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57期2007年6月)
主題特寫:舊約聖經中的接待

黃瑾

一.接待的源流

在文明較為原始的社群裡頭,外來的陌生客,常常被視為是不可捉摸的敵人;因為,以本族群為世界中心的人們認為,在其所居住的地區之外,全是魍魎鬼魅所麇集之域,其上的居民受制於魔力,並且,又非我族類;因此,其心必異,其行必戾,番夷之名因應而生。

面對這麼一個莫測高深的番夷陌生人,最使本地人顫慄的是,唯恐他們或將帶來蠱毒巫術,這就讓人陷入莫名的不安與深邃的恐怖裡頭。聖經中第一位「流離飄蕩在地上」的該隱,雖然有過殺死自己親兄弟的蠻膽;但是,面對著人人見殺的飄泊危機,也不自覺地在神面前吟唱出流離的悲歌(創四14)。

首先,因著商賈與遷徙客往來各地,民智漸次開通,並且在與陌生客旅往來接觸之後,對他們也產生了更深一層的了解。或者,因種種理由,自己也曾出門為客,而親身體會到旅途勞頓之苦、舉目無親之憂。總之,面對著昔日心存謹慎戒懼的陌生人,現在已不再是一味地排斥或冷落,那麼接待的事,由焉生矣!


二.哪些人是需要被接待的?

接待的事既然發生了,那麼誰是應該被接待的人呢?依照約伯親身經驗的報導,他所接待的是那些外來的客旅(伯三十一32),也就是在本地無家可供歇腳的陌生人。從舊約聖經中,我們可以查詢出導致離鄉背井、出走為客的種種緣由:

1.受迫於饑荒而浪跡他鄉的人

上古之年,先祖們代代遭遇饑荒,在亞伯拉罕的日子裡,因饑荒甚大,他就下埃及去,要在那裡暫居,若非真神適時伸出救援的手,愛妻撒拉差點落入埃及法老的懷抱之中,又為埃及王宮憑添另一位外籍的嬪妃(創十二10-20)。

日光之下無新事,信仰始祖亞伯拉罕遭遇饑荒,在他獨生兒子以撒的年代,應許的迦南地又有了饑荒,他就往基拉耳去,到非利士人的王亞比米勒那裡去,暫避饑荒(創二十六1)。

先祖的第三代雅各,值他晚年之時,所居住的迦南應許地,再次又有了饑荒,並且這一次是普世性的七年大饑荒,全賴真神事前差遣約瑟下埃及預備,雅各方得舉家70人,到埃及避災(創四十六-四十七)。

當士師秉政,國中無王,宗教信仰生活墮落的時候,國中又遭遇饑荒。在猶大、伯利恆,有一個人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往摩押地去寄居,於是就展開了《路得記》感人的悲喜故事(得一-四)。

以上呈顯出一幕幕饑荒年日的悲慘畫面,我們也看到一個個為饑荒所迫而浪跡他鄉的人,他們真的需要一雙接待的手。

2.因戰禍而流離異地的人

在戰火連天的歲月裡,或是被擄:猶如亞蘭元帥乃縵家中的小使女(王下五1-2);或是避難:猶如忠貞堅守祖訓的利甲族人(耶三十五11),他們總是流離異地,或仰人鼻息,或居無定所。

在國破家亡的年代裡,就是真神曾經使他成為「堅城、鐵柱、銅牆」的硬漢耶利米先知(耶一18),在親歷戰禍,目賭悲慘的當兒,不禁淚流如河地嗚咽出絕代的哀歌(哀二18)。在擄放的年代裡,異邦封相的但以理,以及他鄉登后的以斯帖,可謂真神特殊眷顧下的幸運兒。

總之,在戰禍蹂躪下的人們,真盼望見到一雙接待的手。

3.為躲避仇殺或刑罰而淪落天涯的人

用巧計取得父親祝福的雅各,為了躲避長兄的怨恨凶殺,在母親的計畫安排之下,雅各就起來逃往哈蘭,淪落異鄉二十年(創二十七41-45)。

在胸中澎湃熱血激盪下的摩西,毅然走出埃及王宮中的迷樂,為自己正陷於水深火熱中的骨肉獻出義勇的手,打死那欺凌人的埃及人。

哪知,不但沒得到自己同胞們的讚賞,還遭受拒斥的數落,甚至風聲走漏,法老聽見這事,就想殺摩西,摩西只好起來躲避法老,淪落米甸地為客四十年(出二15)。

至於大能的勇士基列人耶弗他,因出生背景不佳,也曾被兄長們逐出家門,飄泊於陀伯地(士十一1-3)。跟隨大衛,忠誠耿介的外邦人以太,也曾是逃亡的異鄉客(撒下十五19)。

對於這些背後有死亡夢魘追捕的人而言,一雙接待的手將托住他們接下的全部生命。

4.神所差遣的先知與神人

在古時藉著差遣先知與神人,來宣告祂的諭旨(來一1),被差遣的先知們,皆摩頂放踵以傳神旨,他們有被尊重的時候,但是也常遭殺害,也有被用石頭打死的可能(太二十三37)。

渺無人煙的基立溪畔,烏鴉竟然依從造物主的吩咐,毅然而然地擔負起早晚以餅和肉來接待先知以利亞的事工(王上十七1-7)。正當以利亞喝溪流水、吃烏鴉餐的當兒,還有一百個神的先知,被敬畏神的亞哈家宰俄巴底藏在洞中,並且以餅和水供養他們(王上十八12-13)。

以利亞被真神用旋風接升天之後,如以利沙所祈求的,接續了以利亞的事工,風塵僕僕地奔波於真神選民的國度,這位聖潔的神人,遇上了獨具屬靈洞見慧眼的書念婦人,因此,每次經過此地,不但有飯吃,並且還有陳設齊全(床榻、桌子、椅子和燈臺)的牆上小閣樓可以舒適歇腳(王下四8-10)。

不似以利沙先知受大戶人家的食宿盛情款待,非先知科班出身的提哥亞牧人阿摩司,奉神旨從南國來到北國說預言,不但沒有被接待,反而遭到當時宗教把持者祭司亞瑪謝的攻擊與恐嚇(摩七10-15)。

一般而言,奉差出外的先知神人,是人們爭相接待的對象,如以利沙所接受「強留」的接待。但是,當先知所傳達的信息與當權者的利益發生衝突時,先知不但得不到一杯涼水的接待,反而要受到百般的侮辱與凌虐,例如:忠於神言的米該雅先知,被摑臉、被下監、吃不飽、喝不足(王上二十二24-28);憂國憂民的耶利米先知,更是受到凌厲的苦楚與殘害。

5.寄居各地的利未人及其家族

先知受召奔走各地的同時,還有為數不少被神分別為聖的利未家族,他們分別寄居在以色列的各城中,因為他們在以色列中無分、無業,所以他們分散寄居在弟兄中(申十八1-8)

他們可說是真神選民寄居客中的寄居客,因神的特選,為了弟兄們的信仰生活,利未族的人必須經常奔波於途,無怪乎主耶穌在闡明「誰是我的鄰舍?」的比喻中,動用了四個人物

第一位是落在強盜手中,亟需鄰舍救援的人,最後一位是動了慈心,伸出救助雙手,且是猶太人宗教上的死敵撒瑪利亞人,在此之間,接續出場的第二第三位,竟然全是利未族人(路十25-37)。

《士師記》第十七章裡面,記載著一則亂世中專責事奉利未人的悲劇,故事是這麼開頭的:「猶大的伯利恆有一個少年人,是猶大族的利未人,他在那裡寄居。這人離開猶大的伯利恆城,要找一個可住的地方。行路的時候,到了以法蓮山地。」

被神分別為聖的利未族人,分別散居在以色列的各城中,因為他們在應許地上無分、無業,所以,在全國信仰低迷,選民不認救贖他們的真神為王的年代裡,原本是寄居弟兄之間的利未人,為了能夠掙扎存活下去,更要匆匆惶惶地奔於途。


三.真神選民接待的佳範

在古代的社會裡,接待客人是一項既沉重卻又歡悅的事。對於在曠野中生活的遊牧民族而言,接待遠客已成為一項值得推崇的高尚美德。在曠野中被接待的旅人,不但得到肉體上妥善的食宿照料,而且在精神上也得到繼續往前行的溫馨勇氣。

接待遠客的高尚精神,一方面,緣於人類承受真神憐憫的心腸,另一方面,接待的主人也自忖:有朝一日我也許會成為那位需要被接待的旅人。不但如此,客旅當中或許有從神所差來的神人。

在舊約時代,不但在游牧時期的先祖們留下了待客之道的佳美風範,當選民進入迦南地之後,仍然保持先祖們的這種懿行,而留下了諸多的接待佳範:

1.亞伯拉罕接待了神與天使

亞伯拉罕曾經為了暫避饑荒,而下埃及暫居為客旅,在接待的事上留下了千秋的佳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亞伯拉罕接待天使與神的佳例

從「創十八1-8」的記載,我們若把報導中有關於「接待動作」的部分連續播放,我們彷彿看到一位動作敏捷、態度熱忱的待客主人亞伯拉罕,從家的帳棚門口跑了出去迎接陌生的客旅,供給洗腳的水,安頓樹下歇息,接著,是全家上下的總動員,去備辦一席豐盛的饗宴。

當亞伯拉罕把最後一道菜熱情地擺在客人面前之後,自己也恭敬地站在旁邊充當服務生。

2.羅得接待了兩天使

離開伯父亞伯拉罕的羅得,在尋求居住挪移帳篷的時候,與真神應許地漸漸遠離,最後淪落所多瑪城,並且他似乎也享受伯父救過所多瑪城的餘恩,在城門口竟佔了一席之地,雖然到此地步,他接待的熱忱可與伯父相媲美,整個接待過程的開頭,與亞伯拉罕時的情境互相吻合。

當亞伯拉罕接待神與天使的時候,「那時正熱,亞伯拉罕坐在帳棚門口,舉目觀看,見有三個人在對面站著。他一見,就從帳棚門口跑去迎接他們,俯伏在地,說:『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要離開僕人往前去。容我拿點水來,你們洗洗腳,在樹下歇息歇息』」(創十八1-4)。

當羅得看到那兩個天使晚上到了所多瑪的時候,「羅得正坐在所多瑪城門口,看見他們,就起來迎接,臉伏於地下拜,說:『我主啊,請你們到僕人家裡洗洗腳,住一夜,清早起來再走。』」(創十九1-2)

3.利百加取水款待了決定終身大事的旅人

亞伯拉罕的老僕人身懷為小東主娶親的重任,經過了長途跋涉,風塵僕僕地來到了哈蘭,在黃昏時刻,來到了眾女子出來打水的井畔。正在禱告,求神帶領的時候,在「不料」的驚喜聲中,利百加肩頭上扛著水瓶出來。

當老僕人向她求水喝的時候,她不但恭敬地托瓶奉上,而且主動為這位勞頓老旅人的十隻大水胃駱駝備水,殷勤接待的赤誠,為她的終身大事拉開了序幕。

還有,在亞哈王的年代,人謀不臧,天地蔽塞,在大饑荒的年日,我們也看到一則感人的接待故事,就是把自己最後養生用之一把麵、一點油擺上的撒勒法寡婦。因她的一個愛心小餅,不但成全了神的旨意,並且還救了她和她的家人(王上十七8-24)。

另外,還有書念婦人接待以利沙的故事,也傳為接待事奉上的千秋美談,她細膩的接待心靈,為人為己帶來莫大的鴻福(王下四8-10)。

除了上述一個個小市民所行出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接待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大衛王善待曾經追殺他如一條死狗般的掃羅王之後代,並且常常與他同席吃飯(撒下九7);財、智空前的所羅門王,「每日所用的食物:細麵三十歌珥(大約六千六百公升),粗麵六十歌珥(大約一萬三千二百公升),肥牛十隻,草場的牛二十隻,羊一百隻,還有鹿、羚羊、子,並肥禽。」(王上四22)。

那位原本要來比高下的示巴女王,一睹所羅門王的榮美,竟然詫異得神不守舍,所羅門王席上的珍饈美味,竟也是讓她服膺的因素之一(王上十4-5)。還有,為神國奉獻一切的省長尼希米,他所招待的饗宴,更是感人(尼五17);我們若依次繼續數算下去,在本文作成結論之前,恐怕主耶穌早已經再臨了。


四.聖經中的待客之道

1.供應當下物質所需的食宿

萬有的主宰創造了天地,使人安住;供給了百物,讓人享用,祂更率先施恩給需要幫助的人:「因為耶和華──你們的神──祂是萬神之神,萬主之主,至大的神,大有能力,大而可畏,不以貌取人,也不受賄賂。

祂為孤兒寡婦伸冤,又憐愛寄居的,賜給他衣食。所以你們要憐愛寄居的,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申十17-19)。在此,我們看到,衣、食的供給是真神對於寄居客最基本的物質幫助。無怪乎歷代的接待佳範,都是以供給食宿為起始。

2.給予生命安全上的保護

在提供給客人當下所需的食宿之後,接下來的,就是要保障他們的生命安全。當真神把以色列百姓帶入流奶與蜜的應許地之後,祂也為那些素無仇恨、無心殺了人的逃命客,在迦南地遍設「逃城」。這些城可以作以色列百姓逃避報血仇人的地方,同樣地,也是真神給予亡命客的保障(申四41-42;書二十1-9)。

在保護接待到家中客旅的範例中,羅得與基比亞的老人是為佳作(創十九1-8;士十九16-24),雖然他們所用的方法,尚有值得商榷的空間,但是他們保護客人的行動,可算是盡心盡力了。

至於那些利用陌生客人的軟弱無助,乘便對他們施以暴力的行為,神藉由羅得與基比亞老人,異口同聲地發出一致的譴責:「眾弟兄!請你們不要做這惡事。」

從一些慷慨待客的範例中,我們看到一顆顆既開放又赤誠的待客心靈,他們都獻上了自己所有的,讓客人們享受到人生旅途中溫馨的一程。相反地,那些對外來客旅施暴的人有禍了,基比亞城的被剿史例,就是對施暴者留下最好的鑑戒(士十九、二十)。

3.接納客人成為家中之一員

當一個漂泊無定的旅人,得到美善的接待,接受了急需的物質供應與安全保障之後,接下來的,可能就是為將來的何去何從而焦慮了。物質的供應與安全的保障雖然可以讓旅人暫時地得到安舒與慰藉,但是對於那些投身無所的落難客而言,在接受溫馨的接待之後,接下來的無定漂泊,將顯得更加艱鉅。

就在這個時候,接納所接待的客人,並且把他轉化成為家中之一員,這應該是接待工程的最高境界了。亡命米甸地的摩西,在接受熱情的飯食款待之後,在「甘心和那人同住」聲中,由客人轉變成家裡的人,異地為客的浪跡生涯,從此畫上一細一粗的終止符(出二15-23)。

五.真神是有關乎保障外地客典章條例的創制者與擔保人

以色列民曾是被世人所輕視的一小撮人間過客,由於真神的恩惠揀選,昔日的異鄉客,竟然成為真神的產業與眼中瞳人,他們深刻地體驗到,神是如何用特殊的方法來接納他們這一批外來的寄居客,並且,藉由這個人數微少的民族,顯示出祂的救贖經綸;

藉由這個被輕視的民族,神成就了祂的救贖計畫,這全不是由於他們是優質的族類,而是神的恩典。真神也藉著這一批昔日的人間客旅,來頒布有關乎保障外邦客的典章條例。

對於保障寄居客的典章條例,雖然是藉由摩西向以色列民頒布,實際上,真神不但是典章條例的創制者,並且祂也親自扮演擔保人的角色,正如「詩一四六9」所云:「耶和華保護寄居的,扶持孤兒和寡婦,卻使惡人的道路彎曲。」

真神向來眷顧弱小,正如以色列民在上古的年日:「當時你們人丁有限,數目稀少,並且在那地為寄居的;他們從這邦游到那邦,從這國行到那國。耶和華不容甚麼人欺負他們,為他們的緣故責備君王」(代上十六19-21)。

凡是欺壓弱小寄居的外客,其罪行猶如行邪術的、犯姦淫的、起假誓的……,真神嚴嚴地警戒他們,將以刑罰來報應他們:「萬軍之耶和華說:『我必臨近你們,施行審判。我必速速作見證,警戒行邪術的、犯姦淫的、起假誓的、虧負人之工價的、欺壓寡婦孤兒的、屈枉寄居的,和不敬畏我的。』」(瑪三5)

因為真神親自保護外來客,所以祂的子民也應當保護外來客。以色列百姓應該時常想起,以前自己在埃及當寄居客時的悲慘情況,現在應該用同理心來對待外來客,因此真神說:「若有外人在你們國中和你同居,就不可欺負他。

和你們同居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樣,並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利十九33-34)

真神的百姓曾經是寄人籬下的外來客,他們曾經親自嘗到寄居的酸甜苦辣,同時也享受到神無條件的救恩,保護外來客的律法是神藉由以色列百姓親身的經驗為基礎而開展出來的,

因此在這裡面蘊涵了從內心深處發出的體會、在愛中的誡命,以及在律法之前平等對待的保證(出二十二21,二十三9-11;利十九33,二十三12-19,二十五6;申二十四19-22,二十六13,二十八43-44)。

六.外邦客將被接納成為家人的應許

在舊約時代裡,外邦的寄居客只有通過以色列選民,才能在神的救恩上有分,寄居客不能自己加入事奉敬拜神的行列,他要遵循以色列人的律法,照著以色列人的生活方式,才能在拜神的事上有分。

但是,在舊約聖經中,真神也另外昭示一個時期,在此期間,祂的救恩要臨到萬民,連外邦的寄居客也得蒙其惠,這正如神藉以賽亞所宣告的:「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不要說:『耶和華必定將我從他民中分別出來。』」當真神與選民訂立新約的時候,外邦人也將被納入救恩的行列中。

這個福音在舊約中是明顯的,是確實的。本來與聖約無關、無分的外邦人,現在不只是要回歸屬靈的錫安,更重要的是,神的救恩要臨到他們。

正如《以賽亞書》四十九章第六節所言:「現在祂說:你作我的僕人,使雅各眾支派復興,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歸回尚為小事,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

從此我們明白知道,神的義僕要把外邦人帶來,使外邦人和以色列人合而為一,也就在這個時候,神要把祂的靈澆在凡有血氣的身上,「到那時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珥二32)

現在,所有的人都能坦然無懼的到神的跟前,直接向祂崇拜,不需要再依附以色列人才能得到神的救恩,《以賽亞書》四十五章22節也作了如此的見證:「地極的人都當仰望我,就必得救;因為我是神,再沒有別神。」在此時,以色列人與外邦人在救恩的事上就無分軒輊了:

1.寄居的客人猶如以色列民,他們的罪必蒙赦免

真神向選民所頒布了五大祭祀條例,是要讓以色列百姓成為聖潔的國度,在舊約中,只有神的選民才能享受藉獻祭而得的赦罪,但是,若有外人和真神的選民同居,或有人世世代代住在他們中間,也願意將馨香的火祭獻給神,他們的獻祭將依照選民的條例辦理,他們誤犯的罪「就必蒙赦免」(民十五26)。

2.寄居的客人猶如以色列民,得享同歸一例的宗教生活

真神向選民頒布了七大節期,是要神的百姓從年首到年終都能夠享受祂的恩典,只有神的選民才能享受如此神恩的年日,但是,若有外人寄居在以色列人中間,並且他們也情願向神守逾越節,他們要照逾越節的律例典章行,不管是寄居的、是本地人,「同歸一例」(出十二48-49;利二十四22;民九14)。

3.寄居的客人得與以色列民同得地業

當真神應許列祖的日子滿足,以色列百姓從埃及地出來,經過四十年的磨練,由真神為元帥,在約書亞的帶領下,進入神所應許的迦南美地。

這是真神應許給亞伯拉罕子孫的產業,除了真神的獨居民,別人不得分享,但是,在以西結先知所預言的神國裡,當神的榮耀重返聖地,榮耀完全充滿聖殿之後,真神的恩典與產業普及萬民,原本與應許地無關、無分的寄居客,現在得與以色列民同得地業,

正如真神藉由以西結先知向以色列人所宣告的:「要拈鬮分這地為業,歸與自己和你們中間寄居的外人,就是在你們中間生養兒女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們如同以色列人中所生的一樣;他們在以色列支派中要與你們同得地業。」(結四七22)

七.結論

縱覽「舊約聖經中的接待」,從物質上食宿的接待,一直到成為家中一員的接納,我們歷經了一則則溫馨感人肺腑的接待故事,也看到他們在接待中得到了當得的福分。

我們的真神是接待的原動者也是最終的接待員,在舊約聖經中,祂已經發出應許的信息,要接納所有屬於祂的子民,使他們成為一家,合為一國。

真神把祂的救恩普及於萬邦,萬民都能回歸於祂,在此之時,就沒有猶太人和外邦人之分了,他們一齊成為神的應許之子,神所有的福氣,都臨到因信稱義亞伯拉罕的子孫。

末世的真教會正應驗了神藉由以賽亞先知所昭告的預言(賽二2-4),在此,藉著有赦罪功效的洗禮,叫萬民都與神和好了(西一20)。

並且都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因此,在神的國裡,不再有需要被接待的「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了」(弗二18-19)。從今以後:天下歸一家,闔家共赴終末羔羊空前絕後的大婚筵(啟十九7-9)。到那時,祂就成為接待所有回歸兒女們的最終接待員了。


作者: 黃瑾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200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