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41期2006年2月)
專題報導:智慧之道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小莉莎

耶穌在海邊說了一個撒種的比喻:有一個撒種的人出來工作,將種子撒於各樣地方,在路邊、石頭地、荊棘裡、沃土中都可見到他的種子。落在路邊的種子被鳥吃掉了,落在石頭地上的種子曝曬在烈日之下而枯乾了,落在荊棘裡的種子被纏住了,惟有落在沃土中的種子才得以茁壯,收穫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

種子都由同樣的袋子被撒出,卻因成長環境的條件而有了不同的發展。

路旁的種子好似心硬的人,聽見道理卻耳朵發沉,便被撒但奪去;石頭地上的種子沒有根,脆弱易倒,無法活出紮實的生命,因而對於人生中的各樣患難沒有抵抗力;被荊棘所纏繞而無法伸展的種子更可憐,為世上各樣誘惑與思慮不斷地牽絆拉扯,怎能結出健康漂亮的果實呢?

人們都有追求美善的本能,聽見好消息也會互相告知,尤其是天國的福音,更是希望周遭的親朋好友都能受惠蒙福。然而每個人所領受的道理都相同,放在心中的份量卻各有深淺了。

「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太十一12)。長不出根的信仰容易敗壞,道理聽明白的人,卻能活出旺盛的生命力。這些種子皆出自同一個撒種人,卻有天壤之別的結局!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太十三12)。那些望風的、看雲的、做事不紮實的人,在信仰生活上當然脆弱無比、敗絮其中,惟有努力的人才得著豐盛恩典。

持續追求不懈的人必要在前,放鬆偷懶的人就要落後了,因為勝負不到最後不會揭曉,失去片刻的警醒也都會留下試探的機會,直到斧頭已架在脖子上而渾然不覺,這樣的種子將來必被天使除盡。

在人生的舞台上,任誰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當然都有機會碰到低潮時刻,也許還會出現跟不上、比不上的窘境,使人漸漸消沉低落。但聖經告訴我們:「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祂口而出。」(箴二6)。

倘若學習上遇見了阻礙、或自覺沒有天分和能力可勝任,千萬別輕易地自暴自棄,因為真正的智慧來自於上頭的能力,神的靈能夠使愚人聰明又有謀略。只要我們能謙卑跪下向神祈求智慧,主耶穌不會放棄任何求助於祂的罪人、病人、貧困者。

「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一25)。

將道理放在心中不斷思量,好比體操選手在腦海中細細揣摩教練所教導的各種翻滾、跳躍技巧,接著實際將動作做出來,鍛鍊、忍耐、生出老練,讓技巧經由不斷的練習過程,內化成為自己的生命,在日常行為中自然展現出真功夫。

生而為人必有限制,所以在任何事上,我們都當以初學者的心態來學習。「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太十一29)。

如同耶穌溫柔謙卑的胸懷,謹守從神而來的真智慧,凡事交託耶和華,心中所謀的就必成立。保持著虛懷若谷、時刻激勵自己的心志,活出基督完全的樣式,期待生命產生不斷向前推進的動力,我們的未來將擁有無限可能。



三月份主題:智慧之道

2006/3/05 第486集:小人物的悲喜──訪陳桂珍
2006/3/12 第487集:小人物的悲喜──訪金勝道
2006/3/19 第488集:小人物的悲喜──訪鐘寅
2006/3/26 第489集:小人物的悲喜──訪許懷麟



節目簡介:

本月份受訪來賓來自台灣、韓國、紐約、香港,捎來不同國家的文化風情與地方特色,帶來動人的生命故事。來自高雄的陳桂珍姊妹於青年時期信主,得聖靈之後開始明白聖經道理,受洗後更如獲新生。靠著聖靈帶領,在馬桶不通、騎摩托車差點撞到鐵捲門等生活瑣事上,她都得到神的看顧,度過難關。

來自韓國的金勝道傳道,從小在貧窮的環境中成長,沒有房子,只能住在父親於山上搭建的帳篷。有次晚間颱風來襲,帳篷承受不住颱風的摧殘,全家驚慌失措地哭泣祈禱,颱風竟忽然止息,往外一看,鄰近的帳篷全被吹走,只剩金傳道一家安然無事。曾經看過耶穌異象的金傳道,全家本為其他教會的信徒,後來全家50多位親戚歸入真耶穌教會,他也將見證南北韓戰爭時期的傳教史。


孩提時代移居紐約的鐘寅弟兄,二十多歲時遭逢母親驟逝而頓覺人生無常,甚至因此埋怨神,離開教會成為遊手好閒的浪子。多年以後,神親手擊打他,讓他身體如同被電擊一般動彈不得,卻在救護車上得到聖靈,也看見母親的面容。神的慈愛憐憫安慰了他的心,使他再度回到教會。

從大陸移居香港的許懷麟弟兄,小時候在競爭激烈的教育環境中成長,曾因為看不懂英文而導致學業成績落後。許弟兄在中學時期得著聖靈,聖靈賜給他所需用的智慧,後來在學業與工作上都得到神的幫助與帶領,研究所畢業後也順利找到工作。

歡迎大家收聽來自台灣、紐約、韓國、香港的生命故事!




作者: 小莉莎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2/01/200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