然造成,遺憾已難挽回。

主因此警告我們說:「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就是把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丟在海裡,還強如他把這小子裡的一個絆倒了。」(路十七1-2)當審判大日,「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和作惡的,從他國裡挑出來,丟在火爐裡,在那裏必要哀求切齒了。」(太十三41)

稗子──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


對於任何一位忠心愛主的神僕,尤其是教會長執、傳道、負責人等領導幹部,當深切去體會主耶穌所說稗子的比喻。在教會聖工發展的過程中,務必謹慎防備撒旦的破壞,魔鬼的滲透(主的12位門徒就有一個受魔鬼引誘,貪財賣主,最後上吊自殺而亡;徒一16-18)。

當保羅要回耶路撒冷,經過米利都時,特別打發人到以弗所去請教會的長老來,吩咐他們說:「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就是祂用自己血所買來的。我知道我去之後,必有兇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愛惜羊群。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所以你們應當儆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你們各人。如今我把你們交託神和祂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徒二十28-32)

初代教會發展,人數加添,組織形成後,便有許多相對的問題產生,保羅深知人性的軟弱,人們往往為了自身的私利或社會的地位、權力;在聖工的投入中,挾帶著私欲的動機,甚至在屬神的聖潔團體中,播散著有毒素的教訓,改變了真理的純正。因此他對以弗所的長老提出了上述懇切的警告,當謹慎全群也謹慎自己。

他寫信給如同他孩子的提摩太,他親愛的同工,也這樣說:「若有人傳異教,不服從我們主耶穌基督純正的話與那合乎敬虔的道理。他是自高自大,一無所知,專好問難,爭辯言詞,從此就生出嫉妒、紛爭、毀謗、妄疑,並那壞了心術、,失喪真理之人的爭競,他們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六3-5)

羨慕善工原是好的(提前三1),然而人若不謹慎自己,自高自大就會中了魔鬼的詭計,落在魔鬼的網羅裡,受其刑罰。尤其當信徒對教會的聖工有貢獻,成就了某些聖工時,試探就跟著來,並非只有初入教的(即初信者)有此難題,任何人均有相同的誘惑。

在人意高過神旨時,在人的聰明智慧欲取代神的帶領時,起先單純愛主事奉神的心,會有被撒旦播下毒種的危險,永生的道種逐漸質變而成為那將要被拔出、燒毀的稗種。舉以色列的第一代國君掃羅王為例:他起初率領以色列人擊敗亞捫人,拯救雅比人脫離亞捫人的王拿轄的轄制,當時的掃羅王是多麼地謙虛愛人。

因為有人提議將那渺視掃羅王說:「掃羅豈能管理我們的」那人交出來,好處死他。掃羅卻說:「今日耶和華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所以不可殺人。」(撒上十一12-13),然而令人扼腕的是,謙虛愛人勇敢的掃羅王,一被立為王,心地就變了,驕傲自大,操弄權柄,嫉妒疑心。他不順服撒母耳的吩咐,不等祭司來到,即僭位代行獻祭,又違抗耶和華的命令,不肯滅絕亞瑪力人的王亞甲和上好的牛羊。

以人意代替神旨;及至後來嫉賢妒能,追殺大衛,倒行逆施,耶和華完全棄絕他;他的信仰完全破產,不求問神,反去求問交鬼的婦人,最後落得敗戰身死,連他兒子約拿單亦受其拖累一起戰死;大衛不禁悲歌回:「大英雄何竟死亡。」(參見:撒上三十一;撒下一17)

再者,在任何人的團體組織中均有地域、派系、種族的問題,教會的組織也不例外;教會是神的家,神的家中當以神的愛、神的公義、誠實、公平的作為當做治家的基石。但是當人們失去敬畏神的心,在聖工的參與中,以人智聰明取代屬天的律法,相互競爭,彼此排擠;以地域、派系分門別類,家族成員寡佔事工職分,認為自己作法絕對正確,甚至為了完成其自認完美的聖工理念以半強迫的帶領方式,要信徒奉獻或投入相當的時間精神,去配合推動之。

如此之帶領,為了顯出自己的榮耀,以操弄權力,或因愛心無知識或熱心沒有見識,無意中扭曲了起初對神純正的信心,帶領人走上彎曲崎嶇的聖工事奉路徑,那麼對整個團體的損失,其負面的果效絕對是影響深遠而不值得的。

反諷的是,這一切均在推展聖工,愛神愛人的大旗、號角下進行之,誰曰不然者,難免落得阻擋聖工之惡名,簡言之,此時忠奸難分,真假無法辨明,一定得等事後結果出來了,才知其正確與否?就像稗子結實後,見其果實,才知其非麥子也。以下以士師基甸為例說明之。

基甸──以弗得高舉自我


士師時代,當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神就把他們交在米甸人手中七年,以色列人受米甸人欺壓,極其窮乏,就呼求耶和華。神就興起士師基甸,吩咐他毀掉他父親所建巴力神的祭壇,並呼招以色列人出來,以三百人擊潰米甸的大軍,不但如此,他還渡過約旦河,殺敗了二王西巴和撒慕拿,並親手殺了二王。

基甸拯救以色列人脫離米甸人的手,因此百姓想立基甸來管理他們。事實上,是神拯救以色列人脫離仇敵的轄制,基甸只是奉神之命執行拯救的工作。雖然基甸明言婉拒以色列人,他說:「惟有耶和華管理你們。」(士八23)

因為基甸起初即一再懷疑自己是否能夠拯救以色列人,而真神也一再向基甸強調,這是神的作為,免得以色列人誤以為是他們自己的功勞(士七2、7、9、14、15)。然而人的軟弱,就是喜歡將榮耀歸給自己,不歸給神。因為基甸向百姓收取奪自敵人的金耳環,作了一個以弗得,不管是作為標榜戰功之記號或出自其驕傲之私心,他心中之稗種已然萌芽。

換句話說,當時基甸既然有功於以色列人,拯救他們脫離米甸人的欺壓,百姓要立他為王管理他們,使他們有更確定的保障,這是自然而然的反應。研經者戴維斯(G Henton Davies)認為1,基甸拒絕百姓的建議是表面上的措辭而已,禮貌上的推讓,從經上的記載,及其隨後情勢的發展與結局上推斷,基甸可能真的接受了百姓的推舉。

例如:他立了以弗得作為王對神諭的特殊權利(撒上二十三6、9-12),經上記著說:「基甸以此製造了一個以弗得,設立在本城俄弗拉,後來以色列人拜那以弗得,行了邪淫,這就作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網羅(師八27)。這樣的說明,指出基甸製造的以弗得,使以色列人陷入拜偶像的罪中,好像拜迦南人的偶像一樣。

按常理推斷,神既然吩咐基甸拆毀巴力祭壇,他如此行,絕對不會故意設立偶像讓人祭拜。我們相信,基甸設立以弗得的目的是要獲得神諭,為了求問神,為一些事情作決斷,以便治理以色列人,但他所造的以弗得(用一千七百舍客勒的金子,約二十公斤的金子),卻將以色列人引到拜偶像的途徑上,如亞倫和耶羅波安所造的金牛犢一般(出三十二4;王上十二28),成為基甸全家和以色列人的禍害源頭。

基甸雖然沒有在名義上稱王,卻實質上行王所行之事,除了上述以弗得之例,他還娶了很多妻子,並為其妾所生之子,取名亞比米勒,即「我父親為王」之意,因此從後來情勢之發展,亞比米勒為了爭奪王權,而此王權與以弗得(藉與獲得神諭)相關。

他用刀殺了基甸眾子,甚至導致民攻打民,各城相互攻殺,而成了以色列人和基甸全家的網羅。事過境遷後,稗子顯現出來,結局說明了「以人意處理神之聖工」,神的百姓所要付出之代價是何等的慘重,足可作為我們今日聖工推展之鑑戒(見士師記六-九章)。

克來因(Klein)在《士師記》中勝利的反諷(The Triumph of Irony in the Book of Judges)2,一文中特別提到,基甸是所有士師中使百姓遭害最大的一個,他認為起初基甸所打的聖戰是出於神的作為,後來為報私仇而追殺米甸二王(師八4-21),已然有私情陷入其中,他也激起了以色列支派之間的摩擦(師八1-3),他為了報復,過分嚴厲對待自己的民族疏割人和毘努伊勒人。

他更為了實際掌權而使百姓忘了神恩,甚至轉回到拜「金以弗得」偶像的大罪,事實上,基甸的拯救,並未改變以色列人信仰上的問題,他們依然不能脫離那代表自己欲望、,自己榮耀的拜偶像之錯誤中;當麥田有撒旦撒出稗子的種子時,收割時必將全部捆著燒毀,如約坦所咒詛的願火從荊棘中出來燒滅眾香柏木(士九15)。

後來「神使惡魔降在亞比米勒和示劍人中間,示劍人就以詭詐待亞比米勒。」(士九23),直到雙方相互攻殺死亡為止,「這樣神報應了亞比米勒向他父親所行的惡,就是殺了弟兄本人的惡。示劍人的一切惡,神也報應在他們頭上,耶路巴力的兒子約坦的咒詛,歸到他們身上。」(士九56-57)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因可見微而知著。忠與奸,賢與不肖,心懷之善惡,人事之推移,神國之奧秘,教會聖工之推展,皆有各類變化而難知、難測;尤以當其局者,因好惡亂其中,利害奪其志,更是善惡難辨,麥稗難明。

只等主來到,一切的隱情均可攤開在審判台前。重要的是,「當保守自己的心,勝過保守一切。」(箴四23),我輩真信徒更當謹慎處事,尊神為大,日日以真理鑑察內心,祈求主施恩憐憫,別讓基甸式的勝利沖昏了自己的頭,在錯誤的自信中,下了不可挽回的決策,遺禍自家、眾人。

「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為正,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箴二十一2)求主憐憫,阿們!

註:
1.參考G.Henton Davies,〞Judges VIII 23-23〞VT13(1963),PP.151-157。
2.曾祥新著,《士師記》,天道書樓有限公司出版,1998年2月,頁232-233。


作者: 潘誠人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2/01/200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