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34期2005年7月)
主題特寫:從社會結構談自殺的現象

謝秀芬

近日台灣地區發生多起自殺事件,引起全國各界的關切。根據衛生署統計發現近三年來,「自殺」已擠入國人十大死因之列,每年平均超過二千人自殺死亡,除老人自殺率高外,有三成七的自殺死亡人口集中在中壯年。

尤其最近我們看到名人自殺之後,還有姊弟三人全家自殺,有憂鬱症的自殺,甚至父親殺害子女後自殺等等,所謂攜子自殺的事件不勝枚舉。他們為什麼要自殺呢?原因何在?首先我們會看到這些自殺的人,都是在充滿怨恨、悲憤、沮喪的心情下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

那到底是什麼樣的事情讓他們充滿了這麼多負面的情緒呢?是不是因為生病或得了憂鬱症?又是什麼事情使他們得了憂鬱症?我們看到除了生理上的因素之外,很多都是來自於外在社會的因素。社會因素最主要包括政治因素、經濟因素、社會、人際關係和家庭關係等。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單位,亦是人們生活重要的社會環境,家庭生活不和睦、夫妻感情不好,亦是許多自殺發生的原因。本文主要從社會結構面來分析自殺的現象,以下分別就社會層面的各種因素加以說明。

一、政治因素

2004年台灣心靈白皮書的調查有六成三對於社會環境不滿,其中以政治因素所占比例最高,同年總統選舉後及立法委員的改選,有許多民眾不滿政治環境,造成失眠、憂鬱症的人數遽增,甚有因而自殺者。台灣從傳統極權政治進到民主社會,重視多元化,尊重每一個人的聲音而使其陷入一種對立的泥沼。

黨派間的互相攻擊,對選舉結果的不平和、對政治人物的氣度之不解等,使得社會民眾生活於不安定和不安全的環境之中。尤其政治人物的不良示範和媒體的渲染,引發台灣自我認同的危機,造成民眾憂心忡忡,使社會因而付出很高的代價,當人們覺得生活苦悶時就會有自殺的念頭。

二、經濟因素

台灣政經情勢動盪不安,社會大環境惡劣,影響經濟的發展,失業率節節上升,經濟問題、失業、破產,滾雪球似的債務、低收入者不斷增加,許多人相信長期的經濟蕭條是自殺者增多的關鍵原因。日本這十年來自殺就像一場社會瘟疫一般,在當地社會尤其是鄉村地區蔓延開來,年年增加。

日本警視廳把25.8%的自殺案例歸咎於經濟原因,日本的大蕭條帶給人們財政的混亂、破產、慘淡經營和絕望,長期的經濟低迷和經濟趨勢的變幻莫測,創造一個更動盪更容易誘發自殺的社會環境。同樣的,國內近年來的失業率高,社會環境變遷,在欠債壓力下,常發生父母親帶著幼小子女一起自殺的悲劇。

三、家庭婚姻

就攜子自殺事件來看,從1992至2001年這十年來有78件,其中,父攜子自殺主要的原因是家庭因素,占65.7%;母攜子自殺觸發的原因以家庭因素的占45.5%。

而2001年至2003年攜子自殺的44件中,發現父攜子自殺以經濟問題、失業、工作不順或是債務糾紛所導致的比例最高,當然另外也摻雜著家庭的問題、婚姻的問題;母攜子自殺事件在這三年當中,比較多的是婚姻不和或是離婚後生活困難為多。

有許多夫妻因為吵架,感情的問題而導致攜子自殺。例如2003年6月台中市賴先生帶著年僅八歲的女兒跳樓自殺,確實原因是因為工作不順,有憂鬱症傾向,大樓管理員說賴先生夫妻感情不錯,原本經商的賴先生近來工作不順,而發生自殺事件。

而母攜子自殺案例,據聯合報2004年12月27日載,三重市一名越南籍婦人懷疑丈夫有外遇,爭吵後對丈夫及一對子女下毒,再悶死丈夫及女兒,中毒的兒子即時逃開,她自殺未遂,與兒子一起送醫救治。這種種殺人自殺的家庭悲劇可以發現,家庭關係與婚姻關係是導致家庭悲劇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外籍配偶在台灣無法融入台灣的社會和文化,使她們沒有安全感和被排擠。以男性為主的社會結構,造成兩性關係的不平等,自殺是婦女最後走頭無路的選擇。

所以從媒體所報導的有關攜子自殺的案例,可以發現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於經濟問題、婚姻關係,還有疾病,當然有些是因為憂鬱症導致自殺,但是憂鬱症的產生也是因為壓力所形成的。

另外青少年的自殺率增加,是許多社會共同的現象,與環境快速變遷、家庭破碎、家庭支持力量減少的因素有關,青少年的壓力來自家庭和人際關係,遇到父母離婚、分居或感情問題事件時,容易產生憂鬱傾向,而萌生自殺的念頭。

四、社會制度

除了家人關係不良以外,當然社會制度也是導致自殺的原因之一,許多人與社會脫節,有強烈的疏離感,因此導致缺乏生活上的資源,例如前些日子所發生的姊弟三人同時自殺的案例,是因發現他們沒有與親戚朋友聯繫,加上目前都市的居住環境,鄰居之間少有往來,孤立的生活,導致他們求助無援,最後選擇自殺。

此外,我們也發現有些學生自殺的案例,都與整個教育制度、同儕有關,甚至與家人的關係都有關聯。有幾起資優生自殺的例子,讓人覺得非常惋惜,考試制度與學優則士的文化觀念都是造成學生自殺的重要原因,由於學校功課的壓力,以及家人的期待和自我的要求,最後由於適應不良而導致自殺,當然也有因為與同儕之間的比較,造成了一些壓力。

自殺的發生是與壓力息息相關的,而且壓力的來源主要是來自於社會種種的制度、結構,以及各種社會環境所造成的。

據估計,全世界每年約有50萬人死於自殺,自殺對人類的殺傷力不下於一場戰爭或瘟疫。台灣近年媒體對自殺事件的報導不斷,從影星、歌星、警察到學生,自殺年齡層似乎正在下降,令人感到惋惜。社會學家涂爾幹認為自殺與社會好壞有直接的關係,當社會秩序發生重大變化,無論是遽降的好運或災難,都會增加自我毀滅的傾向,涂爾幹稱這一類的自殺行為是脫序型自殺。

目前台灣社會正處於脫序階段,傳統被打破,新秩序來不及建立,在銜接過程當中,社會出現嚴重的失序現象,不論政治、經濟、家庭的結構都產生改變。尤其是家庭的結構縮小、功能減少,兩性關係也發生變化,離婚率逐年增加,外遇、家庭暴力層出不窮,種種的壓力是造成憂鬱症或自殺的重要因素。




作者: 謝秀芬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7/01/200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