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54期2007年3月)
主題特寫:為何禱告主沒有回應?

吳明真

一.前言

禱告是向神說話,並聆聽祂的回應。有一年輕的姊妹罹患癌症,全體教會信徒為她迫切禱告,希望她能康復。但事與願違,不久她就蒙主召回,許多人都不捨。有一女兒不解,問母親說:為何主不垂聽我們的禱告?一日翻閱讚美152首「主必預備」,心中的疑惑頓時解開,其內容為:「或這樣或那樣,主必有預備,未必依我心意,也不依你心意,主自有好旨意,祂必有預備。

因此我靠主,信主必預備;我一心靠主,知主必預備。」當我們置身其中,禱告沒有獲得主回應時,或許無法像這女兒一樣,能夠冷靜下來,明白「主自有好旨意」。為何禱告主沒有回應?猶太人對此有何看法?聖經對此有何看法?以下擬探討此問題。

二.猶太教對無效禱告的看法

猶太教中有現代理性主義者,他們極端依賴理性與邏輯的思維方式,對於禱告問題的探討也趨於高度的理性化。他們認為禱告不是萬靈丹,有些事情是禱告無法達成的,以至於限縮神的能力,讓人覺得與神的距離很遙遠。茲略舉數例如下:1

1.企圖改變既成事實的禱告

如果一個女人已經懷孕,則他的丈夫為了祈求男嬰而作的禱告是無效的;因為女人若已懷孕,孩子的性別早已被決定,神是不會改變這既成的事實。又如一個人聽到自己居住的城裡發生災變,則他為了家人平安所作的禱告是無效的;因為如果災變已經發生,傷害已經造成,神是不會改變這既成的事實。

2.祈求不歸屬神管轄的東西

例如,孩童不應向神祈求捷安特的腳踏車,因為神不是腳踏車的經銷商,也不是聖誕老人;可以為孩童買腳踏車的人是父母親,而非神。又如學生不應向神祈求讓他考試成績拿A,因為神不是學校的老師,神也不幫人讀書考試;要負責讀書並通過考試的人是學生,而非神。

3.內容互相矛盾的禱告

例如,明天是假日,我想帶家人去郊遊,於是向神禱告說:「神啊,求祢讓明天不下雨。」倘若有一農夫,因農作物正需要雨水灌溉,因而向神禱告說:「神啊,求祢讓明天下雨。」又如漁夫向神禱告說:「神啊,求祢讓魚兒全瞎眼掉入魚網中。」而魚兒會向神禱告說:「神啊,求祢不要讓我瞎眼掉入魚網中。」

此外,在球場上,雙方都向神祈求能贏球;在戰場上,雙方都向神祈求能贏得戰爭。事實上,神不是天氣預報員、漁業管理員、球賽計分員、軍事戰略家,神既沒有時間,也沒有意願去調停內容互相矛盾的衝突事件。

已故的海紹爾拉比(Abraham Joshua Heschel)教導猶太人說:「一個懂得禱告的人,不會強迫神接受他的意思,而會渴慕神將其旨意與恩典加在他的身上。」他們認為神對於世界的計畫藍圖,以及祂對於宇宙每日所設定的進程,都已經確定,我們的禱告無法改變這項自然律,因為沒有人知道他的祈求是否成全神的旨意?他的祈求是否符合神的計畫?

事實上,神是全能的主,也是慈愛的主,而我們既是神的兒女,因此「所有事情」都可以藉由禱告向神祈求。聖經告訴我們,神曾為祂的百姓使河水分開(出十四21);從天上降下嗎哪(出十六4);使日頭停住,約有一日之久(書十13);使日晷往後退了十度(賽三十八8);使死人復活(約十一44),這些都是違反自然律,但神因愛百姓而施行神蹟。

今日在教會中也常見到神蹟,當靈恩佈道會要舉行洗禮,天候不佳,大家為此禱告,居然能不下雨,讓洗禮順利完成。使徒保羅勉勵我們:「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四6-7)

當我們禱告沒有獲得回應時,猶太教對禱告的看法,或許可以幫助我們冷靜下來思考。他們認為神是慈愛的,祂從未應許生活不會遭遇苦難、不會生病、不會死亡;但祂應許賜給我們能力去面對困難並克服它。

例如蘇斯亞拉比(Zusya of Hanipol)曾禱告說:「哦主,感謝,因著眼睛失明,我得以看到內在之光。」既然死亡早晚會臨到,對於已經確定被納粹抓進毒氣室的人,或是癌症的末期病患,他們不祈求神能免其一死,只祈禱神能幫助這些人以信心、盼望來面對死亡。

三.聖經對無效禱告的看法

耶穌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太七7),但有時我們禱告多年,主卻一直沒有回應,其原因何在?以下擬由神與人兩方面略舉數項加以探討。

1.神的方面

(1)神的時候尚未來到

有時我們的禱告,神一直沒有回應,目的是要磨練我們,使我們更有信心,能更加親近神。例如,神對亞伯拉罕說:你的後裔將要如天上的眾星那麼多,而且從你本身所生的才成為你的後嗣(創十五1-5)。

亞伯拉罕聽從妻子撒拉的話,娶了使女夏甲為妾,果然得了孩子。這孩子不是神的應許,不是從信心來的;他們無法安靜等候神的時候,想用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結果造成後代子孫的不和諧,戰亂延續至今日。

又如在迦拿的婚禮中,主人的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催促祂採取行動,耶穌卻回答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約二4),所以我們向神禱告時,應當要默默無聲,專心等候神,因為我們的盼望是從祂而來。祂是我們的幫助,是我們的盾牌;當將我們的事交託神,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詩三十七5)。

(2)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

神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五五8-9)。人對事情的看法常是暫時的、局部的,而神對事情的看法是永恆的、全面的。例如,以色列人在曠野行走,因道路難行,心中甚是煩躁,於是就埋怨神和摩西。神使火蛇進入百姓中間,牠就咬他們,許多以色列人因而死亡。摩西為百姓禱告,祈求蛇能離開百姓,但神卻吩咐摩西製造一條火蛇,掛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這蛇,就必得活(民二十一4-9)。

我們常向神祈求疾病能得蒙醫治,肉體能免除死亡,雖然神是慈愛的,但祂從未應許人不會生病,也未應許人可以長生不老;祂只應許賜給我們力量,去克服困難。因此我們對於末期病患的代禱,雖然也祈求神能顯出神蹟醫治其疾病;但更重要的,是要祈求神能陪伴他一起面對死亡,也希望神能安慰遺族。

2.人的方面

(1)罪惡的阻隔

經云:「耶和華的膀臂並非縮短,不能拯救,耳朵並非發沉,不能聽見,但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神隔絕;你們的罪惡使祂掩面不聽你們。」(賽五九1-2),神是聖潔的,罪惡是人與神分離的唯一原因,常阻隔我們從神那裡得著恩典。因此經上記載:「耶和華遠離惡人,卻聽義人的禱告。」(箴十五29)、「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五16)。

有一同靈誇口說:「他二十年沒有犯罪。」事實上,是他二十年沒有認真向神禱告。大衛向神禱告說:「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願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詩十九12),所以在每一次禱告前,我們要反省,是否善待妻子(彼前三7)?是否饒恕弟兄的過犯(可十一25)?我們要認罪、悔改,求神赦免我們的罪過,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一9),使我們的禱告能沒有阻礙,能蒙神垂聽。

(2)沒有信心

經云:「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來十一6)。信心可以成就萬事,倘若我們有信心,縱使只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太十七20)。

信心並不是有求必應,如果我們每次向神禱告,祂都立即答應,將發生什麼事?我們會喪失學習信靠祂的心。因為我們的信心必須經過試驗,才能生出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我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一2-3)。當我們向神禱告,祂沒有回應,日子一久,內心會產生疑惑。這時除了要有堅固的信心,更要耐性等候神(詩四十1)。凡對神有信心,並願意等候祂的人,神必垂聽他的呼求。

(3)沒有依照神的旨意祈求

約翰長老勉勵我們說:「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甚麼,祂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祂所存坦然無懼的心。既然知道祂聽我們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們所求於祂的,無不得著。」(約壹五14-15),神不是萬應公,也不是提款機,不可能有求必應。如果我們向神祈求能有高級的轎車,豪華的洋房,更高的社會地位,這些是為建立教會嗎?是為救人靈魂嗎?是為榮耀主名嗎?這些都沒有按照神的旨意祈求,只是為了滿足個人的享樂,這是妄求,求也得不著(雅四3)。

耶穌是神,祂帶著肉體降生在人間,為了要救贖世人的罪孽,須接受十字架的酷刑。聖經記載祂「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可十四34)、「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路二十二44)

十字架的苦杯是極其難受的,而耶穌帶有肉體,也會怕死。祂向神禱告說:「父啊,倘若可行,求祢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太二十六39),耶穌依照神的旨意祈求,因祂的虔誠禱告就蒙了應允(來五7)。祂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成為我們順服最好的榜樣。

四.結語

自從始祖犯罪,地就遭受咒詛,天災、疾病不斷發生,人世間充滿各種苦難。地震、洪水按自然律發生,人的生活也按自然律運行;當人違反自然律由高處跳下,或飲用毒藥,必然死亡。近年來,台灣發生土石流,有信徒被掩埋致死,教堂被毀損,有些信徒內心會存疑:「倘若有神,為何不差遣天使保護信徒、會堂?」對神的信心因而減低,甚至不再到教會聚會。我們相信神是無所不能,祂可以改變自然律;但祂讓地球按自然律運行時,我們仍要默然接受。

當我們禱告主沒有回應時,不要喪失對神的信心。我們要認罪、悔改,忍耐等待,相信神會賜予意外的平安。面對信徒遭遇苦難,教會應發揮一家人的精神,除了宣佈代禱,親自探訪,並提供實質的援助,讓遭受苦難的人能感受到神的愛,能產生力量面對苦難。神應許苦難只能暫時得勝,當耶穌再臨之日,祂要全面掌權,要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二十一4)。

注釋:
1.Wayne Dosick著,劉幸枝譯,《猶太信仰之旅:猶太人的信仰、傳統與生活》(台北:聖經資源中心,2006年),P.345-347。


作者: 吳明真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200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