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樹採訪‧四月藍整理
看見充滿活力的恩妮姊(化名),很難聯想到她已經有了三個孩子,並且其中有一位已經進入社會工作。
恩妮姊的孩子與她有幾分相似,個性鮮明,很有想法。在孩子面對課業與青春期的風暴,她如何以主的道理陪伴孩子走過?一起聽聽恩妮姊的分享。
信仰與課業之間的關係
家長要如何扮演課業教養的角色?恩妮姊認為,一般的家長,對於孩子的課業成就,往往不知從何參與,除非本身具有教育方面的專長,要不然,只能盡到督促學習、供孩子輔導補習。對於主內的家長來說,一旦課業影響信仰,此時,父母就有干涉的餘地。
學業的追求可以是永無止境的,到老都可以追求;然而,建立信仰觀念則是刻不容緩的,需要全方位的養成。因此,恩妮姊告訴孩子,即便因為某些原因,錯過了唸書的黃金時期,結婚生子之後,回頭唸書都還來得及。
然而信仰的建立從小就要扎根,因為信守真理,得神恩典、蒙神眷顧,強過汲汲營營地追求世俗的成就。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爸媽的視線,早則高中時期,普遍則是在大專,就得出外求學。
如果沒有建立起抓住神的觀念,孩子就不會將教會當做自己的家,不會將信仰放在生涯規劃之中,也就不會親近團契、從事教會聖工。因此,建立孩子信仰的觀念,恩妮姊認為,「父母有責任義務去幫助建立」。
如何強化孩子正確的信仰觀,督促孩子作聖工是一定要的。而家長以身作則是事半功倍的不二法門。耳濡目染之下,孩子從小既羨慕又嚮往擔任聖工,而要作聖工,可得要有聖靈才行。有了目標、動力,孩子求聖靈認真又帶勁。感謝主,孩子在得到聖靈後,如虎添翼、聚會更勤快,並且以作聖工為榮。久而久之,便以教會為家了。
藉由選擇課後活動的時間,也可以告訴孩子一些事情。恩妮姊說,孩子在國小開始,就很嚮往能夠參加學校舉辦的才藝課程,例如捏陶、作文等,但是只要與安息日有所衝突,她與孩子只好選擇:不參加。長大以後,當聚會時間遇上補習時間,「一定不能與安息日衝突。」
因此孩子們在選擇補習的時間,就懂得選擇星期二、四、日等,團契聚會或詩班練唱、沒有晚間聚會的時段;當教會有安排聖工,即便隔天要考試,他們不會要求別人代班,因為不覺得少這一兩個小時,會有多大的差別。
因此,恩妮姊很感謝神,孩子將神放在心裡之後,當孩子在課業上遇到風浪,慈愛的主不會棄之不顧,反而是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主耶穌會助他們一臂之力。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當孩子面臨升學推薦甄試時,平時參加教員、領詩翻譯工作的成果,幫助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臨場反應,在壓力之下也能侃侃而談,面對口試官的質問,也能對答如流,甚至在考場上見證神的恩典。
尊敬父母 從尊敬神開始
協助建立信仰的過程,比較棘手的是正值青春叛逆的時期,讀經禱告讓恩妮姊的孩子安然渡過成長的險濤。
恩妮姊認為,從孩子小的時候,自己對他們的要求很多,例如兄弟吵架只能動口不動手,而且不能跟爸爸媽媽頂嘴。尤其是尊敬父母這一點,恩妮姊格外要求,「我都告訴他們,這是神的誡命,不是我規定的。」因此,孩子在父母面前不敢有強勢的表現。
然而,到了青春期,開始會有自己的意見,對於父母的意見,偶爾會有反常的態度,甚至「頑強抵抗」。有時候,雙方情緒逼到極限,實在沒有辦法,恩妮姊此時只好請主耶穌當調停者。她回想當時的情境,很感謝神,孩子不敢不敬重神,因此要他們一起讀經禱告,他們不敢推辭,並且藉由大聲地讀經,讓彼此的情緒獲得緩和。
另外,當孩子犯錯,要他們一同禱告,恩妮姊要求孩子要用悟性禱告,而不用靈言禱告。原因是透過悟性的禱告詞,讓他們先有思考、反省的機會,再透過言語表達出他們的想法,同時訓練他們如何跟神說話。
而建立孩子敬畏神的過程,恩妮姊說,做家長的必須先反求諸己,讓孩子看到自己對信仰的尊重,才有相對的立場去要求孩子。例如:當爸爸拒絕了下班後的應酬,而去參加教會的事工,若有不得不去的應酬,也謹守不喝酒、不續攤、不涉不當場所,孩子會問爸爸,如果不去參加應酬,會不會跟其他人格格不入?藉由這種機會教育,讓孩子知道,如何堅持基督徒的身分,如何選擇朋友,如何一同見證神在家中顯出的恩典。
如此一來,孩子便漸漸懂得什麼是信守真理?神的眷顧超過世俗的成就是怎麼一回事。「只要神輕輕地倒下一點恩惠,我們就會受用無窮,因此你要緊緊抓住神,不要離開祂,」恩妮姊這樣告訴孩子。
支持 讓孩子走自己的路
適才適性發展,讓孩子走自己的路,是恩妮姊的選擇;但是,「這講起來很簡單理,但是當自己遇上的時候,要照著做真的相當困難。」由於兩個男孩子的數理、邏輯、生物等都相當出色,然而性向測驗的結果卻是一個孩子有音樂天分、另一個空間推理、機械推理能力相當優異,由於一個孩子想要學繪畫與設計,另一個孩子則想學習古典音樂,恩妮姊同意孩子轉換跑道,並在說服孩子在新的跑道上要全力以赴之前,也花了一番功夫說服自己。
照理說,父母何嘗不希望照著社會判定成就的標準,著特定的方向栽培孩子,將孩子送上建築師或者科技新貴的路?但是,每個領域都有高手,在競爭的環境中生存,基督徒靠的不是自己的聰明智慧,而是有神可以依靠。
孩子高中讀的不是美術班,加上高一開始才從素描學起,一個星期兩小時的繪畫課,也就這麼一路走來。感謝神,讓他在這段時間一直保持興趣,不斷創作,將作品攝影成冊。在推甄的過程,靠著神所賜的口才能力,順利過關。
對於恩妮姊的觀點,有些人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看法。事實上,應該說,當孩子的性向並不明顯,或者比較沒有主見、不曉得如何抉擇,父母應該要有多一點的參與,指導孩子的學習方向。然而,重點是,父母應該思考,自己是否以社會對成功的標準,加諸在孩子的身上?
好比說,因為追求數理資優,而不斷的參加補習。舉這個例子,恩妮姊並非反對補習,事實上,在孩子需要的時候,透過專業的協助,的確能讓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以數理資優為標竿的觀念下,好像孩子有了數理的能力,就等同於優秀,恩妮姊很納悶,為什麼大家只強調數理資優呢?還有很多語言、文學、音樂、雕塑……等資優啊!
恩妮姊目前也是宗教教育教員,從學生的口中得知,有些補習班老師常講笑話,以維持上課的氣氛,但同時也花費了很多時間。學生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吸收學校老師以及補習班的課程。因此,程度還可以的孩子,或許不參加補習,反而能有一點危機意識,甚至把握時間一次弄懂問題。至於讓孩子參加補習,也要定期觀察效果,評估補習教育的需要。
恩妮姊回首來時路,看自己的孩子,覺得他們是「資質不錯,但是都沒有盡全力唸書。」恩妮姊也曾經想過,如果當初在學業上多一點要求,孩子會不會有更「顯赫」的成就?
然而可能不一定快樂,信仰的這條路不一定走得順遂。恩妮姊知道以她對自己孩子的了解,用強迫唸書的方式,可能會改變他們的性情,孩子可能會感到人生無趣、充滿壓力,因而不喜歡來教會,或者沒有順服的心去做聖工,雖然在世界上有高成就,但是換來的是缺乏喜樂的人生,這不是件好事。
雖然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錯過唸書的黃金時期沒有關係,為了鼓勵有點不愛唸書但還蠻聰明的孩子,恩妮姊跟孩子之間有個約定。
「你們在成家立業之前,唸書的費用交給老爸負責,打理家裡的事情交給老媽處理,現在你們什麼事情都不用煩惱,只要唸書就好,如果不把握這段時機,真的是太傻了。如果等到二、三十歲才要回頭唸書,又要自己出錢、又要顧及家庭,是不是很划不來?」在面臨大考的緊要關頭,恩妮姊很感謝神,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神幫了一把,定下心來,度過了一關又一關。
結語
堅持信仰勝過學業成就,帶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對於來生有盼望,而今生幾十年的時間抓緊神的恩眷好好地過,是恩妮姊給孩子的觀念。
看著孩子正在經歷課業的壓力,卻也發現,神在這樣的操練上,讓孩子對神的恩典有更多的體驗。目前,三個孩子中,課業的操練並非完全結束,也願神的恩惠繼續帶領。
孩。子。的。話 採訪‧整理/四月藍
不太喜歡唸書,愛玩耍,恩立(化名)也是這樣的孩子。直到高三推薦甄試那年,他站在口試委員面前,除了表明自己的信仰,還見證了主耶穌的恩典……。
我覺得自己在高中對課業比較放鬆,也沒有擔心自己的未來。我一直很嚮往設計,但是選組的過程,我選錯組別,必須從自然組轉回社會組,當時候爸爸認為,要不要繼續唸下去試試呢?雖然當時候覺得自己是做了一番抗爭,但是家人的態度是希望我考慮清楚要唸的方向。
高中的時候,我常常需要補考,成績也是從後面數來比較快。直到高三下學期,才比較認真去唸書,家裡面的人也找了教會的弟兄姊妹幫我課業輔導。考學力測驗的時候,覺得很感謝神,其實題目還不難,成績發下來,還可以選一些國立大學的科系。
還記得較早之前的課輔,是在教會裡面進行,當時候因為跟聚會時間衝突,有些人就不想參加聚會,而我們另一派的人覺得沒關係,所以會去聚會。
另外,我覺得在教會擔任教員、領詩翻譯,對我在推薦甄試的時候很有幫助,例如在言詞的表達、臨場反應等。當然,不是因為要甄試才去參加聖工,而是這個時候發現做神的工會帶來這些附加的幫助。
推甄的時候,問完十五分鐘的例行問答,考官就換話題繼續聊。因為我甄試的是天主教學校,他們問我的信仰,我也跟他們見證我的歷程。
其中有一個問題,老師問我說,如果工作與信仰有衝突,例如設計廟宇,我要怎麼辦?我當時候跟他說,麻煩他另請高明。這個答覆讓老師覺得很震撼。
入學之後,老師覺得我的信仰可能會阻礙我,因為我不敢打破信仰的規矩,他希望我去染髮、做奇怪的事情。老師講的話,困擾我一陣子,我擔心搞不好就如同老師所講的,可能闖不出屬於自己的天地。
大學生涯的某個階段只有聚會才出現,反而比較活躍在學校與課業上。後來,高級班的弟兄姊妹持續關心我,才變得比較熱心。在這段時間,參與了詩班、翻譯的工作。
哥哥跟我說,我們做了很多事情,其實媽媽爸爸都知道,並且他們都在幫我們禱告。當我上大學的時候,爸爸在上班之前,會先繞到教會幫我們禱告。回想大學的那段時間,雖然在信仰上受到挑戰,還能保守在主裡,除了神的看顧,爸媽的代禱對我幫助很大。
|
|
|
|
作者: 小樹採訪‧四月藍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2006
| |
列印本頁 |
|
分享好友 |
|
意見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