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焰
基督徒的生活除了聽道、讀經的靈修生活,更需要每天保持與主耶穌的禱告交通。禱告的生活就像我們的呼吸一樣的自然和必須,有人則稱禱告是靈命的呼吸。「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太七8)
禱告是每一個基督徒的屬靈權利,但我們不能只用在日常的生活「為衣、食憂慮」而禱告(太六24-34),更應該長進到為別人代禱、代求。「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太十八19),兩個人同心合意的求,應該是為自身以外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位軟弱需要幫助的人代禱。
在舊約時代,祭司的職責是為百姓禱告、祝福(民六22-27)。撒母耳先知把領導權交給掃羅王時,向百姓表白卸任後的工作是「斷不停止為你們禱告,以致得罪耶和華。」(撒上十二23)
在新約時代基督徒都是祭司,我們有君尊祭司的身分為「萬人禱告」(彼前二9;提前二1),除了為自己的家人,也為屬靈的大家庭──教會中的傳道人、長執,以及肉體、靈性軟弱的同靈代禱。
看見人間的悲苦
主醫治一位耳聾舌結的病人,主望天嘆息,對他說:「以法大」,就是開了罷(可七24),主並非缺乏能力而嘆息,乃是看見世間有太多悲苦的人與事。代禱者需要具備真心的愛和迫切的情,當你知道對方的需要,並且把他當成你自己的「家人」,真心、迫切的為他禱告,如同迦南的婦人為自己女兒的病祈求主耶穌醫治,那種不怕刁難、懇切的心情(太十五21-28),最後蒙主成全與稱讚。
每張「代禱卡」在禱告之前唱名,有多少人在禱告中用愛心紀念,把他看為「家人」,用心的為他代禱呢?主耶穌曾作了一個「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主說:「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就是那憐憫他的人(路十36-37)。
全心投入的禱告
代禱是一種全心投入的禱告,並非是一種禮貌性,有口無心的禱告。主耶穌在「半夜借餅」的比喻中談到,有一位半夜來訪的客人,主人為這位困乏、飢餓的訪客向鄰居借餅,這位主人對訪客的急迫需要能感同身受,不怕半夜驚擾鄰舍而堅持他的要求,直到對方答應把餅借他為止。
這位主人不因肚子餓的是訪客而不是自己,在求助中有所鬆懈,「雖不因他是朋友起來給他,但因他情詞迫切地直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路十一8),代禱者甚至為擺在前面的難題,需更投入的用禁食禱告為他代求。有一個癲癇病的孩子,父親曾求耶穌的門徒幫助無效,主耶穌醫治後,門徒暗暗的問耶穌:「我們為什麼不能趕出牠去呢?」主耶穌說:「非用禁食禱告,這一類的鬼總不能出來。」(可九28-29),魔鬼比誰都清楚代禱者是否全心投入的禱告。
例如,一位受邪靈干擾的姊妹,長期請人幫助代禱,後來清醒了,她說:「多次我在痛苦中請你們幫助禱告時,雖然有很多人在為我禱告,但在靈裡我感受只有兩個人為我禱告的力量而已,一位是長期為我禁食禱告的老姊妹,另一位是曾經和我同病相憐的姊妹,其他的人大多有口無心」,在旁的信徒摸摸良心都感到汗顏。因長期的代禱大家都疲累了,所以在禱告中無法產生強大的力量。
預見人的軟弱
主在受難前對門徒說:「今夜,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彼得說:「眾人雖然為祢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主對西門彼得說:「西門!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麥子一樣;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二十二31-32),主耶穌預見門徒們將面臨的危難與軟弱,事先為他們禱告代求。
雖然我們不是神,不能預知將來要發生的事情,但當我們看見同靈在信仰上起了變化,正走入靈性的低潮時,這也是我們的責任,須事先默默的為他代禱,求主幫助他走出困境,並能在回頭後堅固弟兄。在患難中曾受神安慰的人,以後也能以神所賜的安慰為人代禱,去安慰那遭受各樣患難的人(林後一4)。
在困境中看出神的幫助
亞蘭軍圍困以利沙先知所住的多坍城,他的僕人驚懼的對以利沙先知說:「哀哉!我主啊,我們怎樣行才好呢?」以利沙先知求耶和華:「求祢開這少年人的眼目,使他能看見。」耶和華開了以利沙僕人的眼目,使他看見滿山有火車、火馬圍繞以利沙(王下六14-17)。人在困境中往往只看到眼前現實的困難,此時最需要有人為他代禱,求神使他看出神幫助的能力遠勝過人所遭遇的難題,有神同在,我們還懼怕什麼呢?
每況愈下
一般代禱者都希望在禱告過程中馬上看到神的作為,能改善被代禱者的問題,有時愈認真禱告,被代禱者反而「每況愈下」,一時間也無法了解神的旨意如何?「浪子的比喻」中的父親,一般定位在天父如何接納悔改的罪人,若把浪子的父親定位為代禱者,這位父親每天期盼小兒子能早日回頭,也為小兒子禱告,使他外出不要遇到壞朋友,但偏偏小兒子「任意放蕩、浪費貲財」(可能遇到酒肉朋友或娼妓),將一切所有的耗盡了。
父親又為他禱告,希望他找到好工作,遇到一個好主人,但偏偏小兒子遇到一個壞主人,打發他到田裡養豬,讓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在山窮水盡的時候,這小兒子才醒悟過來,興起回家的念頭(路十五11-24)。
在代禱中「每況愈下」,不一定不好,神自有美好的安排,最終神必動工、開路,結局一樣是好的。
為福音工作代求
福音工作是一場屬靈的戰爭,有人在前線打仗,也需要有人在背後代禱,如同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在利非訂與亞瑪力人爭戰。摩西在山上舉杖禱告,摩西舉杖,以色列人就得勝;摩西垂手,亞瑪力人就得勝。亞倫與戶珥扶著摩西的雙手,直到日落以色列人才得全勝(出十七8-16)。
使徒彼得被下在監裡,教會為他切切的禱告神(徒十二5),主差遣天使救彼得出監牢;保羅為福音被捆鎖,也請教會為他代禱,「也要為我們禱告,求神給我們開傳道的門,能以講基督的奧祕。」(西四3)。一般都認為需要幫助代禱的是那些軟弱的信徒,卻忽略了傳道人、福音工作是最需要長期關心、代禱與支持的。
明白神的心意
迫切的代禱不是誘導神改變祂的旨意,人唯有順服神,相信神自有祂美好的旨意,最終的主權還是在神。亞伯拉罕知道所多瑪城即將被毀滅,他一連六次迫切的向神懇求,從五十個義人一直求到十個義人,神都答應,並允諾城中若有這些義人就不毀滅,但最後,連十個義人都沒有,所多瑪也因此被神毀滅了。
亞伯拉罕在這次的代禱中,雖然神沒有照他所求的成全,但亞伯拉罕已經明白神的心意,「將義人與惡人同殺,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這斷不是所行的,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麼?」經過這一次的代求,亞伯拉罕更清楚他所敬拜的神不是一位殘暴的神,乃是一位按公義審判的神,亞伯拉罕在信仰上對神認識更深,信靠神的心也就更堅定。即使在代禱中完全看不見果效,神也會向代禱者表明祂的心意。
代禱的手是一雙友善的手,使流淚的人得到安慰,使軟弱的人得到幫助,使病痛的人得到疼愛,也使自己在代禱的工作上更了解神的心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