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34期2005年7月)
專題報導:猶太人的出生與成年禮

蔡彥仁指導 慧盈撰稿

耶和華真神對亞當和夏娃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創一28),可知神創造世界的起初,便已把繁衍後代的重責大任交託到人類身上。神對夏娃又提到,「我要賜福給她,她也要作多國之母。」(創十七16),可想見生養小孩對人類而言,不但是信仰上的義務,更是神賜的祝福和禮物。

在傳統的猶太人社會中,不能生育的女人被認為是可恥、受咒詛的,而小孩則是猶太人眼中的珍寶。新生命的誕生象徵著信仰的傳承,因此,他們為小孩制定了一連串的成長儀式,從出生時的命名、割禮,到13歲的成年禮等,都是為了讓他們能與信仰緊密連結。

值得注意的是,現今並非所有的猶太人都依規定舉行所有的儀式,而是依地域和派別而有所不同的實踐。

新生命的降臨


生產對婦女而言,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因此在生下小孩之後的頭三天,她的身體仍被認為處在危險期,在這段期間若有任何突發狀況,負責照顧的醫生都必須加以施救,即使碰到了安息日也是不受限制。

另外,生產過後,母親被視為不潔淨,若生的是男孩,將不潔淨7天;女孩則為14天。生男孩的過了33天要到聖殿獻贖祭,女孩要等待66天。中歐的正統派猶太人,會在男嬰出生後的第一個星期五傍晚,舉辦家宴,筵席上圓形的「雞豆」是必備的食物,它象徵生命的延續。

歷史的軌跡──「贖子禮」


在猶太人的眼裡,一切頭生的都是屬神的,舊約聖經記載:「以色列人中一切頭生的,連人帶牲畜,都是我的。」(民八17),因此按規定以色列人需要把地裡初熟的作物獻給神。

按照這個道理,所有以色列人的長子都應該獻給神,但耶和華真神揀選了整個利未支派來服事祂,代替以色列人頭生的男子。因此在「民四46-48」提到,耶和華吩咐摩西,用利未人代替以色列人所有頭生的,多出來的273個以色列長子,每人要取贖銀五舍克勒交給祭司,這是「贖子禮」的開始。

到了今日,舉行地點由聖殿改為猶太人的會堂,執行者也從祭司改為一般的執事人員。長子出生後第31天,父親必須帶他到會堂,宣佈孩子的身分並背誦一些經文,再用五個銀幣贖回小孩。首先唸一段祝福,然後神職人員會把銀幣高舉過小孩的頭,祝福孩子能一切順利。使用的銀幣,通常是聖殿預備給儀式專用的,現在以色列銀行也鑄造專門的儀式用銀幣。

但有些人不能參加「贖子禮」,例如剖腹產的第一胎。因為「長子」這個字,在律法中的規定是「打開子宮的」,所以剖腹產的長子將無法得到應享的合法權利與祝福。

另外,非頭胎的孩子也不舉行這項儀式,像是前一胎是死胎或在三個月後流產的。當今猶太教內部視不同的派別而有不同的作法,例如改革派的猶太人不再舉行「贖子禮」,但保守派和重建派不分孩子性別,仍為第一胎舉行。1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談墮胎


不論處在怎樣的時空背景中,「墮胎」這個話題始終極具爭議性。1999年在台灣修正實行的優生保健法中,第六條規定「因懷孕或生產,將影響其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者」可接受人工流產,可見墮胎在特殊的情況下已經合法化。

美國也已於2003年通過了禁止晚期墮胎的法令(禁止於懷孕三個月後墮胎)。相較之下,天主教國家就嚴格了許多,即使可能危及婦女的生命,他們仍堅決反對墮胎。

那麼猶太人是怎麼看待的呢?最嚴格的正統派拉比認為,根據「拯救生命」這條教義,要在可能危及母體安全的情況下,才能實行墮胎。猶太人的論點來自聖經,若兩人打鬥傷到孕婦,必須依照審判官的裁決受罰(出二十一22),若造成孕婦流產,就要以命償命,可見猶太人不但保護婦女,也保護她腹中的胎兒,因此只有當母親有生命危險時,才可能放棄胎兒。

有些拉比也引申這條規定,認為母親懷有先天嚴重畸形的胎兒也可以墮胎,因為她們的心理可能因孩子的出生而受重創。總之,猶太人雖不鼓勵墮胎,但處理方式仍十分人道。

保護或迷信?


照理說,猶太人應該只敬拜耶和華獨一真神,但事實上他們常受到外族的影響,跟著迷信一些怪力亂神的說法。

例如,被放逐到巴比倫的猶太人當中流傳一種習俗,他們會在孩子的床前綁上紅色緞帶作護身符,用來保護孩子不被邪惡的女鬼莉莉(Lilith)2帶走。拉比們認為這一類的迷信,幾乎等於偶像崇拜,但許多猶太人仍舊寧可信其有。

在台灣也有很多這類的民間習俗,像坐月子時不能吹風、懷孕時不能拿剪刀等,我們必須謹慎分辨,有些習慣對身體其實有益,但有些卻會給魔鬼留地步。

也有些人會在孩子出生時,為他們種下樹苗。為男孩種的是香柏木,象徵力量與身材,為女孩種的是扁柏,象徵溫柔與甜美。將來這棵樹長大的木材,會用來搭蓋他們結婚時的帳棚。最近也流行把樹種在以色列,用來頌讚新生命的誕生。

社會化的開始──命名


名字是一個人認定身分的依據,對猶太人而言,它更是家庭與信仰的連結。僑居世界各地的非正統派通常會為孩子取兩個名字,一個是世俗的名字,用在日常生活和公民事務上,另一個是猶太人的名字,則用在宗教的場合,而這個希伯來名字,也是為了延續猶太人的傳統。

《密德拉訓》(Midrashim)3記載當初在埃及地的以色列人,就是因為世世代代都保留希伯來文的名字,才蒙神救贖。聖經裡的以斯帖和但以理也都有兩個名字(斯二7;但一7)。

至於取什麼樣的名字,則依地區各有不同。住在美國的猶太人,傾向用聖經裡的人物命名,希望小孩也有那樣的品德與智慧,雖然聖經裡2,800個名字,只有不到5%常被使用。

中歐的猶太人常用已故親戚的名字,西班牙的卻常用在世親戚的,不過他們都希望小孩能承襲那位親戚的所有優點。現今的以色列人則試著多取聖經裡少用的名字,例如他瑪(Tamar)。

疼愛小孩的猶太父母,會選一個合適的時機,公佈孩子的名字,通常是在出生禮的場合。有些迷信的人,不在孩子出生前談論他的名字,免得魔鬼提早盯上他,這種心態跟過去台灣鄉間許多父母,以極其不雅的名字稱呼孩子,為避免招惹神鬼的嫉妒頗為類似。

至今盛行的生命禮儀──割禮(circumcision)


猶太男孩誕生之後幾天,就要開始準備舉行男孩的出生禮(Brit Milah),割禮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猶太人世代遵守達3,500年的古老儀式。

割禮是耶和華親自設立的,「創十七11」記載神對亞伯拉罕說:「你們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禮……,這是我與你們立約的證據。」亞伯拉罕也照樣行,成為第一位受割禮的男子。

割禮是一種記號,表明猶太人與神之間的關係,象徵人對神的順服,如同創世記所說,割禮也是神與人訂定的契約,若不遵守將被神剪除,就連摩西也曾因為太晚為兒子行割禮而差點被神擊殺(出四24-26)。在猶太人被迫害的日子裡,割禮也代表他們的勇氣及捍衛信仰的決心。

割禮必需在男嬰出生後的第八天舉行,無論碰到安息日或各種節慶,都要以舉行割禮為優先,但若經判定嬰孩的身體狀況不適合舉行割禮,就可以延期,那時就不能與重大節日衝突。

猶太人以日落為一天的分界,所以星期一日落後出生的男嬰,要在下週二白天舉行割禮。時間必須在日落前,但通常選在早上,表示人們優先期待舉行割禮,地點沒有特別規定,但多半在家中。

受過專業訓練的割禮人員稱為墨海爾(mohel)。最近非正統派的猶太人開始提倡墨海爾的證照制度,只要受過專業的神學、歷史及儀式訓練者,無論男性或女性皆可勝任。

他們也必須嚴格審核男嬰的狀況是否適合接受割禮。猶太人通常從口耳相傳中找尋合適的割禮師,拉比們知道的資訊也不少,有時地方政府會有名單,猶太報紙上也會刊登廣告。

出生禮的程序從拉比的祝福開始,接著進行最重要的割禮。首先頌讀一段祝聖文(Kiddush),兼具祝福和祈禱,然後由教母4從生母的手中接過嬰孩,並請生母暫留在別的房間裡,再把孩子傳給「桑代克」(sandek),他是墨海爾的主要助手,負責從頭到尾抱住嬰孩。

這時多半會讓孩子啜飲一點酒,為了減輕痛苦並幫助手術後入睡。桑代克會把孩子抱到執行儀式的房間裡。割禮執行過程簡短,父親把刀子交到墨海爾手裡,表示責任的交託。第一步驟稱為「米拉」(meelah),墨海爾會把包皮翻開;第二步叫「皮瑞亞」(periah),割除包皮以及第三步「米茲札」(mtzitzah),清除污血。

隨後會再度唸頌祝聖文,這時教父會把嬰孩放在以利亞的椅子(kisei shel Eliyahu)上,5這張椅子必須放在桑代克用的椅子旁邊,用白布裝飾,且三天不能移動,表示以利亞先知無聲地、一次又一次見證契約的延續。

這時父母會公佈小男孩的名字,並簡單解釋命名的由來。最後家庭會舉行家宴,慶祝完成了與神之間的契約。

在美國,有些猶太家庭主張到醫院割包皮,但更多人認為舉行割禮與單純的手術不同,它應該是更溫馨、更歡樂的,因此比起冷冰冰的手術台,溫暖的家與親友的祝福顯然別具意義。

男女平權運動──女孩的出生禮


女孩無法舉行割禮,也不曾流傳任何關於女孩的出生儀式。但到了1970年代,美國的女性運動者認為女孩的出生應該跟男孩一樣受到慶祝與歡迎,因此制定了女孩的出生禮(Brit Habat)。

這個儀式各地的程序不同,也還在定型中,不過它已經逐漸成為既定的儀式。通常各社群對女孩出生的重視程度,與女人在該社群中的角色有關。西班牙的猶太人會為恢復健康的母親開一場派對,這很可能取自猶太人的民間傳說,相信這樣會招來善良的仙女。中歐猶太人則會舉行一場命名典禮。

舉行的地點可以在家或在會堂,若在家由父母主持,在會堂則交給拉比。時間多半選在女嬰出生30天後,因為到此時母親的身體已經復原得差不多,可以一起分享喜悅,還有《它穆德》裡說小孩到30天後較能養活。出生禮選在安息日舉行,可以在安息日的開始、接近中午或快結束時,中斷安息日象徵嬰孩離開母親的身體。

程序多半由教父或教母抱著女嬰進場開始,表示熱烈的歡迎。父母或拉比誦讀祈禱與祝福,正式宣佈女孩成為猶太人的一份子,就像男孩有割禮作為象徵性的契約,有些父母會用水清洗女嬰的手腳,表示祝福。

接著父母宣佈女孩的名字並解釋由來,親友也可在此時祝福女嬰。典禮的最後還有三種祈禱:感謝、祝福女孩子的傳統及拉比的賜福祈禱。最後大家會一起快樂的聚餐,表示喜樂與慶賀。

其實無論是男孩或女孩的出生,猶太人都希望強調「傑達卡」(taedakah)──慈善施捨的觀念,在小孩出生時施捨表示分享快樂,以及彌補這個需要幸福的世界。

律法之子──成年禮


當猶太人的男孩到了13歲,女孩到了12歲,就成為「律法之子」(bar mitzvah)或「律法之女」(bat mitzvah),這代表童年時代已經結束,他們在猶太法律上必須負起完全的責任,並正式成為猶太社群的一員,可以一起參加聚會與祈禱。這在美國猶太社群間特別重要,代表成員彼此間的認同。

雖然《它穆德》中記載人到13歲就要受律法的限制,但一直沒有實際的慶祝活動。到了西元14-16世紀,德國及波蘭才開始出現類似的儀式,但也只限於男孩,直到西元1922年,有位名叫末底改的拉比(Mordecai Kaplan,1881-1983),6正式為他的女兒舉辦了第一場女孩的成年禮,到1950年代改革派與保守派才開始在會堂裡舉辦。

到了今天,男孩與女孩成年禮的程序,大致上已經沒有什麼分別。舉行的地點通常在會堂,但有些自行聚會的猶太人社群,會選擇在家裡。現在也流行全家一起到以色列舉行成年禮。典禮的程序和孩子參與的程度,則依地區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會讓孩子到台前頌讀經文,7這是要考驗他們的希伯來文能力以及研習經典的狀況。另外,他們還要發表一段演說(drash),表明他們對自己身分的認同及對信仰的了解。典禮後,也會舉辦一場餐宴,邀大家共享喜樂。

有時,猶太人舉辦成年禮,是出於社交壓力,因為不想和別人不同。為了不讓具宗教意義的成年禮流於社交層面,今日許多人強調要使成年禮「個人化」,可以加入詩歌、音樂等能彰顯個人意義的表演、展覽當事者的作品,或與出生禮一樣強調「慈善」──捐出一部分典禮的預算、邀請窮人參加宴會等。

大部分的家庭都會提早好幾年作準備,父母會送孩子上宗教學校,一年前就開始與孩子一同計畫該如何慶祝,帶他們去買典禮需用的祈禱披肩(tallit)。成年禮過後,父母也會和孩子談論將來要成為怎樣的人,經過成年禮的孩子,從此就具備了領導聚會的能力及基本的信仰知識,他們將接續上一代的信仰,繼續為猶太教信仰發光。

真教會的「律法之子」


對四散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而言,若要不斷傳承信仰,後代的信仰根基一定要穩要深,從一連串猶太人為小孩制定的贖子禮、出生禮到成年禮,不難看出他們對子孫的冀望與用心。每個孩子從一出生就受到熱烈的歡迎與重視,到了適當的年齡就進入宗教學校,提早為信仰紮根,他們的成年禮就像一次信仰大會考,通過之後就有責任持守信仰,並再度傳承。

如同猶太人一般,真教會也有一套完善的宗教教育制度,栽培信徒的幼苗。等他們到了高中的年齡,也可以開始接續培育下一代的任務,的確有許多孩子順利地成為教會的新血輪,為主效力,但不可否認的,也有許多小羊到半路就走失了。猶太人用溫暖的家庭培育孩子,13歲就讓他們在信仰上能獨當一面,這種愛他也讓他獨立的教養方式,確實值得我們做為借鏡。

註:
1.一般說來改革派(Reform Judaism)修改了許多舊約時期的儀式,而保守派(Conservative Judaism)和重建派(Reconstructive Judaism)則較強調恢復過去的儀式。
2.Lilith,女惡鬼,來自亞述的三大惡魔之一,希伯來文的意思是夜晚的魔鬼,傳說會以貓頭鷹的樣子飛翔並偷走小孩,這個傳說並非出自聖經,卻廣為猶太人所相信。
3.《密德拉訓》是猶太經典的註解著作,主要係針對《陀拉》各卷進行經文釋義。
4.教母和教父就是英文中的Godfather和Godmother,德文稱作Kwater和Kwaterin。

5.據《它穆德》的傳說,神曾命令先知以利亞,在任何一位猶太人舉行割禮時,他都必須到場見證契約的延續。椅子放三天表示割禮後的三天嬰孩仍處在危險期。
6.末底改.庫普蘭,美國猶太教神學家,推行以色列正統運動,對猶太教思想有重要的貢獻。
7.在猶太人的儀式中,被叫到讀經台前讀一段律法,稱作「阿利亞」(Aliyah)。


作者: 蔡彥仁指導 慧盈撰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7/01/200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