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海
無花果樹的特性
神應許選民的迦南美地被形容為:「那地有……無花果樹……」(申八18)。選民進入應許地之前,十二個探子從迦南地帶回三樣當地土產,其中之一就是無花果(民十三23)。在美地裡,雖然有野生的無花果樹,但以色列人家的庭園及葡萄園的角落,常有人工精心培植的無花果樹。
其果實肉多,形狀如酪梨,花存斂於果內,若剖果則花現。到了夏令時節,葉子繁盛茂密,可用以遮擋炙人的豔陽,故井旁常栽無花果樹,以供旅人避暑歇腳,並保持井水清涼。無花果樹通常高達9-12呎,若悉心培植,可達30呎;其樹根強韌有勁,可穿過岩石深入地裡,吸取養分與水分,樹齡可達400年。
無花果樹的用途
主耶穌降生千多年前的約坦,針對殘暴傲霸的兄長亞比米勒,用比喻的形式登高宣告無花果樹的主要用途:「結甜美的果子」(士九11),誠哉斯言!新鮮的無花果誠然甜美爽口,並且盛產季節的無花果亦可製成易於儲存、便利攜帶的無花果餅,這無花果餅不但是日常家居的佳餚美食,更成為獻禮中不可或缺的貢品(代上十二40;撒上二十五18)。
猶大王希西家染患瘡疾,真神差遣以賽亞先知諭示以無花果餅貼患處,神恩奇妙!瘡疾果得痊癒(賽三十八21;王下二十7)。無花果樹郁青的葉子不但可供遮陽避暑,犯罪之後的始祖,竟然靈機一動,就地拈來無花果樹的葉子,編衣遮羞(創三7)。造物主在無花果樹多用途上所展現的智慧,真令人銘衷地感服與讚佩。
無花果的季節
無花果樹通常可年穫兩熟,冬季的無花果於5-6月間成熟,夏果則於8-9月間可供採收,但經常兩季重疊,所以供果不斷,甚至在正常採收的季節之外,平常亦有剩果在樹;因此採收無花果的季節長達9-10個月,居住於美地的選民,幾乎終年可嚐到無花果的甜美。12月間無花果樹落葉,翌年二月始長初果,但到了四月樹枝才發嫩長葉(太二十四32;可十三28、32),當初果長到如櫻桃般大小時,若遇飆風暴雨,幼嫩的初果不堪摧殘,將紛飛撒落滿地,這是「未熟的果子」所遭的噩運(啟六13)。
無花果樹與選民
正如主耶穌在「不結實無花果樹」比喻中所揭示的(路十三6-9),無花果樹象徵神國的選民,因此,常年沒結靈果的信徒,猶如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終將因白佔地土而被砍除(可十一13-26);選民不但要結靈果,甚至要能隨時呈獻佳果於主前(啟二十二2;結四七12),否則有被咒詛而枯萎之慮(路十三6-9)。
無花果樹是神賞賜給百姓的禮品之一(何二12),當選民離惡守道,神看顧賜福的年日裡,天災止息、人禍不興,因此人人都可享受無花果樹的甘甜佳果,進而國泰民安、福樂延年,而顯出太平盛世的景象(王上四25;彌四4;賽三十六16)。
反之,當百姓悖道干罪,神忿怒的杯全然傾倒在硬著頸項的選民的年日裡,天災不斷、人禍連年。在災難的日子裡,「無花果不發旺」(哈三17),以致「無花果樹上必沒有果子」(耶八13),竟然成為神懲戒選民的警號之一,因為,敵人肆無忌憚地搶奪、擄掠,甚至吃盡選民當得的無花果(耶五17),尤有甚者,則進行徹底的大毀壞,「剝了我無花果樹的皮,剝盡而弄棄,使根條露白。」(珥一7)。
最後,當世界末了之時,外邦列國罪惡滿盈,神忿恨的烈怒傾倒在全地,神公義的審判彰顯於寰宇,那時,天地翻覆,天上的萬象也要殘敗「像無花果樹的殘敗一樣」(賽三十四4)。無花果樹的衰榮是為選民信仰情境的最佳指標。
在無花果樹底下
神曾藉著撒迦利亞先知預言彌賽亞來臨的景況:「當那日,你們各人要請鄰舍坐在葡萄樹和無花果樹下。」(亞三10),由此之降,心儀彌賽亞國度降臨的選民,特別是潛心摩西五經的虔敬子民,經常團聚在無花果樹、葡萄樹及橄欖樹的樹下,研究、探討彌賽亞國度來臨的美景。
當腓力介紹摩西在律法書上所記載和眾先知所預言的那一位彌賽亞,就是拿撒勒人耶穌的時候,對於衷心期盼彌賽亞來臨又熟識典籍的拿但業來說,這樣的信息是不可能的,因為他深知彌賽亞必定是大衛的後裔,祂應來自伯利恆或耶路撒冷,因此他毫無考慮地一口回絕:「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麼?」當拿但業一出現,主耶穌沒等他發一言半語,就當頭直指他內心深處的正直情愫,並且早已洞悉他「在無花果樹底下」的虔敬情懷(約一45-48)。
赤裸裸坦裎於主耶穌面前的拿但業,立刻驚呼主耶穌為拉比、神的兒子、以色列的王,也就是身兼先知、祭司及君王的彌賽亞(參:亞六12,三8-9;申十八15-19)。拿但業春雷的驚蟄宣告,劃破了百多年來「在無花果樹下」,或沉思或熱論的守候夜空,綻放出救主迦拿神蹟的首頁(約二1-12)。
結語
「在無花果樹底下」等候神諭的醞釀時期業已過去;一群同好聚集無花果樹下,潛心深究彌賽亞國度美景的團聚時期亦有成就之時。彌賽亞已經來了,並且成全了救恩。當今,聖靈建設了末世真耶穌教會,為這神國的成終工程,祂呼召了你和我來共襄盛舉,何其有幸!祂不只是讓我們「看見比這更大的事」,也就是「看見天開了,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約一50),所標誌主耶穌成就了通天的救贖大工,祂更應許我們「要作比這更大的事」(約十四12-15)。同靈、同工們!讓我們挺身舉手來領受這項末世的神聖應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