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41期2006年2月)
主題特寫:麥子與稗子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吳明真

一、前言

《聖經》中的真理,含有「二元對立」的觀念,例如光明與黑暗、得救與滅亡、善與惡、潔淨與不潔淨、屬靈與屬肉體等,二者間的界限分明。耶穌說:「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路十六13),所以每一位信徒應該選擇其中的一邊站立,無法站在中間。

因為我們是獨居的民,不列在萬民中(民二十三9);我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彼前二9)。神要我們從外邦人中間出來,與他們有所分別,不要沾染污穢;神就要作我們的父,我們要作祂的兒女(林後六17-18)。所以我們活在世上,應該要了解自己的獨特身分,能夠分別為聖。

然而事與願違,我們發現教會與社會間的界限模糊,當社會流行低腰褲、倒會等不良習俗時,教會缺乏免疫力,很快地就會發現它的蹤跡。耶穌在《新約聖經‧馬太福音》第十三章述說「麥子與稗子的比喻」,論及在麥田裡除了麥子,還有稗子,其意義如何,耐人尋味。以下擬探討此一比喻。

二、經文內容探討

1.第十三章第24-28節上:

「耶穌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裡,及至人睡覺的時候,有仇敵來,將稗子撒在麥子裡就走了。到長苗吐穗的時候,稗子也顯出來。田主的僕人來告訴他說:『主啊,你不是撒好種在田裡嗎?從哪裡來的稗子呢?』主人說:『這是仇敵做的。』」

比喻是用世界上人們耳熟能詳的事物,來說明屬天的真理。這比喻中的稗子,是一種毒麥草,吃了會頭暈,產生幻覺,甚至會導致失明;1而麥子則是猶太人的主要食糧之一。「好種」能生長成為「麥子」,它是指神活潑常存的道,能使信祂的人重生(彼前一23),成為「天國之子」(太十三38)。

而稗子不是在田裡自然生長出來的,而是魔鬼趁人睡覺的時候,將它撒在麥田裡,吸取田裡的養分,影響麥子的成長。「稗子」是指不聽從神的道、說謊、殺人的人(約八43-44),他們是「惡者之子」(太十三38)。

這世界是善惡並存,魔鬼在遍地遊行,尋找軟弱、可吞吃的人。因此耶穌警告我們,在末日必有假先知起來迷惑人,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善於偽裝,外表披著羊皮,內在卻如殘暴的狼。但是觀看他們的生活是否聖潔,就可以斷定真假。所以我們要格外儆醒謹守,相信有神的保守,必能勝過惡者的工作。

2.第十三章第28節下-30節上:

「僕人說:『你要我們去薅出來嗎?』主人說:『不必,恐怕薅稗子,連麥子也拔出來。』容這兩樣一齊長,等著收割。」

稗子在田裡生長的初期,與麥子的形狀一樣,很難分辨。成長期間,兩者的根糾纏一起,要拔除稗子,恐怕連麥子也一併被拔出。當莊稼成熟時,麥穗因穀粒飽滿而下垂,而稗子會長得比麥子高,很容易分辨。因此主人希望僕人能等到收割的時候,再將稗子拔出來。

耶穌的時代,門徒誤認祂要在地面建立彌賽亞王國,凡反對耶穌的,都要被滅絕。就如門徒雅各、約翰因撒瑪利亞人不肯接待耶穌,要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路九51-56),這可以顯示出他們平日的思想。耶穌用這比喻告訴門徒,神不會立即將惡人逐出世界,直到世界的末了才要施行審判。

3.第十三章第30節下:

「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人說,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裡。」

審判麥子與稗子,是神的工作,不是人的工作;而且要按照神所定的時間來審判,也就是在世界末日的時候。那日,人子要差遣使者,把稗子薅出來,用火焚燒;也就是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惡的,從祂的國裡挑出來,丟在火爐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那時,義人在他們父的國裡,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太十三39-43)。

有時候,我們見惡人在世上活著的時候,得享平安,不像別人受苦、遭災,會認為神不公平,信心難免受影響,甚至產生懷疑,鑽牛角尖,差一點就要跌倒。

其實,審判一定來到,善惡一定會分別出來。等我們進了神的聖所,思想他們的結局,是掉在沉淪之中,成了何等的荒涼!遠離神的,必要死亡;凡離棄神行邪淫的,都被滅絕了。但親近神的人,將來必接到榮耀的天國裡(詩七三1-28)。

三、比喻的教訓

1.要時刻儆醒

在這比喻中,耶穌說到相同的土地,因為不同的種子,長出麥子與稗子兩種植物,結出兩類果子。

田地是指世界(太十三38),屬於田主耶穌所有;世界是神所創造,由神掌權。神撒下好種,使信祂的人成為天國之子。但魔鬼卻趁人睡覺時,將稗子撒在麥子裡,表明這世界同時存在善與惡。不聽從神的道,作惡的人,將成為惡者之子。

為什麼在神的麥田裡會有稗子存在呢?是魔鬼趁人睡覺的時候,將稗子撒在麥子裡就走了。「睡覺的時候」指的是夜間,表示沒有光照的時候,仇敵在暗中做這件事。

耶穌是世界的真光(約一9),要照亮一切世人;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約一5)。因此,在麥田裡,沒有接受真光的地方,就讓仇敵有機可乘,在暗中撒下稗子。如今,魔鬼也是遍地遊行,尋找軟弱、可吞吃的人。所以我們要盡力宣揚福音,透過基督宗教信仰的力量,讓黑暗的世界漸漸趨於完美。

2.要能有分辨的智慧

在麥田裡,稗子與麥子同時出現。它們有相似的外表,性質卻截然不同。信徒應該要有分辨的智慧,瞭解稗子的特性。首先,他們會引進陷害人的異端,不承認耶穌是主(彼後二1),甚至阻擋人相信耶穌。

例如有一位行法術的巴‧耶穌,常與方伯士求‧保羅來往,當士求‧保羅要聽神的道時,巴‧耶穌就抵擋使徒,要教方伯不信真道。使徒保羅被聖靈充滿,定睛看他說:「你這充滿各樣詭詐奸惡,魔鬼的兒子,眾善的仇敵,你混亂主的正道還不止住嗎?現在主的手加在你身上,你要瞎眼,暫且不見日光」(徒十三6-12),結果巴‧耶穌的眼睛立刻瞎了。

其次,可以觀察他們是否有好行為。真先知是聖潔的神人,他們不僅自己生活上嚴謹,為了維護信仰的純正,他們經常勉強百姓要離開惡道,歸向真神(耶二十三22)。

而假先知通常是道德敗壞,毫無生活見證的人,他們行姦淫,做事虛妄,貪愛錢財(林後二17);不但不阻止百姓作不道德的行為,甚至鼓勵人沉溺在罪惡中(耶二十三11-21)。耶穌警告我們,在末日必有假先知起來迷惑人,因此我們要防備假先知,只要觀看他們的生活是否聖潔,就可以斷定真假(太七15-21)。

3.要確信將來神必審判

在基督的麥田裡,麥子與稗子一齊生長,卻有不一樣的結局。為何耶穌不立即將稗子從麥田中薅出來?因為祂愛惜麥子,恐怕薅稗子,連麥子也拔出來。只好等待收割的日子,也就是在末日審判之時,稗子必被挑揀出來,丟在火裡;而麥子要收入天國的倉庫。

這就告訴我們神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凡恆心行善、尋求榮耀、尊貴和不能朽壞之福的,就以永生報應他們;惟有結黨、不順從真理、反順從不義的,就以忿怒、惱恨報應他們(羅二6-8)。

審判麥子與稗子,是神的工作,而且是在末日的時候施行。例如耶穌從很早就知道十二個門徒中的猶大,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約十二6);耶穌也知道有一天,猶大會出賣祂。但因為其他十一位門徒尚未察覺猶大的惡毒,耶穌只好繼續容忍稗子的存在。

後來神將審判權交給使徒與教會(太十八18),當稗子已經明顯的暴露出來,繼續容忍罪惡,將會影響全體信徒的靈性,此時教會應立即施行審判,將惡人趕出去(林前五1-13)。例如許米乃偏離真道,說復活的事已過,就敗壞好些人的信心,如同毒瘡愈爛愈大。保羅只好將他們逐出教會,避免其他信徒受影響(提後二17-18;提前一20)。

四、比喻的擴充解釋

在這個比喻中的「田地」,耶穌說是指「世界」;但為了要使信徒在現代生活中得到更多的造就,有人將「田地」做下列擴充性的解釋:2

1.教會

一般基督徒認為教會是屬靈的團體,有耶穌基督為元首,不會有稗子存在,不可能發生邪惡的事情。一旦教會醜聞曝光,信徒無法接受,信心連帶崩潰。事實上,教會處於罪惡的世界中,是善惡同時存在,信徒中也包括麥子與稗子。

因此,信徒應具有分辨的智慧,要曉得分辨稗子和麥子。縱使在教會中,也要有防人之心,不要輕易借錢給信徒,也不要與異性信徒單獨會面,如此可以減低上當受騙與受誘惑的機會。

在教會中,人們經常喜歡採行拔除「稗子」的作為,來證明自己是「麥子」,這是相當殘忍的行徑。

說別人信仰不冷不熱,就是想表現自己信仰火熱;說別人貪污舞弊,就是想表示自己清廉。壓低他人抬高自己,將自己快樂建築在別人痛苦上,這是一種自義,與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一樣,難免遭受耶穌的責備(太二十三;路十八9-14)。

要分辨麥子與稗子,並不容易。一個外表上看來是好人,實際上可能是壞人;一個外表上看似乎是沒救的壞人,最後又變成好人。

事實上,神不是按照人的「某一次」行為,而是按照人的「一生」來施行審判。如果我們因同靈一時的犯錯,立即將他拔除,那麼他將喪失悔改的機會。所以我們應有一顆寬容與忍耐的心,願意多給人一些機會,讓他可以醒悟、改變,明白真道(提後二25-26)。

2.自己的心田

《聖經》中的教訓,是要做為我們的借鑑。我們讀《聖經》時,常會成為旁觀者,認為自己是麥子,而不是稗子,如此置身事外,則讀經對我們沒有幫助。倘若我們能融入比喻中,假想自己的心田中是麥子與稗子共存,並以此為鑒,時常儆醒,努力靈修,將稗子逐漸去除,當可避免被丟入火爐裡的結局。使徒保羅也認為,在我們每個人的心田中,是善與惡並存的,只是我們常常無法分辨。

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我所願意的善,我並不做;我所厭恨的惡,我倒去做。故此,心中經常在交戰,又無力得勝,覺得很痛苦。如果能藉著不斷的靈修,靠著耶穌的幫助,一定能贏過罪惡(羅七7-25)。

「稗子的比喻」是指著天國實現之前的情境所講的,耶穌將比喻中的「田地」解釋為「世界」,如果擴張解釋,將超越耶穌的原意。儘管人的心田是可以改變的,由惡趨於善;但是植物的品種卻無法改變,稗子是無法變為麥子。因此將比喻中的田地擴張引申為心田,並非比喻的主要意義。

五、結語

這個世界是善與惡並存的,我們既然活在這世界中,必須儆醒謹守,努力靈修,避免遭受惡者的誘惑。分辨麥子與稗子,是神的主權與工作,神將在末日的時候施行審判。

教會在平日不輕易施行審判,但若罪證確鑿,不處理將會影響多數信徒的信仰,此時才會立即將惡人趕出去,將稗子從田裡拔除。審判之日雖尚未到臨,但審判終將來到,神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麥子將得著神永生的獎賞,稗子將遭受神永死的懲罰。

註:
1.陳惠榮編,《證主聖經百科全書》,(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95),頁1133。
2.楊牧谷著,《亂世豐筵──耶穌基督的邀約》,(香港:更新資源有限公司,1999),頁176-185。


作者: 吳明真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2/01/200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