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冕
比利時曾經有家雜誌,作了一項調查──「你最後悔的是什麼?」調查的結果發現,前兩個最高比率的項目分別為:
1.有72%的人後悔年輕時努力不夠,以至事業無成。 2.有67%的人後悔年輕時錯誤地選擇了職業。
但有趣的是,「只有11%的人後悔沒有賺到更多的錢」,從這些數據顯示出,擁有一份好工作,是許多人一生夢寐以求的憧憬,而且,所寄望於工作的回饋,其實也不只有金錢一項罷了。
一份好工作,除了可讓自己與他人有良好的評價,伴隨而來的還包括有經濟生活的穩定、他人稱羡的眼光及擇偶條件的優越性等等。但是,什麼是好的工作?如何才能擁有一份「適合自己」的好工作?讓我們能夠有「樂在工作」的滿足,都是值得身為基督徒的我們,仔細思考的問題。
依筆者淺見,一份「適合自己」的好工作,至少應該有如下幾項特質:
一、一定程度的挑戰性
很多人在述說自己的工作時,很容易用「壓力很大」、「很辛苦又很累」、「被剝削榨乾」等詞語來描述,其實有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態度來省視工作。辛苦、壓力或榨乾,是不是就是工作上、一定程度挑戰性的呈現,如果工作完全失去了挑戰性,我們是不是又會用「朝九晚五」、「一成不變」、「枯燥乏味」,甚至「坐以待斃(幣)」等話語,來發出另一種抱怨?
當神在選用祂的僕人時,工作「挑戰性」絕對是無可避免的前提,大衛牧羊時,必須面對獅子和熊(撒上十七34-35),探訪當兵的兄長時,又要挑戰人高馬大、足以震懾以色列國王與軍隊的非利士人歌利亞(撒上十七11),面對失意的國王掃羅時,必須彈好琴又需面對作弄國王的惡魔,還要擔心被掃羅用槍把他釘在牆壁上(撒上十九10),檢視大衛的一生,還真是挑戰性十足。
其他像是約瑟面對七個豐年與七個荒年,摩西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進迦南地,以利亞、以利沙,乃至所謂的諸多大小先知等等,工作上的「挑戰性」,絕對是神所重用者,無可逃避的工作特質。
保羅說:「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我若甘心作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林前九16-17)
保羅看待自己傳福音的工作,有時也會顯露與我們同樣性情的無奈,但是他也提醒我們要「甘心」面對自己的工作,面對諸多的挑戰,更多的挑戰將帶來更多的學習、更多的經驗和更多的賞賜。
二、兩造文化的融合性
此項指的是受雇者與雇用者的價值觀念,或是所經營企業與社會的文化調和狀況,企業文化所呈現的價值觀,是否與基督徒的文化價值理念相符合,對基督徒來說,這是必要性的審視。
當企業文化或價值理念,以有形或無形的方式,衝擊我們內在的核心價值體系時,我們極可能會感受到強烈的不安,或處於難過的焦慮,這樣的日子,將是難以言喻的痛苦。
價值觀具有認知、行為、情感三層面的意涵,通常會藉由心裡的選擇,然後經由行為表現出來,最後又產生情感上的正負評價,從而深切影響自己的生活,所以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以此作為衡量工作的基礎之一。
「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弗四28)
「我也願你把這些事切切實實的講明,使那些已信神的人留心作正經事業(或作:留心行善)。這都是美事,並且與人有益。」(多三8)
何謂「正經事」?就是好的事、誠實的事,能夠榮神益人的事。筆者所曾就職十三年的外商公司,是一家世界前十大的藥廠,公司對會計帳務的最高要求準則,就是一套帳,絕對沒有所謂的「外帳」與「內帳」,公司規章清楚載明,「如果你會欺騙政府,你就極有可能會欺騙公司。」誠實,成了公司經營最高的要求準則,這就是公司管理文化的特色之一。
其它像是公司對員工的學習、成長、健康、安全、快樂、休閒、權力、尊重、信仰、家庭等等的尊重與否,都是評估兩造文化是否契合的要素。
三、三餐無虞的補償性
這裡所說的三餐無虞,至少必須包括足以奉養父母、教養小孩、維繫基本家庭生活品質、教會奉獻和退休後的不虞匱乏等等。至於所謂「補償」,英文說是Compensation,它的意義與內容,更勝薪資所得,可以包括現金紅利、年節獎金、股票、選擇權、各項津貼等等。
一份好的工作,適宜的工作,必須讓我們的努力付出,有著合乎市場行情的補償回饋,這是生活現實面所必須稍加衡量注意的。尤其現在的職場情形,常常因為企業合併、公司遷移、引進低薪資勞工等因素,造成受雇者提早離開工作崗位的情形,更讓我們必須針對有可能更長時間失去工作、或更早時間被優退的情形,有所準備。
「並且我們的人要學習正經事業(或作:要學習行善),豫備所需用的,免得不結果子。」(多三14)
聖經裡十個童女拿燈迎接新郎的故事,新郎遲到以致其中五個童女因未能預備油在器皿,而痛失偕同迎娶的機會(太二十五1-13),不但被指為「愚拙的」,新郎還說「不認識她們」。所以聰明的人應該懂得預備,懂得為意外的突發狀況預備,為將來預備,在經濟景況不佳,或競爭愈趨激烈的情況下,通常失業的情形只會早到,不會像故事中遲到的新郎。
四、人際關係的和諧性
人力資源管理協會(Society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與《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曾經有一項調查,顯示有95%的人力資源主管或是求職者透過人脈關係找到適合的人才或是工作,而且有61%的人力資源主管以及78%的求職者認為,這是最有效的方式。此外,根據富比士雜誌(Forbes)的調查,成功找到工作的求職者當中,有75%是透過人脈關係。
由此可見,要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好工作,人際關係成了最佳的途徑或橋樑。其實,人際關係所深切影響的,豈止於此,它不但在找到工作上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更在完成工作任務上也扮演重要的關鍵角色。所謂的「待人處事」,意味不能學會待人,焉能辦好事情?失去了人脈資源,再好的能力,也要大打折扣,甚至處處吃閉門羹。
所羅門王說:「人的禮物為他開路,引他到高位的人面前。」(箴十八16)他所謂的「為他開路」,指的是讓他在上位者面前有立足空間,禮物只是個引子,更重要的是人際關係,處處討人厭的人,就算送禮也會被當賄賂看,會讓人不安的。
曾經有一份針對應徵者對工作價值認知的研究論文,研究調查發現,應徵者對工作價值期望的順序如下:
1.必須互相尊重 2.負責任 3.要團結合作 4.明確的工作目標 5.要誠實守信用 6.要誠懇
其中第1、3、5、6項,共四項,都與人際關係的和諧性具有絕對的直接關係,甚至都能扮演比禮物當更好的引子。因此運用良好的人際關係,包括與上司、部屬、同事,甚或周遭社會人力資源,最能幫助我們順利達成工作目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