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40期2006年1月)
宗教教育:永生的喜樂──作一個喜樂的老人

文/呂日星

舊約聖經傳道書論虛空人生的時候,在第十二章,特別論及人生最末期老人的悲哀。詳論身體衰敗所造成毫無喜樂的人生,對於年紀已經進入老年的信徒而言,尤其是健康狀態每況愈下者,讀來必深感切身之痛。

但是,保羅也曾勉勵信徒:「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四16-18)。保羅提醒我們,基督徒進入老年之後,若能憑著信心,而不憑眼見,內在生命仍有成長空間。

只要放大視野,生命的內涵並非全是虛空的組合,老年人仍然可以超越衰敗的肉體,得到永生的喜樂,而有以下的表現:

一、深刻暸解肉體生命的本質

我們帶著肉體活在世上,坦然面對肉體生命的限制,才是智慧的表現。肉體生命有充實的一面與虛空的一面,但是充實與虛空不是對等的存在,人生在衰老的歷程當中,充實不斷流失,虛空不斷擴大,身為老年人尤其有深刻體會。

表(一)肉體生命的充實與虛空

肉體生命(從亞當而來)A(充實)B(虛空)


A:肉體生命的充實面──青春、俊美、健康、尊貴、強壯、快樂、希望。
B:肉體生命的虛空面──衰老、醜陋、病痛、卑賤、軟弱、痛苦、絕望。

少年時期,以健康的身體為籌碼,能夠行心所願行的,看眼所愛看的,這是何等痛快、歡暢、充實的人生(傳十一9),進入青壯年期之後,五子登科(妻子、兒子、房子、車子、金子),此時人擁有最多的充實,虛空所佔的位置,有如正午日光之下的影子,如此短小,使我們忽略它的存在。

可是人生苦短,大部分人體器官在青春期之後早已開始衰退,轉眼之間,不知何時,眼睛已經老花,齒牙已經動搖,充實流失的量與速度是如此驚人。

死亡的陰影,雖然只是淡淡的籠罩、輕輕的提醒,卻已逼使中年人一百八十度改變他的人生觀,由加法的人生──我已經活幾歲,變成減法的人生──我剩下幾年可活(預計死亡年齡減目前年齡)(賽三十八10),正如太陽漸漸偏西,影子已經拉長(傳六12),我們不得不正視虛空的存在。

而到了黃昏時刻,人的影子拉得如此之長,人的本體與之相較,顯得如此短小,這是生命的爭奪戰(傳八8),健康的衰退就是幸福的流失,這個殘酷的現實,身為老年人必有深刻體會。

到了人生末期,身體的健康,兵敗如山倒,「看守房屋的發顫,有力的屈身,推磨的稀少就止息,從窗戶往外看的都昏暗」(傳十二3),正是形容老年末期健康衰敗的淒涼,雙手顫抖、腰腿無力、齒牙掉光、兩眼昏花。從心有餘力不足的窘況,最後進入「人所願的也都廢掉」(傳十二5)的慘狀。

正如我在安老院所常見,當病床成為人唯一擁有的活動空間時,毫無喜樂的年日正式來臨(傳十二1)。此時虛空放肆的擴大,人的充實萎縮成剩下的一口氣。更可怕的,這些衰敗只是死亡的先遣部隊,它並不以此為滿足,最終「銀鍊折斷,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損壞,水輪在井口破爛」(傳十二6),死亡奪走一切,人的充實全部歸零。

「他怎樣從母胎赤身而來,也必照樣赤身而去;他所勞碌得來的,手中分毫不能帶去。他來的情形怎樣,他去的情形也怎樣。這也是一宗大禍患。他為風勞碌有甚麼益處呢?」(傳五15、16)。這一宗大禍患就是肉體的敗壞與死亡,在感嘆肉體敗壞帶來的虛空之餘,猛然發現神已經賜信徒永遠生命,使老人能以信心回應肉體的毀壞。

二、以永生回應肉體的毀壞

走過無限好的時光之後,老人終要面對肉體生命的毀壞。此對少年人、青年人與中年人而言,只有一個簡單的對策,就是「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記念造你的主」。換言之,就是珍惜青春與健康,趁早建立神人之間的親密關係。

而對老年而言,肉體各項機能已經明顯衰退,如何超越肉體敗壞與死亡威脅的限制,才是老年人的主要課題。

傳道書中提到,人死了之後,靈仍歸於賜靈的神,歸他永遠的家(傳十二5、7)。這裡提到「家」,人的肉體是個家,難道這個家毀了之後,還有一個替代的新家?是的,顯然老年人迫切需要向另一個系統求援。

擴大求生系統本來就是生存之道,過去五十年來,台灣經濟能有如此蓬勃的發展,就是台灣經濟體系與世界貿易接軌,引入充沛的外匯,造成物質生活的豐盛。

若當時採取鎖國政策,造成一個封閉的區域性小型經濟體,國民生活水準絕對與今日所見迥然不同。同理,若肉體生命系統已不足以讓老人安身立命,我們顯然需要向另一個生命系統求援。但是這個出路不是單憑人的智慧可以找到。

智慧人知道事情的解釋(傳八1),「解釋」是很昂貴的稀有資源,全球知名的管理顧問彼得杜拉克,他收取的顧問費,每日約在新台幣18萬至24萬之間,為何如此昂貴,因為他所販賣的正是「解釋」這個東西。而人生最重大的解釋──生死之謎,神竟然藉著祂的愛子,白白賞賜給我們。

哥林多前書十五章,是保羅論生死之謎的代表作。始祖亞當帶來全人類的死亡,解鈴還需繫鈴人,人類要脫困,依靠的就是末後的亞當。末後的亞當就是基督耶穌,祂的出現,讓我們有能力回應肉體生命毀壞的致命打擊。因為他帶來不朽壞的屬靈生命系統,請看下表。

表(二)肉體生命與屬靈生命的虛實組合

肉體生命(從亞當而來)A(充實)B(虛空)
屬靈生命(屬天,從基督而來)C(虛空)D(充實)


A:肉體生命的充實面──青春、健康、俊美、尊貴、強壯、快樂、希望。
B:肉體生命的虛空面──衰老、病痛、醜陋、卑賤、軟弱、痛苦、絕望。
C:屬靈生命的虛空面──看不見神、得不到應許之福、因屬靈爭戰而疲乏不堪、對神旨百思不解等。
D:屬靈生命的充實面──如同看見那看不見的主、內心一天新似一天、滿足的喜樂等。

只有A+B的肉體生命確實是虛空的人生,因為充實不斷縮小、虛空不斷擴大,是從A走向B的絕望歷程,當然看不到將來有何希望,所以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

而當人受洗重生歸入基督,取得屬靈生命之後,屬靈生命與肉體生命並存,他的人生變成A+C走向B+D的歷程,因為屬靈生命的注入,他的人生不再是A+B的絕望無奈,而是B+D的喜樂盼望。

B+D虛與實的組合,挽救了A+B實與虛的組合。所以保羅發出這樣的歡呼:「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四16、17)

世人憑著肉眼,只能見到B(外體毀壞),保羅卻以超越的眼光,看到了D(內在生命一天新似一天)。憑著這種不朽的盼望,他甚至放膽嘲笑死亡:「死阿!你得勝的權勢在那裡?死阿!你的毒鉤在那裡?」(林前十五55),死亡曾經如此猖狂,使人生的一切充實歸於無有,使我們曾經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帖前四13),現在卻發現,藉著肉體復活,不但把死亡奪去的全部救回來,並且升級

成為不朽、榮耀、強壯的身體(林前十五42、43)。

三、人活多年,就當快樂多年

這樣看來,因為老人已經得到寶貴的屬靈生命,這寶貴生命完全不受肉體毀壞所影響,肉體生命的死亡蛻變成一場可以接受的長睡,所以對幸福的流失,也就是赤身而來、赤身而去的殘酷事實,可以不再耿耿於懷。不僅如此,因為世界觀(world view)的更新,死亡再也不能對人生的價值感造成傷害。關於死亡對價值感的破壞,所羅門王曾有以下感嘆:

1.智慧人與愚昧人一樣,死後永遠無人記念(傳二16),他這句話戳破「精神不朽」這種自我欺騙的神話。
2.人與獸同等無異,因為都出於土又歸於土,人沒有比獸高明(傳三19、20)。
3.義人、好人、潔淨人、獻祭的人,並沒有比惡人、罪人、不潔淨的人、不獻祭的人高明,都是一死萬事休(傳九2、3)。

他感嘆死亡一來,智愚無異、人獸無異、正邪無異,人的一切奮鬥與努力,皆失去其價值與意義。死亡是悲劇中的悲劇,因為沒有補償的機會。二二八事件的受害者家屬已經得到金錢補償,可是難以消除家屬的憤恨,因為生命既失,永遠沒法補償。但是,如今以新生死觀的銳眼,穿透這些似乎相同的死亡表相,真相終於大白,原來人死了,並不是空手而去。

「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你要寫下:從今以後,在主裡面而死的人有福了!聖靈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作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啟十四13)。原來「工作的果效」我們可以帶走,我們並不是空手離開這個世界。寶貴的屬靈生命,不但補償了我們失落的幸福感;在這裡,我們看到它也挽回了失落的價值感。

從此以後,面對肉體生命敗壞的人生,老年人不必再發出虛空的長嘆,而是可以輕鬆以對,甚至能以幽默的心情看待自己:「老兵不死,只是淡出;老妻不死,只是失色;老傳道不死,只是不佔講台。」雖然詞人蘇東坡的江城子有如此一段話:「……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我們卻要唱約伯的新歌:「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這皮肉滅絕之後,我必在肉體之外得見神。」(伯十九25、26)。並且誠心接受傳道書的建議:「人活多年,就當快樂多年。」(傳十一8)。微笑的老人確實與歡笑的小孩一樣可愛。

四、珍惜美麗的黃昏

在人生的末期,不少老人確實會因為健康的嚴重衰退,而被迫坐上輪椅,或躺在病床,此時人的幸福與尊嚴確實流失殆盡。老年人要把將來過這種日子的可能性放在心上,以免到時措手不及而怨天尤人。

但是在這種日子之前,更多的可能是享受「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黃金歲月。基督徒理當拋開對「黃昏」(死亡)的恐懼,盡情享受夕陽的無限好,也就是珍惜已經放下謀生重擔的日子,珍惜身體仍可自由走動的日子,好好享受每天的時光。

老伴是稀有動物,豈可不珍惜?能夠在校園、公園散步,此種肉身自由豈可不珍惜?老年時間多充裕,各種學習機會,豈可不珍惜?各種代禱機會,豈可不珍惜?各種關懷信徒機會,豈可不珍惜?

總之,老人若能深刻暸解肉體生命敗壞的本質,憑著已經得到的永生,以信心回應肉體的毀壞,抱持「人活多年,就當快樂多年」的信念,珍惜人生美麗的黃昏,必能超越肉體敗壞的限制,作一個喜樂的老人。


作者: 文/呂日星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200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