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31期2005年4月)
專題報導:猶太教的朝聖節期(下)五旬節、住棚節

蔡彥仁指導 必箴撰稿

前言


朝聖節期包含了逾越節、五旬節和住棚節。隨著季節的遞嬗,農人分別在這三個節日,收成不同的農產品:早熟的大麥、初熟的果子和葡萄。回顧猶太民族的歷史,這三個節日也有連慣性:出埃及、頒佈十誡、住帳棚,它們一脈相承,同時見證了一個民族靈性的成長。上一次我們已經介紹了逾越節,現在我們要把焦點移到五旬節和住棚節,看看傳統的猶太人如何守節。

永恆的約──五旬節


前文介紹逾越節的尾聲曾經提到「計算歐墨」(Lag baomer)──逾越節後四十九天,猶太人進入另一個朝聖節期──五旬節(Shavuot,英文通譯為Pentecost)。「五旬節」顧名思義落在整個時間循環第五十天,猶太曆法則是西彎月1(Sivan)第六日。

這個節日適逢巴勒斯坦地榖物初熟,舊約時代的猶太人會帶著他們第一次收穫的大麥、小麥、葡萄、無花果、石榴等農產品到耶路撒冷的聖殿,參加初熟果子的獻祭(Bikkurim)。根據舊約聖經的記載(利二十三17-18),除了農產品之外,他們還要獻上兩張餅、七隻沒有殘疾的羊羔、兩隻公綿羊、一頭公牛犢。

藉由這樣的獻祭,猶太人表達他們對頭次收成的感恩,並祈求日後也能豐收。另外,在慶祝收成的同時,他們不能單顧自己,也要考慮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因此他們不收割田地角落的農作物,要把這個部分留給窮人和客旅,如同《路得記》所載。

剛才我們討論五旬節的農業意義,接下來,要看看「五旬節」和「永恆的約」有什麼關係?以色列人逃出埃及之後,神在西奈山上頒布「十誡」,送給猶太民族一份精神上的禮物,讓他們的倫理秩序有所依歸,也再次確立神和猶太民族之間的關係是永恆長久的。

故此,猶太人又稱此節為「頒布律法的日子」。有些猶太拉比特別強調五旬節不是為了紀念「領受」律法,他們認為「頒布」律法是由上對下,由神對選民發聲,只此一次,但「領受」律法卻是由下往上,選民在不同的時間點從神那裡得到力量。

現代的猶太人在「五旬節」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家庭崇拜儀式,他們多半會穿上新衣,用植物和鮮花裝飾自己的家與會堂,去猶太會堂參加社群的崇拜,頌讀《出埃及記》裡摩西與神會面、神頒布「十誡」及各項律令的章節。由於接受「十誡」是一件很莊嚴的事情,從十六世紀開始,部分虔誠的猶太人會用整夜默讀摩西五經的方式(tikkun leil Shavuot)守節。

另外,路得的故事也常常是聚會的主題,這是因為《路得記》所記載的故事背景,恰好是大麥收割時期,而路得又是由外邦人入信猶太真神,接收律法,確實值得肯定和慶祝。有人認為「你的神就是我的神」(得一16),代表路得自願歸向神,類似一種神人間的承諾,恰好能解釋猶太民族與神的西奈之約。

聚會回家之後,猶太人會吃一些奶製品,如起司蛋糕或是起司鬆餅,以及水果菜蔬類食物。這或許是紀念回歸「流奶與蜜之地」的方式,也可能是遵守飲食律的表現。在這一天不吃肉,這樣比較能配合整體的農業或農產的氣氛。總之,五旬節這天禁止工作,大家都用輕鬆的心情過節。

在地如天──住棚節


住棚節(Sukkot,英文通譯為Tabernacles)從提斯黎月(Tishri)2的十五號開始,連續慶祝七天。這個節期剛好是葡萄收成的季節,田裡的莊稼紛紛存入穀倉,處處洋溢著歡欣的氣氛。

不過,歡樂氣氛不僅為了慶祝豐收,也感念猶太祖先漂泊曠野四十年蒙神眷顧的恩典。生活在亞熱帶的我們,很難想像日夜生活在曠野的感覺,但是假設我們必須在七月盛暑頂著大太陽步行,沒有任何防晒措施、也沒有便利商店可以補充礦泉水,一小時以後,我們大概就不支倒地了。

如此,我們不得不承認猶太人的四十年曠野路程真的很辛苦,白天要長時間忍受烈陽曝曬,晚上氣溫驟降、狂風呼嘯,看到火柱或雲柱停下來,才能紮營搭帳棚休息,此時或許是這些漂泊靈魂的最大享受。

因此,神希望猶太人記得這份恩典,每年要守住棚節七天:「凡以色列家的人,都要住在棚裡,好叫你們世世代代知道我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曾使他們住在棚裡。」(利二十三41-43)

猶太人每逢住棚節,都要在室外搭帳棚,《密須那》(Mishnah)3規定,帳棚至少有三面完整的牆壁,牆壁至少要能抵擋一般的風,棚頂覆蓋一層植物,但這層植物的厚度要符合兩個條件──白天可以遮陽,晚上則能讓棚內的人看到星星。

屋頂必須取材於地上的植物,例如:樹枝、竹子、木條。棚子要多大呢?根據《它穆德》4記載,至少要能容納一個成年人的頭和身體、還有一張飲食的桌子。全家大小一起動員,用樹枝、花草來裝飾棚子,享受動手的樂趣。

猶太成年男子在住棚節這七天,吃住都在棚內;婦女、小孩、老人、病人可以視情況選擇要不要住在棚內。此外,猶太民間傳統認為舊約聖經的英雄人物──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摩西、亞倫、大衛──會分別在七天的節期到棚內作客。當然,這僅是他們為強調這個節日的重要性而加上的傳說,並沒有聖經上的根據。

棚子本身有好幾層意義:如棚子是猶太人農忙的休息區;是猶太人在曠野裡的避難所;也提醒我們在世如客旅的生活。此外,棚頂代表穹蒼,象徵普天下的人類在神的庇護下成為一體(亞十四9、16)。

住棚節的第一天,猶太會堂有特別聚會,會眾手持棕梠樹枝、柳樹枝、香櫞樹枝或香桃樹枝,一邊東西南北上下六個方向揮舞擺動,嘴巴同時還不忘吟誦〈頌讚詩篇〉(即詩篇ㄧㄧㄧ-ㄧㄧ八篇),感謝神的恩典。

使用四種樹枝源自於神在利未記的交代:「第一日要拿美好樹上的果子和棕樹上的枝子,與茂密樹的枝條並河旁的柳枝,在耶和華──你們的神面前歡樂七日。」(利二十三40)四種樹枝可以代表猶太社群不同的組成分子,只要他們團結起來,就能截長補短,合作無間。

為什麼要拿著樹枝朝六個方向揮舞呢?有些人認為這六個方向可以集合地球各處的風雨,剛好和古代猶太人在這段期間祈雨的傳統相符合。

仔細讀《利未記》,神吩咐猶太人在住棚節期後一天聚集起來,「第八日當守聖會,要將火祭獻給耶和華。這是嚴肅會,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做。」(利二十三36)不過,目前有很多猶太人把第八天的特別聚會和第九天的「歡慶聖法節」(Rejoicing of the Law, Simchat Torah)二合一。

「歡慶聖法節」的「聖法」意指「摩西五經」。這天是猶太人在會堂頌讀摩西五經的終點,也是下一個頌讀摩西五經循環的起點,展現了猶太人對經典學習的熱忱,全年無休。歡慶聖法節的慶祝活動很熱鬧,會眾不僅在會堂唱歌,抽點未成年的男孩子(十三歲以下)朗誦經文,他們甚至走上街頭,男男女女扛著摩西五經的經卷遊行,到處充滿著唱歌跳舞的人群。

結語


猶太人在舊約的五旬節紀念西奈之約,在新約的五旬節齊心等待聖靈降臨。神的愛跨越了時間長河,對於漂泊曠野的舊約猶太人,祂用約宣示了神人之間的關係,對於混居各處的新約猶太人,祂賜下「聖靈」,作隨時隨地的保惠師。

我們教會雖然沒有舉辦五旬節的慶祝活動,但我們因著「聖靈」真切體驗到神的存在,神對我們的看顧,為了不讓「聖靈」替我們擔憂,我們也該努力履行約定的義務,結出聖靈的果子。

此外,猶太人的民族流浪經驗不僅是過去的歷史,其實也是每個基督徒在世的寫照。如同彼得的比喻所示(彼後一13),我們的肉身好像帳棚,充其量不過是一具皮囊,免不了腐朽,也如同保羅所言(林後五1-5),我們的人生好像帳棚,在世如同客旅,等待最後的歸屬。雖然帳棚生涯短暫,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神豐富的恩典,憑著信心、盼望,我們依然期待那美好的天家,與天父永恆相聚!

附表──三大朝聖節期比較


逾越節


歷史背景
紀念猶太民族出埃及,擺脫奴隸的身分。

農業意義
春天、有早熟的大麥。

屬靈的意義
神是救贖者,猶太人不再是法老的奴隸,猶太人要服事主。

五旬節


歷史背景
神在西奈山頒布十誡,與猶太人訂立永恆的約。

農業意義
第二次收穫的麥類和初熟的果實。

屬靈的意義
西奈山的律法在精神上真正救贖猶太人,讓他們與埃及文化有所分別。

住棚節


歷史背景
猶太民族曠野行走四十年蒙神看顧。

農業意義
葡萄收成、一年中所有作物的收成。

屬靈的意義
神是猶太民族的保護者,即使是住在帳棚裡也不遭害。

摘自Norman Solomon, Judaism: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p.56)

註:
1.西彎月(Sivan):西曆五月到六月左右。
2.提斯黎月,另稱以他念月(Ethanim,王上8:2),西曆九到十月左右。
3.《密須那》(Mishnah):指西元兩百年左右由猶大拉比(Rabbi Judah ha-Nasi)編成的律法手冊。這本書收錄了早期拉比們對《陀拉》的解釋,總共分六大領域,討論的內容相當廣,包括:農業、節慶、婚姻、法律、獻祭、潔淨的規範等等。
4.《它穆德》(Talmud):猶太教經典總集,由拉比們編撰而成,提供猶太人生活準則與規範。


作者: 蔡彥仁指導 必箴撰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200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