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46期2006年7月)
真理論壇:末日的危機與轉機

林賢明

末世的觀念,是基督徒的根本信仰。《使徒行傳》記載:「加利利人哪,你們為什麼站著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祂怎樣往天上去,祂還要怎樣來。」(徒一11)

《啟示錄》末了的話:「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阿們!』主耶穌啊!我願祢來!」(啟二十二20)。因此,蒙主寶血所灑的人,經常以「寄居」(彼前一17)、「客旅」(來十一13)或「帳棚」等詞彙,表明信仰態度與所存的盼望(彼前一3-5)。

末日的盼望,是主耶穌對門徒的應許(約十四1-3)。新約書信曾以「得贖的日子」(路二十一28;羅八23)、「報應的日子」(路二十一22)或「賞賜的日子」(啟十一18),作為個人靈修與教會責任的期許。

然而,末日之期迫近,魔鬼及其僕役反撲亦是日甚(啟十二12,二十10),在面對末日的危機與轉機之際,教會宣牧策略作為上,當從真理、靈修與團契的層面因應,以挺身昂首迎接主的再來。

一.謬妄的靈──道的混亂

魔鬼迷惑人的伎倆,慣常以「謬妄的靈」來混亂主的道(約壹四6;徒十三10),從始祖有關於善惡果的吩咐開始(創三4),歷經亞倫以牛犢為帶領百姓出埃及地的神(出三十二4),至耶羅波安陷百姓於罪中的牛犢、凡民立為祭司與私定八月十五日為節期,像在猶大的節期一樣(王上十二28-33),直至初代的教會,仍然受到異教之風所搖動。

其中以「諾斯底主義」為最(弗四14;西二23),如《多馬福音》、《馬利亞福音》、《腓力福音》、《猶大福音》、《真理福音》、《約翰祕典》與《偉大塞特第二篇》等。《啟示錄》中更清楚指出魔鬼的作為,牠模仿基督的死傷(五6,十三3)、權柄(五7、12,十三2)、合一(五9,十三7)和得勝(五13,十三4),使人陷入離道反教的沉淪之中(帖後二3-4;太二十四23-24)。

這種「有熱心而無真知識」、「心存敬畏卻無真信仰」的作法(羅十2;徒十七22-23),長期困擾著純正真理的根基。公元200年為了駁斥「諾斯底」及「孟他奴」主義,產生了信經、正典和教會組織。然而,公元313年的「米蘭詔諭」,使屬世的腐敗潮流湧入了教會,其中更改安息聖日為星期日的主日,即是明顯的實例。

今日,對於聖靈的解釋,許多教派仍舊各執一詞,殊不知,聖靈是一種可看見、可體會的應許(徒二39,十44-46,十九6-7),是出於順從的祈求(徒五32;路十一13)。

因此,我們必須著重真理的論述與教導,透過講台的信息、神學訓練與教育和讀(查)經風氣的推動,本著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與愛心,並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常常且牢牢的守著,謹慎自守免得受了迷惑(提後一13-14;太二十四4-5、24;約貳7-9)。

二.行毀壞的──事的俗化

主耶穌對於末日預言,提及「你們看見先知但以理所說的『那行毀壞可憎的站在聖地(或譯:不當站的地方)』。」並且附帶說明:「讀這經的人須要會意。」(太二十四15;可十三14;但十一31)

因為在末日的教會,必有敵基督的出現,牠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太七15),其種種行為是褻瀆神的名,一如許米乃、亞歷山大與丟特腓等人(提前一20;提後四14;約9),此乃彼得、約翰和保羅憂心之所在(彼後二1;約壹四1、3;羅十六17)。

約翰寫信給亞西亞的七教會,指明教會中已趨於俗化,即那行毀壞可憎的,已在教會裡褻瀆了神的作為,如「尼哥拉黨」、「撒但一會」、「巴蘭的教訓」和「耶洗別的教導」等毒根的擾亂(啟二6、9、14、20)。

主耶穌將維繫教會的使命,已經藉由「聖靈、真理與神蹟」的印證,託付了我們末後的真耶穌教會(可十六20)。在此末世的當下,使教會不致於俗化的關鍵,端賴「屬靈智慧──真理」與「聖靈充滿──品德」的提昇(徒六3,十六2;提前三1-15)。

換句話說,傳道、長執和負責人,是真理的護衛與實踐者,他們必須符合彼得與保羅所訂定的資格(徒六3;提前三1-13),如此的「推薦、審查(試驗)」過程,再加上不斷的「靈修、教育(講習)」(腓三12-14),方能凡事謙卑、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2-3)。

三.危險日子──心的敗壞

《福音書》中記著:「那時,必有許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惡……。」(太二十四10);保羅在聖靈的感動中也說:「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提後三1-5)

可見他們心地昏暗,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良心既然喪盡,就放縱私慾,貪行種種的污穢(弗四18-19)。誠如保羅在《羅馬書》中如此說道:「神就任憑他們逞著心裡的情慾行污穢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放縱可羞恥的情慾。他們的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裝滿了各樣不義、邪惡、貪婪……。」(羅一24、26、28)

既知道(看見)那日子臨近(來十25),教會已擔負起牧養的神聖責任,如主耶穌所託付──「你愛我嗎?你餵養我的羊」(約二十一16)。

因此,各地教會必須積極落實使徒時代的團契生活,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徒二42);同時,更要關注同靈的信仰生活,負起守望者的牧人角色,建立關懷的網絡(結三十三7),如經上所記:「失喪的,我必尋找;被逐的,我必領回;受傷的,我必纏裹;有病的,我必醫治。」(結三十四15-16)。

換句話說,在末後的日子,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來三13;帖前五11),因為十架的宣牧關懷軸線,著重於「人與神的縱向生命聯屬」之外,更不能忽略「人與人橫向的靈修與情感」(弗二16-17;約壹四11)。

結語

在這切切仰望神的日子裡(彼後三12),縱然眼前似如「犁溝般的傷痕」、「荊棘般的刺痛」和「苦膽般的磨難」(太二十七26、29、34;詩一二十九3,六九21),惟耶穌基督已經勝過且引領我們進入榮耀裡(來二9-10)。所以我們要儆醒、要預備(太二十四42、44),竭力在神的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並且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二15、22)。


作者: 林賢明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7/01/200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