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35期2005年8月)
主題特寫:我兒的背影

羽亮

不到150公分,40公斤差一點的體重……太瘦了吧?太矮了吧!小不點一個(如吉娃娃──迷你品的寵物狗那麼小),如此瘦小身材任誰看了都無法置信,會是「市長杯」國小組柔道錦標賽「輕羽級」金牌得主?

老爸說:「大概是一個病號、一個拉肚子、一個臨陣缺席……,幸運意外奪牌吧?」你高聲抗議說:「要憑信心,不可憑眼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再也不能以外貌小看你了。全家人除了感受這一份喜悅外,更令人瞠目驚奇的是我們家的小不點竟如此爭氣,果真深藏不露。

台中的ㄚ伯一通電話,趕忙打理簡單的行囊,隨身露營用的睡袋,迫使原本就極簡單的人口,再少了你的身影,更形空蕩,也讓老媽提早進入「空巢期」的恐懼。

幾乎成長遲緩的身材,見你跨步前行,充滿自信,連我這個作父親的都不曉得這「小不點」到底哪來的勇氣?逕自開始了你的台北求學旅程。是欣慰(柔道資優班)?還是憂慮(隻身在繁華的都會)?「行李背得動嗎?會照顧自己嗎?病了怎麼辦?踢被子怎麼辦?一個人會怕?會哭……?」

一連幾百個、千個問號,終讓媽咪的兩行熱淚如水塘潰堤般的遍灑了國光號車站。小子阿,你比老爸──厚篩壘(廣東話:好厲害阿!)。

「你們好狠阿!放心嗎?……哇!真開明。……好命哦!兒子長大了!他好獨立哦……?才13歲吧!真佩服你們!……哎呀!正值『不惑』之年吧,竟然就得遇上人生的另一大抉擇?放你單飛!!」

兒阿!兒阿!為了滿足你的興趣,為了不再看見你那失望的眼神,不願在稍縱即逝的機會裡,加入「柔道隊」挑戰自我選擇,當一個辛苦的運動選手,提早過團隊生活;強迫學習照顧自己,一個人禱告,一個人讀經,功課也需要跟上,好辛苦。

務必小心避免受傷,還得自己負責打點一切,節省開支,在眾多為信主的人中當一個瀟灑的基督徒,不可與之同流合污,隨流失去。

真想親手為你擦去原本放棄北上而狂洩的淚水,你頻頻逼問:「為什麼我不能去?為什麼?」爸只好回答:「媽咪說好就成了。」盼望藉由媽咪的「婦人之仁」給你個軟釘子碰,好教你知難而退!但當時才知「她」比你、我都鎮定、勇敢地說:「媽咪國一即離家遠赴花蓮求學……」。縱使不捨、不放心,再多說不出的理由,只好「愛在心裡口不開」勉為其難答應。

親戚、教會同靈們因關心而有不少的責難、質疑,只有少數是鼓勵的,ㄚ爸都必須靠主耶穌,一一攔下來。你是我的長子!我的心肝!我的兒阿!我的寶貝阿!豈知你是天父給的「產業」;是ㄚ爸心中的一塊肉阿,有千百萬個不捨,實在怎麼也想不通:「自小愛哭、膽小、頑皮、搞怪的小不點,會一夕間長大?且獨立?也許咱們家族男生,傳承著來自爺爺的遺傳吧?皆有著用不完的運動細胞與精力,難不成ㄚ伯要你繼承「阿公」柔道教練的衣缽……!

讀書吧!「人無知識枉少年;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一般人認為運動員只有體力無大腦,運動傷害也免不了,總聽你反駁:「天生我才必有用,ㄚ伯不也是大學體育系老師嗎?」

看你意志堅定,實不忍再提負面意見,眼看著比你重的行李,身體要彎一邊才提得動,媽咪趨前要幫你提,總被我攔下來。她不停的流淚,誘得爸爸也頻頻拭淚,走吧!勇敢的去吧!要記得禱告唷,每天打電話哦,要……,兒阿!希望你轉過頭來讓我改變心意;兒阿!希望你停下腳步,ㄚ爸會叫你放棄;兒阿!多麼希望你上不了車,爸爸即刻載你回去;兒阿!回家後媽咪肯定拿我出氣?

這一次爸爸比你沒有男子氣慨……。車上、車下,空間阻隔,卻阻隔不了爸爸、媽媽的,還有你的淚,這一揮手就成定局,「唯放心不下的還是愛哭的你!!」車子緩緩開出站了,爸爸緊握著媽媽不斷揮舞的手,平安!主耶穌看顧你。

家裡三樓空蕩蕩,彷彿你坐在書桌K書,彷彿你躺在床上睡覺;浴室裡洗臉毛巾靜靜地躺在毛巾架上,滿腦子都是你的影子;爸爸有一些些得意,好小子像真的長大了!帶著絲絲的落寞下樓,媽咪問我,弟弟也問我:「哥哥應該適應吧!」只有為你禱告了。鋼琴聲似乎響著,一下子喝水,一下子尿尿;不是課本忘了,就是忘了練習;與老師討價還價的頑皮樣兒……。

呆坐在鋼琴前,會心的微笑,猛搖頭,輕嘆息,就這麼放你出去?獨坐在沙發上,翹起二郎腿,輕閉眼,再嘆息,如今有誰與老爸搶遙控器爭看電視?

騎著你的單車,想著必須墊腳跟才踩得到地的你,一副小大人模樣,嘴裡嚷著:「弟弟我教你?」不自量力的樣子。抿著嘴角,長長的鼻息,內心還是忍不住掙扎禱告著:「主阿!求祢幫助,主阿!求祢看顧,讓他一切平安。主阿!交託祢,讓他跌倒時自己爬起來,無比的勇氣面對自己的選擇。

宗教教育教老師叮嚀的全都拿出來用,每天一定禱告,每天一定讀聖經,懂得依靠主,分辨善與惡;與同學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快樂讀書學習,喜悅的心練柔道;不遇見試探,脫離凶惡……。最後求祢安慰我的妻,平靜我的心,感謝祢!」




作者: 羽亮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8/01/200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