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40期2006年1月)
主題特寫:學習壓力在蔓延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tim

在台灣,立足社會的生存壓力,向下延伸到學生時代。課業成績遙指未來的事業成就,對優等生的評估標準,比起往年更加嚴格。

一位初級班的學員,每週放學後必須參加各學科補習之外,暑假初期還得參加「體育訓練營」,可說是十八般武藝都得精通。

以百分高低定好壞,齊頭式平等的成績要求,追逐分數的迷思,不減反增。

2005年10月,一位建中學生因為考不到第一名而跳樓自殺,引起社會譁然。經媒體報導,台北市四分之一的國三學生曾經因為升學壓力而有輕生念頭。教育部統計顯示,學生自殺案件逐年攀升,該年1至10月累計自殺件數已高於往年全年件數。因為課業所帶來的壓力與憂鬱,讓中學生漸漸失去應有的喜樂。

資優生因自殺見報了,然而,更多在課業上得不到掌聲的孩子,要怎樣才能換得我們的關心與注意?除了想盡辦法幫他提高成績之外,我們還教了他什麼?

我們常說,在教養上應該以「信仰、健康、學業」的優先順序進行。然而,在大多數人的記憶裡,中學生活不外乎「唸書、考試」兩件大事,「考上理想學校」成為支配時間運用的主要方針。那麼,用來學習「敬神愛人」道理的時間,為什麼往往只在每週六短短兩小時的宗教教育?

當社會充斥著詐騙、黑心事件,教會年輕一輩的信仰根基薄弱、人際疏離,我們是否意識到宗教教育、品格教育、生活教育,儼然成為智能教育後的剩餘時間利用?課後時間的零碎、分散是事實,問題的癥結或許不在時間,而是教養的觀念。

不久以前的《商業週刊》,以「背叛成功」作為主題,題解上說「當金錢與頭銜讓人找不到自己,你要背叛成功。」於是成功的經理人投入糕餅業、知名律師轉向人權服務。然而,幾位弟兄姊妹認為,那是因為他們先達到名利財富的成就,後來才有「背叛」的餘地。對於「成功」的定義,其實,沒有改變。

那麼,我們怎麼定義人生的「成功」?又有多少家長與學生確實想過?

考高分與高學歷不是不好,只是孩子長大以後,會不會質疑「這是我要的生活嗎?」

這次,我們以課業的教養問題為出發,所要思考的,卻與信仰實踐相關。

怎麼定義課業的成功,反映我們怎麼定義人生的成功,也反映我們怎解釋「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箴九10)。

「敬畏神的孩子,神會賞賜聰明智慧,開啟他學習課業的心。」是的,或者進一步來說,「敬畏神」這件事情本身,就是值得我們一生學習的功課;教養孩子成為一個有滿足喜樂的學生,這就是智慧!

在孩子課業的教養問題上,我們怎麼實踐「信仰、健康、課業」的價值排序,告訴他們一生當學的功課為何?怎樣忠心教養祂所託付的產業,引導他們面對課業的壓力?

然而,高舉信仰價值,不代表將該讀書的時間用來讀經禱告,剩下時間唸的內容就會出現在考卷上,或者不以地上為念,可以做為課業退步的藉口。

我們相信,在主裡有滿足的喜樂,雖然,課業壓力一直存在。但是因為神所賜的恩賜,以及家長對孩子的愛,能讓主裡的學生,將同樣的年輕歲月,活出不一樣的快樂。




作者: tim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200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