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勝全
永恆之國 歷史之爭
獨立建國(1948年)五十多年的以色列,對於中東和平的進程,始終居於政治敏感的地位,她在這塊所謂神應許的土地上,不但保存了沙漠之國的特質,同時也扮演著維繫宗教信仰的主觀角色。
縱使歷史的傷痕今日依舊斑斑,然聖地的光采,不但仍佈散於中東一隅,甚而遍及世界各角落,而最不可忽略的是——這不倒之國至今所彰顯的,不僅是猶太民族的韌性和宗教人文的氣勢,同時也是那位隱於歷史舞台之後的獨一真神,在人類歷史中表明的手法和規劃。
神的應許、神的揀選、神的律法,加上奇蹟式的復國、建國,歷來中東種族的融合性原就不足,三千多年來的問題任理也理不清,只不斷的在刀槍之間維繫彼此的惡質關係,再加上國際列強的插手,剪不斷理更亂,歷史之爭總是沒完沒了的延燒著,卻也顯示著猶太民族之永恆。
前後二殿 教會對應
「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候,我們好像作夢的人。我們滿口喜笑、滿舌歡呼的時候,外邦中就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耶和華啊,求使我們被擄的人歸回,好像南地的水復流。」(詩一二六1-4)
西元前1013年,一代名君大衛,建立了有史以來最強盛的選民王朝,其國勢遍及神在古時所應許的全境,聲勢如日中天,但唯一的缺憾是未能得神允許,建造耶和華的神殿,建殿的工程只能留給四十年後的王位繼承者所羅門完成(參閱撒下七1-7)。
這位「和平之君」所建立的第一神殿,被稱為所羅門的聖殿,既是歷史性的,也是預表性的,正是基督建立使徒教會的喻象,其意義有別於尋常之神殿,而是一個歷史對應的聖殿。
統一之王朝只不過維持了八十年(1013-933 B.C.),所羅門王去世之後,國土和政局立刻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大衛王朝不但顯露疲態、積弱不振,甚而先於西元前933年的一分為二,形成南、北兩邦;同時四周的勁敵──摩押、亞捫、以東、亞蘭、非利士……等族,也都環伺於外。
北邦十支派歷經兩百餘年,終為北方強敵的後亞述國所滅(722 B.C.),而南邦的猶大國竟然不知引以為戒,作適時的省思,仍因信仰和道德的墮落和沉淪,以致被後來興起的巴比倫所敗,甚而國民大量被擄(586 B.C.),以致往後的二千多年中,猶太民族在國際舞台上所扮演的,即漂泊於大地之間的孤兒角色,嚐盡了人間的苦難。
但這期間,曾如先知的預言,在被擄七十年之後的波斯王朝時期,藉所羅巴伯的手,完成了第二個神殿(520-516 B.C.),先知宣告:
「萬軍之耶和華說:『我僕人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啊,到那日,我必以你為印,因為我揀選了你。』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該二23)
神殿重建的意義,不僅是末後真教會重建的歷史依據,也是使徒教會教義和宣道事工復興的表明和宣告。
真理之變 如酵之發
「我們怎能在外邦唱耶和華的歌呢?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記你,情願我的右手忘記技巧!我若不記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過於我所最喜樂的,情願我的舌頭貼於上膛!」(詩一三七4-6)。
貴為耶和華所揀選,獨居而不列在萬民中的猶太民族(參閱民二十三8-9),為什麼淪落至如此地步,竟然在外邦敵國的巴比倫,唱這感傷的哀歌呢?往日的榮耀又為何消失殆盡呢?理由不外他們背離了和他們立約的神,行祂眼中看為惡的事。
西元前1042年,摩西在尼波山去世之前夕,向百姓諄諄再三,提醒有關遵命蒙福之法則,這些「條件式的祝福」就是國家民族生存之所依,言簡而意賅。
但正如神人摩西所料,選民終究是背逆之民,一再重蹈悖離的後果,摩西早就警告過他們:「你們從前雖然像天上的星那樣多,卻因不聽從耶和華──你神的話,所剩的人數就稀少了。
先前耶和華怎樣喜悅善待你們,使你們眾多,也要照樣喜悅毀滅你們,使你們滅亡;並且你們從所要進去得的地上必被拔除。耶和華必使你們分散在萬民中,從地這邊到地那邊,你必在那裡事奉你和你列祖素不認識、木頭石頭的神。」(申二十八62-64)。
北、南二邦,分別滅亡和被擄外邦,下場何等淒慘,爾後的史學家也分別為他們診斷出多項罪狀,歸納耶和華忿怒向祂的百姓發作,無法可救的原因(參閱王下十七7-18;代下三十六11-16)。在這些所列的罪狀中,責任的歸屬不外是神職(祭司利未人)的全面俗化和各時代官長的貪瀆所致,何能怪百姓的無知和墮落呢?先知何西阿以詩歌譴責祭司:
「你這祭司必日間跌倒;先知也必夜間與你一同跌倒;我必滅絕你的母親。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你棄掉知識,我也必棄掉你,使你不再給我作祭司。你既忘了你神的律法,我也必忘記你的兒女。祭司越發增多,就越發得罪我;我必使他們的榮耀變為羞辱。他們吃我民的贖罪祭,滿心願意我民犯罪。將來民如何,祭司也必如何;我必因他們所行的懲罰他們,照他們所作的報應他們。他們喫,卻不得飽;行淫,而不得立後;因為他們離棄耶和華,不遵祂的命。」(何四5-10)
使徒時代的教會,自313年君士坦丁頒布米蘭敕令(The Edic of Milan)之後,教會是進入自由時期,但教會沒有因為擁有宣教的自由、教勢的快速發展,基督的名就大得榮耀,反倒造成真理失喪,顯性的聖靈工作也漸漸消弭;主張猶太主義的假師傳和希臘哲學思想的侵蝕,除了教會組織的政治化(教皇制)之外,教會所珍存的原始真理開始變質,以致神觀、聖禮觀(洗禮、洗腳禮)和聖日觀(安息日),全然改觀。
尤以可悲的是聖職人員的嚴重墮落,一群俗化的「聖職」人員領導下的教會,除了嫉妒、紛爭和名利、權勢的奪取之下,教會還可能存有真理嗎?「聖靈的同工」和「屬靈的追求」二詞,不過是口頭和表面虛偽的敷衍而已,在此情況下,希冀教會復興與發展,則緣木求魚!
使徒時代的原始教會所傳的真道,勉強保持到第二世紀。自第三世紀開始,因各種異端的侵害,教會本身的腐化,真理也逐漸的跟著變質,即如主耶穌所譬擬之「芥菜長成樹」和「發酵的麵團」二喻(參閱太十三31-32、33-35),教會中藏污納垢,真理的失喪猶如材木之朽,既有蟲蛀,朽腐是必然的後果。
歸回聖經 萬國更正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看哪,那名稱為大衛苗裔的,祂要在本處長起來,並要建造耶和華的殿。祂要建造耶和華的殿,並擔負尊榮,坐在位上掌王權;又必在位上作祭司,使兩職之間籌定和平。」(亞六12-13)
選民的歸回一方面源自神的預定,然「聖殿的重建」(參閱以斯拉記)、「聖城的重修」(參閱尼希米記),則在於聖民的作為。西元前536年起,選民的種族命運起了首次震撼性的改變,同時興起震撼歷史的信仰復興,這些更替來自神僕的自覺和改革,都執行於聖殿的重建(536-516 B.C.)和聖城的重修(445 B.C.)的兩期重建過程中,其中不可忽略的是重建於原處的意義:
「都起來建築以色列神的壇……。他們在原有的根基上築壇。」(拉三2-3)「……在原處建造神的殿……。於是這設巴薩來建立耶路撒冷神的根基。」(拉五15-16,六7)
「並且神殿的金銀器皿,就是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的殿中掠到巴比倫的,要歸還帶到耶路撒冷的殿中,各按原處放在神的殿裡。」(拉六5)
既然聖殿的重建,不僅是聖民史上的重要紀事,更是神預言的應驗和真教會重建的預告,其意義必重在祭壇、器皿和根基的「重歸原處」。故此,神殿重建的本質和神學的地位,都將諭告和應驗於末後「屬靈」的真教會:使遭破壞的使徒教會如第二神殿般的二次重現;使失傳的真理恢復,降於使徒教會的聖靈重降,傳於使徒教會的福音(神蹟、奇事)重顯,印證當初基督的教訓和應許,重新彰顯使徒教會的權柄和榮耀於末後的真教會。
先知哈該所宣告的新殿之榮耀,必應驗在末後的真教會:
「萬軍之耶和華說:『過不多時,我必再一次震動天地、滄海,與旱地。我必震動萬國;萬國的珍寶必都運來,我就使這殿滿了榮耀……。』萬軍之耶和華說:『銀子我的,金子也是我的。這殿後來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在這地方我必賜平安。』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該二6-9)
這是末世的真教會,在復興使徒教會和真道的重建,其沉蹟的歷史對應。
使徒教會不但藉由五旬節聖靈的降臨(29 B.C.),在歷史的瀚海中興起(參閱徒二1-4),救恩的號角也響遍西亞、歐洲和北非,神的揀選也由單一的猶太選民進而普及萬民,應驗古時祂向亞伯拉罕的應許:「……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十二3)。純正話語的規模也藉由基督的傳授和日後的啟示而建立(參閱提後一13-14),使徒也因著聖靈,大行神蹟,使真道廣播,教會林立,正如預表耶穌基督的和平之君所羅門,建立的榮耀之神殿。
在教會的歷史中,縱然發生神職人員的敗壞、俗化,和真理的有所質變,然救恩的計畫在選民的歷史上是永恆的,且永不終止的。故,教會絕對不會因真理的破產而瓦解,因為它是基督的身體。
復興教會 重振教勢
「耶和華如此說:『為巴比倫所定的七十年滿了以後,我要眷顧你們,向你們成就我的恩言,使你們仍回此地……。』耶和華說:『我必被你們尋見,我也必使你們被擄的人歸回,將你們從各國中和我所趕你們到的各處招聚了來,又將你們帶回我使你們被擄掠離開的地方。』這是耶和華說的。」(耶二十九10-14)「耶和華此說:『日子將到,我要使我的百姓以色列和猶大被擄的人歸回;我也要使他們回到我所賜給他們列祖之地,他們就得這地為業。』這是耶和華說的。」(耶三十3)
首先作了信仰改革的文士以斯拉(458 B.C.),時值波斯王亞達薛西七年,他帶領猶大遺民第二次大量的返回聖地之後,立刻興起信仰復興的前潮,使選民在聖殿重建之後58年,確實深耕心靈的殿:
「於是猶大和便雅憫眾人,三日之內都聚集在耶路撒冷。那日正是九月二十日,眾人都坐在神殿前的寬闊處;因這事,又因下大雨,就都戰兢。祭司以斯拉站起來,對他們說:『你們有罪了;因你們娶了外邦的女子為妻,增添以色列人的罪惡。現在當向耶和華──你們列祖的神認罪,遵行祂的旨意,離絕這些國的民和外邦女子。』」(拉十9-11)
信仰的復興首重「聖種」的延續(參閱拉九1-2),這不僅是文士以斯拉的主觀而不妥協的認定,也是歷代聖民當有的自覺,甚至延至二十餘年後,帶領選民第三批返國的尼希米,也同樣在信仰的復興上,對此罪嚴厲斥責(參閱尼十三23-30)。
回顧當日信心之父──亞伯拉罕,何以差遣老僕人,千里迢迢的遠自巴旦亞蘭老故居,為其子以撒尋得美嬌娘(利百加)為媳,其中重要因素,不外乎其女乃出於蒙福的種族(參閱創九24)。
選民歷經二千餘年的流亡,血統的維護是種族生存的要訣之一,也可以這樣說,他們歷經兩千多年堅持聖種的傳承,才有今日以色列國的復國和重建。
在今日婚姻混濁的世代中,維持正常之婚姻本已難求,主內聯婚的比率更是九牛中之一毛,婚姻關係的脆弱,正是當今教會的危機,各階層的信徒務必要有以斯拉的這種體認和堅持,真教會的復興才可期。
另外,在歸回的期間,推動信仰復興運動的重要工人,則非主導重建聖城的尼希米莫屬了,尤其是後期信仰復興的策略上,更是主打「復興使徒教會」口號的真耶穌教會,不可稍或忽視的重要策略。
「到那日,我必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壞的建立起來,重新修造,像古時一樣。」(摩九11)
尼希米在西元前445年完成聖城的重修之後,雖返波斯述職十餘年,又於西元前433年重回聖地,並作了信仰復興的四大政策和指標。婚姻的重視和文士以斯拉畢竟英雄所見略同,前後二人對於種族的重整,都有異曲同工的作法(參閱尼十三23-29),其餘三則,即「神殿的潔淨」、「聖殿的供職」和「嚴守安息日」,則是尼希米復興信仰的三大策略,分別簡述於後:
首先是神殿的潔淨的處理,當時的殿乃所羅巴伯重建的第二神殿,曾幾何時,竟遭俗用,「鵲巢鳩占」的俗化作為,是尼希米(也是神)所不容的事。
「我來到耶路撒冷,就知道以利亞實為多比雅在神殿的院內預備屋子的那件惡事。我甚惱怒,就把多比雅的一切家具從屋裡都拋出去,吩咐人潔淨這屋子,遂將神殿的器皿和素祭、乳香又搬進去。」(尼十三7)
聖殿乃分別為聖之地,其神聖性出於神的訂定(參閱申十二5-8),豈能容許外民俗用和俗化,神的殿要維持它的神聖性,故尼希米返聖地之後,聖殿的潔淨列為第一要項。
屬靈的教會難免有老化和俗化的現象,一旦世俗的惡行和惡念入侵教會而不自覺,有識之人當為真教會的神聖性儆醒、堅持,不可妥協(參閱提前四16)。所以防止真教會的腐化、俗化,維持教會的潔淨,是信仰復興的首要項目。
其次是聖殿供職者的招聚:
「我見利未人所當得的分無人供給他們,甚至供職的利未人與歌唱的俱各奔回自己的田地去了。我就斥責官長說:『為何離棄神的殿呢?』我便招聚利未人,使他們照舊供職。猶大眾人就把五穀、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送入庫房。」(尼十三10)
祭司利未人雖貴為宗教界的尊者,卻也是經濟上的弱者,隨時都得依附於百姓的供給,他們的所得來自全民所獻的十分之一,這在摩西之律和先知的書中,多處可見的重要條例,也是選民必要的事奉(參閱利二十七30-32;民十八21-32;申十四22;瑪三8-13)。
尼希米的此項德政,著重對神職人員的眷顧使其專心於聖職的事奉,也鼓勵百姓什一奉獻的遵行。聖職人員的心靈,難免拔河於貪婪和屬靈;清廉和慾念之間,一旦選民無視於神僕的需求,而棄之不顧,以致牧者不務事奉之正務,良牧不但難求,全民信仰的低落是可預期的,身為行政官長,責任難免。歷代教會之主政者,果真有心振奮教勢,就不能不慎思什一奉獻和神職的尊重。
第三項的政策是安息日的嚴守,把宗教和生活性的安息曰,具體提升為政體存歿的關鍵思考:
「我就斥責猶大的貴冑說:『你們怎麼行這惡事犯了安息日呢?從前你們列祖豈不是這樣行,以致我們神使一切災禍臨到我們和這城嗎?現在你們還犯安息日,使忿怒越發臨到以色列!』」(尼十三17-18)
先知以西結對以色列民宣告,歷來他們所遵守的安息日是神人之間的證據,神藉著他,對安息日重新的詮釋,他說:「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你們要順從我的律例,謹守我的典章,且以我的安息日為聖。這日在我與你們中間為證據,使你們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結二十19-20)
八十年來,本會因蒙主的啟示,嚴守每週之第七日──星期六,為安息日(參閱創二1-3),並視此日為蒙福的聖日,全體信徒以《聖經》為銘箴,高舉安息日的旗幟,並且停止世俗的工作,專心崇拜事奉而不違。在安息日掉轉腳步,在主的聖日不以操作為喜樂,稱耶和華的聖日為可尊重的,而且尊敬這日,不辦自己的私事,不隨自己的私意,不說自己的私話(參閱賽五八13),以致有「拜六教」──台語的會號,因為我們確信,遵守安息日必如先知以賽亞所預言的:
「還有那些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要事奉祂,要愛耶和華的名,要作祂的僕人──就是凡守安息曰不干犯,又持守祂約的人。我必領祂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他們的燔祭和平安祭,在我壇上必蒙悅納,因為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賽五六6-7)
確切的說,一切的復興從安息日開始,包括今日以色列國的復興和末日真教會(使徒)的復興。
不可思議的是歸回《聖經》,遵循《聖經》教訓的本會,反倒為錯置星期日為「主日」或「禮拜日」之眾教會譏為異端,進而遭到極力的排斥,豈不怪哉!排斥安息日的行為,不是對單一教會的抗拒,而是偏離《聖經》,對神律抗拒的行徑。
本會除了再次呼籲我全體信徒對安息日的嚴謹遵守之外;也呼籲眾教會冷靜思考,回歸《聖經》遵守安息日的聖訓,因為安息日不是「真耶穌教會」的創舉和專利,而是歷來聖民所當共享的真理和恩典(參閱耶三十一1-2;太十一28;可二27)。
藉由耶穌基督所成全的律法(安息日),不僅跳脫了舊約律法的桎梏,宣告了安息日的精義,也維繫著教會興衰的條件,無論於外在或於內涵上,都有其不可輕忽的真理權威,是眾教會必須慎重思考和接受的教理。
古時的尼希米已獨具慧眼,他了解因安息日的疏忽甚而棄守,不僅是惹耶和華忿怒,也必是招禍的惡行(參閱尼十三17),故以對安息日的重視,作為復興信仰的第三項指標。但願啟示真耶穌教會的靈,也啟示眾教會的心,使追求真理的教會,儘早在基督裡同歸於一(參閱弗一10)。
末日已屆 真道發光
「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祂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祂的路。因為訓誨必出自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賽二2-3)
主耶穌升天之前,不但應許聖靈的降臨(參閱徒一8),也給了門徒大使命的託付,當日「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要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十八18-20)
今天,世界已處於末了的時刻,真教會重現於世界之東方,不外是承受復興使徒時代教會的重責,以萬國更正和宣揚救恩為重任,故務必重視耶穌基督的吩咐,維護真理的規模,依「主所吩咐的」,把教會原原本本的建立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參閱弗二20),也就是當日主耶穌給他們所留的「教義」和「教訓」,讓真教會隨著真道的發光,發揚光大,使全備的救恩秉著復興使徒教會軌跡,早日普及地極,完成基督託付的大使命,以迎接基督的再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