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溪番鴨
三、先知吟唱第二首哀歌(16-20)
接下來先知繼續轉述神的警告,說:選民必會身歷在哀嚎聲不絕的情境中(16-17)。這正好與他們現今以歡愉的心情過節,形成明顯的對比。「在一切寬闊處」是指城門附近的廣場,也是公眾聚集之處,在眾人聚集的地方嚎啕大哭,這絕對不是小小災難所造成的現象。
更令人害怕的是,這種集體悲慟的層面,更散佈在全國各個角落。「在各街市上」這是城市的寫照,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談論聲,不是小孩玩耍追逐的聲音,也不是人來人往的腳步聲或忙碌往來的馬車聲,更不是生意人在馬路兩旁吆喝的叫賣聲,而是人們悲慘的喊著:「哀哉、哀哉」。
想不到這樣的慘狀也蔓延到鄉村,農夫每年將所收成的收藏時,要以歡樂的氣氛過住棚節(申十六15),以正面的情感表露來對應神恩典的賜福。
如今他們不再歡呼,換來的卻是哀聲不絕,甚至痛苦到哭不出來,還要請專業哭手,也就是「善唱哀歌」的來加入這場悲劇,而響徹的哀聲也在「各葡萄園」(17上)。為什麼會這樣呢?先知將答案揭曉在其後頭,「因為我必從你中間經過」(17下),這個觀念可是用在神擊殺埃及長子所用的場景(出十二12、30),諷刺的是哀哭的不是選民的仇敵,竟然是選民自己本身!
先知發預言了!他預言選民必哀聲遍地。其中他提及「耶和華的日子」,並作一些觀念的澄清(18-20)。
以色列人信仰的致命傷其中之一就是信仰深度不夠,只將耶和華神當作他們的戰神,能夠為他們出戰,打敗眾仇敵,享受一個平靜歡愉的日子。
因此他們會在宗教節慶上,大聲宣告耶和華勝利,想像當耶和華的日子一來到,他們也能大大享受這種勝利的榮耀,飽享一切利益。他們只擷取先知書所宣告彌賽亞得勝的榮景,阿摩司先知很不客氣地轉述神的話,要他們好好去思索「耶和華的日子」真的對他們有利嗎?
先知很直接了當地說:「當耶和華的日子來到,也是神審判的日子」。沒錯!當那日子來到時,他們所期望的美景必到來,他們所討厭的仇敵也必消滅(珥三18-19);但想不到以色列選民的結局也是「有禍了!」(18)。選民必須要瞭解一個事實:神審判對象的起點是神的家(彼前四17),選民是不能夠置之度外的。
這些作惡的選民,一方面貪求罪惡,又盼望神來的日子能使他們更好,先知明說:「那日黑暗沒有光明」(18),也相當傳神的比喻他們的慘狀(19):好像有一個人遇見獅子已經夠淒慘了,費了九牛二虎逃脫後又遇見熊,這下可真的嚇破膽。
雖然他懷著極度驚惶的心情繼續找尋生機,好不容易逃到一間屋子躲藏起來,蹣跚地進入屋內,扶著牆壁喘氣,偏偏又摸到蛇,而遭到蛇的攻擊,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生不如死啊!因此先知連連向以色列民提醒,「耶和華的日子不是黑暗沒有光明麼?不是幽暗毫無光輝麼?」(20)
四、什麼是神喜愛的崇拜(21-26)?
在第四章時,先知曾指出選民按照自己的喜愛獻祭,在此先知更進一步的說,人若心不正,神必不會悅納一切的宗教活動。
在這裡的宗教活動包括二方面:
1.節期、嚴肅會
在摩西律法中的節期,要他們在所規定的日子裡分別出來,守為聖日。連在充滿歡樂氣氛的住棚節中也要守嚴肅會(利二十三35-36)。以慎重、莊嚴、敬虔的態度思想屬靈之事,以彌補平日因生活忙碌而對信仰追求的不足,這是神設立節期的目的。
想不到以色列人忘記節期真正的目的,一味地注重節期的排場,注重儀式的氣氛,誤以為情感機制的引發,就是神同在的印證。他們恐怕自己從遠道而來守節,卻換來沒有這種觸動情感機制的失落,因此大大運用音樂的力量,用美妙的歌唱聲與悅耳的彈琴聲(23),來塑造嚴肅會的氣氛。
就聚會的水準與成效來說,他們成功了。不過神卻厭惡這樣的節期與嚴肅會,因為他們企圖尋找一些宗教儀式來滿足自己的良心,卻忽略神是道德的神,也是倫理的神,祂不容許我們把感動的儀式與靈修生活的責任分開,更不會隨著人的熱鬧起舞,被人塑造的氣氛感動,而對參與儀式的人寬容。
神所喜悅的事是什麼呢?先知將神的心意點出來「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24),這句也是阿摩司書的主題。他希望選民能將神的本質像春雨之後的雨水,豐沛地滾滾而下,是如此地活潑、充滿生命力,這就像生命樹的果實一般(弗五8-10),表達出光明的氣息,這與地點、氣氛無關,更與好聽動人的詩歌和樂器無關,這些只是協助我們親近神,但不能取代生命的見證。
2.他們獻了燔祭、素祭、平安祭,卻遺漏贖罪祭
以色列民在這樣充滿高亢情緒的宗教氣息之下進行崇拜,很容易地他們會想有所回饋,來證明自己是受到造就的,因此燔祭、素祭、平安祭絡繹不絕。
用人的眼光來看,這些人將所得的奉獻出來,好一個不凡的舉動!至於這些獻祭背後的屬靈意義,例如過獻身的生活、對神表達效忠、感念神的恩惠……等生活品質層面,似乎被眾多的祭品與群眾的高亢情緒給淹沒了。他們回到自己的地方,依然我行我素,節期前後的表現完全相同,沒啥改變。
贖罪祭到哪裡?此時令我們大感不解,在摩西律法的規定,無論是過什麼節期,贖罪祭千萬不可忽略,以免將提升屬靈品質的原則給忘了(民二十八22,二十九5、11、16-39)。神藉由贖罪祭來提醒百姓,真正使神與人隔絕的主因就是罪(賽五九1-2)。
因此神所悅納的祭物是什麼呢?大衛很清楚,他是一國之君,絕對不缺祭品,要他每天獻上一千隻牲畜又有什麼問題呢?他沒有以千千萬萬的祭品來彌補心中的不安,他用的是「心祭」、「悔改的祭」、「憂傷痛悔的祭」來滿足神的公義(詩五一16-17)。
先知在本章的末了,突然間將思緒拉到距耶羅波安二世之前,約五百年前選民在曠野漂流的時空(25),神反問以色列選民,他們的列祖不是時常獻祭嗎?這些宗教儀式不是從他們開始嗎?
這些每天抬著約櫃與會幕的列祖,外表看起來天天親近神,但在神的眼中,會幕內在的受敬拜者居然不是耶和華,而是摩洛;象徵神臨在的神聖約櫃,居然被當作供奉偶像、神像的櫥櫃而已(26)。神從未被虛假的敬拜欺騙過,因此他們全都倒斃在曠野,只剩對神有真信心的約書亞與迦勒,情何以堪!
把時空拉到現在,是否我們曾深入自己的「會幕」與「約櫃」,看看裡頭裝的是什麼?是「耶和華名為萬軍之神」,還是滿足潛伏在內心的那尊看不見的偶像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