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義雄
1926年3月真道由中國大陸傳至台灣,至2006年3月已滿八十年。八十年來我們看到神的帶領與祝福,使教會不斷地成長,人數不斷地增添,神恩實在豐盛無比。在硬體方面,各地教會有富麗堂皇的大會堂,齊全的裝潢設備;在軟體方面,信徒們屬靈的知識也不斷地增長,活潑推動聖工。
緬懷過去──前輩留下來的
初期的工人黃以利沙長老曾向張巴拿巴長老建議,為了促使真教會不斷地增長,早日將真道傳遍天下,必須掌握三個方向:1.要有健全的組織、2.要重視人才的訓練、3.要發行定期的刊物。我們對照《聖經》,使徒時代由一小群門徒開始,能迅速將福音從耶路撒冷傳至猶太全地,甚至傳到歐洲,就是掌握這三個方向。
張巴拿巴長老採納黃長老的建議,台灣教會朝這三個方向邁進:
1.1926年11月在線西舉開第一次支部大會,成立台灣支部於台中,並制定支部細則十七條,選出負責人執掌支部會務。教會發展,行政體系也跟著改變,發展成為今日的體系。
2.1926年3月真道傳入台灣時,就一面在各地方佈道,一面舉開神學訓練傳授《聖經》真理,培植教牧人才。初期為培植教牧人才舉開的神學訓練,有各種不同的班別:《聖經》講習會、領會者講習會、神學先修班、宗教教育教員講習,名稱雖然不同,宗旨卻是一樣,都是為了訓練教牧人才。楊約翰長老在總會負責人會建議設立神學院,經信徒代表大會討論通過,於1963年在台中創設「真耶穌教會神學院」,正式納入體制,有系統地訓練傳道人才。
3.1931年11月出版第一種定期刊物《真生命》月刊,後來改為《聖靈報》月刊;為了造就青年,發行《青年團契》月刊;為推展宗教教育,發行《宗教教育》雙月刊;之後又改版合併發行《聖靈》月刊至今。我們不但有定期刊物,又發行許多福音傳單與小冊,分發給慕道朋友。回顧八十年來,台灣教會之所以能日漸興旺,日益增長,就是掌握前輩留下來的這三個方向。
策勵將來──今後該努力的
我們除了繼續掌握前輩所留下來的三個方向,再提出幾個方向作為共同努力的目標,求主帶領,讓我們的教會能繼續增長,早日將福音傳遍天下,迎接主的再臨。
1.發揚主內一家的精神
教會是神的家,今日凡受洗歸主的人,都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弗二19)。家人應該彼此相親相愛,我們要以神的愛為基礎,用行為和誠實將神的愛實踐在生活中(約壹三18)。
我們的教會是復興使徒時代的教會,從《使徒行傳》中我們看到初代教會充滿神的愛,資源共享,互通有無。「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徒二44-45,四32);安提阿教會聽到猶太地區有饑荒就慷慨解囊,「門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錢,送去供給住在猶太的弟兄。」(徒十一27-30)。
今日總會有「聖工發展互助基金」,就是「以促進各地教會發揮互助一體的精神,推動整體教會發展為宗旨」而設立,發揮有無相通,一家人的精神。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身子只有一個,肢體卻有許多,肢體之間要彼此相顧,互相照應。若有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有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得榮耀(林前十二12-27)。我們在主裡是一家人,家人應該彼此關懷,互相幫助。耶和華對該隱說:「你兄弟亞伯在哪裡?」(創四9),這話值得我們省思。
今天我們應本著愛心,把那些失迷的兄弟找回來。台灣已由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工商發達,農村人口大量流入都市,造成信徒流失,因而與教會失去聯絡。
今日當務之急是要建立一套有效掌握信徒的機制,各地教會應確實建立信徒會籍資料,設立訪問組,定期積極家庭訪問,調查流入都市的同靈,將名單、聯絡地址及電話通知都會區的教會,請他們訪問關心牧養。
2.發掘各人所得的恩賜
保羅說:「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7、11-12)。
神的旨意是要每一個蒙恩得救的人事奉祂,祂既然把事奉交託給我們,就為我們預備事奉所需要的恩賜,各人所得的恩賜不同,所能作的聖工也各不相同。我們要發掘自己的恩賜,各人照所得的恩賜加以發揮,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四10-11)。
從《馬太福音》二十五章,主耶穌所設的「按才幹承受責任」的比喻可以看出:我們的主的確給每一個人有不同的恩賜,有五千、二千、一千。既領了恩賜,就要向這些恩賜負責,使它愈發完美。領五千的賺回五千,領二千的也賺回二千,他們都盡了本分,運用所得的去努力,賺了一倍回來,所以得到相同的稱讚和賞賜。
我們從那領一千的僕人身上可以看見他的失敗,也襯托出領五千和領二千的僕人成功之所在。領一千的僕人的失敗,並不在他領的錢少,而在他的思想行動有問題,他失敗的原因有三:1.怨天尤人、2.怕困難、怕失敗、3.懶惰不肯發揮自己所得的。古人有話說:「手不用則拈,腦不用則鈍,錢不用則銹。」我們的恩賜也是如此,愈用則愈完美。
神賜給每個人有不同的恩賜,我們當存著感恩的心接納自我,重視神所給的長處,發掘所得的恩賜,發揮才能,投入事工行列。如此,則人人有事作,事事有人作,教會中每一個人都動起來,奇蹟必然顯出,聖工必然興旺。
3.全民教育及工人培訓
主耶穌在世傳福音,特別揀選十二使徒,又設立七十個人,加以訓練並分派他們到各城各地方去。保羅也訓練提摩太和提多,使他們兩人成為神所重用的工人。
我們的前輩極其看重人才的培訓,真道傳入台灣就舉辦神學會,聘請上海總部郭多馬長老來授課,以後陸續在各地舉辦各種講習會(聖經講習、領會人員講習、宗教教育教員講習),訓練教牧人才。
古時神藉先知警告祂的選民:「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你棄掉知識,我也必棄掉你……。你既忘了你神的律法,我也必忘記你的兒女。」(何四6)。
今日的教會應加強推動全民教育,發起讀經運動,鼓勵信徒多讀《聖經》,參閱教會所出版的文宣品,提高屬靈的知識。推展延伸神學教育,加強屬靈的造就。舉辦佈道訓練,培養更多的事工人才,以備為主作工。輔導各地教會成立各種團契,並加強團契幹部的訓練。在各地教會適量增立長執,並加以訓練,以協助開拓佈道及牧養教會的事工。
4.加強福音開拓的事工
神曾經應許亞伯拉罕:「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創十三14-17)。這個應許也是給我們的,今日我們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你會發現尚未信主的人何其多,這些人就是我們廣傳福音的對象。
八十年來,我們雖然積極努力傳揚福音,在各地普遍設立教會祈禱所有兩百八十多處,但仍然有許多未得之地需要我們去開拓。馬其頓的呼聲陣陣傳來,我們應該趕快起來,縱橫走遍各地,更加積極投入拯救靈魂的事工。
老約翰看見「有一位天使飛在空中,有永遠的福音要傳給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國、各族、各方、各民。」(啟十四6),這預言今天已經應驗了,就是利用電波媒體傳揚福音。我們要善用廣播電台、電視台、網際網路來宣揚福音,製作影音CD、VCD、DVD在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並分發給各地教會,作為傳福音的工具。
主耶穌在世的時候,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祂的名聲就傳遍敘利亞,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旦河外來跟著祂(太四23-25)。
主耶穌一面傳福音,一面醫病趕鬼拯救人,可見醫療和宣道是可以結合的。我們教會當醫師的同靈很多,藉著醫宣團契的推動,善用這些醫師們在各地作醫療宣道工作,必能像主耶穌一樣,吸引更多人來信靠耶穌。
5.對國家及社會的關懷
主耶穌說,我們是世上的鹽、世上的光(太五13-14)。基督徒的生活不是「出世」離開人群,而是「入世」關懷社會。因此,主耶穌一面傳福音,一面醫病趕鬼拯救人。保羅也勉勵:「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提前二1-2)。主政者深感宗教的力量對社會安定之維護,有很大的影響力,他們希望融合宗教的力量,配合政令的宣導來穩定社會人心,期盼宗教團體秉持基督的大愛,積極投入社會的關懷。
本會有公益慈善理事會的設立,有組織有系統地推展社會關懷工作。利河伯社會福利基金會屬下有崙尾仁愛安老院、埔里基督仁愛之家、大林養護中心、博愛托兒所、多加愛心團。另外,有棕樹文教基金會,推展社會文教工作;腓利門文化公司,出版屬靈刊物,造就靈性,淨化人心;有東勢、埔里、大溪、花蓮、台東、內埔等六處學生中心,照顧原住民到都會區就學的學生,除了提供住宿,並給予課業輔導和生活指導。
本會連續十多年來均蒙內政部、省政府及台中市政府頒獎表揚,是「公益慈善及社會教化」績優的宗教團體。我們的愛心付出,得到政府及社會的肯定及讚賞,使主的名得到榮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順服掌權者,擁護政府的公共政策,也在財力、人力的許可下,繼續協助政府推行文化建設及社會關懷,不但榮神也益人。
結語
八十年來神的帶領使我們的教會在穩定中成長,除了秉持前輩所留下的三個方向之外,也應立定新的志向,追求更大的進步。人人發揮自己所得的恩賜,積極投入教會的事工行列,本著基督的大愛,靠著聖靈的帶領,早日把福音傳遍各地方,迎接主的再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